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分化基因受体介导溶血磷脂酸: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被引量:3
1
作者 龚涌灵 Frank FANG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8-596,共9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对多种细胞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磷脂介质,在组织中广泛存在。从细胞形态学改变到细胞功能的影响,LPA可产生如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耐药等生物学效应。如其他生物递质一样,LPA与细胞表面特...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对多种细胞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磷脂介质,在组织中广泛存在。从细胞形态学改变到细胞功能的影响,LPA可产生如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耐药等生物学效应。如其他生物递质一样,LPA与细胞表面特定的G蛋白偶合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i,GPCR)发生交联作用,这些受体主要有Edg-2/LPA1、Edg-4/IPA2和Edg-7/LPA3等,它们被命名为内皮分化基因或溶血磷脂受体亚家族(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 or lysophospholipid receptor subfamily,Edg/LPAR subfamily)。LPA在体内外参与细胞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LPA代谢和Edg/LPA受体功能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肿瘤临床诊治的潜在靶点。本文阐述了LPA通过Edg/LPA受体介导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就其在胰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内皮分化基因受体 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化修饰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伟涛 顾冬英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68-672,共5页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涉及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分子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乳酸化修饰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乳酸化是指在乳酸分子的作用下,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发生...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涉及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分子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乳酸化修饰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乳酸化是指在乳酸分子的作用下,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发生修饰形成乳酰基的过程。乳酸作为糖酵解的终产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积累,通过诱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乳酸化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本文介绍了乳酸化修饰如何通过表观遗传机制驱动肿瘤的免疫逃逸、代谢重编程及血管生成,并详细阐述了其对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及多药耐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乳酸化 非组蛋白乳酸化 结直肠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剑英 吴晓敏 +2 位作者 何灵慧 季从飞 谭清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2-4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亟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来延缓或克服EGFR-TKI的获得性耐药。本研究旨在比较对此... 背景与目的:对于(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亟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来延缓或克服EGFR-TKI的获得性耐药。本研究旨在比较对此类患者采用化疗联合EGFR-TKI与单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8例患者中,8例接受化疗联合EGFR-TKI(CE组),10例接受单化疗(C组),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E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5%,C组ORR为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CE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3.5个月,C组DCR为30%,中位PFS为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5)。CE组皮疹发生率高于C组(75%vs 10%),两组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在EGFR-TKI耐药后继续使用EGFR-TKI并联用化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是EGFR-TKI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的一项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23a、miR-27a联合CE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小平 王诺凡 +1 位作者 陈小翔 王书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miR-23a和miR-27a的表达水平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CR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GSE25609中miR-23a和miR-27a在CR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miR-23a和miR-27a的表达水平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CR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GSE25609中miR-23a和miR-27a在CR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中的表达水平。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同期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的临床资料,通过q RT-PCR检测CR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miR-23a及miR-27a等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3a及miR-27a与CRC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miR-23a、miR-27a联合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GSE25609中miR-23a和miR-27a在CRC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P<0.01)。通过临床样本进一步证实CRC患者血清miR-23a和miR-27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CRC患者血清miR-23a和miR-27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与CRC患者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血清miR-23a、miR-27a联合CEA诊断CRC的AUC为0.921(95%CI:0.879~0.962)(P<0.001),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94%。结论:miR-23a与miR-27a在CRC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且与CRC患者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血清miR-23a、miR-27a联合CEA检测可显著提高对CRC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23a miR-27a CEA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体内外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芬 唐晓燕 +1 位作者 吴鹏 谭运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76,共8页
目的 :探讨PI3K/m TOR双重抑制剂NVP-BEZ235在体内外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VP-BEZ23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VP-BEZ235对PI3K/m TOR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DAPI... 目的 :探讨PI3K/m TOR双重抑制剂NVP-BEZ235在体内外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VP-BEZ23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VP-BEZ235对PI3K/m TOR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DAPI染色从细胞形态上检测细胞凋亡;构建CNE1异种移植肿瘤模型,NVP-BEZ235口服给药,测量肿瘤体积大小和剥除的肿瘤重量计算抑制率,TUNEL法检测组织细胞凋亡。结果:1与人鼻咽上皮细胞NP69比较,NVP-BEZ235选择性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2 NVP-BEZ235在体外特异性抑制PI3K/m TOR下游信号通路;3 NVP-BEZ235通过阻滞G1期抑制细胞周期,在体外诱导细胞凋亡;4 NVP-BEZ235抑制裸鼠移植肿瘤的生长,在体内通过抑制PI3K/m TOR下游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PI3K/m TOR双重抑制剂NVP-BEZ235在体内外选择性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mTOR信号通路 NVP-BEZ235 鼻咽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江玲 戴新娟 +1 位作者 施琪 吴贤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1-82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15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和合并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3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穴位按摩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一康复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58,95%CI(1.37,1.78),P<0.00001;RR=1.36,95%CI(1.26,1.47),P<0.00001];与单一康复治疗组比较,穴位按摩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效果不明显[RR=0.40,95%CI(0.16,0.99),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但是尚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其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穴位按摩 META分析 吞咽功能 吸入性肺炎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