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近6年就诊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伟 汤雅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诊断系统及PACS影像分析系统,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诊断为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及全景片,根据就诊记录,统... 目的:调查研究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诊断系统及PACS影像分析系统,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诊断为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的电子病历及全景片,根据就诊记录,统计35岁以内侵袭性牙周炎就诊原因、诊断率、失牙比例、治疗情况、牙槽骨破坏等情况。结果: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就诊原因最主要的为牙齿松动,6年总的诊断率为1.7%,失牙患者占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比率为30.7%,接受牙周治疗比例为81.31%,手术及维护比例分别为13.2%及30.8%。结论:南京地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多,失牙率高,危害大,但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比例不足,应加强科普宣教,提高患者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口腔颌面部表现
2
作者 刘帅 王宁祥 +1 位作者 林良缘 吴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Ehlers-Danlos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结缔组织疾病,表现为广泛的不同程度的皮肤、韧带、血管和内部器官结缔组织脆性增加,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皮肤脆弱,易擦伤,皮肤延展性过度和关节活动过度。尽管目前有关Ehlers-Danlos... Ehlers-Danlos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结缔组织疾病,表现为广泛的不同程度的皮肤、韧带、血管和内部器官结缔组织脆性增加,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皮肤脆弱,易擦伤,皮肤延展性过度和关节活动过度。尽管目前有关Ehlers-Danlos综合征口腔颌面部表现的临床数据并不多,但文献检索发现几乎Ehlers-Danlos综合征的所有分型都有口腔颌面部的改变,然而,这些改变常因为临床医生经验的不足而不被正确认识。本文将对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口腔颌面部表现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LERS-DANLOS综合征 口腔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预后观察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伟 汤雅 +2 位作者 李厚轩 陈斌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观察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2013~2015年同一医师治疗完成的7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资料,按牙齿存留与否分为A、B两组,根据年龄、性别、随访次数、... 目的:观察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2013~2015年同一医师治疗完成的74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资料,按牙齿存留与否分为A、B两组,根据年龄、性别、随访次数、基线及治疗后5年时牙周临床检查指数等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评估患牙的生存率。结果:74颗牙齿总的生存率为44.1%,5年生存率为52.5%。男性与女性、牙弓和牙位生存率无明显差异,随访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平均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值(AL)及最大AL值两组有显著差异,平均PD≤5 mm和PD>5 mm以及平均AL≤6 mm和AL>6 mm患牙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A组患牙松动度(TM)、龈沟出血指数(SBI)、平均PD值、最大PD值及最大AL值与基线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短期效果尚可,长期预后不良,初诊牙周基线时支持组织破坏程度和患者依从性是影响患牙存留时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和浓缩生长因子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娟 陈斌 闫福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20-527,共8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浓缩生长因子(CGF)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hPDLCs;制备人全血、PRP和CGF,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分别将全血(对照组)、PRP(PRP组)和CGF(CGF组)与hPDLCs共培养,CCK-...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和浓缩生长因子(CGF)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hPDLCs;制备人全血、PRP和CGF,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分别将全血(对照组)、PRP(PRP组)和CGF(CGF组)与hPDLCs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使用1%、5%、10%的PRP和CGF分别对hPDLCs处理24、48、72 h,进行成骨诱导,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Osx、Dlx5和Msx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RP、CGF可促进hPDLCs的增殖和迁移(P<0.05),提高促进成骨相关因子Runx2、Osx、Dlx5的表达并降低抑制成骨因子Msx2的表达(P<0.05)。结论PRP、CGF能促进hPDLCs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成骨分化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浓缩生长因子 人牙周膜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对残留牙周袋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杨珩 李厚轩 +1 位作者 闫福华 谭葆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与传统SRP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每个区至少有1个位点探诊深度(PD)≥5 mm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SRP组,分别对残留牙周... 目的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与传统SRP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每个区至少有1个位点探诊深度(PD)≥5 mm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SRP组,分别对残留牙周袋位点进行内窥镜辅助SRP治疗和传统SRP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6个月检查PD、探诊出血(BOP)和附着丧失(AL),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后3、6个月内窥镜组及SRP组PD≥5 mm位点百分比、PD、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内窥镜组PD≥5 mm位点百分比、PD、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P<0.05),而SR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P组相比,内窥镜组治疗后3及6个月PD≥5 mm位点百分比、PD均降低,治疗后6个月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牙周内窥镜辅助SRP对于基础治疗后的残留牙周袋(PD≥5 mm)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SRP,尤其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内窥镜 残留牙周袋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慢性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治疗中的咬合控制——“两期四步”治疗病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琛玮 孙方方 +2 位作者 吕晶露 李厚轩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2-696,共5页
牙周炎发病始动因素为菌斑导致的牙周附着丧失,病程发展加重会导致余留牙受创伤性[牙合]力作用松动移位,进而可能出现上下牙列咬合不良并继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症状。与此同时,咬合不良与TMD症状又使得余留牙咬合力不均匀、更易... 牙周炎发病始动因素为菌斑导致的牙周附着丧失,病程发展加重会导致余留牙受创伤性[牙合]力作用松动移位,进而可能出现上下牙列咬合不良并继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症状。与此同时,咬合不良与TMD症状又使得余留牙咬合力不均匀、更易受有害侧向咬合力,如何为此类患者制定合理临床诊疗策略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1个临床案例详细介绍了“两期四步”咬合控制的临床方案。两期:第一期-确定颌位,第二期-重建咬合;四步:咬合分析-[牙合]垫治疗-过渡修复-长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 咬合控制 牙合垫 口腔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骨术与植骨联用屏障膜在牙周再生治疗中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是琦 常雅琴 +2 位作者 陈斌 谭葆春 泥艳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44-651,共8页
目的比较牙周再生治疗中单纯植骨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屏障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在PubMed、Cochrane 、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及相关杂志中检索1988年6月至2019年5月植骨术与植骨联用膜材料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相... 目的比较牙周再生治疗中单纯植骨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屏障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在PubMed、Cochrane 、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及相关杂志中检索1988年6月至2019年5月植骨术与植骨联用膜材料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经评估,最终15篇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植骨组与联合组在临床附着水平、探诊深度、骨增量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退缩方面,与植骨组相比,联合组使用不可吸收膜产生了更多的退缩(P<0.05),而使用可吸收膜产生了较少的退缩(P<0.05)。结论牙周再生治疗时单纯植骨术与植骨联用膜材料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除牙龈退缩外,尚未发现两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植骨术 牙周再生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美学修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健平 张鹏 +1 位作者 李丽丽 谭葆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行美学修复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方法:收集40例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美学修复组(美学组)(n=20)。传统组仅行牙龈瘤切除。美学组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冠向复位瓣或侧向转位瓣)行...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行美学修复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方法:收集40例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美学修复组(美学组)(n=20)。传统组仅行牙龈瘤切除。美学组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冠向复位瓣或侧向转位瓣)行美学修复。术中、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记录纳入位点的角化龈宽度(KGW)、牙龈退缩(GR)、红色美学指数(PES)。术后2周、6个月记录患者满意度及龈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美学组KGW显著高于传统组,GR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2周、3个月PES美学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周、6个月美学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无牙龈瘤复发。结论: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修复可显著改善角化组织量和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冠向复位瓣 侧向转位瓣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防范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柯晓菁 金讴 +2 位作者 闫福华 李艳芬 李厚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的: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征,为探讨牙龈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牙龈瘤的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纳入234例牙龈瘤患者,好... 目的: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征,为探讨牙龈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复发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牙龈瘤的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纳入234例牙龈瘤患者,好发年龄为21~30岁,男女比例约为1∶2.2,其中31~70岁年龄组中女性多发(P<0.05),30岁以下年龄组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型分布由多至少依次是纤维性龈瘤121例(51.71%),肉芽肿性龈瘤76例(32.48%),血管性龈瘤36例(15.38%),巨细胞性龈瘤1例(0.43%)。上下颌分布无明显差别(P>0.05),前牙区较后牙区多发(P<0.001)。此外,牙龈瘤好发于唇颊侧(66.67%),最少见于缺牙区(1.28%);瘤体直径0.3~2.2 cm,多数分布于0.6~1.5 cm范围(78.2%);牙周系统治疗后短期复发2例,复发率为0.85%。结论:牙龈瘤女性多发,好发年龄为21~30岁,多见于前牙区和唇颊侧,其中纤维性龈瘤占比最多,巨细胞性龈瘤最少。完善的炎症控制和彻底的手术切除能够控制牙龈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临床特征 复发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特发性根颈部吸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宁祥 刘帅 +1 位作者 林良缘 吴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62-366,共5页
多发性特发性根颈部吸收(MICRR)是一种罕见的牙根外吸收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生于牙齿颈部近釉牙骨质界部位的进行性外吸收,全口至少3颗牙累及。本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短时间内吸收范围迅速扩大,患者可有疼痛不敢咬合,牙... 多发性特发性根颈部吸收(MICRR)是一种罕见的牙根外吸收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生于牙齿颈部近釉牙骨质界部位的进行性外吸收,全口至少3颗牙累及。本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短时间内吸收范围迅速扩大,患者可有疼痛不敢咬合,牙齿松动,牙冠自行脱落或冠折,最终导致所累及的患牙拔除。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关注越来越多。本文将从MICRR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多发性 特发性 根颈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