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调控棉花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溶慧 许乃银 +5 位作者 张传喜 李文峰 冯营 屈磊 王友华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43-2151,共9页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35cNtex-1)和中等(美棉33B,平均比强度为32cNtex-1)的2个基因型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省邳州县宿羊山镇(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氮素水平(零氮为0kghm-2,适氮...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35cNtex-1)和中等(美棉33B,平均比强度为32cNtex-1)的2个基因型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省邳州县宿羊山镇(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氮素水平(零氮为0kghm-2,适氮为240kghm-2,高氮为480kghm-2)试验,研究氮素调控棉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随铃龄变化的趋势符合幂函数曲线[YN=at-b,YN为棉铃对位叶氮浓度(%),t为铃龄(d),a、b为参数]。高氮水平下的a值显著增加,导致铃龄24d前纤维中蔗糖代谢相关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转化量、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以及铃龄24d纤维比强度降低;零氮水平下的b值显著增加,与铃龄24d后纤维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峰值降低、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缩短以及铃龄24d后纤维比强度增幅减小的关系密切。上述变化特征在品种间一致,是棉纤维发育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做出的重要生理响应,进而导致高氮、零氮水平下的成熟纤维比强度显著降低。铃龄24d是氮素调控棉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转折期,该时期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分别为3.15%(南京)和2.75%(徐州)时有利于高强纤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棉铃对位叶 叶氮浓度 棉纤维 蔗糖代谢 纤维强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瑞显 郭文琦 +1 位作者 陈兵林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98-1607,共10页
于2005—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d,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每个处理再设... 于2005—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d,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gNpot-1,分别相当于0、240、480kg Nhm-2),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短期干旱显著降低棉花叶片凌晨叶水势。在干旱结束时,干旱处理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内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升高、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的含量降低,ZR/ABA、IAA/ABA、GA/ABA均降低,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亦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花铃期土壤干旱下施氮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SOD与POD活性,以240kg Nhm-2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Pn,该处理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ABA含量最低,而ZR、IAA、GA的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最高。施氮不足(0kg Nhm-2)或过量(480kg Nhm-2)均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到复水后第10天,干旱处理棉花叶片的内源保护酶活性可迅速恢复到正常灌水水平,其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的差异较小;但其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灌水处理,ZR、IAA、GA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却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并且施氮有利于提高复水后干旱处理棉花叶片的内源保护酶活性,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ABA含量,增大ZR、IAA、GA含量以及ZR/ABA、IAA/ABA、GA/ABA,相比而言,复水后以480kg Nhm-2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干旱 复水 氮素 内源保护酶活性 内源激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被引量:33
3
作者 许乃银 张国伟 +1 位作者 李健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9-2236,共8页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HA-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皮棉产量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黄冈、江苏南京和湖北...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HA-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皮棉产量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黄冈、江苏南京和湖北荆州是最理想的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四川射洪、四川简阳、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新品种选择与推荐环境。理想试验环境都位于长江流域除南襄盆地以外的中下游棉区,而不理想试验环境中的四川射洪和四川简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西边的品种熟期较早且种植密度较高的四川盆地棉区,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北边,与黄河流域棉区接壤,霜期较早且晚秋降温快的南襄盆地棉区。本研究充分展示了HA-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 HA-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加厚发育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文静 胡宏标 +3 位作者 陈兵林 束红梅 王友华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1-538,共8页
选择3类棉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品种,于2004—2005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研究棉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主要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纤维比强度... 选择3类棉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品种,于2004—2005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研究棉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主要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纤维比强度基因型(科棉1号)棉纤维中可溶性糖转化多,进入纤维次生壁加厚发育期的β-1,3-葡聚糖含量峰值高,纤维素合成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快、峰值高,纤维素累积速率平缓且快速累积期长;而较低纤维比强度基因型(苏棉15和德夏棉1号)的棉纤维加厚发育生理特征与此相反;中等棉纤维比强度基因型(美棉33B)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与纤维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物质和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基因型差异是造成纤维素累积速率及纤维比强度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此外,β-1,3-葡聚糖含量的剧增可作为棉纤维进入次生壁加厚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基因型 纤维加厚发育 生理特性 纤维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宏标 张文静 +3 位作者 陈兵林 王友华 束红梅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60,共7页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C/N随铃龄的变化可用y=at2+bt+c拟合[y为C/N,t为铃龄(d),a、b、c为常数],其主要特征值(a、b、c和C/N最大值)与...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C/N随铃龄的变化可用y=at2+bt+c拟合[y为C/N,t为铃龄(d),a、b、c为常数],其主要特征值(a、b、c和C/N最大值)与单铃干物重(即单个棉铃的铃壳、棉籽和纤维3部分干重之和)和铃重(即棉籽和纤维两部分干重之和)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衣分和铃壳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以a、b、c和C/N最大值为变量可将14个棉花品种聚类为Ⅰ(美棉33B等6个品种)、Ⅱ(科棉1号等6个品种)和Ⅲ(中棉所35和中棉所38)3个类群,三者棉铃对位叶C/N及单铃干物重的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类群Ⅲ铃龄10~17d期间的棉铃对位叶C/N显著高于类群Ⅰ和类群Ⅱ,铃龄24d之后仍保持在2.5左右,整个铃期内变幅最大,平均值最高,其单铃干物重快速增长期最长,平均增长速率最小,最终单铃干物重和铃重均最大,但3个类群棉花棉铃干物质在棉铃各部分分配率的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最终衣分和皮棉产量与棉铃对位叶C/N变化特性无明显相关性。棉铃对位叶C/N变化的基因型差异显著,棉铃对位叶C/N在铃龄10~17d期间高、铃龄24d之后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棉铃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 棉铃对位叶 C/N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肥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朱云集 谢迎新 +3 位作者 郭天财 马冬云 戴廷波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6-441,共6页
在大田土壤有效硫含量15.8 mg.kg-1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硫肥处理对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66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kg.hm-2纯硫基施或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群体光合速率(CAP)、... 在大田土壤有效硫含量15.8 mg.kg-1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硫肥处理对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66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kg.hm-2纯硫基施或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群体光合速率(CAP)、旗叶蒸腾速率(Tr),同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尤其显著地提高了旗叶净光合速率(Pn),延缓了灌浆后期Pn的下降。施硫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以60 kg.hm-2纯硫分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效果最好。两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对不同硫肥处理的反应表现出差异,施硫对豫麦66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豫麦49。纯硫120 kg.hm-2处理的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低于其他硫肥处理。据此,作者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合理施用硫肥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HMW-GS及GMP含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岳鸿伟 秦晓东 +3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姜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8-1683,共6页
采用SDS-PAGE电泳和切胶比色进行亚基定量的方法,研究施氮量对2个小麦品种籽粒HMW-GS和GMP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小麦品种徐州26在花后14 d HMW-GS就开始形成,低蛋白品种宁麦9号在花后21 d才开始形成。增施氮肥对小麦灌浆前期HMW... 采用SDS-PAGE电泳和切胶比色进行亚基定量的方法,研究施氮量对2个小麦品种籽粒HMW-GS和GMP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小麦品种徐州26在花后14 d HMW-GS就开始形成,低蛋白品种宁麦9号在花后21 d才开始形成。增施氮肥对小麦灌浆前期HMW-GS的形成作用不明显,而有利于徐州26 HMW-GS积累速度的提高和HMW-GS快速积累期的延长,及宁麦9号灌浆后期HMW-GS的积累,导致成熟期徐州26 HMW-GS和GMP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施氮过多则降低宁麦9号籽粒HMW-GS和GMP含量。相同氮素水平下,籽粒HMW-GS各亚基含量徐州26均高于宁麦9号,表明籽粒HMW-GS亚基含量与小麦品质性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协同效应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友华 陈兵林 +5 位作者 卞海云 蒋光华 张文静 胡宏标 束红梅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1-1677,共7页
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果枝果节部位棉铃的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d)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铃龄25~50d... 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果枝果节部位棉铃的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d)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铃龄25~50d日均温26℃左右时,棉株中部(7~9果枝)铃纤维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低,纤维素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最高,纤维超分子结构取向参数最小,纤维比强度最大;铃龄25~50d日均温低于20℃时,温度是影响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首要因子,当铃龄25~50d13均温低于16.0℃时,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很快稳定到一个极值水平,纤维素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极低,纤维超分子结构取向参数显著变大,纤维比强度显著下降,棉株生理年龄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棉株生理年龄 棉纤维 加厚发育 纤维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熟期棉花品种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子胜 徐敏 +4 位作者 刘瑞显 吴晓东 朱鹤 陈兵林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7-544,共8页
以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美棉33B(生育期135 d)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N,123°14'E)设置棉花不同施氮量(即施氮0,240,480 kg.hm-2)试验,研究施氮量对东北特... 以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美棉33B(生育期135 d)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N,123°14'E)设置棉花不同施氮量(即施氮0,240,480 kg.hm-2)试验,研究施氮量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氮素的快速累积起始日较棉花生物量早10~12 d;辽棉19号和美棉33B均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最早,累积速率最高,其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皮棉产量最高,同时氮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480 kg.hm-2不仅降低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速率及累积量,而且降低了生殖器官分配系数,导致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特早熟棉区 棉花 施氮量 生物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氮配施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籽粒产量和淀粉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云集 沈学善 +4 位作者 李国强 屈会娟 郭天财 戴廷波 曹卫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为了研究硫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弱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肥与硫氮肥配合施用处理,研究其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肥和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施硫显著提高了小麦... 为了研究硫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弱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肥与硫氮肥配合施用处理,研究其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肥和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施硫显著提高了小麦成穗数,施氮显著提高了穗粒数和小穗结实率;施硫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直/支比,氮肥对淀粉品质的效应与硫肥相反;硫肥、氮肥及其互作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72%、51.31%、35.98%,硫、氮配施对淀粉品质仍有正效应。处理组合中,在施氮量240 kg/ha条件下,施硫量为100 kg/ha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硫量为20 kg/ha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施硫量为60 kg/ha处理的淀粉直/支比最低,分别为8 378.96 kg/ha、11.71%和0.2059。表明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佳淀粉品质的硫氮配施量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硫氮配施 产量 淀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变化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丽娟 熊宗伟 +2 位作者 陈兵林 薛晓萍 周治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
对棉纤维品质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其长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明显,而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则明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从变异值分析,受气候影响大小顺序是:比强度〉发克隆值〉长度。影响比强度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累积降水量和相对湿... 对棉纤维品质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其长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明显,而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则明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从变异值分析,受气候影响大小顺序是:比强度〉发克隆值〉长度。影响比强度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累积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影响麦克隆值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和累积降水量或夜均温、累积降水量。并确定影响比强度的日均温最低临界值为24.5℃,最适值为26.1℃,铃期累积降水量的最高临界值为109.9mm,最适值为44.6mm,栩对湿度的最高临界值为77.7%,最适值为67.9%。麦克隆值适宜范围的日均温为20.5~24.8℃,累积降水量为108.2~308.2mm。长度适宜范围的最低温度为14.7~20.8℃,相对湿度为84.7%~89.5%。这些因子和指标的确定为建立棉纤维品质的定量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品质 气候因子 敏感度 气候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棉花品种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束红梅 王友华 +1 位作者 张文静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2个品种,研究了棉纤维发育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合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特征在生化和mRNA转录水平上均存在明... 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2个品种,研究了棉纤维发育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合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特征在生化和mRNA转录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响纤维素的沉积特性及纤维比强度。高强纤维品种(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35cNtex-1)的蔗糖合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和维持高表达时间均高于低强纤维品种(德夏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26cNtex-1)。其中,高强纤维品种蔗糖合酶的基因表达量铃龄25d时明显高于低强纤维品种,而β-1,3-葡聚糖酶的基因表达量则在铃龄10~25d高于低强纤维品种。在纤维素形成过程中,高强纤维品种的纤维素累积平缓且纤维素累积持续期长于低强纤维品种,品种间差异程度受棉株果枝部位影响。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Expansin、β-1,4-葡聚糖酶的基因表达量随铃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铃龄20d时表达量显著下降),这与棉纤维形成过程(铃龄25d前伸长较快,随后趋于停止)一致,且高强纤维品种维持高表达时间长与其纤维伸长期较长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种 酶活性 基因表达 纤维素累积 纤维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分析的西北内陆棉区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淑荣 许乃银 +2 位作者 杨伟华 魏守军 周治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4-1682,共9页
本文选用2005—2014年我国棉花区域试验西北内陆早熟棉区7个和早中熟棉区10个试验点作为试验环境进行纤维品质区域分布分析。运用GGE模型划出双标图,研究西北内陆棉区的试验环境与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互作模式,对参试品种性状选择适宜... 本文选用2005—2014年我国棉花区域试验西北内陆早熟棉区7个和早中熟棉区10个试验点作为试验环境进行纤维品质区域分布分析。运用GGE模型划出双标图,研究西北内陆棉区的试验环境与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互作模式,对参试品种性状选择适宜的生态区进行探讨与划分,并基于GGE双标图对纤维物理性能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种植和理想试验环境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棉花各纤维品质性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数表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纤维品质性状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优质棉纤维生态区(精河)、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兵团第六师昌吉、乌苏)、普通纤维生态区(兵团第七师125团、兵团第八师121团、石河子以及敦煌)。(3)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品质性状由优质到普通亦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优质纤维生态区(莎车、轮台、巴州、库车、疏附、兵团第一师阿拉尔13团以及新疆塔河10团)、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麦盖提和兵团第三师喀什)、普通纤维生态区(阿克苏)。因此西北内陆早熟棉区应在注重品种早熟性选育的基础上,注重优质纤维综合品质性状的培育,提高纤维的长度和比强度。南疆的早中熟棉区,注重推选适合机采棉的长度和比强度的棉花品种外,应精准掌握合理的棉花采摘期,提高纤维成熟度,但要注重降低马克隆值,划分优化种植区域为棉纺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多层次的原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纤维品质 GGE模型双标图 生态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特早熟棉区不同群体棉花氮临界浓度稀释模型的建立初探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子胜 金路路 +4 位作者 赵文青 吴晓东 赵志强 王友华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7-434,共8页
选用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新棉33B(生育期135 d)为材料,于2009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N,123°14'E)设置棉花种植密度(7.50万,9.75万,12.00万株.hm-2)和施氮量(0,120,240,360,480kg.hm-2)试验,研究不同... 选用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新棉33B(生育期135 d)为材料,于2009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N,123°14'E)设置棉花种植密度(7.50万,9.75万,12.00万株.hm-2)和施氮量(0,120,240,360,480kg.hm-2)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氮临界浓度的变化并建立东北特早熟棉区不同群体棉花氮临界浓度稀释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氮临界浓度与地上部最大生物量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N=aW-b),模型参数a,b值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存在差异。同一品种生产相同生物量的需氮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同一密度下生产相同的生物量新棉33B的氮素吸收量高于辽棉19号。基于氮临界浓度稀释条件下的异速生长参数,氮素营养指数以及动态氮素临界累积量等指标得到的东北特早熟棉区不同群体适宜施氮量的结果一致,表明9.75万株.hm-2密度下240 kg.hm-2施氮量为东北特早熟棉区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特早熟棉区 棉花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稀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子胜 吴晓东 +4 位作者 郭文琦 徐敏 那艳斌 张雷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3,共9页
以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新棉33B(生育期135 d)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N,123°14'E)设置棉花种植密度试验(7.50万、9.75万、12.00万株.hm-2),研究不同棉花群... 以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新棉33B(生育期135 d)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N,123°14'E)设置棉花种植密度试验(7.50万、9.75万、12.00万株.hm-2),研究不同棉花群体生物量与氮素动态累积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群体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动态随生育进程的变化符合"S"型曲线,棉花群体生物量和氮素存在异速累积现象,氮素累积快速起始期及终止期均较生物量累积提前10 d左右。2品种均以9.75万株.hm-2密度下棉花生物量、氮素动态累积过程最为优化,皮棉产量最高,纤维品质最优;密度过高尽管群体生物量、氮素累积量较高,但经济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特早熟棉区 棉花 种植密度 生物量 氮素累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文静 胡宏标 +3 位作者 陈兵林 王友华 李文峰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303,共8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棉1号),其铃重的快速增长期长,单铃棉纤维干重高,最终铃重较高;反之,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弱、功能期短的基因型(如德夏棉1号),棉铃对位叶中C/N高,内源保护酶活性低或下降过快,造成铃重快速增长期缩短,单铃纤维干重降低,最终铃重较低;美棉33B棉铃对位叶中C/N和内源保护酶活性变化特征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是导致不同铃重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基因型 对位叶 生理特性 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和马克隆值选择的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许乃银 李健 +1 位作者 张国伟 周治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1-1248,共8页
棉纤维马克隆值是与纤维成纱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指标,也是长江流域棉花品质改良的主要制约因子。选择利用对目标环境代表性强的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布局有助于提高马克隆值育种效率和节省试验成本。GGE双标图是进行试验点代表性评价... 棉纤维马克隆值是与纤维成纱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指标,也是长江流域棉花品质改良的主要制约因子。选择利用对目标环境代表性强的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布局有助于提高马克隆值育种效率和节省试验成本。GGE双标图是进行试验点代表性评价和选择最有效的统计和图形展示工具,已经在多种作物区域试验中用于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环境相似性分析,但在基于马克隆值选择的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中应用报道较少。本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验环境基于马克隆值选择的鉴别力、代表性和理想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环境依理想度指数优劣排序为荆州市>黄冈市>南通市>九江市>岳阳市>射洪县>常德市>安庆市>武汉市>南阳市>南京市>慈溪市>襄阳市>简阳市>盐城市;从中筛选出最理想试验环境为湖北省荆州市,较理想试验环境为湖北省黄冈市、江苏省南通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这些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位于江浙沿海棉区的江苏省盐城市和浙江省慈溪市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马克隆值选择与推荐环境。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以长江流域棉区为目标环境的广泛适应性和特殊适应性品种的马克隆值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马克隆值 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比强度选择的理想试验环境筛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乃银 张国伟 +1 位作者 李健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点在纤维比强度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黄冈、常德、岳阳和南阳是以长江流域为目... 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点在纤维比强度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黄冈、常德、岳阳和南阳是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纤维比强度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最理想试验环境,而江浙沿海棉区的试验环境(南通、盐城和慈溪)和四川盆地棉区试验环境(简阳和射洪)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纤维比强度选择与推荐环境。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 ) 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丽娟 薛晓萍 +3 位作者 张冬有 熊宗伟 陈兵林 周治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7,共6页
基于多个试验结果,论述了纤维长度与品种特性和气象生态因子的关系,认为棉纤维长度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但也受气象生态因子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体现品种遗传特性的分果节位的棉纤维长度的模型,和日最低温度和夜均温对纤维长度... 基于多个试验结果,论述了纤维长度与品种特性和气象生态因子的关系,认为棉纤维长度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但也受气象生态因子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体现品种遗传特性的分果节位的棉纤维长度的模型,和日最低温度和夜均温对纤维长度影响的修正模型。由这两个模型组成的拟合纤维长度的综合模型既强调了品种特性对纤维长度的决定作用,又体现了气象生态因子对纤维长度的影响作用。相应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纤维 品种 气象生态因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籽粒淀粉合成与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传辉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91,97,共6页
谷物淀粉品质改良是通过生物技术、栽培技术和工业技术对这种再生性碳水化合物进行合理改良来满足人类健康、营养以及食品品质的需求。淀粉品质改良的目的:更多的能量供应、更佳的食品感观性、更优良的人类营养来源和更有效益的工业给... 谷物淀粉品质改良是通过生物技术、栽培技术和工业技术对这种再生性碳水化合物进行合理改良来满足人类健康、营养以及食品品质的需求。淀粉品质改良的目的:更多的能量供应、更佳的食品感观性、更优良的人类营养来源和更有效益的工业给料。尽管淀粉合成过程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鉴于淀粉合成的复杂性,目前针对谷物淀粉品质改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综述了前人在谷物淀粉品质改良方面的研究,提出生物技术改良研究重点应放在淀粉合成和淀粉粒装配过程上,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对淀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的研究。此外,大力研发变性淀粉,使谷物淀粉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类生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淀粉 生物合成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