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农业绿色生产率与粮食安全 被引量:110
1
作者 展进涛 徐钰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衡量农业绿色生产率有利于判断当前的发展位点,且合理的农业环境规制是促进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和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引入碳排放交易和排污费征收标准,在将考虑了环境成本的... 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衡量农业绿色生产率有利于判断当前的发展位点,且合理的农业环境规制是促进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和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引入碳排放交易和排污费征收标准,在将考虑了环境成本的农业绿色GDP作为产出运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SFA)核算中国2000—2015年省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GMM方法检验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具体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环境规制因素对两者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间全国平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4. 10%,呈现明显的时序波动性以及地区之间的梯度性特征;②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安全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③农业绿色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而过度重视粮食安全保障反过来会抑制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增长;④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安全均产生正向影响,激励性碳排放交易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安全分别产生了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自愿性环保投资规制仅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因此,精心设计环境监管工具,改善环境规制政策的适度性和适用性,建立强化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实施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排污交易机制,大力整合不同类型环境法规从而构建均衡的"环境规制组合"体系,是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和保障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生产率 粮食安全 环境规制 因果关系 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天祥 朱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102,共7页
2004-2013年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成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不同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耗水和耗地程度不同,在推动粮食总产增长的同时,这种结构调整... 2004-2013年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成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不同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耗水和耗地程度不同,在推动粮食总产增长的同时,这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消耗。本文系统测算了粮食"十连增"对我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过去十年来,结构调整共为我国粮食生产节省了10 150万亩的播种面积和310.6亿m3的水资源消耗。分区域来看,结构调整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发挥了较好的"节地又节水"作用,但在东南地区则体现为"节地但耗水"。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北方高产但单位质量耗水量相对较低的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比例的持续扩大,除推动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以外,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的负担。但尽管如此,粮食"十连增"总体上仍进一步加剧了全国水土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未来水土资源的刚性约束,使得我国粮食增产的压力持续扩大,且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成本;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则会加剧不同粮食作物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贸易环境变化及国内外粮价相互传导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今后依靠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且发挥节地节水作用的空间将会十分有限。综合来看,为实现中国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平衡,一方面应当立足国内生产,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低产粮食作物的单产潜力;另一方面也应考虑适度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与平衡国内农产品供需,以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结构调整 水土资源 资源消耗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采摘型休闲农业消费者选择偏好研究——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韩振兴 刘东辉 常向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9,共8页
基于江苏省568个消费者样本,以草莓采摘为例,通过选择实验法采用Mixed Logit模型和潜类别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草莓园不同属性的偏好、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及支付意愿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等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口碑好、有品牌的草莓园... 基于江苏省568个消费者样本,以草莓采摘为例,通过选择实验法采用Mixed Logit模型和潜类别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草莓园不同属性的偏好、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及支付意愿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等问题。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口碑好、有品牌的草莓园偏好较强,且更倾向于选择高架栽培和提供农家乐的草莓园;消费者对各属性偏好的支付意愿从大到小依次为口碑、品牌、高架栽培和农家乐;根据异质性来源可以将消费者划分为价格敏感型、农家乐偏好型、口碑导向型、舒适偏好型等4种类型。据此,建议草莓园经营者增加对草莓园口碑和品牌建设的关注,改进草莓园设施建设和采摘定价,明确草莓园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取相应的市场经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采摘 选择实验法 Mixed Logit模型 潜类别模型 消费者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队列视角的中国人口内在增长水平研究--基于终身生育率两种估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钟甫宁 王亚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过比较终身生育率的两种估计方法,本研究发现,利用同是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在反向"预测"过去时明显优于总和生育率估计法,而在正向预测未来时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运用不同的终身生育率估计值测算中国人口内... 通过比较终身生育率的两种估计方法,本研究发现,利用同是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在反向"预测"过去时明显优于总和生育率估计法,而在正向预测未来时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运用不同的终身生育率估计值测算中国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的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生育期的育龄妇女开始,人口的内在增长水平就已为负并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偏高的男女性别比需要高于2.1的更替水平才能保持人口稳定。中国人口1970年以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期寿命的持续提高,以及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例相对较高。今后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仅需要关注当年人口出生率即人口金字塔底层的数量变化,而且要考虑对未来人口结构即人口金字塔形状的影响。此外,在监测人口增长时应继续重视初育年龄变化对人口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育年龄 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 终身生育率 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成本的关联度 被引量:28
5
作者 朱晶 晋乐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84,共11页
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计不同种类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在粮食生产中对私人投入要素替代程度和成本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而测算基础设施的总成本节约效应,并结合WTO贸易规则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涉及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电力、道路和改善农田... 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计不同种类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在粮食生产中对私人投入要素替代程度和成本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而测算基础设施的总成本节约效应,并结合WTO贸易规则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涉及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电力、道路和改善农田水土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结果表明,基础设施能够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总成本节约效应显示基础设施与劳动、物质资本投入呈现替代效应,与资本呈现互补效应;不同种类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尽相同,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主要节约劳动与物质资料投入,电力设施主要节约资本投入。应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同粮食主产区应根据区域内种植结构、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基础设施短板有重点地实施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成本 农业基础设施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元视角的中国农产品进口增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娥 朱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9-111,共3页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大量进口,占世界农产品进口的总比重不断增加。文章借鉴三元分析方法,将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增加分解为数量、价格和种类,从进口总体、进口不同来源和进口不同种类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口增加主要源自数量的迅速增加,同...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大量进口,占世界农产品进口的总比重不断增加。文章借鉴三元分析方法,将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增加分解为数量、价格和种类,从进口总体、进口不同来源和进口不同种类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口增加主要源自数量的迅速增加,同时伴随着进口种类的增加、较高的进口价格,这一特征尤其表现在各类土地密集型进口的分解结果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进口 三元分解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等国基因组编辑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晓丹 陈琦琦 展进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188,共6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遗传操作工具,欧美等国对技术的安全管理采取不同的思路。本文基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脉络的全面梳理,深入剖析欧美等国对基因组编辑生物的安全管理策略及核心思路,识别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遗传操作工具,欧美等国对技术的安全管理采取不同的思路。本文基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脉络的全面梳理,深入剖析欧美等国对基因组编辑生物的安全管理策略及核心思路,识别基因组编辑技术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的异同,为中国基因编辑组技术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转基因生物 农作物遗传改良 安全监管 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异质条件下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研究——基于干预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嘉麒 何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2-556,共5页
利用对安徽省、县蔬菜种植户调查的数据,以是否参与紧密纵向协作为划分标准将农户分为2组,建立干预效应模型估计了参与紧密纵向协作对于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协作形式的选择会受到个人的社会资本存量的影响,个人... 利用对安徽省、县蔬菜种植户调查的数据,以是否参与紧密纵向协作为划分标准将农户分为2组,建立干预效应模型估计了参与紧密纵向协作对于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协作形式的选择会受到个人的社会资本存量的影响,个人社会资本存量较高的农户参与紧密纵向协作形式的动机相对较弱;而蔬菜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水平则与农户是否参与紧密纵向协作、是否参加种植培训以及政府对于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相关,由此提出了要加强技术培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产业 纵向协作 质量控制 干预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细碎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纪月清 熊皛白 刘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115,共11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告罄,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方式来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作为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土地细碎化是否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呢?为回答这个研究疑问,本文从理论层面系统地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告罄,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方式来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作为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土地细碎化是否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呢?为回答这个研究疑问,本文从理论层面系统地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可能路径及其依据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实证测度。数据描述表明,纵向来看中国耕地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的程度一直在降低,与此同时非农就业持续增加,意味着两者的负相关关系。然而,横向分组对比来看,参与非农就业的农户或劳动力其土地细碎化程度更高。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农户非农劳动供给的double-hurdle模型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户参与非农劳动供给的概率,还降低了劳动供给时间。劳动力就业选择的Mprobit模型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既降低劳动力兼职型从事非农就业的概率,也降低了全职型从事非农就业的概率,且对后者的作用更大。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土地细碎化的不利一面正越来越突出;现在土地细碎化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近年来可以观察到一些涌现出来的削减土地细碎化的措施,例如,集体土地重新分配中新规则、通过土地租赁市场的置换合并或整片流转等。政府可以为上述转变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也可以补贴或直接投资农村的土地整理项目。目前正在推广的承包地确权制度倾向于固化土地细碎化产权,后确权时代如何削减细碎化有待进行政策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兼职型非农就业 全职型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保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亚洲 钟甫宁 王亚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26,共13页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供给状况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从200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新农保"政策,而这一政策的实...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供给状况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从200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新农保"政策,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否会对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供给产生影响,如有则影响程度又如何呢?基于此本文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以控制老年人参与"新农保"的自选择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利用农业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新农保"制度对于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参与"新农保"后不会完全停止劳动供给,但会显著减少劳动时间;参与"新农保"的老年人劳动时间减少的幅度有限,老年人总劳动时间、农业劳动时间、外出从事非农劳动时间仅分别减少了7.06天、5.58天、3.53天;在相同的养老保障水平下老年人劳动时间减少程度在地区间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劳动时间供给 农村老年人 倾向值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解与测算(2004-2013年)——基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25
11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朱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文章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重新对近10年来江苏省粮食持续增产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尽管过去10年来作物单产提升是江苏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但相比于其在年度间波动幅度大、... 文章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重新对近10年来江苏省粮食持续增产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尽管过去10年来作物单产提升是江苏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但相比于其在年度间波动幅度大、贡献不稳定的特点,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作用更为持久与稳定。同时,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相对高产的粮食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推动江苏粮食连续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鉴于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持续而稳定的贡献作用,未来要实现江苏粮食可持续增产,保留一定的粮食用地规模是必须的;而进一步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的重点,应该是在努力提升各粮食作物自身单产水平的同时,建立降低粮食单产年际间波动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种植结构调整 贡献率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PM_(2.5)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周曙东 欧阳纬清 葛继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M_(2.5)浓度的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对PM_(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_(2.5)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M_(2.5)浓度的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对PM_(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_(2.5)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第二段模型中构建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主要包括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在工业源中,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的贡献者;在生活源中,燃煤消费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这也是冬季供暖期间PM_(2.5)剧增的原因;在机动车源中,尽管黄标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左右,但却占据了颗粒物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利用京津冀代表性城市PM_(2.5)日度数据研究得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沙尘暴等因素对PM_(2.5)浓度的负向与正向作用。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PM_(2.5)浓度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当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大气污染物对PM_(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依次递减。构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污染源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黄标车保有量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气污染物排放 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何军 王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3,152,共8页
2015年中央农村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长期有效供给。本文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提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要素禀赋由劳动密集型向... 2015年中央农村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长期有效供给。本文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提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要素禀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同时,农业生产活动面临着资源要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约束。因此,政府不仅要对硬的基础设施,还必须要对制度环境、法律法规等软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使之与新的要素禀赋结构相适应。并提出通过整合乡村文化价值观,重建新时期农业发展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多元投入机制等着力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新结构经济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晶 徐志远 李天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3—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HS6位目农产品出口数据,将二元边际与贸易持续时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不稳定,而这种...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3—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HS6位目农产品出口数据,将二元边际与贸易持续时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源自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部分。其次,出口持续时间较短是导致出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持续时间均值和中位值仅为5年和3年左右。最后,提高出口持续时间或降低出口产品退出风险率,会在降低出口增长波动的同时实现增长层次的提高;若仅推动每一产品的出口数量的增加,那么虽然使出口层次提高,却会带来更加剧烈的波动。因此相比对集约边际或扩展边际的单方面强调,政府更应注重推动出口风险率的下降,在此基础上保障出口风险率的平稳,这将是未来推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政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五国 农产品出口 贸易持续时间 二元边际 出口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水平估计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队列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甫宁 王亚楠 刘亚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9,123,共10页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但是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文章所使用方法的可靠性也将增强。因此,对于经历了明显时代变迁的农村人口而言,利用同样为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从而为人口预测工作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终身生育数量 初育年龄 生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六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许朗 陈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0,96,共3页
中国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加快了政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步伐,继而实现农业节水的目标。通过阐述安徽六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改革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农业水权转让或回购难以实现、田间基础设... 中国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加快了政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步伐,继而实现农业节水的目标。通过阐述安徽六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改革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农业水权转让或回购难以实现、田间基础设施落后、灌溉定额难以统一、资金补贴难以维持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价 水价改革 农业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产率视角下的中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基于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杰 苏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30,155-156,共10页
从土地生产率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检验了小麦、稻谷、玉米及大豆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土地生产... 从土地生产率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检验了小麦、稻谷、玉米及大豆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反向关系,玉米与大豆的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的正向关系。对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是在东北地区,增加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稻谷的土地生产率;玉米在东部地区土地规模较小时,土地生产率较高,但是在西部与东北地区,增加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大豆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可能不存在特定关系,但是在西部与东北地区,两者呈现出正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生产率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存在“污染天堂效应”吗?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继红 郑智聪 周曙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136,161,共10页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视角,以环保部重点提及的化学品污染重点防控产业为研究范围,实证分析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是否存在"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首先,2002—2011年间6类农村化学品规模企业产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4类农...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视角,以环保部重点提及的化学品污染重点防控产业为研究范围,实证分析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是否存在"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首先,2002—2011年间6类农村化学品规模企业产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4类农村化学品规模企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全国相应企业产值平均增长率;农村纺织业和化学品纤维制造业占全国比重均已超过一半以上,其中农村纺织业比重最高达72.99%;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农村化学品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国农村比重占绝对优势,西部农村化学品企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4%,超过东、中部地区。其次,环境规制对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的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的发展存在污染天堂效应;农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工业资本存量对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因素对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化学品企业 污染产业 环境规制 污染天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风险抵御与农村女户主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何军 沈怡宁 唐文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7,共12页
2020年底中国将实现全面脱贫,特殊困难群体的持续性脱贫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为此,本文以贫困脆弱性作为衡量特殊困难群体长效稳定脱贫的指标,并借鉴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20年底中国将实现全面脱贫,特殊困难群体的持续性脱贫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为此,本文以贫困脆弱性作为衡量特殊困难群体长效稳定脱贫的指标,并借鉴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中西部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相较于男户主家庭,女户主家庭持有的生计资本较少,其贫困脆弱性程度更高。内部生计资本中的金融资本体现了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直接显著地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外部资本,可以提高家庭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对降低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在风险抵御上,女户主家庭主要依靠强关系进行非正规借贷,而男户主家庭主要依靠弱关系进行正规借贷以抵御风险冲击。研究还表明,女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会受到重大事件、政府补助金额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关注女性或女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问题,短期可加大对贫困脆弱女户主家庭的救助力度;长期可从增加社会资本的角度为其制定长效脱贫政策,如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区为女户主家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风险抵御 贫困脆弱性 女户主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面积利润变化与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被引量:24
20
作者 田旭 张淑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1,共13页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结构 粮食结构调整 单位面积利润 粮食收购价格政策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