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对患儿口腔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
作者 赵鑫 吴征元 +1 位作者 张雪 赵保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患儿口腔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龋齿治疗的患儿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6岁,BMI 12~23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时静...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患儿口腔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龋齿治疗的患儿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6岁,BMI 12~23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推注瑞马唑仑0.3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瑞马唑仑1 mg·kg^(-1)·h^(-1);丙泊酚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6 mg·kg^(-1)·h^(-1)。记录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2 h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患儿行为学(FLACC)疼痛评分。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及阿芬太尼总量。记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喉痉挛、嗜睡、苏醒期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拔管后3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喉痉挛及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采用瑞马唑仑可降低口腔日间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不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马唑仑 苏醒期躁动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加速卢戈氏碘液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术中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牛燕红 夏成万 +4 位作者 章茜 马冠宇 王育新 胡勤刚 蒲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过程中,作用时间为5、10、15 min。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评价Cal-27染色差异。其次,选择36只Balb/c裸鼠[8周龄,(25±2)g]断颈法处死后分离小鼠舌体组织,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超声组及无超声组,再以1%、3%、5%Lugol’s iodine染色(n=6),在染色后0.5 h和1 h行Micro-CT成像和CT值定量分析。选取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4例病理诊断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OSCC男性患者,纳入8块肿瘤样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无超声组。以3%Lugol’s iodine浸染组织块,Micro-CT成像时间为染色后0.5 h、1 h、2 h、4 h。CNR值定量分析肿瘤和正常组织间的成像清晰度。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Cal-27在5 min和10 min时,1%、3%Lugol’s iodine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下小鼠舌体组织的Micro-CT成像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SCC标本超声作用3%Lugol’s iodine染色2 h的Micro-CT成像可见肿瘤和正常组织边界,同时HE切片可见分界线。结论: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可加速Cal-27的浸润,与此同时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OSCC样本术中切缘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MICRO-CT 卢戈氏碘液 口腔鳞状细胞癌 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吴朱昊 张晓昕 +2 位作者 泥艳红 孙国文 董迎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3-630,共8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一:选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根据右美托咪定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阴性对照组(NC组)、右美托咪定1 nmol/L组(D1组)、右美托咪定10 nmol/L组(D2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一:选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根据右美托咪定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阴性对照组(NC组)、右美托咪定1 nmol/L组(D1组)、右美托咪定10 nmol/L组(D2组)、右美托咪定100 nmol/L组(D3组)、右美托咪定1μmol/L组(D4组)和右美托咪定10μmol/L组(D5组)。培养24、48 h后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右美托咪定1μmol/L处理HN6细胞12 h后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慢病毒转染细胞,建立稳定敲低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的HN6细胞株。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shCtrl组(C组)、shCYP1B1组(CYP组)、shCtrl+右美托咪定组(CD组)和shCYP1B1+右美托咪定组(CYPD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N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实验一:与NC组比较,D2组、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D1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2组比较,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3组比较,D4组HN6、CAL27细胞和D5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4组比较,D5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D5组CAL27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培养24、48 h后六组HN6和CAL27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二:对右美托咪定处理后的HN6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YP1B1表达明显上调。慢病毒成功转染HN6细胞,构建稳定敲低CYP1B1的HN6细胞株。与C组比较,CYP组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CD组和CYPD组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CYP组比较,CD组和CYPD组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增多(P<0.05)。与CD组比较,CYPD组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增强口腔鳞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右美托咪定处理后CYP1B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1B1 右美托咪定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刷牙方法的选择:基于循证证据的再思考
4
作者 陈斌 闫福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刷牙作为日常口腔保健的基本措施,不仅关乎口腔健康,而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面对众多的刷牙方法,如何选择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刷牙方式,已成为公众和口腔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当前,Bass法及其改良方法 (改良Bass法)在国内被广泛推荐... 刷牙作为日常口腔保健的基本措施,不仅关乎口腔健康,而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面对众多的刷牙方法,如何选择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刷牙方式,已成为公众和口腔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当前,Bass法及其改良方法 (改良Bass法)在国内被广泛推荐,但深入分析后发现,Bass法亦存在不足。本文将从刷牙的重要性、刷牙方法简介、Bass法的应用必要性及其潜在危害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醒临床应用及科普宣传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刷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方法 牙周病 龋病 口腔健康 刷牙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随访7年1例
5
作者 苏文祺 张丹丹 +3 位作者 程艳 崔雯洁 雷浪 李厚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与牙菌斑相关的病理状况,其特征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随后支持骨组织逐渐丧失。本文报道1例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病例。患者35牙种植术后4年因“左下后牙肿胀...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与牙菌斑相关的病理状况,其特征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随后支持骨组织逐渐丧失。本文报道1例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病例。患者35牙种植术后4年因“左下后牙肿胀不适2年余”就诊。X线根尖片显示35牙种植体远中骨密度降低,临床诊断为35牙种植体周围炎。35牙种植体经引导骨再生治疗,并进行定期牙周维护,术后3.5、11、18个月和7年复查显示牙槽骨高度及骨密度稳定,牙周探诊深度变浅,但牙龈轻度退缩。本病例7年的随访结果提示,种植体周围炎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后,临床牙周指标可以获得明显改善,牙槽骨得到良好的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引导骨再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Ⅰ、Ⅱ类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对牙周致病菌及生物膜的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睿 郝婷 +4 位作者 吕闻 任双双 刘玉 吴文蕾 孙卫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07,共12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评价其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黄连素的聚己内酯/明胶膜(PCL/Gel-BBR)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黄连素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5%、1.0%。通过抑... 目的制备并表征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评价其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黄连素的聚己内酯/明胶膜(PCL/Gel-BBR)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黄连素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5%、1.0%。通过抑菌试验评价载药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ATCC 33277)及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ATCC 25586)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苯酚-硫酸法、菌落计数法、活/死细菌染色等综合评价载药膜对P.gingivalis和F.nucleatum双菌种生物膜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载药膜的细胞毒性。结果同轴黄连素载药膜理化性能良好且能在体外稳定释放黄连素。1.0%黄连素载药膜可以有效抑制P.gingivalis和F.nucleatum的增殖,对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和活性也有抑制作用,且以上效应呈现浓度依赖性。黄连素载药膜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具备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进而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用于牙周药物递送以辅助牙周炎治疗或预防牙周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同轴静电纺丝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Mask-RCNN与Mimics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蓉 帕克扎提·色依提 +2 位作者 王铁梅 张懿 钱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比较Mask-RCNN深度学习模型与Mimics三维软件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ask-RCNN及Mimics对纳入的5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上颌窦重建并测量上颌窦体积,比较两者重建的效果并对上颌窦体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上颌窦... 目的:比较Mask-RCNN深度学习模型与Mimics三维软件在上颌窦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ask-RCNN及Mimics对纳入的5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进行上颌窦重建并测量上颌窦体积,比较两者重建的效果并对上颌窦体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上颌窦建模过程中,应用Mask-RCNN对上颌窦进行图像分割、后处理及重建仅需30余秒,使用Mimics对每例患者上颌窦图像进行手动阈值分割后重建需数十分钟;两者测量的上颌窦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ask-RCNN深度学习算法优于Mimics,可以更快速准确的重建上颌窦,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领域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实例分割 锥形束CT 三维重建 上颌窦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婴儿唇腭裂口周肌力测量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亚琪 张丽仙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儿唇腭裂口周肌力的测量方法。方法:口周肌力测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2部分组成。采用金属悬臂梁式传感器,其量程分别为0~20、0~100 g/cm^2,精度均为0.1 g/cm^2。选取4例唇腭裂患儿(均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应用婴儿唇腭裂口周... 目的:探讨婴儿唇腭裂口周肌力的测量方法。方法:口周肌力测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2部分组成。采用金属悬臂梁式传感器,其量程分别为0~20、0~100 g/cm^2,精度均为0.1 g/cm^2。选取4例唇腭裂患儿(均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应用婴儿唇腭裂口周肌力测量系统,于唇裂修复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口周肌力测量。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侧唇腭裂唇裂修复术前:唇系带区口周肌力为(1.79±0.94)g/cm^2,健侧口角区口周肌力为(5.41±1.01)g/cm^2,患侧口角区口周肌力为(3.12±1.55)g/cm^2;唇裂修复术后:唇系带区口周肌力为(12.73±3.51)g/cm^2,健侧口角区口周肌力为(7.64±1.64)g/cm^2,患侧口角口周肌力为(7.27±1.89)g/cm^2,健侧与患侧比较,术前P<0.05,术后P>0.05。结论:婴儿唇腭裂口周肌力测量系统能够用于获得精确的唇腭裂患儿口周肌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期 唇腭裂 口周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癌化疗耐药相关微小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西腾 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4-596,共3页
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顺铂为核心的化疗和辅助放疗仍是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直至患者死亡。微小RNA(mi... 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顺铂为核心的化疗和辅助放疗仍是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最终导致治疗失败直至患者死亡。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在肿瘤进展、转移、侵袭和耐药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miRNAs的表达变化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头颈癌细胞耐药,其相关机制包括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转运蛋白、抗凋亡、DNA损伤修复、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药物靶点的改变和代谢等。本文将就此进行综述,并探讨利用miRNAs辅助临床化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耐药 头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冯英连 王铁梅 +4 位作者 林梓桐 张磊 黄晓峰 孙国文 夏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8例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颌骨尤文肉瘤病例的发病平均年龄为29.4岁,男女比例为7∶1,发病部位下颌骨后部多见(... 目的探讨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8例颌骨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颌骨尤文肉瘤病例的发病平均年龄为29.4岁,男女比例为7∶1,发病部位下颌骨后部多见(75%),早期多数有下唇麻木及淋巴结肿大表现。下颌骨尤文肉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骨内混杂低密度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纤维索条状及毛刷状瘤骨为其特征型影像学表现。上颌骨尤文肉瘤主要变现为溶蚀状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成骨少见。结论颌骨尤文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这有助于其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尤文肉瘤 影像特征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