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DNA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梦珂(综述) 邹征云(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由于具有样本易获得和创伤性低等优势,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正是其中一项新兴起的检测手段。ctDNA在MM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由于具有样本易获得和创伤性低等优势,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正是其中一项新兴起的检测手段。ctDNA在MM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早期筛查MM人群、帮助检测MM的可驱动基因、监测和评判肿瘤的复发与转移、预测患者对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反应等。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肿瘤术后辅助治疗还是晚期治疗的肿瘤患者,ctDNA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更早判断疾病的复发与转移,能准确评估对治疗的反应并确定耐药机制等。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基于ctDNA的MM诊治共识,相关研究结论仍需要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继续验证,但是ctDNA检测为MM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不久或将用于进一步完善MM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MM) 循环肿瘤DNA(ctDNA) 液体活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多线治疗后进展的铂耐药性卵巢癌1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殷姿 邓丽萍 +4 位作者 周凡 卢慧 包金枫 朱丽晶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是卵巢癌进展的必经阶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经多线治疗后进展的PROC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靶向间皮素(MSLN)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C88治疗后,肝转移...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是卵巢癌进展的必经阶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经多线治疗后进展的PROC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靶向间皮素(MSLN)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C88治疗后,肝转移灶和肝门部淋巴结明显缩小,骨转移灶范围减小,达到部分缓解。通过总结该患者的病史资料、影像学表现、基因检测、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病例资料,并对PROC的治疗方法进行文献回顾,探讨RC88治疗作为新药在PROC的应用前景。靶向MSLN的RC88在PROC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显著减轻肿瘤负荷,为晚期PRO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 抗体偶联药物(ADC) RC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浆游离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
3
作者 曹向明 沈洁 +4 位作者 禹立霞 魏嘉 沈伟生 奚雷 刘宝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手术切除方式、TNM分期、肿瘤部位、Lauren分型、浆膜、神经、脉管是否浸润无显著性相关,但与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P=0.033)。生存分析提示胃癌患者血浆BRCA1 mRNA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34)。结论:胃癌患者血浆BRCA1 mRNA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负荷,且能作为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浆 BRCA1 MRNA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肿瘤疫苗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岚群 邹征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6-909,共4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虽发病率低,但易发生早期转移,死亡率高。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存在。近年来,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目前个体化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虽发病率低,但易发生早期转移,死亡率高。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存在。近年来,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目前个体化肿瘤疫苗在恶性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个体化肿瘤疫苗 新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
5
作者 颜家耀(综述) 余潇潇 刘宝瑞(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0,共7页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果不佳。肿瘤靶向穿透肽是一类多功能短肽,不仅对肿瘤组织有特异性亲和力,还兼有向其深部渗入的特性,可修饰于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免疫细胞及显像探针等,促进药物特异性富集于肿瘤深部,增强抗肿瘤作用。以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介导的腹膜转移靶向治疗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靶向穿透肽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 肿瘤靶向穿透肽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化疗期间骨骼肌指数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凡 包金枫 +5 位作者 卢慧 丁美清 邓丽萍 殷姿 陈紫琦 朱丽晶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病人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骼肌及血清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究骨骼肌与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病人114例,所有病人... 目的:观察宫颈癌病人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骼肌及血清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究骨骼肌与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病人114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外照射+内照射+同步化疗治疗方案。收集病人放疗前、放疗开始一周、两周、五周的血清营养学数据;将病人放疗前定位和放疗五周左右复位时的CT影像导入pinnacle 39.10治疗计划系统并计算第三腰椎(L3)骨骼肌指数(SMI),根据SMI值将病人分成肌少症组35人,非肌少症组79人。使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放疗前后病人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放化疗疗效的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放疗后肌少症出现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无病生存率(DFS);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F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病人放疗开始一周、两周、五周时的各项血清营养指标均显著低于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五周左右CT模拟复位时的SMI显著低于放疗前定位(P<0.001);放疗前血红蛋白Hb与放疗复位时肌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46);外照射结束时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非肌少症组的CR(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肌少症组(P=0.040),但两组放疗结束时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为100%;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的2年DFS分别为66.7%和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样本中仅有4名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亡,故没有对OS进行分析。病人放疗前SMI、放疗后SCC-Ag、骨髓抑制程度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病人放化疗期间营养丢失明显,SMI与病人的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显著相关,可以通过对放化疗前SMI的监测来预测放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L3骨骼肌指数 无病生存期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萍 孙婧 +3 位作者 胡文静 禹立霞 钱晓萍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翘乙醇提取物(EEFF)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不同EEFF浓度(31.25、62.5、125、250、500和1000μg/ml)处理24、48和72 h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 V... 目的:探讨连翘乙醇提取物(EEFF)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不同EEFF浓度(31.25、62.5、125、250、500和1000μg/ml)处理24、48和72 h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EFF(0、200和400μg/ml)处理24 h及400μg/ml EEFF分别处理24和48 h的BGC-823细胞凋亡率。结果:EEFF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66.21±31.76)、(338.91±29.11)和(159.01±17.23)μg/ml,且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剂量关系。不同浓度EEFF(0、200和400μg/ml)处理24 h的BGC-8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10.4%和16.4%;400μg/ml EEFF分别处理BGC-823细胞24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7%和33.3%。结论:EEFF对BGC-823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BGC-823细胞 抑制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莹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1-428,共8页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成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确定药物的相关预测性分子标志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被广泛关注。吉西他滨是目前NS...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成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确定药物的相关预测性分子标志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被广泛关注。吉西他滨是目前NSCLC常用化疗药物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吉西他滨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在NSCLC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吉西他滨 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基1 脱氧胞苷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胸腹水中游离DNA含量及完整性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殷霞丽 谢丽 +2 位作者 禹立霞 钱晓萍 刘宝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游离DNA含量及DNA完整性在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ALU-qPCR(115bp、247bp)方法分析28例良性胸腹水患者和38例恶性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中细胞游离DNA含量以及DNA完整性的情况。结果:ALU247片段含量在良恶... 目的:探讨细胞游离DNA含量及DNA完整性在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ALU-qPCR(115bp、247bp)方法分析28例良性胸腹水患者和38例恶性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中细胞游离DNA含量以及DNA完整性的情况。结果:ALU247片段含量在良恶性胸腹水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LU115片段在两组中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胸腹水中DNA完整性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DNA完整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P<0.01)。结论:恶性胸腹水有较高的ALU247片度含量以及DNA完整性,其中DNA完整性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 DNA完整性 ALU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治疗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岚群 黄蓉 +2 位作者 赵莲君 任宇 邹征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0-1192,共3页
1临床病例患者夏××,男,47岁,2016-07-10体检发现肝多发结节,转移瘤不能除外,未予重视。2016-11-15因“肛门内肿块反复脱出伴出血”于当地医院行“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底边切缘均未见明确肿... 1临床病例患者夏××,男,47岁,2016-07-10体检发现肝多发结节,转移瘤不能除外,未予重视。2016-11-15因“肛门内肿块反复脱出伴出血”于当地医院行“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底边切缘均未见明确肿瘤组织残留。肿瘤细胞表达PD-1(1%+)、PD-L1(1%+)、CD3(少量+)、NY-ESO-1(-)、Ki-67(密集处约30%+)、MLH1(■)。PET-CT示:肝多发转移、左侧耻骨转移(图1A)。基因检测无靶向药物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直肠 肛管 免疫治疗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基因表达谱探讨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微环境分型的预后预测价值
11
作者 秦岚群 邹征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微环境分型对MM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切除的87例原发性MM组织进行二代测序,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CD3^(+)TIL、MSH2、MSH6、PMS2和M...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微环境分型对MM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切除的87例原发性MM组织进行二代测序,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CD3^(+)TIL、MSH2、MSH6、PMS2和MLH1的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不同免疫微环境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基因表达特征。结果:根据PD-L1和TIL表达水平将87例MM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分为4个亚型:PD-L1^(+)TIL^(+)型或双阳型(15/87,17.24%)、PD-L1^(+)TIL^(-)型(15/87,17.24%)、PD-L1-TIL^(+)型(20/87,22.99%)、PD-L1-TIL^(-)型或双阴型(37/87,42.53%)。双阳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双阴型患者(P<0.05),此可能与双阴型患者存在更多CDK4、MCL1、MYC、AKT2、CCDD1、FGF19等预后不良基因拷贝数扩增相关;双阳型患者PD-1表达显著高于双阴型患者(P<0.01),可能与PD-L1、TIL分别与PD-1呈共表达和共不表达有关。结论:根据PD-L1及TIL表达将MM患者微环境分为4种亚型,能够区分MM患者预后,双阴型患者存在更多预后不良基因拷贝数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基因突变 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