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标志物
1
作者 赵惠婷 韩伟 +5 位作者 罗观发 卢雯 付玉娟 谭潇 胡勤刚 杨细虎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通过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代谢途径。方法:本研究纳入的10例OSCC... 目的:通过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代谢途径。方法:本研究纳入的10例OSCC病例均为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住院且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病例。收集组织样本用于DESI-MSI检测,进一步采用多元及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然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差异代谢物的诊断能力。最后,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OSCC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共鉴定出144种差异代谢物,大多数为脂肪酸。ROC曲线分析发现这144种代谢物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均大于0.7。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与OSCC发生相关的通路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基于DESI-MSI筛选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差异代谢物,发现OSCC组织存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紊乱,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 空间代谢组学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代谢组学在口腔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赵惠婷 胡勤刚(综述) 杨细虎(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6,共6页
口腔和颌面肿瘤显著影响人类健康,在头颈部肿瘤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对OSCC发生机制及相关标志物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等方向,这些研究方法需要将组织标本匀浆化处理,无法保留组织... 口腔和颌面肿瘤显著影响人类健康,在头颈部肿瘤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对OSCC发生机制及相关标志物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等方向,这些研究方法需要将组织标本匀浆化处理,无法保留组织的时空信息。空间代谢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可以对新鲜组织标本进行原位分析,很好地保留了组织的时空信息,文章回顾了空间代谢组学在OSCC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理解在组织背景下癌症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口腔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生伟 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9-522,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疗,减轻医生分析数据时的压力。目前,人工智能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人工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疗,减轻医生分析数据时的压力。目前,人工智能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明耀 陈勇 王志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0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0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60例患者中,59例患者的黏膜组织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术后7~10 d未见修复膜脱落,愈合良好。1例病灶累及软腭,术后出现基质溶解,出现穿通,造成口鼻瘘,修复失败。成活后的修复膜在软组织部位受植床存在一定的收缩。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 口腔黏膜缺损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与Skp2蛋白表达及其意义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方亮 胡勤刚 +1 位作者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63.73%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92.72%(P<0.05),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19.0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24%(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Skp2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降解相关,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27和Skp2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27 Skp2(p45)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大范围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勇 杨旭东 +2 位作者 徐明耀 韦元 文建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预后极差。本文报告综合治疗1例腭部大范围恶性黑色素瘤,并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原发灶冷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 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预后极差。本文报告综合治疗1例腭部大范围恶性黑色素瘤,并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原发灶冷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黏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特征性表型的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勇 胡勤刚 +2 位作者 黄晓峰 韩伟 杨旭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 a,CD83分子。统计CD1 a+DC和CD83+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DC/CD1 a+DC的比值。结果:CD1 a+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 a,CD83分子。统计CD1 a+DC和CD83+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DC/CD1 a+DC的比值。结果:CD1 a+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1),在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显著低于未转移的淋巴结(P<0.01)。CD83+DC浸润程度在OSCC的DLN中明显低于扁桃体(P<0.01),但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与未转移者无显著差异(P>0.05)。OSCC的DLN中CD83+DC/CD1 a+DC的比值显著低于扁桃体组织(P<0.05)。结论:OS-CC的DLN中,DC以不成熟DC为主,难以实现其激活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口腔鳞癌 免疫组化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及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勤刚 泥艳红 王雨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OSCC发生了明显的代谢重编程,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变化的代谢酶及代谢物则可能有助于OSCC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本文回顾了近年来OSCC相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改进OSCC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呈现新思路或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代谢组学 早期筛查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勤刚 赵星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9-313,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间质细胞,在肿瘤的增殖、转移、免疫耐受及治疗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间质细胞,在肿瘤的增殖、转移、免疫耐受及治疗抵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OSCC中CAFs研究进展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启发,建立CAFs作为干预靶点,打破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有效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为OSCC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10
作者 杨子楠 唐恩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对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治疗是一个关键问题。考虑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临床上对术前检查无转移征象而转移风险较大的患者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但这项措施在清除淋巴结转移癌的同时也使部分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 对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治疗是一个关键问题。考虑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临床上对术前检查无转移征象而转移风险较大的患者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但这项措施在清除淋巴结转移癌的同时也使部分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对颈转移风险更准确地判断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颈淋巴清扫,而测定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原发灶中的表达即是方法之一。本文将就近年来通过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标志物预测颈转移风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转移 生物标志物 选择性颈淋巴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接骨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11
作者 邓润智 胡勤刚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生物降解接骨材料比传统的金属内固定材料有诸多优点。本文综述了该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范围、临床应用的特性,并对临床不良反应的表现及病因作了介绍。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颅颌面疾病 内固定 临床应用 颅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欣 卢明星 +1 位作者 唐恩溢 孙国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42例,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调查患者自行进行囊腔冲洗的频率,研究开窗减压术的疗效以及囊腔冲洗频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术...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42例,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调查患者自行进行囊腔冲洗的频率,研究开窗减压术的疗效以及囊腔冲洗频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见囊腔边界模糊、体积缩小,12个月以后囊腔趋于稳定,此时可行二次手术刮除残余囊壁,此后随访1-2年无明显复发。囊腔应每天冲洗,但每天冲洗次数对疗程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大型囊性病变 开窗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薄“L”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苏峰 唐恩溢 +4 位作者 蒲玉梅 杨旭东 文建民 孙国文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的22例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目的:探讨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的22例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2例游离皮瓣中,完全成活21例,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危象,1例出现3//4坏死。再造舌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舌癌 舌再造 修复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面颈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菲 张庆庆 +1 位作者 陆东辉 王三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98,共3页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文报道了4例面颈部CD,其临床分型均为局灶型,组织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同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文献复习。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 局灶型 多中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后腭咽结构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鲁勇 石冰 +1 位作者 王志勇 徐明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生长发育期腭咽结构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T1组)、14例Langenbeck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 目的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生长发育期腭咽结构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T1组)、14例Langenbeck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T2组)及正常人13例(对照组)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测和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比较3组间腭咽闭合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Adequateratio(软腭长度/口因腔深度)的差异,分析软腭与咽后壁接触点PPW在腭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T1组18例患者腭咽闭合完全;T2组有7例患者腭咽闭合度达到70%,5例为50%~70%,2例在50%以下。T1组软腭长度、Adequateratio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腭咽结构图与对照组相似。T2组软腭长度和Adequateratio分别为(22.9±2.3)mm、0.95±0.14,均小于T1组[(25.7±2.3)mm、1.43±0.26]及对照组[(29.9±2.7)mm、1.45±0.2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W点在腭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对照组偏上。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的腭咽结构与正常人相似;Langenbeck法修复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表现为咽腔过深,Adequateratio值小于1.0,整个腭咽三角呈逆时针偏转上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咽闭合 腭咽形态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原型结合镜像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治疗单侧复杂颧骨骨折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育新 杨旭东 +2 位作者 邓润智 卢明星 唐恩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治疗单侧复杂颧骨骨折,并利用计算机三维测量技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0例单侧复杂颧骨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应用图形处理软件,以CT数据为基础,行颧面部三维重建,镜像翻转复制健侧...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治疗单侧复杂颧骨骨折,并利用计算机三维测量技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0例单侧复杂颧骨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应用图形处理软件,以CT数据为基础,行颧面部三维重建,镜像翻转复制健侧颧骨替代患侧颧骨,制作个体化钛板后手术治疗颧骨骨折。术后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测量颧骨位置评价疗效。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板技术在重建颧骨形态和位置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快速原型结合镜像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恢复颧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原型 镜像技术 颧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9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勇 唐恩溢 +2 位作者 徐明耀 叶炳飞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导管癌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癌基因C-erbβ2和p53检测可能对判断早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肿瘤 涎腺导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松弛切口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鲁勇 石冰 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研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两侧松弛切口与裂隙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使用该术式时不做松弛切口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176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腭裂患者81例,完全性腭裂患者95例(单侧完全性腭裂74例,双侧完全性腭裂21... 目的研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两侧松弛切口与裂隙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使用该术式时不做松弛切口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176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腭裂患者81例,完全性腭裂患者95例(单侧完全性腭裂74例,双侧完全性腭裂21例),均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进行腭裂整复。测量其腭裂裂隙宽度(CPW)和上颌结节内侧宽度(IHW),计算腭裂裂隙指数(CPI),CPI=CPW/IHW;记录行松弛切口的例数,并测量术后松弛切口长度。比较不完全性腭裂和完全性腭裂在各指标上的差异,分析CPI与术后松弛切口之间的关系。结果81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中,45例(55.6%)未做松弛切口,36例(44.4%)行双侧5~30mm的松弛切口,松弛切口长度为(12.7±10.0)mm;74例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中,5例(6.8%)未做松弛切口,28例(37.8%)行单侧兰式松弛切口,41例(55.4%)行双侧兰式松弛切口;2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中,所有患者(100%)均行双侧兰式松弛切口。完全性腭裂的CPI与松弛切口长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不完全性腭裂的CPI与松弛切口长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776,P<0.01),当CPI<0.31或CPW<12.7mm时,可不做松弛切口。结论不完全性腭裂患者CPW<12.7mm时,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时可尽量不做松弛切口,避免了硬腭骨面裸露对上颌生长抑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帆提肌重建术 上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效应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国文 张笑佛 +2 位作者 李田 胡勤刚 唐恩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Ptch、Smo和Gli1在舌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我院24例舌癌患者的病灶及癌旁组织中Ptch、Smo和Gli1的表达。结果:Ptch和Smo在舌癌组织中为高表达,与患者年...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Ptch、Smo和Gli1在舌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我院24例舌癌患者的病灶及癌旁组织中Ptch、Smo和Gli1的表达。结果:Ptch和Smo在舌癌组织中为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烟酒习惯等不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在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越高的舌癌组织中表达越高。部分Ptch及Smo阳性表达的舌癌组织中,Gli1也呈阳性表达。结论:HH信号通路可通过Ptch和Smo的过度表达,有可能通过进一步激活转录因子Gli1及其他目的基因,与舌癌的发生及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HH信号通路 PTCH SMO GL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elung病: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勇 徐明耀 +4 位作者 唐恩溢 韦元 王志勇 陈菲 鲁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1,共2页
回顾性分析1例Madelung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此病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该病病因不清,多发男性,肿块对称性地分布在头、颈及上躯干皮下的多个部位,呈现"马颈"或"驼峰"样外形,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脂肪样组织沉积... 回顾性分析1例Madelung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此病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该病病因不清,多发男性,肿块对称性地分布在头、颈及上躯干皮下的多个部位,呈现"马颈"或"驼峰"样外形,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脂肪样组织沉积。目前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其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病 Madelung病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