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译者的主体身份建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安江 周晓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因为语言本身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性,作为语言转换的翻译行为及其译者与意识形态因此达成事实上的共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识形态批判无疑是翻译批评的一个突破性视角,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译和译者的角色定位。实际上,这一批评视角... 因为语言本身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性,作为语言转换的翻译行为及其译者与意识形态因此达成事实上的共谋。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识形态批判无疑是翻译批评的一个突破性视角,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译和译者的角色定位。实际上,这一批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伸张了译者背负了千年的"反逆者"的恶名,译者的主体身份在新的翻译批评话语体系中也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译者 主体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安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诗歌翻译经验,因而对于他的翻译及翻译诗学有必要进行认真审视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翻译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制约下的翻译选择——20世纪初中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翻译
3
作者 范祥涛 范祥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9,共13页
20世纪初的10来年间,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目的,国内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小学科学教科书。这些译书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借助于统计工具,对这一翻译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包括影响和制约翻译选择的历史文化... 20世纪初的10来年间,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目的,国内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小学科学教科书。这些译书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借助于统计工具,对这一翻译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包括影响和制约翻译选择的历史文化语境、教科书的翻译和翻译批评。科学教科书的翻译在表层和深层都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批评应结合宏观的文化因素,以求达到更高程度的相对全面、科学与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中小学科学教科书 历史文化 翻译批评 翻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