摘要
萱草是古典诗词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它始于《诗经》,在古代文学中延绵千年,承载着古人的理想和情志。萱草也是中国花鸟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画作中,萱草承载的象征意义亦有所区别:在社交场合,萱花图既可以作为宜男草祝贺他人子嗣兴旺,也可以作为"无声诗"为母亲"颂千秋";而当画家需要抒发胸臆的时候,萱花图又成为旷达心态、洒脱襟怀的写照。通过对历代萱草题材绘画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揭示画家如何在萱草的多重意涵中加以选择,以应对特定的创作情境和观看对象的需要。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6-211,共6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作者简介
李晓愚,1980年生,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