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mYUC12a对大豆侧根发育和抗旱性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齐玉军 邢兴华 +5 位作者 李思梦 徐泽俊 童飞 王好让 江海东 王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8,共11页
侧根对作物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明确Gm YUC12a在大豆侧根生长发育和抗旱中的作用,为探究大豆侧根发育响应干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徐豆18和徐9302在5%(m/V)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内源生长素(IAA)... 侧根对作物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明确Gm YUC12a在大豆侧根生长发育和抗旱中的作用,为探究大豆侧根发育响应干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徐豆18和徐9302在5%(m/V)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内源生长素(IAA)含量、IAA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和相对含水量(RWC)的变化。干旱胁迫下根系IAA含量、Gm YUC12a、Gm TIR1A和Gm AFB3A表达量变化趋势与侧根数、侧根长、总根长一致,徐9302各项指标均较对照增加,徐豆18则相反,因而徐豆18叶片P_(n)和RWC下降幅度较大。通过发根农杆菌侵染徐9302下胚轴,获得转基因毛状根嵌合植株。干旱胁迫下Gm YUC12a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根系IAA含量、Gm TIR1A、Gm AFB3A表达水平、叶片P_(n)和RWC以及侧根数量和长度显著高于空载毛状根嵌合体。与之不同,干旱胁迫下Gm TIR1A、Gm AFB3A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侧根数量和长度较空载毛状根复合体无变化,而GmTIR1A和Gm AFB3A同时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侧根数量和长度显著增加。可见,干旱胁迫下Gm YUC12a诱导GmTIR1A和Gm AFB3A表达,进而Gm TIR1A和Gm AFB3A协同调控侧根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 侧根 GmYUC12a GmTIR1A GmAFB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与生物炭对棉田碱性土壤NH_(3)挥发与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儆瑜 金文 +3 位作者 刘志涛 程照瑞 赵文青 孟亚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连续添加5 a后对土壤氨(NH_(3))挥发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以降低碱性棉田氮损失。本研究基于等碳量输入,设置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秸秆生物炭翻埋和不还田对照共4个... 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连续添加5 a后对土壤氨(NH_(3))挥发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以降低碱性棉田氮损失。本研究基于等碳量输入,设置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秸秆生物炭翻埋和不还田对照共4个处理,氮磷钾肥统一施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翻埋下土壤NH_(3)挥发和N_(2)O排放分别较不还田对照显著降低27.3%和56.7%,主要归因于生物炭显著抑制土壤羟胺还原酶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棉花氮吸收量,也与生物炭自身的强吸附能力有关。而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分别较对照增加NH3挥发37.2%和21.2%,但减少N2O排放17.1%和38.3%,这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和羟胺还原酶活性,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羟胺还原酶和棉花氮吸收是土壤NH3挥发和N_(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率分别为64.8%和20.1%。研究表明,秸秆生物炭翻埋对NH_(3)和N_(2)O减排的综合效果优于秸秆,是碱性棉田土壤值得推荐的氮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NH_(3) N_(2)O 氮循环酶 碱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O2浸种对晚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顺凯 王端 +1 位作者 陶雨佳 江海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9-567,共9页
H2O2浸种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的物质代谢,为适应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生产需求,研究H2O2浸种对不同播期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晚直播油菜产量。2017年以南农油4号为材料,设置播期(早播10月5日,晚播10月25日)和0.05%的H2O2浸种两个... H2O2浸种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的物质代谢,为适应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生产需求,研究H2O2浸种对不同播期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晚直播油菜产量。2017年以南农油4号为材料,设置播期(早播10月5日,晚播10月25日)和0.05%的H2O2浸种两个因素,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观察油菜在越冬期的光合特性及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晚播使油菜苗期延长而蕾薹期缩短,初花前可利用积温从1349.5℃·d减少至1095.5℃·d,导致油菜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减少,而生殖生长期活动积温升高,相比早播的1042.5℃·d升高为1119.5℃·d。由于晚播生育期缩短,活动积温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最终显著减产8.3%。(2) H2O2浸种处理对早播油菜萌发出苗及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地下部生物量及光合能力,降低了越冬期干物质积累,继而影响后期产量形成,最终造成油菜显著减产,降幅为10.9%。(3) H2O2浸种处理促进了晚播油菜萌发出苗,增大叶面积,促进了油菜干物质积累使产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5.7%。因此在油菜晚直播条件下,可通过H2O2浸种处理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浸种 播期 油菜 积温 物候期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邵庆勤 闫素辉 +3 位作者 张从宇 任兰天 许峰 李文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6-1377,共12页
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 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茬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小麦生育期滞后,主要影响拔节期前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密度对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下降,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明显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进而产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上升。播期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大于主茎穗。与11月5日播期相比,11月25日播期下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积累量、籽粒干重、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3.37%、9.96%、9.04%、25.37%和17.07%,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55.71%、54.34%、51.80%、59.70%和22.70%。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上升,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减少,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增加;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上升,沉淀值下降。与主茎穗相比,密度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更大。与300万株·hm-2密度相比,600万株·hm-2密度下单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7.90%、13.60%和4.76%,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20.17%、14.46%和6.23%。可见,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晚播小麦产量并改善晚播小麦品质性状,本研究中11月15日、11月25日两晚播条件下适宜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60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播期 籽粒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玉米良禾367不同叶龄施氮效应研究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萍 刘曜榕 +5 位作者 王怀义 滕松 高永贵 岳超 杨从党 李刚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0期67-71,75,共6页
以当地栽培技术为基础,通过叶龄和器官间的同伸关系,在不同叶龄期追肥,探索杂交玉米良禾367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当地常规栽培(一炮轰)为对照(T1),分别设置T0:不施氮,T2:5展叶追肥,T3:6展叶追肥,T4:7展叶追肥,T5:8展叶追肥,T6:9展叶追... 以当地栽培技术为基础,通过叶龄和器官间的同伸关系,在不同叶龄期追肥,探索杂交玉米良禾367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当地常规栽培(一炮轰)为对照(T1),分别设置T0:不施氮,T2:5展叶追肥,T3:6展叶追肥,T4:7展叶追肥,T5:8展叶追肥,T6:9展叶追肥,T7:10展叶追肥,T8:11展叶追肥,T9:12展叶追肥,T10:13展叶追肥,T11:14展叶追肥,T12:15展叶追肥,T13:施用缓释控肥(基肥一次性施用,不追肥)。比较不同叶龄期追肥对杂交玉米良禾367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T8处理(11叶龄期追肥)良禾367产量达13 495.5 kg/hm~2、穗粒数536.7粒、千粒重366.0 g、出籽率89.3%,均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2)T8处理(11叶龄期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值,T8处理产值28 341.0元/hm~2,在各处理中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禾367玉米 叶龄模式 精确定量施氮技术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旧市2019年杂交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6
作者 刘曜榕 王怀义 +2 位作者 罗萍 杨从党 李刚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7期110-113,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个旧市水稻产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9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野香优699、野香优676、两优699等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为明两优527,综合评价各品种在个旧市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等。结果表... 为筛选出适合个旧市水稻产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9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野香优699、野香优676、两优699等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为明两优527,综合评价各品种在个旧市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等。结果表明,璜优699产量最高,为1006.5 kg/亩,两优699产量为1005.8 kg/亩,两品种株型紧凑、丰产性好、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宜在个旧市水稻高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引种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