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综合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风旗 于向荣 冯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8,10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及超声造影表现,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B超、CT、MRI检查,其中超声造影6例。结果:FHN病灶B超均呈稍低回声,超声造影时动脉...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及超声造影表现,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B超、CT、MRI检查,其中超声造影6例。结果:FHN病灶B超均呈稍低回声,超声造影时动脉呈中央向周边快速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回声逐渐均匀,高于正常肝组织。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7个,等密度5个。MRI平扫T1WI低信号8个,等信号4个;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病灶动脉期CT及MRI均明显强化。门脉期CT显示7个等密度,4个稍高密度,1个为略低密度;延迟期9个等密度,2个稍高密度,1个稍低密度;MRI显示高信号9个,等信号3个;延迟期高信号8个,等信号4个。CT扫描示8个病灶有中央瘢痕,5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扫描示8个病灶有中央瘢痕,5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扫描示9个病灶有中央瘢痕,5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CT正确诊断4例(4/12),MRI为6例(6/12),超声造影为5例(5/6)。结论:CT及MRI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供血特点及病理特征,在FN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FNH的"离心性强"的超声造影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万红燕 毕芸祺 +3 位作者 衣岩 汤群锋 陈静雯 方向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的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性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MR IVIM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癌患者45例及非前列腺癌者13例,IVIM扩散加权成...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的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性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MR IVIM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癌患者45例及非前列腺癌者13例,IVIM扩散加权成像采用8个b值(0、50、100、150、200、400、600、800 s/mm2),利用软件双指数函数方式计算信号衰减曲线得出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并且获取各参数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与非癌外周带组织间各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区域的D值、D*值及f值分别为(0.83±0.14)×10-3 mm2/s、(5.88±1.21)×10-3 mm2/s及(14.3±4.7)%,非癌前列腺外周带组织D值、D*值及f值分别为(1.30±0.23)×10-3mm2/s、(6.25±1.10)×10-3 mm2/s及(15.4±3.8)%,其中前列腺癌区域D值明显低于非癌外周带组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D*值及f值无统计学差异。D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7%。结论基于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理论MR扩散成像能提供关于前列腺癌组织扩散及灌注方面更多的信息,D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摄影中不同摄影仟伏对成像质量和辐射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志敏 穆晶伟 朱永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3-1624,共2页
目的:探讨在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ly radiography,DR)成像中不同摄影仟伏(KV)的变化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图像检测板在飞利浦DR系统上,通过改变摄影KV(50~120KV)曝光,记录专用图像检测板中心区及空曝区的表面吸收剂... 目的:探讨在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ly radiography,DR)成像中不同摄影仟伏(KV)的变化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图像检测板在飞利浦DR系统上,通过改变摄影KV(50~120KV)曝光,记录专用图像检测板中心区及空曝区的表面吸收剂量,并测定不同KV成像的中心区、空曝区、各级灰阶的密度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摄影KV在80~100变化时表面吸收剂量减少明显,成像的中心区、空曝区、各级灰阶的密度值变化不大,具有较好的辐射效能和影像质量。结论:适当提高摄影KV可明显减少表面吸收剂量,提高辐射效能,而DR成像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术 仟伏 DR成像 辐射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对小肾癌保肾手术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方向明 陈宏伟 +4 位作者 陆进 徐平 王卫东 许隽颖 蒋兆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1-303,共3页
背景与目的肾癌生存期统计结果表明小肿瘤、周围性、分界明确的肿瘤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结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一样有效。到目前为止,保肾手术适应证已扩展到对侧肾脏正常或没有出现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然而,保肾手术比根治性肾切除术... 背景与目的肾癌生存期统计结果表明小肿瘤、周围性、分界明确的肿瘤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结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一样有效。到目前为止,保肾手术适应证已扩展到对侧肾脏正常或没有出现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然而,保肾手术比根治性肾切除术有更多的技术挑战,如术后出血、尿漏、急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血栓等等。在保肾手术前行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是否会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尚无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对小肾癌保肾手术的影响及价值。方法29例直径小于等于3cm的肾癌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其中13例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后行保肾手术;另16例直接行保肾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研究组1/3肾脏手术切除率92%、术中平均出血量110ml、术后出血0、尿漏并发症率8%、3年复发率0和3年生存率100%,对照组分别为37%、235ml、25%、31%、18.9%、93.8%。结论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可以提高小肾癌保肾手术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动脉栓塞术 肾切除术 保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崔志敏 童耀英 俞向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动脉瘤单发41例,多发2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9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颈内动脉瘤4个,眼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瘤1个。本组45个有39个为完全闭塞,有6个为大部分闭塞。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三维重建 路径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组合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夏钰弘 杨国仪 +2 位作者 侯刚 洪建刚 孙爱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0天入院。患者临床无特殊症状,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前纵隔内见一软组织团块,直径约6.5 cm,呈分叶状,偏向右侧,强化后密度欠均,邻近血管受压移位,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心影...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0天入院。患者临床无特殊症状,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前纵隔内见一软组织团块,直径约6.5 cm,呈分叶状,偏向右侧,强化后密度欠均,邻近血管受压移位,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心影检查未见异常。考虑前纵隔占位,伴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侵袭性胸腺瘤不排除。外周血未及异常改变。行胸腺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胸腺肿大明显,大小8 cm×7 cm×5 cm,质地硬,境界不清,无完整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性淋巴瘤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钱立新 崔志敏 吴洪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5-576,共2页
在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中,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就是采用静脉肾盂造影(IVP)技术。为了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对IVP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本院利用DR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IVP检查的资料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直接数字化摄影 静脉肾盂造影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MP-9Ab无创探测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娟 邓钢 +5 位作者 张追阳 居胜红 陈骏 赵瑞 金晖 魏晓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0-2414,共5页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99mTc标记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MMP-9Ab)标记的最佳条件以及用99mTc-MMP-9Ab无创性探测AS斑块的可行性。方法损伤并阻断10只ApoE-/-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99mTc标记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MMP-9Ab)标记的最佳条件以及用99mTc-MMP-9Ab无创性探测AS斑块的可行性。方法损伤并阻断10只ApoE-/-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后高脂饮食饲养4周。氯化亚锡晶体(SnCl2.2H2O)的用量为31.25~1000.00μg,MMP-9Ab的用量为0.1、0.2、0.3ml,测定不同条件下标记物的标记率及其稳定性。将适量标记物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主要脏器测量放射性计数率值,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99mTc-MMP-9Ab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对ApoE-/-AS模型鼠及C57BL/6小鼠各5只行左侧颈总动脉离体自显影显像,观察99mTc-MMP-9Ab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体外的显像情况。结果 99mTc-MMP-9Ab标记的最佳条件为SnCl2.2H2O溶液(10g/L)0.05ml,柠檬酸溶液0.1ml,MMP-9Ab溶液(0.2g/L)0.1ml,通氮气振荡1h,再加入新鲜99mTcO4-185MBq,100℃水浴30min,99mTc-MMP-9Ab标记率可达(95.16±1.81)%,室温下放置3h后放化纯不小于80%。99mTc-MMP-9Ab在正常小鼠血液内清除迅速,30min后血液中放射性迅速下降,肌肉内放射性亦甚少。离体自显影显像中,粥样硬化组自显影胶片上的曝光黑影与肉眼可见的粥样硬化斑块有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99mTc标记MMP-9Ab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标记率高,体外稳定性较好,无需进一步纯化。99mTc-MMP-9Ab有望成为显示AS斑块形成的靶向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放射性核素显像 模型 动物 小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7·0T MR动态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中娟 邓钢 +5 位作者 张追阳 居胜红 陈骏 赵瑞 金晖 魏晓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4周后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7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高壁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不规则,创伤后血管腔面积呈下降趋势。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后颈总动脉腔内斑块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及脂质坏死核心形成,其上覆盖厚纤维帽;7周后斑块内增生的内膜内见广泛钙质沉积。结论用损伤及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ApoE-/-小鼠稳定期AS模型;高场强7.0T MR可成功检测小鼠颈动脉稳定期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研究ApoE-/-小鼠易损斑块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冯军 吴曙军 +1 位作者 赵伟 沈晓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7-1168,117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6条肢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结果:术前彩超筛选42例符合手术适...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6条肢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结果:术前彩超筛选42例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术中能清晰显示钬激光纤维头位置,对局部迂曲的静脉团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穿刺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所有病例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色素减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明确适应证,指导定位,确定静脉闭合,术后观察疗效等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56答案:肺动脉干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1
作者 石双任 陈宏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3-1134,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发热前畏寒。同时身上有时有红斑,四肢关节疼痛。查体:血压125/80mmHg,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主动脉第... 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发热前畏寒。同时身上有时有红斑,四肢关节疼痛。查体:血压125/80mmHg,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主动脉第一听诊区和肺动脉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减弱,震颤不明显。心超:主肺动脉口稍高回声团,与肺动脉瓣附着,大小3.0cm×2.0cm,随着血流前后活动(图1)。甲胎蛋白(AFP)1.36rag/1,癌胚抗原(CEA)0.45mg/1,CAl99为5.13IU/rid,CAl25为36.53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肺动脉干 病例资料 诊断 收缩期杂音 CAL99 关节疼痛 肺呼吸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评估糖尿病患者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梅 倪建明 +2 位作者 徐慧婷 华冬英 张追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前瞻性探讨定量足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评估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并初步分析糖尿病足软组织微循环的灌注特征。材料与方法:获得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 目的:前瞻性探讨定量足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评估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并初步分析糖尿病足软组织微循环的灌注特征。材料与方法:获得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前瞻性纳入了13例糖尿病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40~77岁,平均(63.5±11)岁,均行过CTA作出明确诊断,并按照CTA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病变足(12条)和正常足(14条)。运用东芝320排螺旋CT(Aquilion ONE)行双侧足部容积动态增强。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测量患者双侧足部TDC参数(BF、BV、MTT、TTP)值,病变足与正常足分别为(21.1±12.3) mL/(100 mg·min) vs (34.8±20.2) mL/(100 mg·min),(1.7±0.6) mL/100 g vs (1.8±0.7) mL/100 g,(5.9±1.9) s vs (3.8±1.9) s,(55.5±16.6) s vs (38.9±15.6) s。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通过比较正常足的灌注参数,获得显著较长的MTT和TTP。结论:足部CT灌注是一种能够评估糖尿病患者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水平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的技术,并且能够早期提示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亮 王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资料。术前均采用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资料。术前均采用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处理后,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位于输尿管下段,CT表现为输尿管腔外软组织肿块6例、输尿管壁增厚伴腔内充盈缺损2例,合并附件囊性灶5例,病灶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均无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MSCT表现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同时还可以了解有无肾积水及肾功能改变情况。结论:MSCT能够全面细致地勾勒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位置及范围,诊断上应注意与输尿管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子宫内膜异位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