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中VEGF、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前德 时彦标 +1 位作者 谈文峰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2-905,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RA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后,以不同剂量TP干预,酶联免疫吸...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RA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后,以不同剂量TP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VEGF、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及MMP-9分泌不同程度增加。TP各剂量组(1、5、25、75μg/ml)在不同时间点(24、48、72h)均可以明显下调培养上清液中MMP-9和VEGF的水平,与地塞米松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血管新生有关细胞因子VEGF、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敦明 谈文峰 +1 位作者 张缪佳 王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以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从第1次免疫造模开始,大鼠分别予以FTY720(0.1、0.6mg·kg-1)和雷公藤多苷(6、12mg·kg-1)灌胃治疗,连续4周。观察记录大...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以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从第1次免疫造模开始,大鼠分别予以FTY720(0.1、0.6mg·kg-1)和雷公藤多苷(6、12mg·kg-1)灌胃治疗,连续4周。观察记录大鼠活动和关节炎指数、体重、足底厚度和足爪肿胀;血常规分析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变化;流式分析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变化;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炎性关节病理改变和滑膜组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FTY720给药后能抑制大鼠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滑膜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结论 FTY720可有效控制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浸润到滑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FTY720 免疫抑制剂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WISTAR大鼠 雷公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6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晓华 王秀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总结46例原发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不同剂量组泼尼松治疗反应的比较、对泼尼松联合达那唑(DNZ)/环孢素A(CsA)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对血浆置换(PE)在抢救危重症中作... 总结46例原发性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不同剂量组泼尼松治疗反应的比较、对泼尼松联合达那唑(DNZ)/环孢素A(CsA)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对血浆置换(PE)在抢救危重症中作用的评价,探讨对普通型和难治型病例的治疗选择。结果提示,对普通型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推荐剂量为泼尼松40~60mg/d;DNZ有一定的疗效,但药物性肝损害明显不易坚持;CsA对难治型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轻;在抢救危重病例时PE值得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脂联素受体1对脂多糖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娅妮 赵鹏飞 +1 位作者 谈文峰 张缪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9-1113,1153,共6页
目的 :观察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1,AdipoR1)沉默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1)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鉴定并验证shRNA技术对构建的AdipoR1沉... 目的 :观察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1,AdipoR1)沉默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1)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鉴定并验证shRNA技术对构建的AdipoR1沉默MH7A(sh-AdipoR1组)细胞的干扰效率;(2)分别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检测LPS(100 ng/m L)对sh-AdipoR1组及空载病毒对照(sh-NC组)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3)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LPS对sh-AdipoR1及sh-NC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BAX、BAK表达的影响。同时设置无LPS刺激的sh-NC、sh-AdipoR1组作为对照。结果:(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sh-AdipoR1组细胞荧光蛋白表达效率趋近于1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AdipoR1组AdipoR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表明AdipoR1沉默的细胞构建成功;(2)无LPS刺激情况下,sh-NC组与sh-AdipoR1组细胞增殖速率及凋亡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LPS刺激可显著增加sh-NC组和sh-AdipoR1组细胞相对增殖速率及凋亡细胞比例(P<0.05);在LPS作用24、48 h,sh-AdipoR1组细胞增殖速率均显著低于sh-NC组(P<0.05),而sh-AdipoR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h-NC组(P<0.05);(3)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无LPS刺激情况下,sh-NC组与sh-AdipoR1组抑制凋亡基因BCL-2、BCL-XL与促进凋亡基因BAK、BAX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LPS刺激可降低抑凋亡基因BCL-2、BCL-XL表达,增加促凋亡基因BAX、BAK表达(P<0.05);在LPS诱导下与sh-NC组相比,sh-AdipoR1组抑制凋亡基因BCL-2、BCL-XL表达下降,促凋亡基因BAX、BAK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AdipoR1基因的沉默可抑制LPS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提示AdipoR1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阻断该途径可有效阻断LPS诱导的MH7A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受体1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NLR and SII in anti⁃MDA5 antibody⁃positive dermatomyositis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6
作者 CAI Qingqing YOU Hanxiao +7 位作者 WANG Lei LÜChengyin SHI Yumeng QIU Yulu WU Lingyun WANG Fang ZHANG Miaojia TAN Wenfe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and th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in predicting patients with 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positive(...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and th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in predicting patients with 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positive(anti⁃MDA5+)dermatomyositis(DM)develop into the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124 anti⁃MDA5+DM patients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March 2019 and September 2023.We identifi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ortality of RPILD with th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and determined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s for predicting adverse outcomes with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alysis.Results:Among the 124 patients,36 patients(29.03%)developed RPILD,and 39 patients(31.45%)di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levated NLR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PILD development,while the elevated SII expression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mortality of RPILD.Based on the ROC curve analysis,NLR>6.12 was a predictor for RPILD,and SII>875.79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of RPILD.Conclusion:Both NLR and SII are accessible,cost⁃effective,and reliable prognostic indica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nti⁃MDA5^(+)DM,providing a valuable guidance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positive dermatomyositis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阶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的评估价值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司同 胡建群 +2 位作者 沈友轩 叶新华 高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0-483,509,共5页
目的:探讨灰阶(GS)和能量多普勒(PD)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RA患者的包括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使用GS与PD对双侧腕关节、第2至第5掌指关节和近... 目的:探讨灰阶(GS)和能量多普勒(PD)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RA患者的包括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使用GS与PD对双侧腕关节、第2至第5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共18个关节进行滑膜炎评分。结果:与体格检查相比,超声检出滑膜炎的关节数更多。灰阶超声阳性关节计数(GSJC)、灰阶超声积分(GSJS)、能量多普勒积分(PDJS)与DAS28正相关,能量多普勒阳性关节计数(PDJC)与DAS28无显著性相关;PDJC、PDJS、GSJS与ESR、CRP正相关,GSJC与ESR、CRP与无显著性相关。结论:超声具有评估RA活动度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超声 能量多普勒 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J抗体阳性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玉静 王磊 +2 位作者 吕成银 谈文峰 张缪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0-986,共7页
目的:总结57例抗EJ(anti-glycyl tRNA synthetase)抗体阳性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ILD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 目的:总结57例抗EJ(anti-glycyl tRNA synthetase)抗体阳性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ILD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7例抗EJ抗体阳性AS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胸部CT影像,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lung carbon monoxide,DLCO)],并进一步分析ILD复发的临床特征。结果:所有57例抗EJ抗体阳性ASS患者均合并ILD,平均发病年龄为(58.18±10.27)岁,平均病程为3.00(2.00,16.00)个月。患者中70.18%为女性,87.72%有咳嗽症状,70.18%有咳痰症状,89.47%出现呼吸困难,14.04%发生呼吸衰竭。肺功能结果显示,FVC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DLCO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分别为59.36±21.41、58.34±19.46和58.17±27.95,氧合指数为(363.24±99.42)mmHg。胸部CT影像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在46例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的患者中,21例(45.65%)出现了ILD复发。复发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38±8.63)岁,而非复发组为(55.28±11.8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组[(50.48±29.64)mm/h vs.30.28±23.97)mm/h,P=0.025],血清IgM(immune globulin M,IgM)水平也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42)。此外,复发组的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非复发组(25.48±11.81 vs.18.59±8.53,P=0.027)。尽管复发组患者在基线时的年龄偏大,且ESR、IgM和CD8+T细胞百分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这些指标均未被证实为IL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D是抗EJ抗体阳性AS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常伴有显著的肺功能损伤。尽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ILD的复发率依然较高。基线ESR水平增快、IgM升高及CD8+T细胞百分比增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合成酶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抗甘氨酸基tRNA合成酶抗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URE序列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忆惠 程艺璇 +4 位作者 徐磊 徐凌霄 谈文峰 王梦悦 祁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目的:评估限制回波间隔的快速梯度回波类CT成像(FRACTURE)序列在检测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结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中轴型SpA患者在2021年12月-2022年8月进行骶髂关节MRI和CT检查的影像资料。评估图像包... 目的:评估限制回波间隔的快速梯度回波类CT成像(FRACTURE)序列在检测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结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中轴型SpA患者在2021年12月-2022年8月进行骶髂关节MRI和CT检查的影像资料。评估图像包括FRACTURE、T_(1)WI序列和CT平扫图像。对骶髂关节的影像图像进行结构性病变评分:关节间隙变化(0~5分)、骨质侵蚀(0~3分)和骨质硬化(0~2分)。根据修改后的纽约标准评分系统对骶髂关节炎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总共有166个骶髂关节图像(83名受试者)可供分析。以CT图像作为参考标准,FRACTURE序列在关节间隙改变、骨质侵蚀、骨质硬化和骶髂关节炎综合评分与CT结果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AUC分别为0.908、0.943、0.918和0.944。与T_(1)WI相比,FRACTURE在关节间隙变化(91.8%vs.70.5%)、骨质侵蚀(93.3%vs.56.4%)、骨质硬化(94%vs.77.6%)和骶髂关节炎综合评分(98.9%vs.75.3%)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FRACTURE成像可以评估中轴型SpA患者骶髂关节的结构性病变,并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序列 骶髂关节 脊柱关节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下调内皮细胞MMP-9及VEGF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蔺娜 孙晓萱 +3 位作者 王磊 杨磊磊 王娅妮 张缪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63-216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以TNF-α10 ng/ml刺激HUVECs,在上述条件中加入不同浓度Rg1(0,0.4,4及...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以TNF-α10 ng/ml刺激HUVECs,在上述条件中加入不同浓度Rg1(0,0.4,4及40 mmol/L),培养24 h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MMP-9及VEGF的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Rg1能抑制由TNF-α诱导HUVECs的MMP-9和VEGF的表达;在蛋白水平,Rg1能显著下调TNF-α诱导HUVECs的MMP-9和VEGF的表达。结论:Rg1通过抑制由TNF-α诱导HUVECs的MMP-9和VEGF的表达,从而在RA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1 类风湿关节炎 MMP-9 VEGF HUV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婷 任义乐 +4 位作者 张缪佳 梅焕平 柯瑶 顾镭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DM/PM)并发心脏损害(cardiacinvolvement,C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来住院的91例DM/P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DM/PM患者并发CI,并发率为61.5%,... 目的:探讨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DM/PM)并发心脏损害(cardiacinvolvement,C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来住院的91例DM/P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DM/PM患者并发CI,并发率为61.5%,其中心电图异常39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1例、心力衰竭3例、心肌梗死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病类别、性别、年龄、病程、肌力、心悸症状、雷诺现象、血清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K-MB/CK比值与DM/PM并发CI无显著相关,肺间质病变、AST/CK比值与DM/PM并发CI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病变、AST/CK比值都与DM/PM并发CI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以AST/CK比值0.172作为判断DM/PM并发CI的临界值时,判断灵敏度71.4%、特异度60%。结论:DM/PM常并发亚临床表现的CI,肺间质病变、AST/CK高比值水平是DM/PM并发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心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与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华 沈友轩 +2 位作者 张缪佳 陆化 张继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443-444,共2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应用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 40例活动期 SL E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的含量 ,并对其中 2 0例应用小剂量肝素 (6 2 5 0 U/d)治疗...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应用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 40例活动期 SL E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的含量 ,并对其中 2 0例应用小剂量肝素 (6 2 5 0 U/d)治疗 ,2周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浆中以上 3项指标。结果  40例 SL E患者 D- D含量明显增高 ,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FDP阳性 31例 ,占 77% ;Fg含量增高 19例 ,占 47.1% ,但无组间差异 (P>0 .0 5 )。 2 0例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对比 ,3项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本组结果支持 SL E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所测定的 3项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指标中以 D- D敏感 ,可作为反映 SL E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肝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TNF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兰兰 丁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结构和人源化程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1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了解不同生物结果 TNF拮抗剂的分布,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结构和人源化程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1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了解不同生物结果 TNF拮抗剂的分布,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情况。结果分别选用3种不同结构和人源化程度的TNF拮抗剂进行治疗,其中50例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人鼠嵌合单抗,静脉给药),50例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全人源化单抗,皮下注射),80例患者使用依那西普(进口和国产,均为皮下注射)。3种TNF拮抗剂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国产)、依那西普(进口)和阿达木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13%、4%、6%;全人源化TNF拮抗剂总体安全性优于人鼠嵌合的TNF拮抗剂。结论相较于全人源化TNF拮抗剂,人鼠嵌合抗体更易诱发不良反应,可能与其免疫原性有关,在使用中必须严格观察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强直性脊柱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X-3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阳春 王嫱 +1 位作者 孙晓萱 王艳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 :探讨正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方法检测5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TX3水平,并分析了PTX3与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血浆PTX3水平变化:干燥综合征... 目的 :探讨正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方法检测5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TX3水平,并分析了PTX3与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血浆PTX3水平变化: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浆PTX3水平[(1.492±0.018)ng/m 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403±0.019)ng/ml],其中肾小管功能异常患者血浆PTX3水平[(1.573±0.019)ng/m L]显著高于无肾小管功能异常患者[(1.418±0.003)ng/m L](P〈0.01)。2在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血浆PTX3水平与尿可滴定酸及尿铵离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无明显相关性,与免疫学指标Ig A、Ig G、Ig M、SS相关抗体、类风湿因子无相关关系。3对于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PTX3与尿β2微球蛋白相当,PTX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95%CI:0.593~0.811),与尿β2微球蛋白(AUC:0.705,95%CI:0.567~0.843)无明显差异。结论:PTX3可能作为干燥综合征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肾小管损伤 正五聚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艳 王嫱 欧阳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94-1596,1623,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 R-203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肾脏受累情况等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mi R-203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SLE患者、16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 R-203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肾脏受累情况等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mi R-203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SLE患者、1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根据肾脏受累分为狼疮肾炎21例和SLE无肾脏受累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ot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mi R-203表达,比较各组间mi R-203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SLE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mi R-203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组患者mi R-203表达低于SLE无肾脏受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mi R-203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肾脏急性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PBMCs中mi R-203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mi R-203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狼疮肾炎患者mi R-203的表达降低,提示mi R-203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iR-20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春 王艳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CL5表达,分析CCL5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方法:收集31例SLE患者、1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SLE患者根据肾脏受累分为狼疮肾炎21例和SLE无...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CL5表达,分析CCL5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方法:收集31例SLE患者、1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SLE患者根据肾脏受累分为狼疮肾炎21例和SLE无肾脏受累1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CCL5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SLE患者CCL5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狼疮肾炎组患者CCL5表达高于SLE无肾脏受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发现血浆CCL5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54)。结论 :趋化因子CCL5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受累过程;CCL5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趋化因子 CCL5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讨论:持续发热、脾肿大、白细胞减少
17
作者 顾镭 刘晓华 +4 位作者 陆凤翔 沈友轩 张缪佳 柯瑶 黄元铸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0-522,共3页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伴乏力3个月于2001年3月9日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反复畏寒、发热,体温38.5℃左右,伴全身乏力、盗汗,日渐消瘦,但无咳嗽,无关节痛、皮疹等。在当地以“上感”治疗无好转,2月8日~3月9日住当地医院,多...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伴乏力3个月于2001年3月9日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反复畏寒、发热,体温38.5℃左右,伴全身乏力、盗汗,日渐消瘦,但无咳嗽,无关节痛、皮疹等。在当地以“上感”治疗无好转,2月8日~3月9日住当地医院,多次血培养阴性、疟原虫阴性、肥达反应阴性,心肌酶谱正常。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示“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见赘生物,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后给予“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但仍发热,体温最高达40℃。2月19日及3月6日先后两次骨髓活检,第1次报告示:粒系、巨核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尚活跃,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2%;第2次报告示:阅片可见异形细胞,建议复查骨髓以排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可能。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史,此次患病前5个月曾有右足踝皮肤被树枝擦伤后化脓感染史,经换药后痊愈,未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脾肿大 白细胞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疣状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3种方法比较研究
18
作者 张晓军 朱晓敏 +2 位作者 吴云娟 陆凤云 张缪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3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60例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述3种检测方法检测抗...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3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60例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述3种检测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并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对其不一致性和一致性分别进行Mc Nemar配对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SLE组中ELISA法阳性检出率最高(78.1%),其次为WB法(53.3%),IIF法阳性检出率最低(46.9%),但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IIF法,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是ELISA法,其次是WB法及IIF法。ELISA法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81.0%。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Kappa检验示WB法与IIF法,WB法与ELISA法一致性一般,Kappa值均为0.66;IIF法与ELISA法一致性不如前两者,Kappa值为0.50。结论:ELISA法是检测抗ds-DNA抗体的首选方法。IIF法特异度最高,检测抗ds-DNA抗体与SLE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很高,而WB法从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没有突出的优势。ELISA法与IIF法两者联合检测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动态检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双链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倩文 孙晓萱 +1 位作者 叶黄戍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CTD-PAH患者89例。比较心率<100次/min和心率≥100次/min患者的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HO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末端脑钠肽前体、二维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息心率<100次/min的CTD-PAH患者相比,静息心率≥100次/min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1)。静息心率<100次/min和≥100次/min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6%、90.7%、87.6%和93.8%、66.8%、55.6%。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静息心率≥100次/min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可反映右心室整体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静息心率 右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炎症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艺璇 徐磊 +3 位作者 王梦悦 谈文峰 徐凌霄 祁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性炎症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对96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进行全身MRI扫描,评估活动性炎症累及的部位(主要包括骶髂关节、脊柱及肩关节、髋关节等外周大关节,共计23个部位),并采用加拿大脊柱关节炎... 目的:探讨全身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性炎症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对96例经临床确诊的AS患者进行全身MRI扫描,评估活动性炎症累及的部位(主要包括骶髂关节、脊柱及肩关节、髋关节等外周大关节,共计23个部位),并采用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方法对脊柱和骶髂关节炎症进行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频数小于5时)比较短病程(病程<5年)组(41例)和长病程(病程≥5年)组(55例)之间各部位活动性炎症的受累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SPARCC评分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确定两组之间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具有差异的部位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长病程显著相关的受累部位。结果:短病程组中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长病程组(44/82 vs. 37/110,P<0.05);椎角炎、椎小关节炎、肋横突关节炎、股骨大转子附着点炎、棘突附着点炎、胸肋关节炎、耻骨联合炎、髂后上棘及耻骨下支附着点炎在长病程组中的发生率均高于短病程组(P<0.05)。短病程组的骶髂关节SPARCC评分明显高于长病程组(11.220±12.817 vs. 3.854±7.327,P<0.05),脊柱SPARCC评分明显低于长病程组(7.584±7.635 vs. 16.098±13.22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骶髂关节炎(OR=0.322,P=0.002)、耻骨联合炎(OR=5.045,P=0.025)和脊柱SPARCC评分(OR=1.102,P=0.002)与长病程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全身磁共振成像可以全面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性炎症的分布情况。病程早期骶髂关节活动性炎症较明显,而慢性期更易出现脊柱、其它周围关节及肌腱附着点的活动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全身磁共振成像 脊柱关节病 骶髂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