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君宁 张振玉 +3 位作者 孙士其 潘峰 罗新华 王劲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OX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survivin和COX 2蛋白在 93例胃癌组织、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 80 3中的阳性率。结果 :survivin蛋白在 2 0例... 目的 :探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OX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survivin和COX 2蛋白在 93例胃癌组织、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 80 3中的阳性率。结果 :survivin蛋白在 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阴性 ,而 93例胃癌组织中有 66例阳性 ,占 7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OX 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76.3 % ,MGC 80 3细胞中survivin和COX 2蛋白均阳性。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而与浸润程度不相关 ,并与COX 2蛋白阳性呈正相关 (Pearson列联系数 0 .2 2 7P <0 .0 5)。结论 :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特异性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survivin蛋白与胃癌组织中COX 2蛋白的阳性密切相关 ,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URVIVIN蛋白 COX-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君宁 何一然 +2 位作者 张振玉 孙士其 王书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胃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噻唑蓝法观察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MGC-803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逆转录-聚...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胃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噻唑蓝法观察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MGC-803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药物作用前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青蒿琥酯在3.125~5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增殖,并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峰,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MGC-803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胃癌细胞MGC-803 SURVIVIN基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义生 张泰臻 +5 位作者 王书奎 林惠华 唐天勋 袁爱华 王和明 陈志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直接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淋巴化疗组):术前经内镜胃粘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及腹膜内注射化疗药与活性碳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化疗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直接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淋巴化疗组):术前经内镜胃粘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及腹膜内注射化疗药与活性碳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化疗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后的胃癌组织及化疗后的转移淋巴结。结果:淋巴化疗后,检测术后阳性淋巴结,其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2表达与动脉灌注化疗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经血液途径给药的化疗对淋巴系统转移灶作用甚微,而淋巴化疗能促进淋巴系统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对淋巴转移灶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活性碳 淋巴化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陶立生 张振玉 +3 位作者 罗新华 王劲松 张予蜀 汪志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周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高。且胃癌组织各分期,各分级,无论有无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正常组织,同等条件下D2-40阳性率均高于LYVE-1,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5)。结论:胃癌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管密度与肿瘤进展程度相关。与LYVE-1相比,D2-40能更敏感和特异地预测肿瘤的淋巴管微转移,具有更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LYVE-1 D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肝功能、肝脾CT值等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许腊梅 孙丹莉 +3 位作者 张予蜀 张振玉 袁捷 杜同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肝功能、肝脾CT值等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AFLD患者7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对照组41例。检测ALT、AST、GGT、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肝功能、肝脾CT值等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AFLD患者7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对照组41例。检测ALT、AST、GGT、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联素,分析脂联素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NAFLD组与对照组、NAFLD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肝脏CT值、CT肝脾比值、HDL-C明显降低(P<0.01),BMI、ALT、AST、TG、TC、GGT、LDL-C明显增高(P<0.01);(2)脂联素与BMI、ALT、AST、GGT、LDL-C呈负相关,与肝脏CT值、HDL-C呈正相关;(3)ALT在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组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与重度组间差异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脂联素、ALT对于NAF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联素 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孔超美 张振玉 +2 位作者 王书奎 孙丹莉 张予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3,共1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透明质酸(HA)体内水平变化与多种恶性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我们测定胃液中H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HA与胃癌的关系.
关键词 胃液 透明质酸 胃癌 诊断 血清HA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52例血清及腹水TNF-α、IL-6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敏宁 孙丹莉 +1 位作者 孙士其 孙君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7-408,共2页
自发性腹膜炎(SBP)系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其诊断除临床表现、腹水细菌培养外,关键性指标是腹水常规检查.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娴 孙士其 +1 位作者 张振玉 樊克武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8期523-526,共4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观察核因子 κB(NF κB)在SAP时动态表达 ,探讨NF κB在SAP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过程以及NF κB的活化与SAP的关系。方法 :10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P...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观察核因子 κB(NF κB)在SAP时动态表达 ,探讨NF κB在SAP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过程以及NF κB的活化与SAP的关系。方法 :10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P组 (阻断肝门部胆管 ,向胰管逆行注入 5 %牛磺胆酸钠 0 .0 0 1mL·g 1 )及SAP地塞米松处理组 (DEX组 ,即给SAP大鼠腹腔注射DEX 0 .0 1mL·g 1 ) ,每组 3 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脏NF κB活性 ,同时测定血淀粉酶 (AMS)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 ,并于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脏病理改变。结果 :SAP组术后 1hNF κB开始表达 ,TNF α和IL 6开始升高 ,3h达高峰 ,6h后下降。地塞米松明显下调NF κB的表达 ,抑制TNF α和IL 6的产生 ,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 ,使SAP病情明显缓解。结论 :信号转录因子NF κB参与了大鼠SAP时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减轻SAP时肺组织损伤 ,这与其对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核因子-ΚB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源性唾液腺肿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万桂 袁捷 林惠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5期673-674,共2页
目的了解我国药源性唾液腺肿大的发病现状、临床特征及药物种类,为临床进一步认识和诊治药源性唾液腺肿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979年1月~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药源性唾液腺肿大文献59篇计155例,结合该院收治... 目的了解我国药源性唾液腺肿大的发病现状、临床特征及药物种类,为临床进一步认识和诊治药源性唾液腺肿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979年1月~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药源性唾液腺肿大文献59篇计155例,结合该院收治的1例(共计15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药源性唾液腺肿大可见于任何年龄,男性为主;致病药物主要为硫普罗宁、谷胱甘肽、氨苄西林钠、林可霉素、山莨菪碱等;大多患者于使用药物后迅速出现腮腺、颌下腺对称性肿大,停药后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可并发全身皮疹、瘙痒、腹痛、呼吸困难、发热、胸闷等。结论药源性唾液腺肿大近十年来报道显著增加,应重视并充分认识其特征,以提高该病临床诊治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大 药源性 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军 赵志泉 孙士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 型胶原 ( Col )、层粘连蛋白 ( L N )含量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2例胃癌患者血清 Col 、L N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 Col 与 L N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 P<0 .0 5 ) ,有淋巴...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 型胶原 ( Col )、层粘连蛋白 ( L N )含量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2例胃癌患者血清 Col 、L N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 Col 与 L N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 P<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 Col 与 L N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 ( P<0 .0 5 )。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 Col 、L N含量变化与癌细胞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监测血清 Col 、L N水平及其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层粘连蛋白 放射免疫测定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