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基础临床资料,包括原始疾病、分类分期、用药类型、手术方式、疾病预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对数据二分类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MRONJ手术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到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为0.975 mg/L;按照此水平分为两组,组间χ^(2)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高/低组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0.975 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显示血浆D-二聚体高水平组相较于低水平组预示着更差的预后(P<0.05)。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0.975 mg/L的MRONJ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其水平可作为MRONJ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改善危险分层,精确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复发。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设计中,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参考基准与面中部软组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3月~2024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目的:对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设计中,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参考基准与面中部软组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3月~2024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Mimics和ProPlan CMF行三维重建,测量颅面骨及面部软组织在水平向线距、矢状向线距、角度、鼻部相关指标等28项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对SNA、上颌深度(a-point-nasion vert distance,A-N)和GALL与28项面部测量指标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SNA分组(SNA<80°和SNA≥80°)的骨性Ⅲ类患者中,有4项面中部测量指标(鼻唇上角、双侧∠1与左侧∠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上颌深度(A-N<0和A-N≥0)的骨性Ⅲ类患者中,有9项面中部测量指标(鼻尖高度、鼻唇上角、左脸颊凸度、鼻下深度、双侧鼻翼深度、右侧∠1、双侧∠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GALL距离下(上切牙点距GALL<-2和上切牙点距GALL≥-2)骨性Ⅲ类患者中,有3项面中部测量指标(双侧脸颊凸度、右侧∠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N与13项面中部软组织参数呈显著相关(P<0.05),明显多于SNA(10项)和GALL(9项);在相关性参数中,A-N相关性最强。收集19例术后A-N为正常范围(0±2)mm患者进行术后验证,结果示术后A-N正常患者不同SNA分组间(80°≤SNA≤85°,n=11;SNA>85°或SNA<80°,n=8)面中部软组织测量数据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与SNA和GALL相比,A-N与更多面中部软组织测量指标存在强相关性,能更敏感地反映面中部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可以在正颌设计中辅助确认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基础临床资料,包括原始疾病、分类分期、用药类型、手术方式、疾病预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对数据二分类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MRONJ手术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到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为0.975 mg/L;按照此水平分为两组,组间χ^(2)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高/低组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0.975 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显示血浆D-二聚体高水平组相较于低水平组预示着更差的预后(P<0.05)。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0.975 mg/L的MRONJ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其水平可作为MRONJ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改善危险分层,精确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复发。
文摘目的:对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设计中,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参考基准与面中部软组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3月~2024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Mimics和ProPlan CMF行三维重建,测量颅面骨及面部软组织在水平向线距、矢状向线距、角度、鼻部相关指标等28项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对SNA、上颌深度(a-point-nasion vert distance,A-N)和GALL与28项面部测量指标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SNA分组(SNA<80°和SNA≥80°)的骨性Ⅲ类患者中,有4项面中部测量指标(鼻唇上角、双侧∠1与左侧∠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上颌深度(A-N<0和A-N≥0)的骨性Ⅲ类患者中,有9项面中部测量指标(鼻尖高度、鼻唇上角、左脸颊凸度、鼻下深度、双侧鼻翼深度、右侧∠1、双侧∠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GALL距离下(上切牙点距GALL<-2和上切牙点距GALL≥-2)骨性Ⅲ类患者中,有3项面中部测量指标(双侧脸颊凸度、右侧∠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N与13项面中部软组织参数呈显著相关(P<0.05),明显多于SNA(10项)和GALL(9项);在相关性参数中,A-N相关性最强。收集19例术后A-N为正常范围(0±2)mm患者进行术后验证,结果示术后A-N正常患者不同SNA分组间(80°≤SNA≤85°,n=11;SNA>85°或SNA<80°,n=8)面中部软组织测量数据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与SNA和GALL相比,A-N与更多面中部软组织测量指标存在强相关性,能更敏感地反映面中部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可以在正颌设计中辅助确认上颌骨矢状向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