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施冬艳 李晓曦 +3 位作者 蔡振明 叶凡 汪雨彤 陈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6-1148,共3页
在医学基础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就后疫情时代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出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了课程思政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课程思政 思政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微环境重塑与免疫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月晴 张语涵 +1 位作者 刘嘉夫 陈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7-2601,共15页
肝细胞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诱导免疫细胞表型和功能改变塑造免疫抑制微环境,减弱免疫系统杀伤功能。同时,免疫细胞代谢调节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至关重... 肝细胞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诱导免疫细胞表型和功能改变塑造免疫抑制微环境,减弱免疫系统杀伤功能。同时,免疫细胞代谢调节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肝癌微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及肠道菌群代谢物失衡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表型和功能重塑影响肝癌进展。目前,肝癌细胞与微环境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肝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构成及其代谢调控,并探讨了靶向微环境重塑治疗肝癌的潜在策略,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逃逸 免疫代谢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调节性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沈敏宁 孙可一 +4 位作者 季晓辉 王慧娟 立颜 王书奎 苏定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和CD8+CD28+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CD28-/CD8+CD28+细胞间的比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新鲜外周全血以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D8+CD2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和CD8+CD28+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CD28-/CD8+CD28+细胞间的比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新鲜外周全血以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D8+CD28-、CD8+CD2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并分析以上数据与SLE活动度、SLE活动性评分(SLEDAI)、免疫球蛋白增高或补体下降或肾损害的关系,观察激素治疗对以上数据变化的影响。结果:(1)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群比例较正常对照及活动性SLE显著升高,而高活动性SLE患者CD8+CD28+T细胞群比例显著降低,同时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2)SLEDAI与CD8+CD28+T细胞亚群比例存在负相关(P<0.05),与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存在正相关(P<0.05);(3)SLE患者中补体水平降低者较补体水平正常者、有肾损害者较未发生肾损害者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4)对10例活动性SLE患者进行追踪,经激素治疗达到稳定期后,其CD8+T细胞、CD8+CD28-T细胞比例及CD8+CD28+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可表现在CD8+T细胞亚群比例改变上,其中CD8+CD28+T细胞群比例以及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改变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而CD8+CD28-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与病情活动的控制有关;CD8+CD28-/CD8+CD28+比值与病情活动性和补体异常及肾损害相关,可以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CD8^+ 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苏定雷 李元媛 +4 位作者 王慧娟 宣恒报 郑绍同 李玉峰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1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1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γ+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1L-10、IL-1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1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 TH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释放 MPA SLE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治疗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琳 李跃华 +3 位作者 季晓辉 阙玲俐 李玉华 张颖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2,F00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对EAE大鼠动物模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青藤碱,并以甲氨蝶呤作为对照,观察青藤碱对EAE动物模型发病程度、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对EAE大鼠动物模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青藤碱,并以甲氨蝶呤作为对照,观察青藤碱对EAE动物模型发病程度、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IL-10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减轻EAE动物发病程度、减少脑和脊髓的病灶数目,降低血清TNF-α、IFN-γ水平,但对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青藤碱具有治疗EAE动物模型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FN-γ为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青藤碱 细胞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教学中的医患沟通教育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宁翰 许斌 +4 位作者 王巍 华立新 王增军 卢春 达建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0-71,共2页
医患沟通教育是现代医学生的必修科目,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降低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医学生是医学院校的根本目标。从理论上和实际角度阐述了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改... 医患沟通教育是现代医学生的必修科目,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降低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医学生是医学院校的根本目标。从理论上和实际角度阐述了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医患沟通教育教学方法的建议,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医患沟通 沟通技巧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TGF-β表达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帆 徐安琪 +1 位作者 王慧娟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 :研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功能密切相关的分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的转录、表达、分泌水平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 目的 :研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功能密切相关的分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的转录、表达、分泌水平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CD4+CD25+T细胞,以抗-CD3和抗-CD28刺激培养48 h,获取细胞,以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LAP+T及CD8+CD25+LAP+T细胞,分析各亚群细胞比值;提取总m RNA,q RT-PCR测定TGF-β1的表达;收取上清用ELISA法检测总TGF-β1和游离的活化TGF-β1水平。结果 :活动性SLE患者CD4+T细胞中LAP+/CD4+T、CD25+LAP+/CD4+T、LAP+/CD4+CD25+比值较正常人显著升高,抗-CD3、抗-CD28抗体刺激后LAP+/CD4+T、CD25+LAP+/CD4+T、LAP+/CD4+CD25+比值进一步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疾病活动度无显著相关性;无论刺激与未刺激,SLE患者CD4+CD25+LAP+细胞中LAP染色的荧光强度亦高于相应正常组;而抗-CD3、抗-CD28抗体刺激后SLE患者PBMC及CD4+CD25+T细胞培养上清中总TGF-β1和游离的活化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q RT-PCR证实,受刺激后CD4+CD25+T细胞内TGF-β1的m RNA转录水平低于正常人。结论:尽管活动性SLE患者CD4+CD25+T细胞膜表面潜伏态TGF-β(LAP)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但其TGF-β表达依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TGF-β1的转录、分泌水平降低,游离的活化TGF-β1产生障碍,从而可能削弱了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新鲜分离的以及受刺激后的CD4+CD25+T细胞LAP表达增高可能反映了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亚群的活化和CD4+CD25+LAP+Treg细胞的反应性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TGF-Β L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NOD小鼠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琳 李晓曦 +2 位作者 毕欣芸 刘珊珊 戴一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对NOD小鼠T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野生型Balb/c小鼠和已出现典型的Ⅰ型糖尿病症状的NOD小鼠脾脏细胞,磁珠分选后获得小鼠CD4^+T细胞,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n-3 PUFA)对NOD小鼠T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野生型Balb/c小鼠和已出现典型的Ⅰ型糖尿病症状的NOD小鼠脾脏细胞,磁珠分选后获得小鼠CD4^+T细胞,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为Wild type组;NOD小鼠分为未处理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处理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处理组。DHA、EPA处理24 h,PMA和Ionomycin刺激活化后,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极化、ELISA法检测T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DHA、EPA对T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促进NOD小鼠Th2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分化,经ELISA检测,DHA和EPA能够抑制T细胞IL-6、IL-17的分泌。结论: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平衡Th1/Th2比例和抑制IL-6、IL-17的分泌,对NOD小鼠的T淋巴细胞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T细胞 NO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p300基因对亚溶解型C5b-9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ATF3乙酰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婧 何风霞 +3 位作者 邱文 赵聃 卢燕来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p300基因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观察沉默p300基因对亚溶解型(sublytic)C5b-9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GMC)凋亡和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 目的:构建大鼠p300基因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观察沉默p300基因对亚溶解型(sublytic)C5b-9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GMC)凋亡和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乙酰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DNA重组技术针对p300基因不同位点设计3个shRNA序列,然后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Csi-U6/Neo/GFP/shRNA中,经电转染入GMC,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Western blot筛选干涉效果最佳的p300 shRNA,流式细胞术检测GMC凋亡率,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和Western blot联合检查ATF3乙酰化水平。结果:核酸测序表明p300 sh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300 shRNA-2具有最佳沉默效率。p300 shRNA处理GMC后,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凋亡率显著下降,同时ATF3乙酰化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p300 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证实了p300能够促进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300乙酰化修饰ATF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P300 亚溶解型C5b-9 凋亡 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Fas和sICAM-1的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红星 邱德华 +2 位作者 宋恒蕊 王慧娟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凋亡调节蛋白sFa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ICAM-1的水平,分析sFas和sICAM-1的含量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凋亡调节蛋白sFa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ICAM-1的水平,分析sFas和sICAM-1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sFas和sICAM-1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了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平均水平分别为4.18!g/L和464.5!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7!g/L和190.4!g/L。SLE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01),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血清sFas和sICAM-1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r=0.688和r=0.728)。以非活动性SLE组的x±s作为评判临界值,同时定量检测sFas(>4.45!g/L)、sICAM-1(>438.6!g/L)对SLE活动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结论:sFas和sICAM-1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FAS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LED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潜伏感染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斌 张国锋 +3 位作者 李凌云 周鋒 冯东举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 :采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作为宿主建立HHV-6A亚型潜伏感染神经系统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HHV-6A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细胞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病毒复制及检测病毒基因表达情况等确定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结果:HHV-6A... 目的 :采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作为宿主建立HHV-6A亚型潜伏感染神经系统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HHV-6A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细胞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病毒复制及检测病毒基因表达情况等确定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结果:HHV-6A在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传代数的增加,病毒基因拷贝量逐渐减低至稳定的低水平,而代表处于潜伏感染阶段的HHV-6A病毒U94基因的转录逐渐下降随后维持在稳定水平表达。结论:HHV-6A在体外感染U251后通过传代使病毒从急性感染期逐渐转入潜伏感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 潜伏感染 U2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多样性形成特征解析
12
作者 吴志生 孙华 +2 位作者 孙硕 李汉杰 陈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02,共6页
为深入探究人类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多样性形成的时空特征,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系统,系统研究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TrkA/B/C)在胚胎和成年阶段DRG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胚胎发育第4~6孕周,DRG中以TrkC+神经元为主,... 为深入探究人类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多样性形成的时空特征,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系统,系统研究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TrkA/B/C)在胚胎和成年阶段DRG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胚胎发育第4~6孕周,DRG中以TrkC+神经元为主,神经元尚未分化。第8~11孕周,TrkA+神经元比例显著上升至60.2%,成为主要类群,TrkC+比例下降至20.15%,TrkB+比例稳定于19.58%;此阶段神经元胞体增大,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表达丢失,说明分化完成且多样性初步建立。第15~24孕周,神经元类群比例稳定,胞体形态进一步特化,多样性基本确立。成年时期,神经元成熟并出现少量TrkA/B/C三阴性神经元,进一步丰富神经元类群的多样性。通过揭示Trk受体随DRG发育的动态表达规律,为感觉神经元发育及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感觉神经元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胚胎发育 神经元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0、IFN-γ、IP-10和IL-12的异常表达及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对其的影响
13
作者 姜玉章 季晓辉 +1 位作者 李玉峰 苏定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分泌IFN-γ和分泌IL-10的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增高,PBMCs中表达IL-10的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的比例亦有所增高;CsA及CY均能抑制SLE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CsA和CY还能抑制PBMCs中表达IFN-γ及表达IL-10的CD4+T细胞的比例增高,且CsA的抑制幅度更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CsA与CY均能干扰SLE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lytic C5b-9刺激上调KLF4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生成IL-23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虞天一 赵晨卉 +6 位作者 何风霞 刘玉 宫雅娟 赵聃 邱文 张婧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1-1336,1387,共7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KLF4调控sublytic C5b-9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诱导促炎因子白介素-23(IL-23)生成的作用。方法:构建KLF4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KLF4)及过表达质粒(pIRES2-KLF4)。将pIRES2-KLF4或shKLF4...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KLF4调控sublytic C5b-9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诱导促炎因子白介素-23(IL-23)生成的作用。方法:构建KLF4的短发夹状小干扰RNA(shKLF4)及过表达质粒(pIRES2-KLF4)。将pIRES2-KLF4或shKLF4转染GMC后再行sublytic C5b-9刺激,用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查沉默或过表达KLF4基因后对GMC产生IL-23的影响。此外,构建IL-23基因近端启动子全长质粒,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沉默或过表达KLF4基因后对IL-2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1)Sublytic C5b-9刺激GMC后能明显促进IL-23的生成,而沉默KLF4基因后,由sublytic C5b-9诱导GMC产生的IL-23明显减少,但过表达KLF4后IL-23的水平则显著增加。(2)Sublytic C5b-9刺激GMC能显著上调IL-23的启动子活性,而沉默KLF4基因后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IL-23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但过表达KLF4后又能显著升高IL-23的启动子活性。结论:Sublytic C5b-9刺激诱导IL-23的生成可通过其刺激上调转录因子KLF4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ytic C5B-9 肾小球系膜细胞(GMC) KLF4 IL-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艳秋 何薇 +5 位作者 孙伟 王新民 吴超杰 张明顺 黄茂 吉宁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目的:对江苏省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通过在江苏省南... 目的:对江苏省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通过在江苏省南京市及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收集江苏省2021年7月20日—8月28日COVID-19本土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江苏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病例累计报告820例,病死率为0。其中,男341例(41.6%),中位年龄为48岁,<20岁111例(13.6%)。轻型、普通型、重型病例的中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潜伏期为9.5(7.5,11.0)d。中位代际间隔为3(2,5)d,一代至二代与二代至三代、二代至三代与三代至四代的代际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核酸检测灵敏度为77.7%。此次疫情共发生3起"超级传播者"事件。结论:SARS-CoV-2Delta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有年轻化趋势,重型常见于老年人。建议中高风险地区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多次测核酸以降低假阴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变异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N5调控sublytic C5b-9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yclin D1及致SOX9的乙酰化修饰
16
作者 郭苗苗 刘龙飞 +7 位作者 谢梦晓 吴志皎 罗灿 彭明玉 赵聃 张婧 邱文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GCN5调控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诱导Cyclin D1基因表达以及GCN5乙酰化修饰SOX9转录因子的作用。方法:先用Western blot检测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大鼠的肾组织和su... 目的:探讨GCN5调控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诱导Cyclin D1基因表达以及GCN5乙酰化修饰SOX9转录因子的作用。方法:先用Western blot检测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大鼠的肾组织和sublytic C5b-9刺激的GMC中GCN5、SOX9和Cyclin D1的表达。然后分别将pIRES2-GCN5过表达和shGCN5小干扰质粒或将这些质粒与Cyclin D1启动子质粒行不同组合转染GMC,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或沉默GCN5后对Cyclin D1表达的影响。同时用免疫共沉淀(Co-IP)和Western blot检测sublytic C5b-9刺激或分别转染GCN5过表达和酶活性突变质粒(ΔGCN5)的GMC中SOX9的乙酰化修饰。结果:Thy-1N大鼠肾组织和sublytic C5b-9刺激的GMC中GCN5、SOX9、Cyclin D1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而过表达GCN5基因能上调Cyclin D1的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敲低GCN5表达则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此外,sublytic C5b-9刺激和过表达GCN5基因促进了SOX9的乙酰化修饰,而沉默GCN5后则降低了SOX9的乙酰化水平。结论:GCN5可上调GMC中Cyclin D1的表达,并促进SOX9的乙酰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N5 SOX 9 sublytic C5b-9 Cyclin D1 乙酰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上皮发育稳态及其调节信号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玉莹 杨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4,共16页
肠上皮是哺乳动物中更新最快的组织之一,在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黏膜屏障维持、免疫调节以及肠道微生物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上皮中丰富的细胞类型是其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其分化发育过程受到精密调控,关键调节信号的失调会引... 肠上皮是哺乳动物中更新最快的组织之一,在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黏膜屏障维持、免疫调节以及肠道微生物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上皮中丰富的细胞类型是其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其分化发育过程受到精密调控,关键调节信号的失调会引起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并导致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对肠上皮的功能、细胞组成以及调控信号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 肠道疾病 发育稳态 调节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内NF-资B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枫 江钟立 +3 位作者 杨晓帆 朱红军 刘传道 张秀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的核转录因子NF-资B活性的调节作用,为临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运动疗法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34只)和正常组(10只)。其中糖尿病组大鼠经...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的核转录因子NF-资B活性的调节作用,为临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运动疗法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34只)和正常组(10只)。其中糖尿病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55%VO2max运动组(E1,n=6)、75%VO2max运动组(E2,n=6)、55%VO2max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EI1,n=6)、75%VO2max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EI2,n=6)、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I,n=5)、非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n=5)。另外10只正常血糖大鼠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EC,n=5)和非运动组(C,n=5)。耐力训练采用活动平板,胰岛素采用隔日皮下注射,共8周。运用ELISA法测定背根神经节内NF-资B活性。结果:D组DRG内NF-资B活性显著高于EC和C组(P<0.01),也显著高于E1、E2、EI1组(P<0.05)以及EI2和DI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更易发生周围神经的氧化应激损伤;耐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NF-资B活性,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活性 背根神经节 糖尿病大鼠 耐力训练 调节作用 STZ诱导 VO2MAX 糖尿病神经病变 胰岛素治疗 ELISA法 氧化应激损伤 运动组 分子生物学 神经并发症 核转录因子 尾静脉注射 糖尿病模型 运动疗法 不同强度 SD大鼠 链脲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及血清中IL-10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娟 刘晓华 +4 位作者 王慧娟 沈友轩 孙可一 王书奎 季晓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2-866,共5页
目的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细胞亚群的早期凋亡 ;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sFasL ;实时荧光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m... 目的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细胞亚群的早期凋亡 ;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sFasL ;实时荧光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PBMCs中CD3+ 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CD4 + 和CD8+ 细胞亚群凋亡均有明显增加 ,但以CD4 + 细胞凋亡增多更为明显 ;相应地 ,其PBMCs中CD4 + 、CD8+ 细胞百分率下降 ,CD4 CD8比值降低。SLE患者血清可诱导CD3+ 、CD4 + 、CD8+ T细胞亚群凋亡增多 ,sFas、sFasL水平增高及FasmRNA表达增加 ;抗 IL 10抗体则可中和SLE血清的上述作用。结论 :SLE患者体内T细胞凋亡增多 ,以CD4 + T细胞凋亡增加更为显著 ,导致CD4 CD8比值下降 ;SLE血清中高水平的IL 10可能通过诱导Fas、FasL表达增高而促进T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细胞凋亡 IL-10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凋亡特点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晓乐 邱潮林 +2 位作者 吴秀梅 季晓辉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53,359,共7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及其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SLE患者、低/非活动性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及其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SLE患者、低/非活动性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AV+PI-)的情况;采用ABC-ELISA法测定各组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10水平;对10例血清IL-10水平异常升高的高活动性SLE患者进行体外PBMCs培养实验,其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和抗IL-10抗体,48小时常规培养后分别检测PBMCs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其中以高活动性SLE患者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尤为显著(P<0.05),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与CD4+和CD8+T细胞膜表面表达增高的Fas/FasL密切相关(P<0.05);各组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高活动性SLE患者更为明显,血清IL-10水平升高不仅与SLE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相关,而且与CD4+/CD8+比值减少、CD4+T细胞高表达FasL相关(P<0.05);随访研究显示,随着SLE病情好转、稳定,血清IL-10水平下降明显、T细胞亚群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凋亡逐渐减少,以上变化均在CD4+T细胞亚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T细胞活动性异常升高,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凋亡增加,是SLE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IL-10作为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Fas/FasL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SLE患者CD4+T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SLE患者异常增高的IL-10很可能通过Fas/FasL途径促进了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 细胞凋亡 IL-10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