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DC体内激发Th1型免疫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玉兰 钱科卿 +4 位作者 高海燕 许凌云 钱琦 陆晓 宁永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诱导DC;将患者自...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诱导DC;将患者自体肿瘤细胞热休克后诱导其凋亡并负载自体DC。对1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4次)的DC免疫治疗。结果: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IL-2、IL-12、IFN-γ和TNF-α水平治疗后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DC体内可激发Th1型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同时无明显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自体热休克凋亡癌细胞抗原的DC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时伟锋 唐金海 +4 位作者 孟东 朱玉兰 朱晨瑶 栾燕 时宏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7-244,共8页
目的:评价自体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DC对Ⅰ到Ⅳ期ER、PR、Her2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治疗的疗效和患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方法:入选南京、常州、无锡三地3个医院的TNBC患者168例,按照2∶1的... 目的:评价自体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DC对Ⅰ到Ⅳ期ER、PR、Her2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治疗的疗效和患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方法:入选南京、常州、无锡三地3个医院的TNBC患者168例,按照2∶1的比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为DC免疫组112例、对照组56例。DC疫苗治疗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个月,共3个疗程。疫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谱(IL-2、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和肿瘤特异性CD8+IFNγ+T细胞比例以及进行DTH试验。末次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2年,统计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R)。结果:Ⅰ~Ⅲ期TNBC患者DC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IL-2、TNF-α和IFN-γ水平即较治疗前(基线)显著升高(P IL-2=0.038 4、P TNF-α=0.023 7、P IFN-γ=0.022 1),且随疗程增加其水平不断升高;而Ⅳ期TNBC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提高。Ⅰ~Ⅲ期TNBC患者外周血CD8+IFN-γ+T细胞比例提升速度与幅度较为缓慢,3个疗程后提升幅度才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DTH试验阳性率伴随疗程数的增加而提升,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973);早期(Ⅰ期和Ⅱ期)TNBC患者DTH平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晚期患者(Ⅲ期和Ⅳ期)。2年随访期内Ⅰ~Ⅱ期TNBC患者病情均较稳定,生存率100%;Ⅲ~Ⅳ期TNBC患者DC治疗组PFSR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32.73%,P〈0.05)。Ⅰ~Ⅳ期DTH阳性患者的PFSR明显高于DTH阴性患者(87.30%vs 51.02%,P〈0.05)。治疗组112例TNBC患者对DC治疗耐受良好,未发现Ⅱ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自体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DC可有效诱导早期TNBC患者产生Th1型免疫应答反应,分泌高水平Th1型抗瘤因子,3个疗程后可激发明显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反应,DTH试验可作为DC免疫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之一。该DC免疫治疗方法可抑制晚期TNBC患者疾病进展,从而提高PFSR,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疫苗 免疫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生物荧光法在乳腺癌化疗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玉兰 王勇 +1 位作者 戚春建 钱科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在乳腺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TP-TCA法,检测50例乳腺...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在乳腺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TP-TCA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体外对6种常用化疗药物和3种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组织标本的可评估率为92%,多柔比星(ADM)联合紫杉醇(PTX)对乳腺癌细胞在体外抑制率最高,为95.3%;其次为ADM联合氟尿嘧啶(5-FU)为90.7%,多西他赛(TXT)为72.5%,PTX为70.7%,ADM为50.0%;甲氨蝶呤(MTX)联合5-FU为19.5%,MTX为9.8%。此外,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ATP-TCA法操作简便,敏感性好,可能对临床个体化疗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敏感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裴蓓 成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与Ⅱ、Ⅲ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311例确诊为Ⅱ、Ⅲ期乳腺癌并首选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与Ⅱ、Ⅲ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311例确诊为Ⅱ、Ⅲ期乳腺癌并首选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增殖指数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TNBC)4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腋淋巴结转移率(LNR)对各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相同LNR的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预后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LNR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子分型在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转移部位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NR为0或>0.65的4组分子分型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1、2.808,均P>0.05),LNR介于0.01~0.65的4组分子分型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6、8.169,均P<0.05)。LNR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12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与分子分型(RR=1.179,95%CI=1.023~1.358;χ^2=5.165,P<0.05)、LNR(RR=1.137,95%CI=0.985~0.999;χ^2=5.589,P<0.05)及Ki-67增殖指数(RR=0.992,95%CI=1.022~1.264;χ^2=5.623,P<0.05)有关。结论:LNR是Ⅱ、Ⅲ期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同LNR的不同分子分型预后差异显著,LNR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淋巴结转移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指标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裴蓓 成琳 许凌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35-3440,共6页
背景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群体的健康。尽管目前针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体系较完善,但双靶治疗与单靶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尚不明确。目的探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指标和... 背景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群体的健康。尽管目前针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体系较完善,但双靶治疗与单靶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尚不明确。目的探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指标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紫杉醇治疗,n=46)和对照组(曲妥珠单抗+多西紫杉醇治疗,n=4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有效控制率、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改变情况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有效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阳性细胞百分比≥25%、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阳性细胞百分比≥65%均高于对照组(P<0.05),叉头框蛋白P3(FoxP3)阳性细胞百分比≥0.4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指标和肿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阳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 双靶治疗 肿瘤微环境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在下方象限乳腺癌保乳手术乳房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樊文强 成琳 +2 位作者 何潇 裴蓓 许凌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讨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修复下方象限乳腺癌保乳手术乳房局部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7例肿瘤位于下方象限的乳腺癌行保乳手术,肿瘤最大径1.0~3.5 cm,平均1.9 cm,应用皱襞下带蒂脂肪瓣修复乳房缺损。... 目的探讨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修复下方象限乳腺癌保乳手术乳房局部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7例肿瘤位于下方象限的乳腺癌行保乳手术,肿瘤最大径1.0~3.5 cm,平均1.9 cm,应用皱襞下带蒂脂肪瓣修复乳房缺损。术后均行静脉辅助化疗及全乳放疗,其中5例HER-2阳性者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1年,5例激素受体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放疗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评估有无复发,采用Harvard/NSABP(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乳房美容评分量表评定乳房外形美容效果。结果7例转移脂肪瓣均成活,无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39个月(30~40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放疗对转移的脂肪瓣未见明显影响,乳房外形评价优4例,良3例。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结论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可以用于修复下方象限乳腺癌保乳手术所致的乳腺局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乳房皱襞下带蒂脂肪瓣 乳腺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