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甜菊红茶加工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毛吉翔
陈剑坤
罗庆云
姚文强
陈家奇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材科学系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出处
《中国糖料》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甜叶菊等资源保存与研究”(KYZZ2022004)
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211YX833)资助。
-
文摘
【目的】为提升甜菊茶口感,降低甜菊叶寒凉性,更好地发挥甜菊叶保健价值。【方法】以茶用甜菊品种‘甜侬6号’叶片为原料,对萎蔫、发酵、干燥等甜菊红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发酵时长对甜菊红茶所含甜菊糖苷类、绿原酸类、异绿原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萎蔫失水27%左右时,揉捻汁液渗出少、成型好;揉捻后室温保湿发酵4 h,阴干,所得甜菊红茶茶汤寒凉性降低、口感醇厚;在甜菊红茶发酵中,(异)绿原酸类化合物降解,瑞鲍迪苷(Rebaudioside,R)系列中RD、RN、RM、RI、RB,甜茶苷(Rubusoside,Rub)和双糖苷(Steviolbioside,SB)含量逐渐增大,RA和RF含量相对稳定,甜菊苷(Stevioside,STV)含量逐渐下降,咖啡酸、阿魏酸、槲皮苷检出量增高;相比晒干叶(甜菊绿茶),甜菊红茶抗氧化性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发酵将甜菊叶制备为红茶,降低了其寒凉性。当其被制成红茶时,不仅有甜菊叶清香,入口回甘、温润醇厚,还能提高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相关化合物含量,有效提升甜菊叶保健价值。
-
关键词
甜菊
红茶
加工工艺
抗氧化
甜菊糖苷
绿原酸
-
Keywords
Stevia rebaudiana
black tea
processing
antioxidants
steviol glycoside
chlorogenic acid
-
分类号
S566.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青贮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罗庆云
郭可馨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材科学系
-
出处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
基金
中英合作项目“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tevia production in China”(2019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甜叶菊等资源保存与研究”(KYZZ2022004)资助。
-
文摘
【目的】为促进甜菊叶收储方式革新,打造低成本甜菊糖原料叶生产体系。【方法】本研究对不同青贮时长甜菊叶内甜菊糖苷提取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当青贮时间为3、7、15、21、30、60 d,甜菊叶所含各甜菊糖苷的常温水浸泡压榨提取效率随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提取后各甜菊糖苷残余量随青贮时间延长而下降;70℃水浴浸泡提取4次后,日晒干叶中甜菊苷(Stevioside, STV)和瑞鲍迪苷(Rebaudiosides)系列(RA、RF、RC和RB等)甜菊糖苷残余量为2.7%~6.3%,青贮6月后直接浸提的各甜菊糖苷残余量为8.2%~13.3%,青贮6月烘干后再浸提的各甜菊糖苷残余量为12.2%~30.8%。【结论】本文除对影响青贮甜菊叶内各甜菊糖苷提取效率因素进行了探讨外,还基于研究结果对甜菊湿法收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建立甜菊低成本收储方式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甜菊
青贮
甜菊糖苷
提取
-
Keywords
stevia
silage
steviol glycosides
extract
-
分类号
S566.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聚药雄蕊植物甜叶菊花部特征与繁育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袁鎏柳
罗庆云
陈思锐
杨凯祺
麦雅文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材科学系
-
出处
《中国糖料》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甜叶菊Rebaudioside A生物合成关键基因优异单倍型挖掘(31471553)
-
文摘
为了解聚药雄蕊结构的繁殖适应意义,为甜叶菊新种质创制途径的建立提供参考,以甜叶菊为例对聚药雄蕊植物花部特征及繁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甜叶菊头状花序筒状,由5(稀6)基部白色或浅紫红色筒状小花和位于外围彼此交叉重叠的5总苞片组成。开花前,筒状小花封闭,雄蕊5(稀6)着生于花托,花丝分离,全着药合生形成花药筒,随花柱伸长并将柱头包裹于内;小花生长至略1/2总苞片高度时,花药开始成熟并在花药筒内侧释放花粉;小花顶端生长至略高出总苞片时,花冠筒先端开裂并向外平展分裂成5花瓣,花朵开放,花丝和花药筒停止伸长,花柱逐渐伸长至与总苞片等高并通过2(常3)柱头裂片将花粉推出花药筒,柱头裂片呈"Y"形展开。小花开放后,单花可持续开放4~5d,整个头状花序的花期为5~7d,全株花期可持续40~60d;主要访花者为蜜蜂、蓟马等,偶见蝴蝶;甜叶菊单花花粉数为6600±3100、胚珠数为1,花粉胚珠比为660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套袋自交和隔离种植实验结果表明甜叶菊自交不亲和。最后,对筒状小花、聚药雄蕊、雌雄异熟及自交不亲和等形态结构、发育及遗传生理协同作用在促进植株雌性和雄性功能协调发挥方面的贡献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为聚药雄蕊植物花部结构相关研究和甜叶菊遗传改良途径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甜叶菊
聚药雄蕊
雌雄异熟
自交不亲和
异位呈现
-
Keywords
stevia
synantherous stamen
dichogamy
self incompatibility
secondary pollen presentation
-
分类号
S566.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