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刷牙方法和损伤
1
作者 赵蕾 蒋少云 +2 位作者 高雳 徐晓薇 陈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在口腔健康领域,刷牙作为一项日常的自我护理行为,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牙齿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已有不少关于刷牙方法的研究,但大多数侧重于评价清洁效果,而对刷牙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牙体和牙龈损伤关注不足。本期争鸣栏目邀请... 在口腔健康领域,刷牙作为一项日常的自我护理行为,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牙齿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已有不少关于刷牙方法的研究,但大多数侧重于评价清洁效果,而对刷牙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牙体和牙龈损伤关注不足。本期争鸣栏目邀请以下几位专家,就如何选择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关于刷牙方法和损伤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方法 口腔健康 自我护理行为 清洁效果 牙齿健康 牙龈损伤 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文蕾 葛久禹 +2 位作者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胶原膜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大黄素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明华 李升 +1 位作者 肖健平 林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大黄素局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龈下刮治组(对照组)和大黄素+龈下刮治组(实验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牙周指数、龈沟液量及龈沟液IL-1β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牙... 目的:评价中药大黄素局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龈下刮治组(对照组)和大黄素+龈下刮治组(实验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牙周指数、龈沟液量及龈沟液IL-1β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牙周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IL-1β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组治疗后龈沟液IL-1β浓度明显降低,其抑制率为74.82%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素临床治疗牙周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黄素 牙周炎 龈沟液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脉冲型Nd:YAG激光照射牙周病牙根面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明华 李晓玲 +2 位作者 陈燕 杨洁 邵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808-81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间脉冲型Nd:YAG激光照射牙周病牙根表面超微结构及牙骨质层主要无机物钙(Ca)、磷(P)含量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临床最佳激光照射时间。方法:临床选择重度牙周病病例,待拔除单根牙共25颗,25个根面,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激光...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间脉冲型Nd:YAG激光照射牙周病牙根表面超微结构及牙骨质层主要无机物钙(Ca)、磷(P)含量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临床最佳激光照射时间。方法:临床选择重度牙周病病例,待拔除单根牙共25颗,25个根面,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激光1组、2组、3组、4组,每组5颗患牙5个根面,另选5颗离体健康阻生牙为健康组。对照组在拔牙前无激光照射,余激光组用脉冲型Nd:YAG激光分别在牙周袋内持续照射15s、30s、60s、90s后,局麻下拔除患牙,处理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根面超微结构,X射线能谱仪对根面牙骨质层Ca、P含量分析,分别计算Ca/P比值,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脉冲型Nd:YAG激光,波长532nm,0.8W输出功率,15~30s为最佳照射时间,即杀菌、玷污层被汽化,又无根面过度损伤;X射线能谱分析激光照射15~30s组,根面牙骨质层Ca/P比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随激光照射时间延长患牙根面出现熔融碎裂等热伤害现象,形态明显改变,但牙结石仍存。结论:当其他激光参数相对恒定时,正确掌握激光照射时间,是牙科激光技术在牙周病辅助治疗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牙周病牙骨质 电镜X射线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YAG激光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程群 杨明华 +2 位作者 陈斌 刘娟 闫福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的Er:YAG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传至3~6代用于实验,按不同的输出功率、相同照射时间(0、0.4... 目的比较不同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的Er:YAG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传至3~6代用于实验,按不同的输出功率、相同照射时间(0、0.45、0.60、0.75 W,10 s)及不同照射时间、相同输出功率(0、10、30、60 s,0.60 W)对接种细胞行Er:YAG激光照射,通过噻唑蓝法、克隆形成、划痕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及TGF-β1分泌的影响。结果输出功率为0.45、0.60 W,照射时间10 s时,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P〈0.05),迁移速度和TGF-β1分泌也较对照组快,但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时间10 s,输出功率0.60 W时,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迁移速度和TGF-β1分泌较对照组快;60 s反之。结论在适度的功率和照射时间,Er:YAG激光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TGF-β1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人牙周膜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克隆形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3对小鼠牙周炎进展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丽 陈斌 +2 位作者 崔迪 姜苏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索人β-防御素-3在小鼠牙周炎进展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丝线结扎法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人β-防御素-3(100μg/kg),另选结扎过小鼠和未结扎小鼠各1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为对照。8周后取上颌骨,Micro CT、H... 目的:探索人β-防御素-3在小鼠牙周炎进展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丝线结扎法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人β-防御素-3(100μg/kg),另选结扎过小鼠和未结扎小鼠各1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为对照。8周后取上颌骨,Micro CT、HE染色、TRAP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估人β-防御素-3对牙周炎进展的作用。结果:人β-防御素-3能减少牙槽骨吸收及骨内破骨细胞数量;减轻牙龈上皮棘层增厚、上皮钉突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变性断裂等病理变化,降低牙周组织中IL-6、MCP-1和TNF-α的表达强度。结论:人β-防御素-3能够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减少牙周组织破坏,从而减缓牙周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3 牙周炎 结扎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利用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崔迪 张杨珩 +2 位作者 张婷 魏挺力 闫福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骨测量,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不同测量者采用R法进行测量的标准差(SD)为35.67μm,采用T法的SD为14.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测量者采用R法测量3次所得结果之间的SD为34.87μm,采用T法的SD为7.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法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优于R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再生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闫福华 李丽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破坏,重建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组织再生。牙周再生治疗需要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来源、充足的血液供应、稳定的再生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上有... 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破坏,重建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组织再生。牙周再生治疗需要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来源、充足的血液供应、稳定的再生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上有序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等。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从上述牙周再生中的关键问题切入,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治疗 牙周组织工程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大黄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明华 俞未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大黄多糖 中药 牙周病 大黄素 药理学研究 大黄酸 鞣质 草本植物 细胞保护 蒽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再生的困境、关键要素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福华 袁志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3-478,共6页
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牙周组织再生,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再生。如何增加牙周再生的临床可预期性、恢复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仍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目前牙周再生治疗中面临的困境做一简述... 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牙周组织再生,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再生。如何增加牙周再生的临床可预期性、恢复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仍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目前牙周再生治疗中面临的困境做一简述,并根据牙周再生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牙周再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 生物活性因子 支架材料 干细胞 牙周炎症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牙周夹板固定松动前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卫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7-1399,1406,共4页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牙周夹板对松动前牙的固定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前牙松动患者64例,分为实验1组(Superbond+尼龙丝结扎固定组)和实验2组(烤瓷联冠固定组),每组32例。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周炎症得到...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牙周夹板对松动前牙的固定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前牙松动患者64例,分为实验1组(Superbond+尼龙丝结扎固定组)和实验2组(烤瓷联冠固定组),每组32例。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周炎症得到控制,消除咬合创伤后固定。每3个月复查维护,观察12个月。比较固定疗效及固定前后所观察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并记录两种固定方法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结果:实验1组29例有效,实验2组32例有效。实验1、2组PD均变浅(P<0.05),SBI、GI、PLI、AL固定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1组满意度高于实验2组。结论:两种牙周夹板各有其优缺点,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固定松动前牙均可提高咀嚼力,且对牙周组织影响小,不妨碍菌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bond粘结系统 牙周夹板 松动前牙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陈斌 吴文蕾 +2 位作者 张其清 黄晓峰 陈湘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估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选取18月龄雄性比格犬4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结束1周后,选取下颌第3、4前磨牙,同颌对侧同名牙随机纳入实验组或者对照组,制造牙周缺损,实验组植入BME-... 目的评估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选取18月龄雄性比格犬4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结束1周后,选取下颌第3、4前磨牙,同颌对侧同名牙随机纳入实验组或者对照组,制造牙周缺损,实验组植入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获得了较多的组织再生,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牙槽骨的高度分别为(3.01±0.14)、(1.32±0.11)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牙周膜组织的高度分别为(3.12±0.19)、(1.35±0.12)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牙骨质的高度分别为(3.30±0.15)、(2.70±0.12)m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牙周组织的牙周膜纤维深入到新生的骨组织和牙骨质中,其结构特征与生理状态时的结构特征无明显差异。结论 BME-10X型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有较强的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组织再生 胶原/羟磷灰石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通路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斌 孙卫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在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吸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抑制RANKL/RANK通路,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从而抑制牙槽骨的吸收。骨保护蛋白(OPG)可和RANKL结合,干扰RANKL和RANK的结合,从而防止...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在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吸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抑制RANKL/RANK通路,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从而抑制牙槽骨的吸收。骨保护蛋白(OPG)可和RANKL结合,干扰RANKL和RANK的结合,从而防止骨组织的过度破坏。本文就RANKL/RANK/OPG轴、RANKL/RANK/OPG与牙周炎、抑制RANKL/RANK通路治疗牙周炎的可行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通路 牙周治疗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洁刮治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常雅琴 房方方 +2 位作者 秦莎莎 董迎春 陈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索牙周洁刮治(SRP)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7月8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 目的探索牙周洁刮治(SRP)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7月8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估偏倚风险。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2篇前瞻性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SRP后2个月、3个月血清CRP水平降低(P<0.05),6个月时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结论有限的证据表明,对于无系统性疾病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来说,SRP治疗可以在短期内降低血清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 牙周洁刮治 血清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邻面菌斑控制措施对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晓慧 祁本婷 +2 位作者 杨洁 刘玉 孙卫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56-663,共8页
目的评估常见的机械性邻面菌斑控制措施对牙周炎患者邻面菌斑控制的效果,为临床口腔医生选择对患者合适的邻面菌斑控制措施提供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 目的评估常见的机械性邻面菌斑控制措施对牙周炎患者邻面菌斑控制的效果,为临床口腔医生选择对患者合适的邻面菌斑控制措施提供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发表1980年3月至2020年4月的文章,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进行可能的定量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研究。分析提示:与牙线组比较,牙间隙刷组对菌斑指数有显著改善效应(P<0.00001)。结论对于牙周炎患者使用邻面菌斑控制措施能去除更多的牙菌斑,作为刷牙的辅助手段,使用牙间隙刷比使用牙线能去除更多的牙菌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菌斑 机械性邻面菌斑控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内窥镜辅助重度广泛型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史佳虹 夏娇娇 +5 位作者 雷浪 江晟 贡宏纯 张晔 程艳 李厚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评估牙周内窥镜在辅助治疗年轻患者的重度广泛型牙周炎非手术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观察了13例重度广泛型牙周炎患者738个位点,在经过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后各项牙周指标的差异。根据所接受的治疗分为3组:A组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S... 目的评估牙周内窥镜在辅助治疗年轻患者的重度广泛型牙周炎非手术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观察了13例重度广泛型牙周炎患者738个位点,在经过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后各项牙周指标的差异。根据所接受的治疗分为3组:A组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SRP)治疗(n=7,408个位点);B组内窥镜辅助下行SRP治疗(n=4,188个位点);C组SRP治疗后3个月在内窥镜辅助下再次行SRP治疗(n=2,142个位点)。根据每个位点的基线PD值再将各组分为2个亚组:4<PD≤6 mm记为亚组1,PD>6 mm记为亚组2。记录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退缩程度(GR)、探诊出血(BOP)。结果治疗后3个月,A1组PD、AL和GR的改善程度比B1组更明显(P<0.05),但2组的BOP值则无明显差异;B2组的PD下降量显著高于A2组(P<0.001),并且BOP的改善情况优于A2组(P<0.0001),GR值则大于A2组(P<0.0001),但A2、B2组治疗前后A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68)。C1组在内窥镜辅助治疗前后的PD、AL及GR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有效降低了BOP(P<0.0001)。C2组PD以及AL值在内窥镜辅助治疗后有所改善,并且与仅行SRP治疗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P=0.0002),同时其GR更为明显(P=0.0005)。结论在使用非手术方式治疗年轻患者重度广泛型牙周炎时,对于4~6 mm深的牙周袋,仅采用单纯的SRP治疗已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大于6 mm深的牙周袋,采用牙周内窥镜辅助治疗时可以增加其疗效,这可能是对当前牙周非手术治疗方案的一个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周内窥镜 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胶原蛋白基质与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瓣牙周软组织增量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房方方 常雅琴 +2 位作者 董迎春 秦莎莎 陈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比较异种胶原蛋白基质(XCM)和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瓣(CTG)用于牙周软组织增量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利用XCM和CTG进行牙周软组织增量效果的... 目的比较异种胶原蛋白基质(XCM)和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瓣(CTG)用于牙周软组织增量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利用XCM和CTG进行牙周软组织增量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比较两者牙周软组织增量的效果,包括角化龈宽度增量、角化龈厚度增量、平均根面覆盖率和手术时间。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角化龈宽度增量及根面覆盖率方面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XCM效果不如CTG(P<0.05);术后12个月XCM的角化龈厚度增量效果不如CTG(P<0.05);XCM的手术时间短于CTG(P<0.05)。结论有限的证据表明,在增加角化龈宽度和提高根面覆盖率方面,XCM与CTG无差异;在增加角化龈厚度方面,无足够证据表明XCM不如CTG;但XCM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CTG。尚需随访时间更长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胶原蛋白基质 结缔组织移植 牙周软组织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清创方法对模拟维护期治疗的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娇娇 张晔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2-886,共5页
目的:评价3种清创方式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的影响,为牙周维护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3颗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患牙标记出66个方形的体外研究区域(4 mm×4 mm),分别完成根面刮治后,随机分成超声处理组、手工刮... 目的:评价3种清创方式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的影响,为牙周维护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3颗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患牙标记出66个方形的体外研究区域(4 mm×4 mm),分别完成根面刮治后,随机分成超声处理组、手工刮治组和喷砂抛光组,模拟牙周炎维护期阶段进行清创。记录每组治疗前、治疗1、20、50、100次维护后的根面粗糙度Ra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1)牙根表面菌斑、牙石残留;(2)划痕、凹槽等损伤情况;(3)牙骨质剥脱、牙本质暴露。结果:3组均随着清创次数的增加Ra值减小,提示根面逐渐趋于光滑。其中手工组对根面粗糙度的改变最大,在完成1次治疗后,Ra即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根面抛光的效果明显,在完成20次治疗时,Ra已趋于稳定。扫描电镜观察手工组根面损伤最严重;超声次之;喷砂组损伤最小,保留根面牙骨质效果最好。结论:龈下喷砂在根面抛光的同时对根面的损伤最小,超声次之,手工刮治器械损伤最大。在维护治疗阶段清洁菌斑生物膜推荐使用喷砂器械以尽量保存根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维护治疗 超声 喷砂 根面粗糙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症致牙龈出血的临床分析(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文蕾 李升 +2 位作者 韩冰 钱海峰 张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牙龈出血 临床分析 原发性 病例报告 溶解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纤溶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牙龈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雅玲 李升 杨明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14-417,共4页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服用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和免疫抑制剂等某些特定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和体积增大,具有共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下面就药物性牙龈增生在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服用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和免疫抑制剂等某些特定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和体积增大,具有共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下面就药物性牙龈增生在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以及上皮下炎症浸润机制上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牙龈增生 胶原 程序性细胞死亡 炎症 硝苯地平 苯妥英钠 环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