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陈欣 孙亚威 +4 位作者 韩生伟 梁易 蒲玉梅 黄浩浩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13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旋髂浅动脉(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SCIA)浅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例口腔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仅解剖SCIA浅支作为血管蒂,制备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用于修复...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13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旋髂浅动脉(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SCIA)浅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例口腔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仅解剖SCIA浅支作为血管蒂,制备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用于修复病灶切除后的口腔软组织缺损。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3例患者均存在SCIA浅支,并成功解剖该浅支作为血管蒂制备了SCIA浅支皮瓣。所取血管蒂的平均长度为(6.70±0.71)cm,所取皮瓣的平均面积为(38.00±8.48)cm^(2)。其中,12例患者的皮瓣修复成功,术后复查显示皮瓣形态良好,口腔功能恢复理想。然而,在手术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危象,导致修复未能成功。随后,治疗方案调整为采用左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区域,并将原本计划使用的SCIA浅支皮瓣改制为全厚皮片,用于修复前臂供区的缺损。所有患者的髂部创口均能直接缝合,并实现了早期愈合,且瘢痕隐蔽。结论:通过解剖SCIA浅支作为血管蒂制备皮瓣的过程相对简单,能够有效满足一般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需求。此外,该方法在髂部供区留下的瘢痕较为隐蔽,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浅支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诊室鼠标垫污染情况及干预措施研究
2
作者 卢策 任红润 +3 位作者 李淑媛 车明清 高涛 王莉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794,共6页
目的了解口腔诊室布面鼠标垫污染现状,为规范口腔诊室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和科学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ATP)荧光检测法、目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调查5个口腔诊室布面鼠标垫污染现状,比较紫外线消毒法和两种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对... 目的了解口腔诊室布面鼠标垫污染现状,为规范口腔诊室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和科学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ATP)荧光检测法、目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调查5个口腔诊室布面鼠标垫污染现状,比较紫外线消毒法和两种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对布面鼠标垫和光伏玻璃鼠标垫的消毒效果,采取干预措施(使用光伏玻璃鼠标垫并定期清洁消毒),比较干预前后各科室鼠标垫污染情况。结果基线调查发现不同口腔诊室鼠标垫污染情况不同,牙体牙髓病科鼠标垫细菌培养法合格率最低,为20.00%,牙周病科其次,为30.00%。两种消毒湿巾对光伏玻璃鼠标垫擦拭消毒后与擦拭消毒前ATP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使用光伏玻璃鼠标垫后,5个口腔诊室鼠标垫污染情况缓解,ATP检测合格率提升(>80%),与干预前ATP检测合格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口腔诊室布面鼠标垫污染情况严重,传统布面鼠标垫难以清洁消毒,建议医疗机构更换便于清洁消毒的鼠标垫,并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频率以控制鼠标垫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检测 鼠标垫 口腔诊室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邵倩 王磊 +5 位作者 张文红 邹慕蓉 马震 王繁可 郑昊 李磊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8,共4页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核心方向。鉴于不同患者群体对健康需求的多元化与分层性,融合医学人文服务模式,精细化医院管理策略,运用智能化管理工具,科学且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一个覆盖全生命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核心方向。鉴于不同患者群体对健康需求的多元化与分层性,融合医学人文服务模式,精细化医院管理策略,运用智能化管理工具,科学且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确保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服务体系 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醛酮还原酶AKR1C3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周婷 张晓昕 +3 位作者 张磊 金万勇 泥艳红 胡勤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OS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R1C3的表达,分析AKR1C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6例OS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KR1C3的表达,分析AKR1C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对OSCC患者进行生存期分析,运用Cox回归模型对OSCC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与TCGA数据库结果比对验证。结果AKR1C3在OSCC肿瘤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肿瘤浸润前沿比肿瘤中心高表达,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呈高表达,肿瘤相关炎性细胞无表达。χ^(2)检验比较OSCC患者中AKR1C3不同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AKR1C3的高表达与较高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23)、肿瘤分化程度低(P=0.018)、最差浸润方式(P=0.024)及浸润深度(P=0.012)密切相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KR1C3高表达与OSCC患者的总生存期(P=0.004)、无瘤生存期(P=0.019)以及无转移生存期(P=0.05)相关。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AKR1C3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是患者的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最差浸润方式(P<0.001)和浸润深度(P<0.001)的高风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AKR1C3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是O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AKR1C3表达与OS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OSCC中AKR1C3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提示AKR1C3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KR1C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对牙周炎症的调控研究
5
作者 张彩霞 周怡文 +5 位作者 闻娟 黄子维 林爽 杨任 李煌 李贵凤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组、FNIP1敲减组、FNIP1敲减+P.g组、FNIP1敲减+P.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FNI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lalpha,PGC-1α)及线粒体复合物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健康牙龈相比,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FNIP1表达明显升高。P.g刺激能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FNIP1、TNF-α表达,降低细胞p-AMPK、PGC-1α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FNIP1敲减后可以缓解该现象。而AMPK抑制剂可以部分抵消FNIP1敲减对牙周炎症及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缓解作用。结论:FNIP1可以通过AMPK通路调控牙周炎症及牙周膜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抑制FNIP1可能可以缓解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切缘状态的研究
6
作者 郁佳鑫 刘鲲宇 +4 位作者 章茜 蒲玉梅 胡勤刚 夏成万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7-8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使用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三维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切缘状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8例人OSCC组织样本,所有样本经3%Lugol's iodine染色12 h后行Micro-CT扫描(层厚为50... 目的:本研究拟使用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三维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切缘状态。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8例人OSCC组织样本,所有样本经3%Lugol's iodine染色12 h后行Micro-CT扫描(层厚为50μm)。随后将经Lugol's iodine染色后的样品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切片(厚度为4μm),制作数字化病理切片。分别测量影像图像和病理图像的黏膜切缘(mucosal margin,MM)和深部切缘(deep margin,DM)。结果: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清晰区分肿瘤边界,且Micro-CT成像相较于二维病理切片,可以更准确地测量MM和DM,发现阳性切缘及临界切缘。结论: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可以全面评估OSCC切缘,提供更全面、更清晰的肿瘤边缘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 卢戈氏碘液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腓骨肌皮瓣使用不同厚度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孙亚威 吴朱昊 +2 位作者 陈欣 蒲玉梅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重建钛板对腓骨肌皮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导致的下颌骨缺损,并同期进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信息及...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重建钛板对腓骨肌皮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导致的下颌骨缺损,并同期进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记录;将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0例随访信息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共发生9例,术后9个月为中位发生时间。单因素分析时,术后放疗(P<0.002)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放疗(P=0.015)为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行放疗者共19例,其中次重建钛板组(厚度2.0 mm)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重建钛板组(厚度≥2.5 mm)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术后放疗会显著提高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6~18个月应该予以密切随访;使用不同厚度重建钛板对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对于有预期进行术后放疗的患者,应尽量使用次重建钛板固定,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皮瓣 下颌骨重建 重建钛板 并发症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对手术治疗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
8
作者 王睿 何金媛 +2 位作者 蒲玉梅 陈欣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8-57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结合患者基础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基础临床资料,包括原始疾病、分类分期、用药类型、手术方式、疾病预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对数据二分类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MRONJ手术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到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为0.975 mg/L;按照此水平分为两组,组间χ^(2)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高/低组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0.975 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显示血浆D-二聚体高水平组相较于低水平组预示着更差的预后(P<0.05)。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0.975 mg/L的MRONJ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其水平可作为MRONJ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改善危险分层,精确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FortⅠ型矢状前移上颌骨对骨性Ⅲ类患者鼻基底解剖形态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9
作者 吕欣 李婧怡 +3 位作者 章茜 夏成万 王育新 杨旭东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究正颌手术中上颌骨前移距离对骨性Ⅲ类患者鼻基底区软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患者24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通过Mimics和3-Ma... 目的:探究正颌手术中上颌骨前移距离对骨性Ⅲ类患者鼻基底区软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患者24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通过Mimics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配准,划分出鼻旁区和鼻下区,并测量各分区软组织线距、角度、体积、曲率的变化。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移距离为(4.09±1.35)mm。(1)鼻旁区:鼻翼及鼻翼基底宽度分别增加(2.50±0.99)mm、(3.37±1.42)mm;右侧鼻翼及鼻翼基底突度分别增加(4.03±1.08)mm、(3.80±1.23)mm;左侧鼻翼及鼻翼基底突度分别增加(3.86±1.46)mm、(3.46±1.03)mm;左、右侧脸颊突点突度分别增加(2.41±0.97)mm、(2.28±0.93)mm;右侧鼻翼基底点-眶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鼻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脸颊突点连线与眶耳平面夹角分别增加(6.69±2.47)°、(7.93±15.96)°、(13.17±14.16)°;左侧鼻翼基底点-眶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鼻下点连线与冠状面夹角、鼻翼基底点-脸颊突点连线与眶耳平面夹角分别增大(6.01±1.92)°、(6.45±15.05)°、(12.52±13.07)°;右侧、左侧鼻旁区体积增大(1289.65±538.64)mm^(3)、(1297.78±589.29)mm^(3);右侧、左侧鼻旁区曲率增大(0.08±0.05)/mm、(0.07±0.04)/mm;右侧、左侧鼻旁区曲率变化率为0.24±0.12、0.23±0.09。(2)鼻下区:鼻下长度、鼻下突度、软组织A点突度增加(0.86±0.91)mm、(2.52±1.87)mm、(3.68±1.49)mm;鼻长度减小(1.31±0.90)mm;鼻唇上角增加(4.35±2.19)°,面突角减小(9.26±4.35)°;鼻下区体积增加(1933.00±740.30)mm^(3);鼻下区曲率增大(0.11±0.09)/mm,变化率为0.38±0.20。结论:上颌前移术后,鼻翼增大、鼻长度减小、鼻下长度增加、软组织突出度增大;鼻旁区及鼻下区曲率变化率分别维持在0.2~0.3和0.4,前移术式可有效改善鼻基底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鼻基底 软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颖 刘小娜 +2 位作者 章爱丽 王增香 吴颖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调查中青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就诊的258例中青年口腔癌游离皮瓣移植患... 目的:调查中青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积极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就诊的258例中青年口腔癌游离皮瓣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积极度量表、社会影响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和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积极度得分为(54.79±16.7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耻感、疾病接受度、自我管理效能感是其影响因素。结论:中青年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积极度处于中低水平。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订护理干预对策,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口腔癌 积极度 病耻感 疾病接受度 自我管理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不同CBCT设备下颌管清晰度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罗旭辉 刘澍 +1 位作者 滕跃辉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对比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不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设备拍摄的CBCT图像下颌管的显示清晰度,为中老年种植患者CBCT成像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70例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分别使用过两种不同CBCT机型拍摄的CBCT图像,设备1为NewTo... 目的:对比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不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设备拍摄的CBCT图像下颌管的显示清晰度,为中老年种植患者CBCT成像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70例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分别使用过两种不同CBCT机型拍摄的CBCT图像,设备1为NewTom VGi(电压:110 kV,电流:1~12 mA,体素0.30 mm,扫描视野12×8 cm,曝光时间4.3 s),设备2为Kavo 3D exam(电压:120 kV,电流:5 mA,体素0.25 mm,扫描视野16×13 cm,曝光时间7 s)。由影像医师对CBCT图像的下颌管进行清晰度评分,评分分为3个等级,将2种CBCT机型的下颌管清晰度评分使用SPSS 27.0进行统计学分析。此外,影像医师对2种CBCT设备的轴位图像的噪声进行总体评分,评分分为2级。结果:设备1的下颌管清晰度评分低于设备2,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表明,设备1(1~4 mA)亚组与设备2之间的下颌管清晰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设备1(5~7 mA)亚组及(8~12 mA)亚组与设备2之间的下颌管清晰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电流设置外,2个CBCT图像重建算法具有较大差异,设备1的图像无明显噪声,设备2的图像噪声较明显,表明2个设备的重建算法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对于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应合理选择CBCT扫描参数及图像重建算法以提升CBCT图像下颌管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中老年患者 下颌管 骨量减低 管电流 图像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患儿口腔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2
作者 赵鑫 吴征元 +1 位作者 张雪 赵保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患儿口腔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龋齿治疗的患儿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6岁,BMI 12~23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时静...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患儿口腔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龋齿治疗的患儿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6岁,BMI 12~23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推注瑞马唑仑0.3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瑞马唑仑1 mg·kg^(-1)·h^(-1);丙泊酚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6 mg·kg^(-1)·h^(-1)。记录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2 h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患儿行为学(FLACC)疼痛评分。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及阿芬太尼总量。记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喉痉挛、嗜睡、苏醒期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拔管后3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喉痉挛及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采用瑞马唑仑可降低口腔日间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不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马唑仑 苏醒期躁动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树脂与PMMA类树脂人工牙的粘接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杨玉琼 杨小静 孟翔峰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评估复合树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类树脂牙之间的粘接效果。方法:共有320颗PMMA类树脂牙试件,经过研磨和清洗后,其中160颗试件表面进行了50μm Al_(2)O_(3)颗粒喷砂处理20 s。研磨和喷砂处理后的试... 目的:评估复合树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类树脂牙之间的粘接效果。方法:共有320颗PMMA类树脂牙试件,经过研磨和清洗后,其中160颗试件表面进行了50μm Al_(2)O_(3)颗粒喷砂处理20 s。研磨和喷砂处理后的试件分别与PMMA类自凝树脂材料直接粘接作为对照组(A组),通过3种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Clearfil SE ONE、Palfique Universal Bond)与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接,作为3个实验组(B、C、D组)。每组粘接试件分为两个亚组(n=20),分别经过0次和10000次冷热循环后,测量其剪切粘接强度。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喷砂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所有实验组的初期粘接强度,但冷热循环后,其作用效果降低。冷热循环后,喷砂A组的粘接强度[(12.12±2.95)MPa]显著高于喷砂B、C、D组的,喷砂B组[(8.48±2.34)MPa]和喷砂D组[(8.90±2.51)MPa],均显著高于喷砂C组[(4.64±2.09)MPa]。结论:PMMA类树脂牙表面喷砂处理后,通过合适的树脂粘接剂能够与复合树脂产生符合ISO 10477:2020要求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类树脂牙 复合树脂 树脂粘接剂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设计中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参考基准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李婧怡 万淑筠 +2 位作者 吕欣 章茜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06-813,共8页
目的:对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设计中,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参考基准与面中部软组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3月~2024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 目的:对比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设计中,上颌骨矢状向位置参考基准与面中部软组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3月~2024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2例。收集术前1周和术后6月以上的螺旋CT影像资料,通过Mimics和ProPlan CMF行三维重建,测量颅面骨及面部软组织在水平向线距、矢状向线距、角度、鼻部相关指标等28项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对SNA、上颌深度(a-point-nasion vert distance,A-N)和GALL与28项面部测量指标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SNA分组(SNA<80°和SNA≥80°)的骨性Ⅲ类患者中,有4项面中部测量指标(鼻唇上角、双侧∠1与左侧∠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上颌深度(A-N<0和A-N≥0)的骨性Ⅲ类患者中,有9项面中部测量指标(鼻尖高度、鼻唇上角、左脸颊凸度、鼻下深度、双侧鼻翼深度、右侧∠1、双侧∠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GALL距离下(上切牙点距GALL<-2和上切牙点距GALL≥-2)骨性Ⅲ类患者中,有3项面中部测量指标(双侧脸颊凸度、右侧∠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N与13项面中部软组织参数呈显著相关(P<0.05),明显多于SNA(10项)和GALL(9项);在相关性参数中,A-N相关性最强。收集19例术后A-N为正常范围(0±2)mm患者进行术后验证,结果示术后A-N正常患者不同SNA分组间(80°≤SNA≤85°,n=11;SNA>85°或SNA<80°,n=8)面中部软组织测量数据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与SNA和GALL相比,A-N与更多面中部软组织测量指标存在强相关性,能更敏感地反映面中部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可以在正颌设计中辅助确认上颌骨矢状向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手术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上颌骨矢状向参数 面部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觧鑫 王城涛 +4 位作者 潘笑 董琦 陈颖 张文涛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颌分界线;(2)通过轴向MIP及分支点删除获得牙弓线控制点;(3)牙弓线两侧的终点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中心点,通过平均密度投影(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AIP)获得颞下颌关节的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影像。选取我院3个不同CBCT品牌共计190例CBCT图像导入该软件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三维重建,由2名口腔颌面影像医师根据该软件识别的双侧髁突最大长径层面及矢冠状位自动重建结果进行评分(1~4分),比较不同品牌CBCT图像评分结果的差异性。3个月后,随机选取30个CBCT图像再次进行自动定位及重建,评估该软件的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开发的算法可用于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和多平面重建。3个品牌的CBCT图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评分的均分分别为3.33、3.26、3.51分,且3个品牌的CBCT图像评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重复性检验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Kappa=1)。结论:基于MIP和AIP的自动重建算法可用于多品牌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影像的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自动定位 自动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公立医院一院多区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16
作者 王正盛 杨琰 +5 位作者 严静 朱文 余梦飞 白忠良 陈任 李逆非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1,共5页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逐渐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公立医院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逐渐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公立医院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大维度,系统性地剖析了新发展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主要内涵,从新发展理念视角探讨了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从创新驱动、协调联动、绿色行动、开放带动和共享促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为公立医院一院多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一院多区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累及侧颅底复发性腮腺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
17
作者 寇家豪 许慧霞 +1 位作者 吴朱昊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总结累及侧颅底复发性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4年9月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一病区收治的累及侧颅底复发性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累及侧颅底复发性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4年9月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一病区收治的累及侧颅底复发性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包括病灶及病灶累及的颧骨颧弓、颞肌、髁突、咬肌、翼内外肌、部分外耳道等结构,手术切除达侧颅底,其中2例是在计算机导航辅助引导下切除病灶,术后组织缺损有2例行邻近瓣修复,7例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皮瓣术后均存活。结论:累及侧颅底复发性腮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较为复杂,涉及众多重要解剖结构,包括腮腺床、翼内外肌、翼丛、三叉神经、颧骨颧弓、颌骨等,且复发后组织结构变形,术前应对肿瘤范围、累及解剖结构有清晰了解,针对肿瘤侵犯结构个性化设计方案,术中应当注意对出血进行控制,术后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皮瓣状况,并且辅以放化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腮腺恶性肿瘤 侧颅底 手术安全切缘 计算机导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术后面部美学亚单位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婧怡 章茜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牙颌面畸形所导致的异常容貌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正颌手术作为治疗畸形的主要外科方法,其术后效果的评价存在强烈的主观性。临床上存在多种方法可对术后面容改变进行预测,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软件自身因素等影响,不同方法在面... 牙颌面畸形所导致的异常容貌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正颌手术作为治疗畸形的主要外科方法,其术后效果的评价存在强烈的主观性。临床上存在多种方法可对术后面容改变进行预测,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软件自身因素等影响,不同方法在面部各亚单位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本综述旨在探讨近十年来正颌术后软组织三维预测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评估不同方法在各面容亚单位术后预测的准确性,以期未来为正颌医生选择手术虚拟预测方法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面部软组织 预测美学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医疗助老服务体系现状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邵倩 王磊 +3 位作者 魏敏 梁慧 邹慕蓉 于翠婷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智慧医疗发展迅猛,“互联网+医疗”逐渐成为医疗体系发展的主要业态。关注老年群体在信息化时代下就医的触点、痛点与难点,构建适应于老年人就医服务体系,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成效,全面提升老年人在智慧化高速发展下的就医体验,提升就医意... 智慧医疗发展迅猛,“互联网+医疗”逐渐成为医疗体系发展的主要业态。关注老年群体在信息化时代下就医的触点、痛点与难点,构建适应于老年人就医服务体系,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成效,全面提升老年人在智慧化高速发展下的就医体验,提升就医意愿。运用服务设计理念制定针对老年人就医的服务流程,弱化因智能化设备及信息化流程繁复在就医中造成的阻碍,创新多种助老的特色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多模式、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医疗保障,优化就医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体系是提升就医体验举措中的必然选择。在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障的同时,带来深层次人文关怀,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智慧医疗 助老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对牙周致病菌及生物膜的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睿 郝婷 +4 位作者 吕闻 任双双 刘玉 吴文蕾 孙卫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07,共12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评价其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黄连素的聚己内酯/明胶膜(PCL/Gel-BBR)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黄连素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5%、1.0%。通过抑... 目的制备并表征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评价其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黄连素的聚己内酯/明胶膜(PCL/Gel-BBR)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黄连素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5%、1.0%。通过抑菌试验评价载药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ATCC 33277)及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ATCC 25586)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苯酚-硫酸法、菌落计数法、活/死细菌染色等综合评价载药膜对P.gingivalis和F.nucleatum双菌种生物膜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载药膜的细胞毒性。结果同轴黄连素载药膜理化性能良好且能在体外稳定释放黄连素。1.0%黄连素载药膜可以有效抑制P.gingivalis和F.nucleatum的增殖,对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和活性也有抑制作用,且以上效应呈现浓度依赖性。黄连素载药膜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具备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进而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用于牙周药物递送以辅助牙周炎治疗或预防牙周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同轴静电纺丝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