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霉菌病咯血的病理机制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邹卫 王三锡 +1 位作者 庞其清 张家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2-34,40,共4页
报告7例以咯血为主的肺霉菌病,男5例,女2例,平均39.5岁。均伴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等病变,行肺叶切除术治疗;作者认为继发霉菌感染所致慢性肺组织炎症引起支气管上皮坏死、肉芽肿和血管瘤样病变可能是反复咯血的病理机... 报告7例以咯血为主的肺霉菌病,男5例,女2例,平均39.5岁。均伴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等病变,行肺叶切除术治疗;作者认为继发霉菌感染所致慢性肺组织炎症引起支气管上皮坏死、肉芽肿和血管瘤样病变可能是反复咯血的病理机制之一,对长期反复咯血的患者要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霉菌病 咯血 病理 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及电镜与免疫组化研究
2
作者 武文森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8-92,共5页
我室1958年~1986年病理外检所遇到的横纹肌肉瘤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男:女为1.6∶1。发病高峰年龄为10岁以前组(占41.5%),并对10例诊断横纹肌肉瘤及9例疑似本病者做了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2例做了电镜观察。以上方... 我室1958年~1986年病理外检所遇到的横纹肌肉瘤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男:女为1.6∶1。发病高峰年龄为10岁以前组(占41.5%),并对10例诊断横纹肌肉瘤及9例疑似本病者做了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2例做了电镜观察。以上方法对判断横纹肌肉瘤具有特异性,根据我们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横纹肌肉瘤组织学分类补充了未分化和高分化二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小鼠膀胱肿瘤早期病理学动态观察
3
作者 武文森 尹克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73-375,F002,共4页
本研究采用膀胱灌注MNNG方法诱发小鼠膀胱肿瘤,对MNNG引起膀胱上皮早期病变进行了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增生→乳头状、结节状增生→良性乳头状瘤→非浸润癌→浸润癌,这样一个典型的病理过程,所诱发的膀胱肿瘤均为移... 本研究采用膀胱灌注MNNG方法诱发小鼠膀胱肿瘤,对MNNG引起膀胱上皮早期病变进行了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增生→乳头状、结节状增生→良性乳头状瘤→非浸润癌→浸润癌,这样一个典型的病理过程,所诱发的膀胱肿瘤均为移行上皮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NG 膀胱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支气管类癌病理分析
4
作者 王三锡 张霨泽 +3 位作者 钱洪流 李晶阁 万明月 谈万联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报告支气管类癌14例,其中11例为中央型,3例为周围型。2例为不典型类癌,有明显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淋巴结转移,均经外科手术治疗,随访结果,1例失访,4例术后3月、1年、1(1/4)年和3年死亡。其余均健在。详细描述了病理形态和组织化学的变化... 报告支气管类癌14例,其中11例为中央型,3例为周围型。2例为不典型类癌,有明显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淋巴结转移,均经外科手术治疗,随访结果,1例失访,4例术后3月、1年、1(1/4)年和3年死亡。其余均健在。详细描述了病理形态和组织化学的变化,并对其组织发生和鉴别诊断作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诊断 支气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病理生理
5
作者 蔡海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结合在我国发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纯合子5例,综述了LDL受体基因突变的频率,功能及结构表型分类、以及由于LDL受体功能缺陷导致FH的发生机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进展等。
关键词 LDL 血浆 FH 纯合子 表型 受体 受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Brg1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青 周晓军 +3 位作者 谢海龙 苏宁 邓红 易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875-878,i0009,共5页
目的:研究Brg1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及蛋白表达意义,探讨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37例胃腺癌和正常胃组织中Brg1基因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30例胃... 目的:研究Brg1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及蛋白表达意义,探讨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37例胃腺癌和正常胃组织中Brg1基因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30例胃癌组织B rg1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和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7例胃腺癌标本中,Brg1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率为零。B rg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与正常组织的表达率(44.44%)相比有明显增高,B rg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级分期均有关。结论:Brg1基因突变在胃癌中少见且不起主要作用,但其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 rg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Brg1蛋白 基因突变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的遗传多态性与血浆脂质 被引量:7
7
作者 戚晓红 蔡海江 陈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本文采用快速薄层平板等电聚焦电泳加敏感的银染技术,对南京地区63名正常人、70名非FH高脂血症患者,11名FH患者Apo-E表型、等位基因频率及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发现正常人ε3基因频率高于、ε4基因频率低于正常高加索人,这种特征,可能与我... 本文采用快速薄层平板等电聚焦电泳加敏感的银染技术,对南京地区63名正常人、70名非FH高脂血症患者,11名FH患者Apo-E表型、等位基因频率及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发现正常人ε3基因频率高于、ε4基因频率低于正常高加索人,这种特征,可能与我国人群CAD发病率较西方人群为低有关。血脂测定表明,Apo-E3/2型TG、VLDL-C、VLDL-TG和VLDL-C/VLDL-TG水平升高,TC、LDL-C和HDL-C则降低,Apo-E4/3型相反。我们还发现,Ⅱb型HLPε4基因频率最高,Ⅲ型HLPε2基因频率最高。看来,ε2基因具有升高TG丰富脂蛋白、降低ch丰富脂蛋白的作用,而ε4基因作用相反。测定Apo-E表型对预测冠心病危险性可能有作用。FH患者,ε3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人,ε2和ε4频率升高,这是否因为多个基因间相互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冠心病 遗传多态性 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爱凤 苏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4-176,共3页
乳腺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张爱凤苏宁作者单位:南京铁道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10009作者简介:张爱凤,女,25岁,助教苏宁,女54岁,教授。研究方向:肿瘤病理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 乳腺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张爱凤苏宁作者单位:南京铁道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10009作者简介:张爱凤,女,25岁,助教苏宁,女54岁,教授。研究方向:肿瘤病理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对部分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基因 抑癌基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癌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对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力 陈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 (FN)在皮肤鳞癌 (SSC)中的表现形式 ,探讨其与SSC生物学行为和癌间质巨噬细胞(M)、淋巴细胞 (Lc)反应的关系。用FN、PCNA、CD68抗体分别对 5 0例SSC作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在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FN在SSC中表现为 3...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 (FN)在皮肤鳞癌 (SSC)中的表现形式 ,探讨其与SSC生物学行为和癌间质巨噬细胞(M)、淋巴细胞 (Lc)反应的关系。用FN、PCNA、CD68抗体分别对 5 0例SSC作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在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FN在SSC中表现为 3种形式 ,细胞FN、基膜FN与间质FN ,细胞FN与基膜FN常同时消失 ,与SSC的生长、分化、增殖、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其减少程度与局部M、Lc浸润量的减少有潜在的平行关系。本文结果说明SSC中细胞FN和基膜FN的减少与癌恶性程度成正比 ,而间质FN的作用不显著。细胞FN、基膜FN有利于间质免疫活性细胞M、Lc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 ,癌中细胞和基膜FN表达、M、Lc的浸润都是宿主抗肿瘤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纤维连接蛋白 巨噬细胞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基因治疗兔心肌梗塞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仕林 景华 +3 位作者 黎介寿 易龙 马百坤 方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3-530,共8页
探讨血管生成素_1(Ang1)基因经重组腺病毒介导转移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形成的作用 .应用共转染 2 93细胞 ,制备纯化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 .将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冠状动脉结扎后缺血心肌细胞 ,分别应... 探讨血管生成素_1(Ang1)基因经重组腺病毒介导转移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形成的作用 .应用共转染 2 93细胞 ,制备纯化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 .将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冠状动脉结扎后缺血心肌细胞 ,分别应用RT_PCR方法及X_gal染色测定外源基因在转导心肌中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及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生长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并用心脏超声检查观测了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后心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缺血心肌后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 ,X_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移后第 3、7、14、2 8d注射部位心肌均见蓝染 ,尤以 7d明显 ,RT_PCR测定提示Ang1基因在转移后第 3d心肌中即有表达 ,7、14d仍呈阳性表达 .转移 2 8d后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心肌梗塞发生后各组的心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所改善但 14d内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2 8d后Ang1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本实验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ng1基因在兔缺血心肌中能有效表达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改善心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血管形成素-1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腹水瘤的研究
11
作者 李懿萍 苏宁 严航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HSVtk/GCV系统对腹水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XTT、动物实验、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结果:HSVtk(+)的P388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约为其亲本P388细胞的37倍,且对其邻近的HSVtk(-)的P388细胞或S细胞具有旁观者效应,当P388tk... 目的:研究HSVtk/GCV系统对腹水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XTT、动物实验、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结果:HSVtk(+)的P388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约为其亲本P388细胞的37倍,且对其邻近的HSVtk(-)的P388细胞或S细胞具有旁观者效应,当P388tk细胞与P388细胞或S细胞混合培养,5μg/ml GCV处理后,P388tk细胞占混合细胞的10%,就可杀伤50%的混合细胞.动物实验中P388tk细胞或P388tk与P388细胞等量混合所致的荷瘤鼠在以CCV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细胞死亡的机制与凋亡有关.结论:在体内和体外水平,HSVtk(+)的P388tk细胞能被GCV有效杀伤,且对其邻近的HSVtk(-)的细胞产生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基因 GCV 腹水瘤 基因治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儿各器官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比较
12
作者 黎珉 蔡海江 +1 位作者 陈秀英 李传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31,共15页
本文采用组织匀浆^(125)I-LDL特异性结合膜滤过法,测定了5例22~34周龄人胎儿的15种器官与组织LDL受体的活性。结果表明,肾上腺皮质^(125)I-LDL特异性结合(465ng/mg蛋白)活性最高,为其髓质的7倍多。脂肪组织(214ng/mg蛋白)和肝脏(102ng... 本文采用组织匀浆^(125)I-LDL特异性结合膜滤过法,测定了5例22~34周龄人胎儿的15种器官与组织LDL受体的活性。结果表明,肾上腺皮质^(125)I-LDL特异性结合(465ng/mg蛋白)活性最高,为其髓质的7倍多。脂肪组织(214ng/mg蛋白)和肝脏(102ng/mg蛋白)的LDL受体活性其次。结合活性较高的组织还有骨骼肌(89ng/mg蛋白)、脑(65ng/mg蛋白)、肾脏(60ng/mg蛋白)及脊髓(56ng/mg蛋白)等。与其他研究者报道不同的是发现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LDL受体活性较牛、成人及16~20周龄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受体活性为高。^(32)P-cDNA探针杂交分析亦显示人胎儿脑组织中含有较高水平的LDL受体mRNA,提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故对胆固醇需求较高。另外,本文还初步观察到人胎肝及肾上腺皮质LDL受体活性有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受体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再生肝胞浆液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哈团柱 徐柯 +1 位作者 陈九莉 苗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4-97,共4页
用^(125)I-微凝集牛血清白蛋白(^(125)I-MAA)清除率测定技术,观察了狗再生肝胞浆液(DRLC)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大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10%氨基半乳糖(Ga1N)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大鼠^(125)I-MAA血浆清除,... 用^(125)I-微凝集牛血清白蛋白(^(125)I-MAA)清除率测定技术,观察了狗再生肝胞浆液(DRLC)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大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10%氨基半乳糖(Ga1N)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大鼠^(125)I-MAA血浆清除,与正常组相比较明显受阻,半衰期(T_(1/2))延长(P<0.001),肝脏^(125)I-MAA分布显著减少(P<0.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造型+DRLC,简称治疗组)血浆^(125)I-MAA清除率加快,T_(1/2)缩短(P<0.02),肝脏分布显著增多(P<0.001)。本实验证明,DRLC有改善实验性肝损伤大鼠枯否氏细胞吞噬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溶质 吞噬细胞 氨基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空洞型肺癌的X线分析
14
作者 高奇石 万明月 +2 位作者 张元庆 王三锡 朱以庆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89-391,共3页
分析了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癌的X线表现。本组空洞的X线检查发现率32%,这低于病理检查结果;中心性空洞49例,偏心性空洞51例,两者频发数无明显差别。本组空洞壁厚度≥5mm者及壁凹凸不平,厚薄不均结节者在判断空洞是否恶性有参... 分析了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癌的X线表现。本组空洞的X线检查发现率32%,这低于病理检查结果;中心性空洞49例,偏心性空洞51例,两者频发数无明显差别。本组空洞壁厚度≥5mm者及壁凹凸不平,厚薄不均结节者在判断空洞是否恶性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空洞 X线诊断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错配修复系统及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15
作者 黄培林 李明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基因突变是导致人类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主要原因,而引起基因突变的直接因素是不同类型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DNA双链分子的碱基错配为其主要损伤类型之一.研究表明,遗传性的稳定基于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所保持的高度精确性和完整性.... 基因突变是导致人类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主要原因,而引起基因突变的直接因素是不同类型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DNA双链分子的碱基错配为其主要损伤类型之一.研究表明,遗传性的稳定基于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所保持的高度精确性和完整性.在长期进化中,生物体演化出不仅能纠正偶然的复制错误,而且有修复各种环境因素和化学物质造成的DNA分子损伤的能力.从细菌、酵母到人体细胞都存在一种能特异性修复DNA碱基错配的安全保障体系,后者由一系列能特异性修复DNA碱基错配的酶分子组成,被称为“DNA错配修复系统(DNA mismatch repair system,DNAMMRs)”.近年陆续报道其在肿瘤,尤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并已引起重视.一、DNA MMRs发现、分离、克隆及鉴定70年代后期,人们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发现一种称为mut HLS的DNA MMRs,主要包括mut H、mut L、mut L、mutS和mut U基因编码的酶分子.当大肠杆菌DNA复制差错所产生的碱基错配时,mut HLS不仅可识别而且能够纠正,避免产生含有错配或不配对碱基序列的异源杂合双链DNA,使大肠杆菌染色体复制和遗传重组能保持高度精确性.1987年Bioshop等报道酵母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大肠杆菌mut HLS的系统.Reenan等从酵母中分离到三种MMR基因,其中MLH_2基因与大肠杆菌中的mut S基因同源.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错配 修复系统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人皮肤纤维母细胞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功能
16
作者 吴翠贞 薛隆翠 戚晓红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5期614-618,共5页
用氨基丁基乙基异鲁米诺(ABEI)通过碳二亚胺(EDC)法标记分离的无载脂蛋白E的HDL_3。其标记率为0.89m mol/m mol HDL_3。HDL_3-ABEI与Apo A-Ⅰ和Apo A-Ⅱ抗体作用仍有免疫反应,说明标记后的HDL_3其免疫原性没有丧失。用HDL_3-ABEI与传代... 用氨基丁基乙基异鲁米诺(ABEI)通过碳二亚胺(EDC)法标记分离的无载脂蛋白E的HDL_3。其标记率为0.89m mol/m mol HDL_3。HDL_3-ABEI与Apo A-Ⅰ和Apo A-Ⅱ抗体作用仍有免疫反应,说明标记后的HDL_3其免疫原性没有丧失。用HDL_3-ABEI与传代培养的正常人皮肤纤维母细胞作用,测其HDL受体活性。标记配基HDL_3-ABEI与人皮肤纤维母细胞HDL受体结合的最适量为20μg HDL_3-ABEI的蛋白质;人皮肤纤维母细胞HDL受体与HDL_3-ABEI在4℃结合的最适时间为1h;HDL_3-ABEI与人皮肤纤维母细胞结合时,人皮肤纤维母细胞最适量为0.1×10~6个细胞;未标记的HDL_3封闭结合HDL受体的最适用量为400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化学发光 高密度脂蛋白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肠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7
作者 武文森 程文荦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1974~1985年遇到的6例原发肠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28~64岁,平均47岁。肿瘤发生小肠3例、回盲部1例、结肠2例。瘤组织是多形性,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以及以上二者之间的胖棱形过渡细胞... 1974~1985年遇到的6例原发肠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28~64岁,平均47岁。肿瘤发生小肠3例、回盲部1例、结肠2例。瘤组织是多形性,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以及以上二者之间的胖棱形过渡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可演变成泡沫细胞、多核及单核瘤巨细胞。另见少量未分化间叶细胞。对4例肿瘤做了α_1-抗胰蛋白酶、抗溶菌酶血清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2例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瘤 肠道 超微结构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脂蛋白代谢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范乐明 蔡海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5-58,共4页
肝脏是脂蛋白代谢的中心久已为人所知。脂蛋白代谢紊乱可致多种疾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受人们关注。近年来,由于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
关键词 脂蛋白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肝胞液对肝损伤大鼠血清胰岛素及其与肝细胞结合的影响
19
作者 哈团柱 徐柯 +1 位作者 陈九莉 张晓先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研究了再生肝胞液(RLC)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及肝细胞结合A14[^(125)I]、胰岛素的影响;观察了RLC与胰岛素、高血糖合并应用对部分肝切除小鼠残余肝DNA合成的作用。结果表明:(1)氨基半乳糖(GaIN)中毒大鼠血清胰岛素水... 研究了再生肝胞液(RLC)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及肝细胞结合A14[^(125)I]、胰岛素的影响;观察了RLC与胰岛素、高血糖合并应用对部分肝切除小鼠残余肝DNA合成的作用。结果表明:(1)氨基半乳糖(GaIN)中毒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肝细胞结合增加有关;RLC治疗后血清胰岛素的降低,仅与肝细胞结合增加有关。(2)胰岛素对肝再生的调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不仅仅取决于它在血液中的水平,而且取决于它与肝细胞结合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细胞提取物 胰岛素 牛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是 HPV16-DNA 永生化人外宫颈上皮细胞的弱调节剂
20
作者 郑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6-66,共1页
研究激素对HPV16-DNA永生化人外宫颈上皮细胞(HCE16/3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3H]-胸苷掺入试验,软琼脂糖集落试验和Northern印迹法分析了性激素对HCE16/3细胞的生长调节和病毒基因... 研究激素对HPV16-DNA永生化人外宫颈上皮细胞(HCE16/3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3H]-胸苷掺入试验,软琼脂糖集落试验和Northern印迹法分析了性激素对HCE16/3细胞的生长调节和病毒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无类固醇血清无酚红的培养条件下,雌二醇和孕酮对HCE16/3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而胰岛素则是HCE16/3细胞的生长刺激素。胰岛素的刺激细胞生长作用不能被性激素所增强;雌二醇也不能诱导HCE16/3细胞停泊独立生长。但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性激素上调HCE16/3细胞病毒早期基因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可能与HPVDNA永生化细胞的生长有关。结论:HCE16/3细胞的生长仍然依赖于生长因子,性激素刺激病毒早期基因表达,要阐明性激素对人宫颈癌发生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宫颈癌 体外生长 调节剂 HCE16/3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