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护生社会资本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新月 叶红芳 +1 位作者 李媛 杨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社会资本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某医科大学不同年级护生27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其进行横断面...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社会资本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某医科大学不同年级护生27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科护生的积极应对(positive coping,PC)得分为(67.94±11.04)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negative coping,NC)得分[(55.74±12.60)分],其中非独生子女、家庭幸福感较高、社会资本中社会参与程度、凝聚力与归属感对其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P<0.05),共解释PC方式的22.4%,社会参与、凝聚力与归属感共解释NC方式的9.9%。结论护理院校及实习医院应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中对护生应对方式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社会活动,增强其对学校、实习医院的凝聚力及归属感,引导护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社会资本 应对方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倪秀石 欧阳建 +5 位作者 黄嵘 王翀 管得宁 王中原 徐宏华 陈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疗效及安全性 无复发生存率 严重肺部感染 CT治疗 APBS 环磷酰胺 转氨酶升高 进行性黄疸 全身放疗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启国 李翠萍 +1 位作者 陈军浩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43-1447,共5页
本研究探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的藤黄酸处理K562和K562/A0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G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JC-1染... 本研究探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的藤黄酸处理K562和K562/A0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G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素激活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阳性细胞水平。结果显示:藤黄酸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K562/A02细胞(GA>2μg/ml)比K562细胞(GA>0.5μg/ml)需要更高的藤黄酸浓度才显示增殖抑制作用。藤黄酸呈浓度依赖性诱导K562细胞凋亡。藤黄酸0、0.5、1.0、2.0μg/ml浓度对K562细胞周期未显示明显影响。藤黄酸作用后的K562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藤黄酸2μg/ml作用24小时激活的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阳性细胞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上升2.19%、-1.95%、34.01%;作用48小时分别上升60.4%、71.3%、77.7%。结论:藤黄酸对K562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藤黄酸不影响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藤黄酸通过线粒体跨膜电位途径和胞浆激活途径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 细胞周期 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震章 欧阳建 +4 位作者 张启国 谢品浩 吴鸿雁 孟奎 孟凡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25-727,i0013,共4页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EnV is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对照10例和20例初诊急性...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EnV is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对照10例和2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蛋白低、中等、较高和高水平表达分别为1、5、6和8例;对照组10例中等、较高水平表达分别为7和3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内MVD在40倍镜下为8.50±3.92,较对照组(4.71±1.53)明显增高(P<0.05)。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 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具有相关性(r=0.578,P<0.05)。结论:H 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对骨髓内异常新生血管生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低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塑料包埋 骨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循证护理能力与组织支持感对其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莉 方金林 +2 位作者 叶红芳 李媛 孙倩倩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57,共4页
目的调查护士创新行为现状,并分析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组织支持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循证护理能力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 目的调查护士创新行为现状,并分析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组织支持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循证护理能力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创新行为总分为(33.15±6.07)分,循证护理能力总分为(51.72±21.93)分,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6.59±8.66)分。循证护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均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r=0.305~0.525,均P<0.01);组织支持感及其各其维度均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r=0.261~0.400,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证据检索和评价、情景评估及应用以及情感支持可解释护士创新行为32%的变异。结论循证护理能力及组织支持对护士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护士自我循证能力结合可行的组织支持制订相应的护士创新培养方案,以提高其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循证护理能力 组织支持感 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苗苗 陈雁 +2 位作者 叶红芳 陈璐 周玉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0-734,共5页
目的:通过检索、评价及总结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提出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循证问题并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 目的:通过检索、评价及总结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提出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循证问题并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总结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总结出19条证据,涵盖了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筛查、评估与诊断、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管理策略和健康教育6个方面.结论:通过循证的方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肿瘤日间化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的实践依据,但还需进行证据转化应用于临床才能使患者真正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化疗 门诊化疗 静脉血栓栓塞 预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活检改良GMA包埋组织中血管标记的最佳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鸿雁 张启国 +4 位作者 谢品浩 陈震章 杨永公 欧阳建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骨髓 检查 组织包埋 血管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媛 傅荣 +1 位作者 叶红芳 褚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药;观察组按设计的给药流程实施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药;观察组按设计的给药流程实施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培训后护士确认时间明显少于培训前,且操作规范性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设计并实施给药流程可以提高用药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皮下注射 护理操作流程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CD34^+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关朝阳 张启国 +9 位作者 欧阳建 周荣富 曾慧 李萍 徐喜慧 邵晓雁 徐勇 陈兵 杨永公 许景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健康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6例正常健康人,9例AA,17例MDS,24例AL患者的外周血CD34+百分比,CD34+绝对数值及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正常健康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6例正常健康人,9例AA,17例MDS,24例AL患者的外周血CD34+百分比,CD34+绝对数值及单个核细胞数目,结合临床资料进行Kruskal-Waillis检验。结果:AA患者的CD34+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值与正常健康人水平类似(P>0.05),单个核细胞数较正常健康人低(P<0.01)。MDS、AL的CD34+百分比和绝对数值均高于正常健康人水平(P<0.01,P<0.05),单个核细胞数与正常健康人无差异(P>0.05)。MDS高危组的CD34+百分比和绝对数值高于低危组(P<0.01),单个核细胞数两组类似(P>0.05);AL的CD34+百分比和绝对数值及单个核细胞数目高于MDS组(P<0.05)。17例中短期随访内3例MDS发生演变,患者CD3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值进行性增高,余疾病相对稳定者未见显著改变。结论:MDS和AL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CD34+细胞水平异常增高现象,并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CD34+水平的检测有助MDS类型演变和预后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CD34分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核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外周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景艳 欧阳建 +4 位作者 孙雪梅 陈军浩 方义才 范洵楠 张鹤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估巨核细胞生长因子(MES)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方法:取雄性小鼠60只,按血小板数及体重均衡随机分6组。每组动物均腹腔注射给药连续8天,实验期间分别在0、5、9、14天测定各组动物的红细胞、血小板数目及血... 目的:评估巨核细胞生长因子(MES)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方法:取雄性小鼠60只,按血小板数及体重均衡随机分6组。每组动物均腹腔注射给药连续8天,实验期间分别在0、5、9、14天测定各组动物的红细胞、血小板数目及血小板聚集实验,在15天测定网织血小板。结果:MES能使血循环中血小板数量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始终没有下降,网织血小板数升高。结论:MES这种巨核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血小板生成,且不引起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巨核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聚集 网织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病理特点及JAK2突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祖琼 孙雪梅 +11 位作者 欧阳建 谢品浩 杨建刚 杨永公 许景艳 袁翠英 张启国 陈兵 周荣富 张谦 周祀侨 张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481-3483,共3页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的骨髓病理特点并且检测JAK2V617F突变的发生率,分析骨髓中纤维增生程度以及JAK2V617F突变对PV、ET患者白细胞数的影响。方法:69例初诊患者的骨髓切...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的骨髓病理特点并且检测JAK2V617F突变的发生率,分析骨髓中纤维增生程度以及JAK2V617F突变对PV、ET患者白细胞数的影响。方法:69例初诊患者的骨髓切片经HGF染色以及Gomori染色后进行形态学研究,并利用real-timePCR法测38例患者的骨髓或者外周血的JAK2V617F突变;分析骨髓切片中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以及JAK2突变对患者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15例PV和15例ET患者的骨髓切片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所有PV、ET、IMF患者骨髓中可见到巨核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以及巨核细胞定位于骨小梁旁;12例PV、4例ET、4例IMF中检测到JAK2V617F突变;有突变和无突变患者发病时白细胞数均值分别为20.4×109/L和11.4×109/L,不同纤维增生程度的PV、ET患者的白细胞数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367)。结论:69例PV、ET、IMF患者骨髓切片中均有巨核细胞的形态以及定位变化,PV、ET、I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0%、27%、50%;有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数均值高于无突变患者,初诊的PV、ET患者骨髓中不同纤维增生程度患者的白细胞均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疾病 HGF染色 Gomori染色 JAK2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粒细胞肉瘤2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东辉 陈菲 +1 位作者 张启国 管得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口腔粒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于髓外、由未成熟的髓样细胞构成的孤立性肿瘤。本文对2例口腔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对口腔粒细胞肉瘤进行讨论。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口腔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血清淀粉样蛋白A家族对肺Lewis细胞株体外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敏 欧阳建 +1 位作者 富田毅 丸羲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6-42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通常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蛋白之一,然而近来的许多研究提示SAA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鼠SAA家族所有成员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表达和纯化鼠SAA1-... 背景与目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通常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蛋白之一,然而近来的许多研究提示SAA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鼠SAA家族所有成员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表达和纯化鼠SAA1-GST、SAA2-GST、SAA3-GST、SAA4-GST融合蛋白,采用体外迁移实验,观察和比较鼠4种融合蛋白对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细胞、Ba/mTLR4/mMD2细胞及其对照Ba/κB细胞的迁移作用。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观察4种融合蛋白作用后LLC细胞的pI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鼠SAA1-GST、SAA2-GST、SAA3-GST、SAA4-GST融合蛋白。与GST相比,鼠4种融合蛋白均能显著地促进LLC细胞的迁移(P<0.05),其作用是GST的3.1~4.1倍,并且它们四者间的作用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鼠4种融合蛋白与GST相比,均能明显地促进Ba/mTLR4/mMD2细胞的迁移(P<0.05),其作用是GST的1.6~2.1倍,而对照Ba/κB细胞无此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A1-GST、SAA2-GST、SAA3-GST、SAA4-GST较GST作用的LLC细胞的pIK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鼠SAA家族的4个成员可以促进某些细胞株细胞的体外迁移,并且它们可能通过激活由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介导的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肿瘤 转移 迁移 TOLL样受体 核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Dickkopf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景艳 马玉娟 +3 位作者 欧阳建 邵小雁 周敏 徐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目前,已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骨髓瘤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ickkopf1(DKK1)等,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非常重要。文中... 目的目前,已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骨髓瘤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ickkopf1(DKK1)等,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非常重要。文中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IL-6、TNF-α、DK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9例MM患者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DKK1的水平。将患者分为初发及进展期组和稳定期组2组进行分析。结果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IL-6分别为(45.30±42.11)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19.64±14.06)pg/ml(稳定期组)、(12.62±14.71)pg/ml(对照组),P<0.05。TNF-α分别为(8.72±5.46)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4.77±2.45)pg/ml(稳定期组)、(4.97±2.52)pg/ml(对照组),P<0.05。稳定期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稳定期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KK1分别为(12825.40±9136.55)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6847.11±4374.93)pg/ml(稳定期组)、(2973.66±877.84)pg/ml(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TNF-α、DKK1的水平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测定血清IL-6、TNF-α、DKK1水平对于MM病情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Dickkopf1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口腔粘膜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6
15
作者 易慧宁 付荣 叶惠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2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移植术后并发口腔粘膜炎(OM),对其进行护理。结果13例 (61.9%)发生不同程度的OM,其中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3例,Ⅳ度1例。严重程度与术后OM发生时间相 关,发生时间越早,OM越严重,愈合时间越... 2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移植术后并发口腔粘膜炎(OM),对其进行护理。结果13例 (61.9%)发生不同程度的OM,其中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3例,Ⅳ度1例。严重程度与术后OM发生时间相 关,发生时间越早,OM越严重,愈合时间越长。经综合治疗、护理后。OM均于3~46d痊愈。提示加强观察与护 理能够降低OM的发生率,减轻或缩短OM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粘膜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宁 傅荣 +2 位作者 褚红 叶红芳 徐任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第1滴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患者静脉血糖值的差异,为临床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糖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10例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将手指末梢第1滴、第2滴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浓度分层统计结果显示,当静脉血... 目的探讨第1滴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患者静脉血糖值的差异,为临床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糖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10例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将手指末梢第1滴、第2滴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浓度分层统计结果显示,当静脉血血糖值2.2~7.0 mmol/L时,末梢第1滴血、第2滴血的血糖值显著高于静脉血血糖值(P<0.05,P<0.01);当静脉血血糖值>7.0 mmol/L时,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间比较,末梢第2滴血与静脉血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第1滴、第2滴血与静脉生化血糖检测结果、末梢第2滴血与末梢第1滴血检测结果之间显著相关(均P<0.01);末梢第1滴血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时,若按正规操作,可以使用第1滴末梢血检测血糖值,当血糖值>7.0 mmol/L时,末梢第1滴血与第2滴血均可反映即时静脉血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静脉血 手指末梢血 检测结果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玲 李蓉梅 +3 位作者 巫霖 周芳 张琛 赵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9期677-678,共2页
对6例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4例病情改善,2例病情稳定,提出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对症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硬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离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晶 周敏 +1 位作者 孟荔 欧阳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单个核细胞最佳的分离方法。方法:行自体骨髓移植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39例,分别采取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骨髓丢失的单个核计数及CD34+细胞比率的...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单个核细胞最佳的分离方法。方法:行自体骨髓移植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39例,分别采取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骨髓丢失的单个核计数及CD34+细胞比率的差异。结果: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得到的分离物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丢失率低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为(55.08±6.00)%,(54.71±7.58)%;密度梯度离心法为(82.38±4.79)%,(73.30±3.68)%,P<0.01]。结论:经比较,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明显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在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中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单核细胞 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荣 李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9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并应用护理程序对10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泻和贫血症状缓解,体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2.5%~50%,乙状结肠膀胱瘘...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并应用护理程序对10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泻和贫血症状缓解,体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2.5%~50%,乙状结肠膀胱瘘及直肠膀胱瘘愈合,肛周病变治愈,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护理过程中细致的观察、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感染等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EAE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变化
20
作者 孟荔 欧阳建 +2 位作者 张海涛 周锦勇 陈军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Treg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变化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EAE小鼠中的作用。方法以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分为病鼠-病鼠移植组、正常鼠-病鼠移植组和病鼠对照组。两移植组由EAE鼠和正常鼠做供... 目的探讨Treg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变化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EAE小鼠中的作用。方法以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分为病鼠-病鼠移植组、正常鼠-病鼠移植组和病鼠对照组。两移植组由EAE鼠和正常鼠做供体行移植后分3组,分别于移植后40d、80d、120d处死;病鼠对照组分4组,于移植前1d、移植后40d、80d、120d处死。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脏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脾脏Foxp3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Foxp3蛋白水平。结果移植前的病鼠对照组脾脏Treg细胞(3.3%±1.6%)较正常对照组(6.8%±1.7%)降低(P<0.05),移植后80d,两移植组Treg细胞(20.12%±2.67%、16.34%±1.48%)上升至峰值(P<0.05);移植前的病鼠对照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为0.48±0.19,移植后40d、80d、120d,两移植组Foxp3mRNA均高于病鼠对照组(P<0.05);Foxp3蛋白水平为:移植前的病鼠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移植后120d的移植组。结论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缺失可能与EAE发生发展有关;其数量增加和功能恢复可能是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EAE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TREG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