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黎磊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作为正常对照的db/m小鼠相比,差异不是很大,随着肥胖的加剧,高血糖、蛋白尿的出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无论从mRNA水平还是从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b.从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来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主要分布于小鼠肾脏的肾小球部分,主要是沿毛细血管袢呈线性分布,其位置与足细胞的位置重叠,足细胞是小鼠肾脏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主要分泌细胞.c.小鼠肾脏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表达水平似乎还与鼠龄相关:虽然变化幅度不是很大,但在周龄较大的小鼠(如20周龄以上),其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上述工作不仅印证了先前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揭示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敬民 朱小东 +4 位作者 张明超 王建平 徐丽丽 谌达程 刘志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7-854,共8页
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 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C3aR与作为正常对照的db/m小鼠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肥胖的加剧,高血糖、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C3aR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显著升高.b.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3aR广泛地表达于db/m和db/db小鼠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分布于肾脏的上皮细胞中(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中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和壁层上皮细胞).从部位来看,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管中C3aR表达量明显要比其他部位的多.在肾小球,C3aR特异地存在于足细胞部位.在db/m小鼠,不同周龄小鼠肾脏中C3aR的表达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在db/db小鼠,从8周龄开始,分布在db/db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球足细胞中的C3aR均随小鼠周龄的增加而增加,至少在时间上,与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尤以足细胞中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变化最为明显.c.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高表达C3aR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有空泡变性的情况.上述工作印证了先前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了C3aR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揭示了C3aR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C3aR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毒素受体(C3aR) 过敏毒素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敬民 尹广 +3 位作者 姚根宏 程震 王容 刘志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肥大细胞是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具有以多种方式参与DN发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但目前尚未见有较全面的对肥大细胞与DN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报道。文中研究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组织中...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肥大细胞是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具有以多种方式参与DN发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但目前尚未见有较全面的对肥大细胞与DN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报道。文中研究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活化水平的变化,及探讨肥大细胞与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可能病理作用。方法选取DN病例80例,其中早期19例、中期32例,晚期29例。同时选取正常供肾16例作为正常对照。以类胰蛋白酶作为肥大细胞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肥大细胞的数量。以CD3、CD20、CD68分别作为肾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上述炎症细胞数量。根据肥大细胞周围的甲苯胺蓝异染颗粒及细胞内颗粒减少情况分析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据以分析肾织织肥大细胞的活化水平。以此为基础分析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与DN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在正常对照和DN患者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间质,肾小球中极少发现肥大细胞。DN患者的肾组织中,还可见肥大细胞侵入肾小管壁。②正常对照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很少。在DN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随着病情发展而显著增加。③与正常对照相比,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表现为随DN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④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与肾功能损伤指标、小管间质损伤指标和炎症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肥大细胞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主要通过脱颗粒作用,释放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肥大细胞在DN的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可望成为DN防治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糖尿病肾病 病理作用 类胰蛋白酶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龚如军 刘志红 +1 位作者 刘栋 黎磊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1-588,共8页
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 (MBP)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 ,阐明MBP基因多态性与IgAN免疫病理多样性之间联系的本质 .按照MBP基因型分别选取 5 8例IgAN患者 ,其中 30例为单纯IgA伴C3沉积 (A组 ) ,2 8例... 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 (MBP)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 ,阐明MBP基因多态性与IgAN免疫病理多样性之间联系的本质 .按照MBP基因型分别选取 5 8例IgAN患者 ,其中 30例为单纯IgA伴C3沉积 (A组 ) ,2 8例为IgA、IgG、IgM伴C3、C1q沉积 (AGM组 ) ;另选取 32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用PCR RFLP方法对所有个体MBP基因型进行分析 ,同时从各个体获得外周血清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BP浓度 ,分析比较MBP基因多态性与MBP血清浓度的关系 .①正常对照组中 ,MBP基因GGC/GGC型和GGC/GAC型群体血清MBP浓度分别为 (1711± 177)ng/mL (n =19)、(2 93± 6 3)ng/mL (n =11) ;IgAN患者A组和AGM组GGC/GGC型、GGC/GAC型血清MBP浓度分别为(16 2 2± 194 )ng/mL (n =16 )、(2 71± 4 6 )ng/mL (n =12 )和 (15 12± 2 11)ng/mL (n =17)、(2 10± 4 2 )ng/mL (n =10 ) .上述各人群中 ,GGC/GGC型与GGC/GAC型血清MB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GGC/GAC型MBP水平约为GGC/GGC型的 1/6~ 1/8.各人群中由于GAC/GAC型极罕见 ,因此MB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但该基因型个体血清MBP水平极低且均相互接近 (<10ng/mL) ,远低于另两种基因型血清MBP的平均水平 .②正常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IGA肾病 机体免疫系统 免疫病理 调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峰 胡伟新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十年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炎症-营养不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心肌新生血管形成障碍与CVD的发生、发展有关。作者通过探讨CR...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十年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炎症-营养不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心肌新生血管形成障碍与CVD的发生、发展有关。作者通过探讨CRF并发CVD新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上防治CRF患者并发CVD寻找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心血管疾病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膜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明 唐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9-323,共5页
薄基膜肾病(TBMN)是最常见的肾病,人群中至少有1%受累。是成人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α3∶α4∶α5三聚体异常引起的。基因学证据提示,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杂合子引起常染色体遗传TBMN,这些突变基因也是导致A lport综合征的原因。作者对... 薄基膜肾病(TBMN)是最常见的肾病,人群中至少有1%受累。是成人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α3∶α4∶α5三聚体异常引起的。基因学证据提示,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杂合子引起常染色体遗传TBMN,这些突变基因也是导致A lport综合征的原因。作者对TBMN的流行病学、遗传学、病理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膜肾病 ALPORT综合征 遗传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和血清ACE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关天俊 刘志红 +1 位作者 陈朝红 黎磊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73-577,共5页
探讨IgA肾病(IgAN)和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其血清活性的关系。应用PCR方法对60名正常人、96例IgAN患者和102例LN患者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应用紫外法测定了以... 探讨IgA肾病(IgAN)和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其血清活性的关系。应用PCR方法对60名正常人、96例IgAN患者和102例LN患者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应用紫外法测定了以上人群的血清ACE水平。①正常人中DD基因型、DI型和I型血清ACE活性分别为50.4±8.6、40.0±8.9和28.5±6.1nmol/(ml·min);IgAN和LN患者中DD基因型、DI型和II型血清ACE活性分别为49.1±7.8、40.4±10.0和27.8±9.0nmol/(ml·min);LN患者中DD基因型、DI型和II型血清ACE活性分别为47.4±9.2、37.2±6.4、27.0±6.6nmol/(ml·min)。上述人群中,三种基因型血清AC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即DD型最高,DI型次之,I型最低(DDvsDI,P<0.01;DIvsII,P<0.01);②相同基因型的正常人群、IgAN和LN患者之间血清ACE活性相近,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个体血清中ACE活性的差异与ACE基因型相关,其中以DD型最高,DI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肾脏病 ACE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锦雯 孙建国 +7 位作者 王广基 谢海棠 顾轶 贾元威 郑超男 黎磊石 刘志红 章海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的活性蒽醌单体大黄酸(rhein)在SD大鼠和Beagle犬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数和依据。方法: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分别测定SD大鼠和Beagle犬在灌胃及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下单次给予不同剂量...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的活性蒽醌单体大黄酸(rhein)在SD大鼠和Beagle犬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数和依据。方法: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分别测定SD大鼠和Beagle犬在灌胃及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下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大黄酸药物后,两种动物血浆样品中的大黄酸经时曲线过程并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SD大鼠灌胃及静脉注射高、中、低剂量大黄酸后,AUC与剂量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r>0.99),灌胃及静脉注射3个剂量下的半衰期结果相似。在上述研究范围内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近似是线性的。用面积法,算得高、中、低3个剂量下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4%、23.8%、19.4%。对6只Beagle犬进行随机交叉试验,静脉注射大黄酸真溶液(0.4mg/kg)和灌胃大黄酸混悬液(20mg/kg),算得静注及灌胃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77±0.93)、(3.25±0.80)h,Beagle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9.7±7.4)%。对Beagle犬组(6只)和SD大鼠灌胃3剂量组(18只)各只动物生物利用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酸在不同动物间吸收存在一定的种属差异,吸收程度在Bea-gle犬体内略高于在大鼠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SD大鼠 BEAGLE犬 体内吸收 血浆药物浓度 药代动力学HPLC-荧光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C3aR的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及病理意义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敬民 朱小东 +3 位作者 张明超 王建平 徐丽丽 刘志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8,共7页
选取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正常移植供肾各15例,分别作为DN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各个病例的肾穿刺组织标本进行C3aR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中高表达C3aR浸润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选取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正常移植供肾各15例,分别作为DN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各个病例的肾穿刺组织标本进行C3aR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中高表达C3aR浸润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利用连续切片、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免疫电镜、及甲苯胺蓝染色等方法对DN患者肾组织中高表达C3aR的浸润细胞进行细胞类型鉴定.结果表明:a.光镜和免疫电镜的形态学分析显示DN患者肾组织中高表达C3aR的浸润细胞在形态上具有肥大细胞的特点,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的分析显示,C3aR浸润细胞CD45阴性、CD68和类胰蛋白酶阳性,与肥大细胞的情况一致,甲苯胺蓝特殊染色进一步证实这是一种肥大细胞.b.正常移植供肾组织中虽有肥大细胞分布,但数量很少;从DN早期组到DN中期组,再到DN晚期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有一种不断增加的趋势;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与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上述工作不仅揭示了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肥大细胞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提示肥大细胞很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高表达过敏毒素C3a受体C3aR的发现,提示C3a/C3aR通路很可能在DN患者肥大细胞的招募和激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毒素 糖尿病肾病 C3aR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分析和克隆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1 位作者 张鑫 黎磊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用GM U74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了正常对照组 (db/m小鼠 )、糖尿病肾病组 (db/db小鼠 )、大黄酸治疗组 (大黄酸 15 0mg/kg治疗 12周 )肾脏基因表达谱 .发现在 12 43 7个基因 (包括表达序列标签 )中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肾病组有 10 8... 用GM U74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了正常对照组 (db/m小鼠 )、糖尿病肾病组 (db/db小鼠 )、大黄酸治疗组 (大黄酸 15 0mg/kg治疗 12周 )肾脏基因表达谱 .发现在 12 43 7个基因 (包括表达序列标签 )中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肾病组有 10 85个基因表达下调 ,3 7个基因表达上调 ,其中变化幅度大于 2倍 ,表达下调的有 166个和表达上调的有 2 9个 .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 ,大黄酸治疗组有 3 84个基因表达下调 ,15 5个表达上调 ,其中变化幅度大于 2倍 ,表达下调的有 47个和表达上调的有 3 0个 .在此基础上 ,对其中的一个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 (EST)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它是一个未知功能基因———“REKENcDNA0 610 0 0 6H10”基因的一部分 .在用RT PCR进一步验证了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后 ,对“REKENcDNA0 610 0 0 6H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糖尿病肾病 相关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病肾损害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金泉 刘志红 +3 位作者 刘正钊 李世军 陈惠萍 黎磊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析2例结节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旨在提高结节病肾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女性结节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疗效,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结节病肾损害的诊治经验。结果2例患者临床均出现血... 目的分析2例结节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旨在提高结节病肾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女性结节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疗效,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结节病肾损害的诊治经验。结果2例患者临床均出现血清肌酐升高。例1为肾脏局限性结节病,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例2为典型结节病,肾外累及肺、眼、淋巴结、腮腺,出现高钙血症及肾结石,肾脏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与钙质在肾组织沉积。2例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分别为1年和5年。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2例患者尿蛋白、血清肌酐均降至正常,例2血钙亦降至正常。结论结节病肾损害常常延误诊断;临床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患者应及早行肾组织活检,明确诊断后应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高钙血症 肉芽肿 糖皮质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糖尿病肾病相关新基因的筛选、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2 位作者 张鑫 恽时峰 黎磊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3,共7页
利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对 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动物———db/db小鼠的肾脏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 ,利用末端快速扩增法和RT PCR方法 ,对筛选出来的一个糖尿病肾病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了cDNA克隆和表达分... 利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对 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动物———db/db小鼠的肾脏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 ,利用末端快速扩增法和RT PCR方法 ,对筛选出来的一个糖尿病肾病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了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 .得到了一长为 1 4kb的cDNA ,并暂时命名为mdnr4 1 1 (mousediabeticnephropathyrelatedmRNANo 4 1 1 ) .序列分析和网上数据库比对说明 ,这是一个新的cDNA序列 .利用DNA序列分析软件对此cDNA阅读框进行的预测性分析表明 ,此cDNA包含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框序列 .其编码的蛋白质由 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以氨基酸序列进行的同源性搜索表明 ,此多肽只与Archaeoglobusfulgidus的Na+ /H+ antiporter(napA 2 )具有局部的同源性 .以上结果表明 ,mdnr4 1 1是一个功能完全未知的小鼠糖尿病肾病相关新基因 .mdnr4 1 1cDNA的成功克隆 ,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mdnr41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激素疗效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希燃 王庆文 +2 位作者 陈惠萍 曾彩虹 刘志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20-525,共6页
目的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国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称为大量蛋白尿型IgAN。其病理表现轻重不一,治疗上多首选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文中分析IgAN患者采用激素的... 目的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国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称为大量蛋白尿型IgAN。其病理表现轻重不一,治疗上多首选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文中分析IgAN患者采用激素的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激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经肾活检诊断为大量蛋白尿型IgAN并予足量激素诱导治疗的患者88例,依据激素诱导疗效分为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无效组,分析不同疗效组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使用方法的差异。结果 88例患者中,持续缓解22例(25.0%)、复发40例(45.5%)、无效26例(29.5%)。与持续缓解组和复发组相比,无效组高血压、贫血发生率高(P<0.05),镜下血尿更严重(P<0.01),肾功能损伤更多见(P<0.01),系膜细胞增殖、节段肾小球硬化等病变更突出(P<0.01),而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治疗大量蛋白尿型IgAN总有效率70.5%,复发率64.5%,其中55.0%的患者于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期间复发,75.0%于随访1年内复发。小剂量维持治疗阶段复发者再次诱导治疗持续缓解率达72.7%。单次复发患者重新诱导缓解后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时间较复发前延长[(18.6vs6.0)个月,P<0.05],且辅助用药率更高(88.5%vs50.0%,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类似微小病变的大量蛋白尿型IgAN,治疗缓解率高,复发率亦高。适当延长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时间,及时、正确地辅助用药可有效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病综合征 激素疗效 复发 辅助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干预白细胞介素13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天凤 洪亦眉 +3 位作者 陈朝红 张明超 黎磊石 刘志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足细胞骨架及相关蛋白的异常是引起以足细胞损伤为特征的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的原因之一,而雷公藤甲素在FSGS的治疗中有着积极意义。文中旨在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目的足细胞骨架及相关蛋白的异常是引起以足细胞损伤为特征的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的原因之一,而雷公藤甲素在FSGS的治疗中有着积极意义。文中旨在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0 ng/ml白细胞介素13(IL-13)诱导小鼠足细胞系(heat-sensitive mousepodocytes,HSMP)建立足细胞损伤模型,保护实验予雷公藤甲素(3 ng/ml)或/和地塞米松(1μmol/L)预处理足细胞30 min,治疗实验则在IL-13作用足细胞24 h后,换雷公藤甲素或(和)地塞米松干预72 h。免疫荧光法分析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ctin和细胞间连接蛋白ZO-1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STAT6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ZO-1的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和地塞米松均可明显阻断和治疗IL-13诱导的足细胞损伤,F-actin的表达得以部分恢复,细胞骨架重排,ZO-1表达增强,连续性得以恢复,两者联合使用无明显协同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和地塞米松均可抑制IL-13诱导的足细胞内细胞因子相关的STAT6信号通路的活化,地塞米松的效果更强,而联合用药无明显协同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在体外对IL-13诱导损伤的足细胞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似。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L-13诱导STAT6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而治疗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足细胞 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6 雷公藤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及病理的联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峰 胡伟新 +3 位作者 陈惠萍 俞雨生 刘志红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病理改变的联系。方法:收集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的507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肾活检标本,根据光镜下血管组织学特点,将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4型:透明变性(HL)型、动脉硬化(AS...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病理改变的联系。方法:收集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的507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肾活检标本,根据光镜下血管组织学特点,将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4型:透明变性(HL)型、动脉硬化(AS)型、炎细胞浸润(CI)型和纤维素变性坏死(FN)型。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评价,比较不同类型血管病变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特点。结果:①366例(72.2%)存在血管病变,其中HL型151例(29.8%)、AS型140例(27.5%)、FN型43例(8.5%)和CI型32例(6.3%),141例(27.8%)无血管病变。②伴有血管病变的各组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发生率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NRVL)组;肾活检肾小球球性及节段硬化、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均高于NRVL组。而尿蛋白水平低于NRVL组。FN型、CI型肉眼血尿发生率最高。③FN型、CI型襻坏死及新月体比例显著增高,HL型及AS型襻坏死比例与NRVL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类型不同,不同类型血管病变与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病理改变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病变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襻坏死 新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2 位作者 张明超 朱小东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12-915,919,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在既往研究中已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中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但未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脏中的表达进行精确定位。文中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目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在既往研究中已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中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但未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脏中的表达进行精确定位。文中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细胞中进行准确定位。方法:利用激光微分离技术分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以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2 mRNA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和免疫电镜方法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肾中的表达进行准确定位。结果: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mRNA仅表达于肾小球,而不在肾小管表达,且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中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分布位置与足细胞位置重叠;免疫荧光双套色染色观察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分布与足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WT1一致;免疫电镜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主要分布于足细胞的细胞体和足突。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基因只在肾小球表达,足细胞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特异性产生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器复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龚德华 季大玺 谢红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研究采用过氧乙酸 (PAA)消毒后复用高通量透析器对几种不同分子量溶质清除能力的影响。 方法 :复用第 1、4、8、9及 1 1次时测定聚砜膜 BL S6 2 7对患者血清小分子物质尿素、肌酐、尿酸和中分子物质及 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 目的 :研究采用过氧乙酸 (PAA)消毒后复用高通量透析器对几种不同分子量溶质清除能力的影响。 方法 :复用第 1、4、8、9及 1 1次时测定聚砜膜 BL S6 2 7对患者血清小分子物质尿素、肌酐、尿酸和中分子物质及 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 结果 :透析器复用至 1 1次时对小分子物质清除能力无变化 ,复用至 8次以上时 ,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能力开始下降 ,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高通量透析器采用 PAA消毒后复用在一定程度是可行的 ,复用中除监测小分子物质清除能力外 ,还必需监测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透析 透析器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桂兰 樊蓉 +1 位作者 吴婧 景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关键词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巨细胞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转换至他克莫司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季曙明 陈劲松 +3 位作者 孙启全 文吉秋 程东瑞 刘志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环孢素(CsA)都是很强的钙神经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淋巴细胞活化,防治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文中对使用CsA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患者转换为FK506后的临床和病理进行... 目的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环孢素(CsA)都是很强的钙神经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淋巴细胞活化,防治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文中对使用CsA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患者转换为FK506后的临床和病理进行对照观察,旨在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1例首次接受尸肾移植1年以上、肾功能异常、经移植肾活检诊断为CAN的患者,对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CsA组(n=30):采用原治疗方案CsA+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泼尼松;FK506组(n=31):由CsA转换至FK506+MMF+泼尼松方案治疗。至少随访12个月,以血肌酐(Scr)值倒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通过曲线回归分析计算转换前后肾功能的下降率。治疗有效的定义为肾功能改善或稳定。肾功能改善:血肌酐斜率<-5%;肾功能稳定:血肌酐斜率介于-5%和5%之间;肾功能恶化:血肌酐斜率>5%。结果随访12个月时,FK506组平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otal 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为(5.14±1.02)mmol/Lvs(6.61±1.37)mmol/L,P<0.001;(2.01±0.91)mmol/Lvs(2.44±1.35)mmol/L,P<0.05;(2.03±0.99)mmol/Lvs(4.11±1.21)mmol/L,P<0.01;而CsA组血TC、TG、LDL水平无明显改变,甚至呈上升趋势,分别为(7.10±1.13)mmol/Lvs(6.60±1.22)mmol/L,P<0.05;(2.49±1.32)mmol/Lvs(2.47±1.48)mmol/L,P=NS;(5.11±1.21)mmol/Lvs(4.01±0.99)mmol/L,P<0.05。2组之间的肾功能改善率(64.5%vs23.3%,P<0.01)、肾功能稳定率(12.9%vs33.3%,P<0.01)和肾功能恶化率(22.6%vs43.3%,P<0.01)均存在明显的差异。FK506转换治疗后病理上也得到明显改善:肾小管萎缩(58.1%vs46.2%,P<0.05)、间质纤维化(51.6%vs30.8%,P<0.01)和动脉透明变性(54.8%vs38.5%,P<0.01)。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FK506组移植肾失功率低于CsA组,分别为6.5%和23.3%,P<0.01;移植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5%和76.7%,P<0.01。FK506组患者高血压、多毛症、齿龈增生、肝功能异常和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sA组,分别为63.8%vs84.6%(P<0.01)、22.4%vs53.8%(P<0.01)、8.6%vs51.3%(P<0.01)、6.5%vs16.7%(P<0.01)和6.5%vs10.0%(P<0.05)。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与CsA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CsA转换至FK506治疗CAN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改善CAN患者的脂质异代谢,而且能有效地改善移植肾功能,延缓CAN患者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替代治疗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金泉 刘志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64-668,共5页
肾替代治疗(RRT)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主要治疗手段,作者对近年有关终末期DN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方面的文献作一系统性回顾,旨在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终末期DN。
关键词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透析 肾移植 肾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