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语国际拓展力及其对国际中文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燕 张新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7,共10页
语言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也是精准推进国际传播的重要领域,备受学界关注。但国内现有研究尚未从语言国际拓展力视角探察语言国际传播的机制与途径。文章基于语言规划与语言传播理论,厘清语言国际拓展力的基... 语言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也是精准推进国际传播的重要领域,备受学界关注。但国内现有研究尚未从语言国际拓展力视角探察语言国际传播的机制与途径。文章基于语言规划与语言传播理论,厘清语言国际拓展力的基本概念,构建语言国际拓展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法国推动法语国际拓展力的规划实践与语言传播机制,为探索国际中文传播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播 语言国际拓展力 法语国际传播 国际中文传播 国家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与表现力--莫言法语译本中的双语现象
2
作者 黄晓敏 王若旭(译)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0,共5页
运用双语,是将莫言的作品以及其所承载的世界和文化成功地在法语中再现的方法之一。在人文科学领域,一些学科正关注着全球化时代双语现象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性,而双语现象正是这些学科的研究课题。在文学领域,许多研究关注的都是基于语言... 运用双语,是将莫言的作品以及其所承载的世界和文化成功地在法语中再现的方法之一。在人文科学领域,一些学科正关注着全球化时代双语现象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性,而双语现象正是这些学科的研究课题。在文学领域,许多研究关注的都是基于语言流放或双重文化状态的创作维度,以重新思考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现象 双重文化 人文科学领域 法语 莫言 创造性 产生的背景 重新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响”就好像是喧闹中的沉默——《繁花》法文版译记
3
作者 李梓杭(译)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优秀文学作品推广传播平台和相互推介机制日益完善。《繁花》以沪语方言写成,翻译难度极大,自201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觅外语译本。据悉,第一本法译本《繁花...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优秀文学作品推广传播平台和相互推介机制日益完善。《繁花》以沪语方言写成,翻译难度极大,自201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觅外语译本。据悉,第一本法译本《繁花》将于2024年10月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本刊编辑部采访了法文版的两位译者a,深入追踪《繁花》法译本的诞生缘起、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所形成的经验与方法,以期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进一步“走出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艺出版社 翻译难度 法译本 海外传播 沪语 法文版 产生的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及其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云虹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8,共6页
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被认为是作品被翻译最多、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一位,据统计,其作品目前已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共计两百多个外文译本。法国是译介莫言作品最多的国家,“自1988年向公众推出短篇小说《枯河》(La Rivière tarie)开... 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被认为是作品被翻译最多、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一位,据统计,其作品目前已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共计两百多个外文译本。法国是译介莫言作品最多的国家,“自1988年向公众推出短篇小说《枯河》(La Rivière tarie)开始,法国就凭借其持续卓越的出版业绩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莫言作品 译介 《枯河》 翻译 短篇小说 外文译本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与杂和:法国译学研究现状之管窥——兼评《什么是翻译学?》
5
作者 张晓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一书十年前对当时法国翻译理论研究状况所作的评价出发,指出该书编著者所说的旨在"构建翻译学的基本框架"的理论著作十年后依然缺席于法国译学研究诸多成果的事实。作者通过对论文集《什么是翻译学?》(Qu...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一书十年前对当时法国翻译理论研究状况所作的评价出发,指出该书编著者所说的旨在"构建翻译学的基本框架"的理论著作十年后依然缺席于法国译学研究诸多成果的事实。作者通过对论文集《什么是翻译学?》(Qu’est-cequela traductologie?)的介绍,特别是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篇论文的详细评介,对上述这种"缺席"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揭示出当代法国译学研究所具有的"开放"与"杂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译学 《什么是翻译学?》 开放 杂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堃: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另类铺陈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璞君 周晓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社会学及民族学是西方“泊来”的产物,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中离不开留洋学生开拓式的贡献。与在早期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占主体的留美社会学人相比,作为“旁门”的留学欧洲尤其是英法的社会学人一样为这门学科的“东渡”作出了杰出的贡... 社会学及民族学是西方“泊来”的产物,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中离不开留洋学生开拓式的贡献。与在早期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占主体的留美社会学人相比,作为“旁门”的留学欧洲尤其是英法的社会学人一样为这门学科的“东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杨堃为个案,通过查证杨堃在法求学时留存于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法大学档案库的相关史料,追溯其留法生活,探寻其学术轨迹,并结合其早期的翻译及研究成果,从语言能力、学术旨趣、学科积淀、批评意识等方面揭示了留法经历对于杨堃学术之路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社会学 里昂中法大学 杨堃 学术研究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抒情诗的解读模式
7
作者 乔纳森.卡勒 曹丹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104,共7页
在诗歌研究领域,目前英美世界存在两种主流观念。一种是浪漫主义式的,将抒情诗视作主体经验与情感的强烈表达;另一种是摹仿式的,将诗歌视作对某个由诗人创造的虚构人物的思想或话语的摹仿,因此往往采取虚构文本的分析方法与策略来解读... 在诗歌研究领域,目前英美世界存在两种主流观念。一种是浪漫主义式的,将抒情诗视作主体经验与情感的强烈表达;另一种是摹仿式的,将诗歌视作对某个由诗人创造的虚构人物的思想或话语的摹仿,因此往往采取虚构文本的分析方法与策略来解读诗歌。这两种模式都不能成为描述和解读抒情诗的"默认"模式,因为它们忽略了抒情诗的一些根本特征,即所有那些从根本上导向施为而非再现的元素。此外,抒情诗尽管可能包含虚构元素,但一般来说它们并不创造虚构世界,而是提出有关世界的看法。某些诗歌促使读者想象一个主体和一个说话的声音,但对很多诗歌来说,音响效果与其说是对声音的摹仿,不如说是某种可以被称之为"声效"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施为 音响效果 声音 声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莫言的“他者”之镜
8
作者 范加慧(译) 黄荭(校)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0,共6页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罗列某位中国或外国作家对莫言作品的影响,也不想指出他对某位作家的“借用”(莫言作品中某位作家的“印记”),也不谈“相似”“滋养”“挪用”,甚至对其他作家有“继承”或“剽窃”这类更有争议的说法。诚然,上述研究...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罗列某位中国或外国作家对莫言作品的影响,也不想指出他对某位作家的“借用”(莫言作品中某位作家的“印记”),也不谈“相似”“滋养”“挪用”,甚至对其他作家有“继承”或“剽窃”这类更有争议的说法。诚然,上述研究在互文性领域十分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已为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确实应当对莫言作品开展此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作品 外国作家 数据处理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