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2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气候变化意识的一次调查——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潘葳楠 余潇潇 +2 位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5期304-308,共5页
大学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南京农业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评价和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应对行动态度与行动的意愿性等。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在气候... 大学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南京农业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评价和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应对行动态度与行动的意愿性等。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的关系上有较高的认知,但在气候变化意识的不同方面和年级间及专业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农学类学生对于温室气体的产生途径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了解不够,不过,高年级学生和农科类学生关于气候变化与农业关系方面的认知分别显著高于低年级和文科类学生。然而,学生个体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态度上有很大差异,而气候变化的总体意识和参与态度与年级关系相对较弱。看来,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中急需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建议开设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公共选修课或专门气候变化管理课程,以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学教育 农业院校 问卷调查 公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鉴定农田和非农业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特征
2
作者 文艺 文涛 +3 位作者 牛国庆 曾建国 景天忠 袁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248,共7页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田土壤生态功能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了农田土壤肥力的下降以及病虫害的严重威胁,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与农田土壤相比,自然生态系统土壤(如森林、草原和湿地等非农业土壤)往往能够维持较高的生态功能。...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田土壤生态功能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了农田土壤肥力的下降以及病虫害的严重威胁,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与农田土壤相比,自然生态系统土壤(如森林、草原和湿地等非农业土壤)往往能够维持较高的生态功能。通过对农田土壤和非农业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研究发现,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非农业土壤群落。通过物种组成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研究发现,在非农业土壤中显著富集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农田中显著富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非农业土壤中细菌之间的联系较农田土壤更加紧密。此外,在微生物代谢功能方面,观察到在农田中显著富集了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各种类型的N聚糖生物合成等功能,而在非农业土壤中大量富集了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等功能。通过元素循环分析发现,甲醇氧化、氨氧化等反应在农田土壤中显著富集,而甲烷营养等过程在非农业土壤中显著富集。综上所述,总体来看,非农业土壤细菌群落的复杂性更高,功能性更强,这些发现对理解并调控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土壤 农田土壤 微生物组成和功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生命共同体:协调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学术思路与交叉创新 被引量:75
3
作者 申建波 白洋 +6 位作者 韦中 储成才 袁力行 张林 崔振岭 丛汶峰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3,共9页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根际生命共同体(Rhizobiont)”学术思路,围绕“根际互作与养分高效”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构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体系,突破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关键界面互作机制,阐明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养分活化、吸收与利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共同体多界面互作增效的生物学调控新途径,开辟植物-土壤-微生物交叉创新领域,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有助于破解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的难题,支撑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文章指出了根际生命共同体与养分高效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深入揭示和调控植物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的作用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命共同体 根际生物互作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粮食安全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类)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140
4
作者 杨兴明 徐阳春 +5 位作者 黄启为 徐茂 梁永红 胡江 冉炜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5-932,共8页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有机肥已经变成了固体有机废弃物而随地弃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更污染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有机(类)肥料研究与开发的主要进展,着重介绍有机(类)肥料产品的最...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有机肥已经变成了固体有机废弃物而随地弃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更污染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有机(类)肥料研究与开发的主要进展,着重介绍有机(类)肥料产品的最新而成熟的生产技术以及施用技术,不仅为开展有机(类)肥料研究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路,也为我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发展我国可持续农业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类)肥料 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农业利用下红壤地区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变化及调控——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和余江县案例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桃林 潘剑君 +2 位作者 刘绍贵 王兴祥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91,共8页
选择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和余江县分别代表红壤地区集约化农业快速发展的大城市郊区和典型农区,研究集约农业利用下红壤地区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调控措施.结果表明,20多年来,以南昌市郊区为代表的城郊菜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 选择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和余江县分别代表红壤地区集约化农业快速发展的大城市郊区和典型农区,研究集约农业利用下红壤地区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调控措施.结果表明,20多年来,以南昌市郊区为代表的城郊菜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1.53%(一般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13.15~18.8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15~1.35倍;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不明显,土壤硝态氮的积累不多;以余江县为代表的传统农区,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近90%的土壤有pH下降现象,平均下降达0.5个单位;同时部分农田土壤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化肥用量的增加特别是磷钾肥的大量施用、以及畜禽粪肥的施用,是造成土壤养分富集和失衡、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工业生产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短期减量施肥、配合施用养分促进剂,以及通过施用缓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养分的过度富集与失衡; 适当施用石灰等碱性改良剂是防治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而对于轻度污染土壤,可以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等),或种植超积累植物而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土壤肥力 环境质量 集约农业利用 红壤区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近20年城镇用地扩展对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2 位作者 张学雷 孙燕瓷 黄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6-903,共8页
应用RS和GIS技术,基于1984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等四个时期的TM卫星遥感空间数据,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分析了南京市过去20年来城市化与城镇扩展过程;同时,以南京市土壤图、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补充调查和采样分... 应用RS和GIS技术,基于1984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等四个时期的TM卫星遥感空间数据,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分析了南京市过去20年来城市化与城镇扩展过程;同时,以南京市土壤图、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补充调查和采样分析数据,对南京市城镇扩展过程中土壤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年南京市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3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较1984年增长近1倍;由于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展,全市土壤资源总面积缩减7.4%,且城镇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好、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土壤资源缩减比例较大,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城市化 城镇扩展 土壤资源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构建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权锁 陆隽鹤 +2 位作者 周立祥 张旭辉 邹建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5-187,共3页
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夯实共性工程能力前提下,以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特别是以养殖废水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等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为突破口,构建面向农业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实现对面向农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农业环境污染控制 新工科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震 吴颖超 +3 位作者 张娜娜 闵兴华 曹磊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292-296,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01—2011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旨在明确各省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潜力。[方法]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交叉评价模型。[结果](1)2001—201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各省... [目的]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01—2011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旨在明确各省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潜力。[方法]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交叉评价模型。[结果](1)2001—201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各省份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2)吉林、内蒙古、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和黑龙江省(区)属于"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河北和江苏省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类型;(3)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阶段,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所有决策单元效率的完全排序和效率评价;虚拟决策单元的引入明确了研究区域内各单元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提升潜力和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水资源 DEA 交叉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江苏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娜娜 王海涛 +3 位作者 吴颖超 闵兴华 曹磊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2002—2011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该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C2 R和BC2两种模型,选取的投入指标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农田灌溉耗水量和农业在岗职工人数;... [目的]研究江苏省2002—2011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该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C2 R和BC2两种模型,选取的投入指标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农田灌溉耗水量和农业在岗职工人数;产出指标为有效灌溉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作物产量。[结果](1)在2002—2011年期间,江苏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DEA有效年份占50%;(2)造成DEA无效既有技术原因也有规模原因,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3)随着时代发展,江苏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整体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江苏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得到了逐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水资源 DEA模型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志艺 温晴 +2 位作者 陈然 熊小丽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2,247,共4页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之一,正确划分其环境功能可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在探讨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和GIS等先进空间模拟技术,并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土地利用需求对土壤环境的影...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之一,正确划分其环境功能可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在探讨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和GIS等先进空间模拟技术,并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土地利用需求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将南京市划分为4类土壤环境功能区,并阐明了各区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保护方向,可为区域土壤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土壤环境 功能区划 土壤环境功能类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都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军状 刘德辉 +1 位作者 徐雪高 李百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典型都市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 ,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茶叶、苗木花卉、青梅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3.4 81、3.2 4 0和 3.2 2 7,而传统种植业小麦、水稻的综合评价指数仅为1.4 91和 2 .16 5 ,表... 对典型都市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 ,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茶叶、苗木花卉、青梅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3.4 81、3.2 4 0和 3.2 2 7,而传统种植业小麦、水稻的综合评价指数仅为1.4 91和 2 .16 5 ,表明都市生态农业种植业结构应向效益协调性好 ,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尽量减缓系统总熵量的增加和保持系统有序结构的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南京市 农业科技园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季国军 赵荷娟 +1 位作者 伍冠锁 闫美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7-419,共3页
在分析南京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南京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创新机制和政策扶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现代 农业 园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与沼肥在农业和环境方面的运用与成效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笑 史剑茹 +1 位作者 孟蝶 赵言文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沼气和沼肥的概念及其发现和发展,重点对其在农业和环境上的作用进行阐述,介绍了我国对沼气的重视和沼气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其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沼气 农业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沼气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温晴 熊小丽 +5 位作者 李志艺 柳开楼 张颖飞 于莉 钟飞 赵言文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江苏省农业沼气项目规划为例,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对农业沼气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农业沼气项目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对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产生的影响性质进行了判断,利用清单法对农业沼气项目规划可... 以江苏省农业沼气项目规划为例,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对农业沼气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农业沼气项目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对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产生的影响性质进行了判断,利用清单法对农业沼气项目规划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评价因子进行了筛选,并提出了农业沼气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沼气项目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江苏省丰县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闪闪 赵言文 张彤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5-247,共3页
以自然生态、人类驱动和环境响应系统3个一级指标及气候、降水等19个二级指标,结合2005年江苏省丰县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优。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丰... 以自然生态、人类驱动和环境响应系统3个一级指标及气候、降水等19个二级指标,结合2005年江苏省丰县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优。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丰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东新赣丘陵岗岭区农业资源特点与农业综合开发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进 王义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60,共5页
江苏东新赣丘陵岗岭区,地貌形态复杂,农业生态条件优劣并存,光热资源充足,但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有效养分贫瘠,水资源短缺,季节性干旱突出。对此必须不断建设以保水为主的工程体系,拦截地表径流,蓄积一切径流水量,增强调... 江苏东新赣丘陵岗岭区,地貌形态复杂,农业生态条件优劣并存,光热资源充足,但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有效养分贫瘠,水资源短缺,季节性干旱突出。对此必须不断建设以保水为主的工程体系,拦截地表径流,蓄积一切径流水量,增强调蓄功能,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坚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实施深耕与培肥土壤技术,建立高效农田生态群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明确资源优势,逐步实现规模开发与产业化过程。这是丘陵岗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岗岭 农业资源 保水 农业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模式及分析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宗良纲 卢东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着重对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现状、典型模式及其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更好地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江苏省 评价 生态农业 生态环境工程 模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国成 曹娴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77-79,共3页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在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土壤养分淋溶,从而既保证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养分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构成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有机农业还有助于避免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阐述了有机农业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和温...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在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土壤养分淋溶,从而既保证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养分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构成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有机农业还有助于避免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阐述了有机农业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起到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养分流失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绍建 周立祥 蒋廷惠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4年第4期13-17,共5页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全球大气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污染、臭氧和酸雨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农业生产过程对大气环境,包括大气中CO_2,CH_4和N_2O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全球大气环...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全球大气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污染、臭氧和酸雨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农业生产过程对大气环境,包括大气中CO_2,CH_4和N_2O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全球大气环境变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大气环境 农业生产 相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研究——以南京市八卦洲为例 被引量:78
20
作者 宋金茜 朱权 +5 位作者 姜小三 赵海燕 梁永红 罗永霞 王强 赵林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91,共11页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合理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状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南京市八卦洲农业土壤为例,选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As、Cd、Cr、Hg、Pb五种重金属元素,对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别采用传统标准方法、...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合理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状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南京市八卦洲农业土壤为例,选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As、Cd、Cr、Hg、Pb五种重金属元素,对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别采用传统标准方法、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评估技术规定》(产地评估标准方法)和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运用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重金属风险等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38、92.1、0.08和34.5 mg kg-1,除元素Hg以外,均超过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表明八卦洲超过80%的耕地无重金属风险,风险区零散分布在八卦洲西南部、南部以及东部地区,Cd和Pb是造成低风险的主要元素;传统标准方法仅显示了Cd元素的超标特征;地累积指数法表明Cd、Cr、Pb三种元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良好。传统标准方法与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共同识别无风险的区域,而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更好地评价和划分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域,建议与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结合使用,共同评估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水平、空间分布以及生态风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