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吕京澴 王凤 +3 位作者 樊峰 陈世荣 沈铭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80例淋巴结...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8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中SATB2高表达率为25.0%(50/20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36.0%(72/200),阴性率为39.0%(78/200)。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2高表达率为15.0%(12/8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28.8%(23/80),阴性率为56.2%(45/80)。SATB2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SATB2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其在转移灶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ATB2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有望成为新型的结直肠癌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ATB2 淋巴结转移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引流管Ⅰ^(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金一琦 陈磊 +1 位作者 沈利明 黄献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恶性胆管狭窄31例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 目的:探讨经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恶性胆管狭窄31例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生存期内均未再发生阻塞性黄疸,平均缓解时间5.4个月,所有病例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23例出现WBC下降低于正常;未发生急性肝肾功能损害;术后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胆管炎。结论: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Ⅰ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125粒子 腔内放疗 性胆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葛正中 王敏红 缪琪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A组,n=39)和贝那普利组(B组,n=34)...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A组,n=39)和贝那普利组(B组,n=34)。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记录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但A组LVEDD的缩小更明显[(59.4±7.9)mm比(46.7±3.5)mm,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探讨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难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立智 柴华旗 +2 位作者 李红英 徐溢涛 眭文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3期318-321,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大幅提升,有关受试者保护的新问题不断挑战着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智慧。基于既往伦理审查的经验,总结梳理几个典型的临床研究案例,涉及研究目的、知情同意、研究损害赔偿等实践伦理内容,分析其伦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大幅提升,有关受试者保护的新问题不断挑战着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智慧。基于既往伦理审查的经验,总结梳理几个典型的临床研究案例,涉及研究目的、知情同意、研究损害赔偿等实践伦理内容,分析其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临床研究者、机构伦理委员会及决策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案例探讨 知情同意 伦理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余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3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与肿瘤的发病和进展相关。该研究主要探讨IGF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6例确诊的Ⅲ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FOLFOX4方...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与肿瘤的发病和进展相关。该研究主要探讨IGF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6例确诊的Ⅲ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FOLFOX4方案作术前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术,并评估治疗的效果。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3组。采用酶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外周血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表达水平,另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外周血IGF-Ⅰ和IGFBP3对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意义。结果:胃癌患者治疗前IGF-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对照组为(156±19)ng/mL,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188±19)、(212±24)和(240±27)ng/mL,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IGF-Ⅰ值越高(P<0.05)。而IGFBP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照组为(4.9±0.6)μg/mL,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3.9±0.8)、(3.1±0.6)和(2.6±0.8)μg/mL,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IGFBP3值越低(P<0.05)。胃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有效后IGF-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165±15)、(176±20)和(186±19)ng/mL。而IGFBP3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4.4±0.9)、(4.2±0.8)和(4.0±0.9)μg/mL,但均不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IGF-Ⅰ和IGFBP3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恶性程度及新辅助治疗效果,可能是一种新的协助诊断胃癌并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胃癌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下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沈立军 姜文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9-1100,共2页
关键词 困难气管插管 临床应用 引导 视频 安全性 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