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的构建与运行——以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虚拟教研室为例 |
张亮
汪琳玥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2
|
论中国大学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 |
陈琳
张亮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3
|
南京佛教诗歌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传承 |
尚荣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0 |
|
4
|
中国哲学中的“心”之性能与精神——以“心无限量”为中心的考察 |
李承贵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日常物化意识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内涵再辨识 |
刘怀玉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数学问题提出”的三种教学形态:比较与分析 |
郑毓信
|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社会空间与空间科学意识形态——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
张一兵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8
|
社会空间实践与空间表象和表征——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
张一兵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
桑新民
李曙华
谢阳斌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4
|
|
10
|
大学数学建模方法的有效教学策略 |
庞坤
李秀林
李明振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1
|
“中国道路”自信问题的若干空间哲学思考 |
刘怀玉
刘必好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2
|
德性和知识的分野——论中西哲学与文化精神的差异 |
朱光亚
李朝东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3
|
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教育——数学观的现代演变及其教育含义 |
郑毓信
肖红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4
|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哲学人类学内涵 |
王巍
刘怀玉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7
|
|
15
|
伪“我要”:他者欲望的欲望——拉康哲学解读 |
张一兵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6
|
|
16
|
正确评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史地位 |
唐正东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17
|
中国哲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 |
白欲晓
徐小跃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8
|
中国哲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 |
徐小跃
白欲晓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19
|
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基于科学实践哲学的解读 |
蔡仲
邢冬梅
戴建平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元宇宙”内涵分歧背后的三维建构分析 |
倪山川
蔡仲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