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同杉 孙婧 +5 位作者 高雯 沈华 李晓东 殷咏梅 束永前 郭人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287-129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厄洛替尼在NSCLC患者中已有广泛应用,并能使部分NSCLC患者明显获益。本研究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一线或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2008年8月接受过化疗或未化疗过的IIIb或IV期... 背景与目的厄洛替尼在NSCLC患者中已有广泛应用,并能使部分NSCLC患者明显获益。本研究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一线或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2008年8月接受过化疗或未化疗过的IIIb或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口服150mg/d,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共有42例患者入组,随访至2009年7月10日,中位随访期为17个月,依从性为100%。42例患者中CR2.4%(1/42)、PR35.8%(15/42)、SD47.6%(20/42)、PD14.3%(6/42)、疾病控制率(CR+PR+SD)85.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12.2个月;1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29%和55%。毒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78.6%(33/42)、腹泻35.7%(15/42)、转氨酶升高7.1%(3/42)、急性间质性肺病2.4%(1/42)。结论不管作为一线或者二、三线治疗,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临床获益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厄洛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邵明雯 陈亮 +3 位作者 李红霞 马兰 束永前 刘连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6例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运用SPS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cut-off)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预后影响。结果:cut-off值3 cm以上,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取3 cm为cut-off值,将淋巴结阴性食管癌分为cut-off值≤3 cm及>3 cm两组。两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T分期与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0.373)。病变长度≤3 cm的419例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4.4%和76.1%,病变长度>3 cm的267例患者分别为88.3%、57.8%、4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按照病变长度及T分期进行分组,≤3 cm与T1-2的生存曲线重合较好,而>3 cm与T3的生存曲线也很相近。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为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食管癌的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建议将病变长度纳入T分期,且可将≤3 cm归为T1-2分期,>3 cm归为T3分期。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可以据此区分食管癌术后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长度 淋巴结阴性食管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侧群细胞microRNA表达谱检测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小涛 陆晓 +1 位作者 孙婧 束永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65-66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认为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P cell)富集了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生长和发展的根源;并且SP细胞对放化疗高度耐受,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探讨了肺癌SP细胞与非SP细胞(non-SP)miRNA分子表达谱差异...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认为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P cell)富集了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生长和发展的根源;并且SP细胞对放化疗高度耐受,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探讨了肺癌SP细胞与非SP细胞(non-SP)miRNA分子表达谱差异,旨在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Hoechst33342染料法,通过流式细胞仪紫外激光分选功能分选出A549细胞中的SP细胞和non-SP细胞,分别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两者的总RNA,利用miRNA芯片检测系统进行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结果肺癌SP细胞和non-SP细胞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与non-SP细胞相比,在SP细胞中上调2倍以上的miRNA有9条,下调2倍以上的miRNA有25条。结论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参与肺癌干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肺癌干细胞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MICRORNA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定量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4
作者 黎书炜 杜牧龙 +4 位作者 金经 储海燕 朱陵君 张正东 王美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2-955,共4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结直肠癌组织样本的内源性参照基因。方法:以1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总RNA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GAPDH、ACTINB、UBC、HRPT1和18S r RNA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应用ge Norm和Norm Finder两种软件分析选择... 目的:筛选适用于结直肠癌组织样本的内源性参照基因。方法:以1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总RNA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GAPDH、ACTINB、UBC、HRPT1和18S r RNA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应用ge Norm和Norm Finder两种软件分析选择最佳内参基因。结果:ge Norm软件发现GAPDH与ACTINB的M值相对最小,为最佳内参基因组合,18S r RNA的M值最大,稳定度最低;而Norm Finder软件分析认为GAPDH表达稳定性最佳,UBC次之。结论:适用于结直肠癌组织样本RT-PCR实验的内参基因为GAPDH,最佳组合为GAPDH与ACTINB,而18S r RNA及HRPT1不是合适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内参基因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