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与机制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3-642,共10页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具有稳产增效、绿色发展的重要功效,同时显著影响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稻鸭共作、稻田养小龙虾、稻鱼共作、稻田养蟹、稻田养鳖等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由于稻田养殖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添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增环作用,通过其持续运动、觅食活动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GWP,总体呈现出减缓温室效应的趋势。本文概述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水分管理和施肥措施的影响效应,探讨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减排途径,并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稻田生态系统减排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养结合 循环农业 CH4排放 N2O排放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绿色低碳分析
2
作者 王强盛 张慧 +4 位作者 沈叶 曹红灵 丁万里 徐娅 刘为浒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3种主要方式——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大田试验结果发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在防治病虫害、减少杂草滋生方面效果显著,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水稻 肥料化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在稻作生态系统的效应分析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强盛 薄雨心 +1 位作者 余坤龙 刘晓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绿肥种植利用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也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中国粮食稳定和绿色增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栽种之前的绿肥还田耕作模式就是将绿肥植物体直接耕翻于稻田中作为肥料或是将绿肥植物体沤堆成肥再... 绿肥种植利用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也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中国粮食稳定和绿色增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栽种之前的绿肥还田耕作模式就是将绿肥植物体直接耕翻于稻田中作为肥料或是将绿肥植物体沤堆成肥再施用于稻田土壤,这不仅能够培肥稻田土壤、增强土壤供肥能力和减少稻季化学肥料施用,而且能够减少稻田周年化学养分供给、减轻稻田营养物质流失、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是轻简种植、绿色高效的农作制度模式。本文概述了绿肥还田对稻田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展望了绿肥在稻田资源利用中的潜力,为绿肥高效种植和合理还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植物 稻作系统 土壤质量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不同栽培环境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强盛 刘欣 +2 位作者 许国春 余坤龙 张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9-1288,共10页
稻田是大气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一直是农业生态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在露地和网室两种栽培环境条件下,以无鸭子放养的常规稻作和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等养分条件下分析... 稻田是大气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一直是农业生态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在露地和网室两种栽培环境条件下,以无鸭子放养的常规稻作和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等养分条件下分析了秸秆全量还田与稻鸭共作模式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CH_(4)排放量、产CH_(4)潜力及CH_(4)氧化潜力、N_(2)O排放量及N_(2)O排放高峰期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全球增温潜势、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还田增加土壤产CH_(4)潜力,提高CH_(4)排放量,降低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N_(2)O排放量,整体上导致全球增温潜势上升96.89%~123.02%;稻鸭共作模式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土壤产CH_(4)潜力,并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量,其全球增温潜势较无鸭常规稻作模式下降8.72%~14.18%;网室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土壤产CH_(4)潜力和反硝化酶活性,减少稻田CH_(4)和N_(2)O排放量,从而降低全球增温潜势6.35%~13.14%。总体上,稻田CH_(4)氧化潜力是产CH_(4)潜力的9.46倍~12.20倍,稻鸭共作和秸秆还田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网室栽培较露地栽培减少水稻产量1.19%~5.48%。稻鸭共作不仅减缓全球增温潜势,结合秸秆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秸秆还田 栽培环境 CH_(4)和N_(2)O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及技术趋势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强盛 余坤龙 +1 位作者 倪雪颖 张慧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1,共4页
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2年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为现代农业的绿色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 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2年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为现代农业的绿色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需要深入研究的技术趋势,为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绿色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作物种植模式在林下套种的实际产量和效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强盛 杨娟 +3 位作者 祁明华 倪雪颖 夏萌霜 李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发展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农林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4种作物种植方式,分别是紫山药—紫山药—紫山药(RS1)、紫山药—紫玉米—紫山药(RS2)、紫山药—黑大豆—紫山药(RS3)、紫山药—紫甘薯—紫山药(RS4),并以没有... 发展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农林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4种作物种植方式,分别是紫山药—紫山药—紫山药(RS1)、紫山药—紫玉米—紫山药(RS2)、紫山药—黑大豆—紫山药(RS3)、紫山药—紫甘薯—紫山药(RS4),并以没有薄壳山核桃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林下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林下连年套种紫山药的RS1处理,紫山药实际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年林下套种紫玉米、黑大豆或紫甘薯,收获的作物实际产量以紫甘薯最高,黑大豆最低;第3年再次种植紫山药,除RS1处理外,以第2年种植黑大豆(RS3)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高,并以第2年种植紫甘薯(RS4)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低,并且林下种植的作物产量低于非林地的露地栽培;林下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紫山药>紫甘薯>紫玉米>黑大豆,其中紫山药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紫甘薯具有较大的生物积累量;人工成本费在林下种植生产性投入方面占据较大比重,机械化是林下经济绿色发展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作物种植模式 林下套种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强盛 韦琮 +2 位作者 薄雨心 刘晓雪 章泳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1-14,共4页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需求,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绿色效应,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途径,以期为稻田生态系统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绿色效应 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树下套种垄作紫山药栽培技术规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强盛 杭玉浩 +1 位作者 王晓莹 许国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150-151,共2页
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美化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生态产业,也是提高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光热资源和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加短期经济效益,实现以短养长... 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美化农村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生态产业,也是提高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光热资源和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加短期经济效益,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生态休闲产业和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其中林菜模式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和采收贮藏等方面建立了薄壳山核桃树下套种垄作紫山药的技术规范,为林下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紫山药 林下经济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