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Aβ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建议(2025版)
1
作者 支楠 肖金雯 +27 位作者 任汝静 李彬寅 王金涛 耿介立 曹雯玮 宋雅颖 王华龙 初曙光 彭国平 刘军 刘晓云 袁芳 王雯 窦荣花 李霞 岳玲 魏文石 潘小玲 朱向阳 贺电 范伟女 石静萍 张楠 赵辉 陈芹 魏翠柏 陈晓春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3-1140,共8页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规范、合理和安全应用,本文结合作者团队及国内同行对上述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应用经验,在2024年版本的基础上,继续总结更新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与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抗GM1抗体与抗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詹慧 常蕾蕾 +2 位作者 孟海兰 陈燕婷 陈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y,AGA)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和GM2抗体水平人明显升高,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异常(OR=5.184,95%CI: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升高(OR=1.266,95%CI:1.009~1.588,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47.9 U/mL,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20.0 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护士阶梯式责任管床培训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沙玲 沈小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新护士阶梯式责任管床培训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护士80人,按进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38人,实施传统跟班式培训3个月;观察组(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42人,采用阶梯式责任管床与导师式... 目的研究新护士阶梯式责任管床培训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护士80人,按进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38人,实施传统跟班式培训3个月;观察组(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42人,采用阶梯式责任管床与导师式带教、PBL教学相结合的阶梯式责任管床培训3个月。比较两组自我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以及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阶梯式责任管床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新护士工作积极性,帮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阶梯式责任管床培训模式 患者满意度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