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X,der(Y)t(Y;13)不育男性患者的临床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崔英霞 夏欣一 +7 位作者 卢洪涌 潘连军 邵永 姚兵 戈一峰 王国洪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68-1171,I0015,共5页
目的:了解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伴无精子症、双侧乳腺轻微发育和多发性皮下结节男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确定患者核型。用PCR-STSs以确定Yq上的断裂点。... 目的:了解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伴无精子症、双侧乳腺轻微发育和多发性皮下结节男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确定患者核型。用PCR-STSs以确定Yq上的断裂点。用DNA多态性方法检测位于13q12上的BRCA 2基因拷贝数。对患者的睾丸和皮下结节进行活检。结果:细胞遗传学和FISH证实患者SRY基因和Y染色体着丝粒位于13号染色体上。因此,患者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ish der(Y)(SRY+,DYZ3+,wcp13+)。Y染色体长臂上的AZFa,b,和C区域全部丢失,断裂点位于sY82以下。BRCA2基因的多态性检测无拷贝数的丢失。睾丸活检结果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皮下结节病理检查为血管脂肪瘤。结论:患者的男性表型是由于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无精子症、睾丸体积小与病理结果一致,是由于Y染色体Yq11.1→Yqter片段丢失所致。但血管脂肪瘤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 X男性 Y常/染色体易位 无精子症 SRY基因 血管脂肪瘤 不育男性患者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优势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春芳 陆静芬 +3 位作者 孔倩倩 韩丹丹 廖红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免疫功能损伤或低下患者常见的感染和死亡原因,近年来检测IC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建立检测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果糖二磷酸醛羧酶(fruct...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免疫功能损伤或低下患者常见的感染和死亡原因,近年来检测IC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建立检测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果糖二磷酸醛羧酶(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Fba1)特异性抗体的ELISA方法,评估其在I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Eno、Fba1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相应抗体的ELISA,并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考查。结果建立了检测IC患者血清抗Eno、抗Fba1抗体的ELISA,cut-off值分别为吸光度(A)值0.370和0.610。ELISA结果显示,IC患者血清中的抗Eno、抗Fba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和非IC患者对照(P<0.001)。抗Eno和抗Fba1对诊断I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73/101)和98%(196/200),87.1%(88/101)和96%(192/200),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至91.0%。且与细菌感染及其他真菌感染患者(如曲霉病)无交叉反应。IC患者中40.6%(41/101)可以在血培养阳性前检测到抗Eno、49.5%(50/101)可以在血培养阳性前检测到抗Fba1。结论建立了检测抗Eno、抗Fba1抗体的ELISA法,检测念珠菌菌丝相分泌蛋白IgG抗体特异性和灵敏度良好,在念珠菌感染诊断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烯醇化酶 果糖二磷酸醛羧酶 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晓文 邵海枫 +1 位作者 王卫萍 李晓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目的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及rmtC;用RT-PCR的方法分析阿米卡星诱导前后耐药基因表达量。结果 90.4%(38/42)的菌株阿米卡星药敏纸片周围呈现双圈耐药,且均检测到armA,未检测到rmtB及rmtC,其余3株为敏感,1株为普通耐药,且PCR检测耐药基因为阴性。RT-PCR结果显示经阿米卡星诱导后细菌armA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双圈耐药现象与armA基因诱导型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双圈耐药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王丽 宋佳希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妇科肿瘤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腹膜外转移。随着卵巢癌相关抗原被陆续发现,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抗肿瘤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妇科肿瘤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腹膜外转移。随着卵巢癌相关抗原被陆续发现,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手段。通过靶向肿瘤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黏蛋白1(mucin 1,MUC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factor receptor-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目标抗原,针对性地治疗卵巢癌,有些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阿巴伏单抗、Oregovomab、人乳脂肪球1(human milk fat globule 1,HMFG1)和曲妥珠单抗等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单克隆抗体 单抗偶联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翰卿 宋微微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1-984,共4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形成的重要因素。IR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是IR形成的重要因素。FFA影响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形成的重要因素。IR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是IR形成的重要因素。FFA影响胰岛素分泌、介导IR,并推测FFA为T2DM及IR相关疾病的重要因子,有望成为T2DM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游离脂肪酸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分布 被引量:8
6
作者 史利宁 金花 +4 位作者 邵海枫 王卫萍 张小卫 范明 王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分离情况、耐药性和流行分布。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934株,采用V itek-32型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该院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分离情况、耐药性和流行分布。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934株,采用V itek-32型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该院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从2000年的0-3.15%上升至2006年的18.9%-33.1%。其中非发酵菌占97.6%,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60.6%(553/912);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占28.5%(260/912)。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痰、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占76.7%,其他依次为脓性分泌物、体液、血液、尿液和导管等。耐亚胺培南的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35%-100%),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35%)。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甚至泛耐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曾章锐 邵海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散发或地方性暴发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不仅存在于医院感染,同时也存在于社区感染。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的缺失或者减少以及外排泵主动排出药物是造成碳青霉烯类...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散发或地方性暴发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不仅存在于医院感染,同时也存在于社区感染。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的缺失或者减少以及外排泵主动排出药物是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文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碳青霉烯酶 外膜蛋白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梅 贾丽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89-292,297,共5页
近年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发现了多种新的自身抗体,特别是针对自身抗原瓜氨酸肽如聚丝蛋白和它的环状形式即环瓜氨酸肽(CCP)的自身抗体,因其在RA诊断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尤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抗-CCP抗体可作为RA早... 近年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发现了多种新的自身抗体,特别是针对自身抗原瓜氨酸肽如聚丝蛋白和它的环状形式即环瓜氨酸肽(CCP)的自身抗体,因其在RA诊断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尤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抗-CCP抗体可作为RA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有效血清学标记。联合检查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F)和抗-Sa抗体,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抗瓜氨酸蛋白抗体产生于RA患者的关节局部,关节滑膜内的瓜氨酸肽可能是导致RA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诱因。遗传因素如肽基精氨酸脱亚氨基酶基因PAD I的多态性,可能与自身耐受失衡并诱导针对瓜氨酸肽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肽 聚丝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心血管衰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婷 洪骏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2,共4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广泛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等过程。研究表明,多种miRNAs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影响血管和心肌细胞的衰老过程,其中miR-29、miR-34a、miR-...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广泛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等过程。研究表明,多种miRNAs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影响血管和心肌细胞的衰老过程,其中miR-29、miR-34a、miR-217、miR-146a等可参与调节血管衰老过程;miR-21、miR-22、miR-18、miR-19等可参与调节心肌细胞衰老过程;上述miRNAs可望成为与心血管系统衰老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文中就miRNAs与心血管系统衰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心血管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蛋白酶26基因序列改变与精子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莉 史轶超 +2 位作者 范晓博 崔英霞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泛素特异蛋白酶26基因(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6,USP26)序列改变是否影响精子发生还存在争议。文中对精子发生障碍患者进行USP26基因序列分析,以检验USP26基因序列改变在不育男性患者中的分布,并分析与精子发生障碍之间的关... 目的泛素特异蛋白酶26基因(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6,USP26)序列改变是否影响精子发生还存在争议。文中对精子发生障碍患者进行USP26基因序列分析,以检验USP26基因序列改变在不育男性患者中的分布,并分析与精子发生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排除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基础上,对156例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少精子症不育患者和86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者进行了USP26基因测序。结果USP26基因序列存在6种改变,其中g.508G>A,p.G170R仅在少精子组中发现,以前未见报道。除同义突变g.576G>A外,其他序列改变在不育组和生育组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USP26基因序列改变可能并不直接影响精子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26基因 基因序列改变 精子发生 多序列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蛋白17抗体免疫磁性颗粒活性分析及细胞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群 葛玉卿 +4 位作者 李芳秋 张士新 顾宁 王中秋 卢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7-990,共4页
目的:制备精子蛋白17(Sp17)抗体免疫磁性纳米颗粒,以期用于卵巢癌的磁共振成像靶向诊断。方法:在偶联剂EDC/NHS作用下,将壳聚糖修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抗人Sp17抗体结合,制备抗Sp17抗体免疫磁性纳米颗粒(IMNPs)。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 目的:制备精子蛋白17(Sp17)抗体免疫磁性纳米颗粒,以期用于卵巢癌的磁共振成像靶向诊断。方法:在偶联剂EDC/NHS作用下,将壳聚糖修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抗人Sp17抗体结合,制备抗Sp17抗体免疫磁性纳米颗粒(IMNPs)。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形貌特征,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评价抗体与磁性颗粒的结合效果,ELISA检测免疫磁性颗粒的免疫活性。将IMNPs与转染人Sp17的卵巢癌HO-8910细胞共孵育,进行体外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成功实现了抗体与磁性纳米颗粒的偶联,并且IMNPs保持良好的抗体活性。磁共振显示该颗粒成功靶向Sp17阳性的细胞,没有发生明显的非特异吸附。结论:该免疫磁性纳米颗粒特异性良好,可进一步用作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蛋白17抗体 免疫磁性颗粒 活性分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许国平 张春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74-977,共4页
在民间,诺丽早已作为药物被广泛应用,它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最近通过对诺丽的深入研究,鉴定出一些有效的药物成分,初步阐明了诺丽抗癌、抗氧化机制。现就诺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诺丽 防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彩云 张春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6-750,共5页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参与胶质瘤的分子...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参与胶质瘤的分子病理机制,是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文中就miRNA与胶质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神经胶质瘤 分子标志物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快速鉴定临床酵母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奚海燕 王颖 +5 位作者 黄梅 李玲慧 范明 邵海枫 王卫萍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目前酵母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往往鉴定周期长、操作繁琐、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文中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 目的目前酵母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往往鉴定周期长、操作繁琐、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文中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用于快速鉴定临床分离酵母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3年7-10月自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酵母菌120株。分别使用MALDI-TOF-MS和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API酵母菌鉴定条进行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IT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120株酵母菌中117株(97.5%)MALDI-TOF-MS正确鉴定到种水平,2株(1.7%)未给出鉴定结果,1株(0.8%)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经ITS基因测序确认,MALDI-TOF-MS和Vitek 2-Compact/API均鉴定错误。结论 MALDI-TOF-MS可以作为一个快速、准确和价廉的工具应用于临床酵母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临床酵母菌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质粒介导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洁 邵海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肠杆菌中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大多是由染色体突变引起的,但也可能由含Qnr基因的质粒介导。Qnr蛋白保护DNA不受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而降低敏感性,如萘啶酸。Qnr蛋白包括QnrA蛋白、QnrB蛋白和QnrS蛋白,在亚洲广泛存在于被克拉维酸抑制的超... 肠杆菌中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大多是由染色体突变引起的,但也可能由含Qnr基因的质粒介导。Qnr蛋白保护DNA不受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而降低敏感性,如萘啶酸。Qnr蛋白包括QnrA蛋白、QnrB蛋白和QnrS蛋白,在亚洲广泛存在于被克拉维酸抑制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的肠杆菌科中,并快速蔓延。QnrA基因包含在su l1型整合子中。近年来,在水生的海藻谢瓦纳拉菌中发现了与QnrA基因起源非常接近的基因,提示液体环境可能决定了QnrA基因在体内的转移场所。进一步分析这种基因转移的作用,可能对阻止这种耐药性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蔓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能引出一种新的抗菌药物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nr蛋白 喹诺酮类抗菌药 耐药性 肠杆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和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虞伟 张燕 +1 位作者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抗体(BlyS-Ab)在临床相关疾病患者中的检出水平,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优化实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lyS-Ab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应用检测,研究血清BlyS-Ab水平与...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抗体(BlyS-Ab)在临床相关疾病患者中的检出水平,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优化实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lyS-Ab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应用检测,研究血清BlyS-Ab水平与抗核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BlyS-Ab精密度平均变异系数(CV值)为7.8%,特异阻断抑制试验最高抑制率达77.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均有显著增高的BlyS-Ab阳性检出率,而在过敏性紫癜及慢性肾炎和肾病患者中亦发现有较高水平的BlyS-Ab存在,血清BlyS-Ab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滴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在所测63例BlyS-Ab阳性患者中,ANA同时阳性者有59例,而64例BlyS-Ab阴性患者中,ANA阴性者为30例,两者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关联和中等程度的一致性(χ2=26.387,Kappa=0.404,P<0.001)。经与其他单特异性自身抗体对比研究发现,BlyS-Ab与抗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干燥综合征B(SSB)及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血清BlyS-Ab的ELISA测定方法,实验结果敏感、特异、可靠。血清BlyS-Ab检测可能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杀虫剂的免疫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秋媛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有机磷杀虫剂(OP)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它对人和动物的主要毒性来自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的神经毒性,同时还具有免疫毒性,影响免疫应答,抑制抗体产生和T细胞增殖,增加自身抗体,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C... 有机磷杀虫剂(OP)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它对人和动物的主要毒性来自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的神经毒性,同时还具有免疫毒性,影响免疫应答,抑制抗体产生和T细胞增殖,增加自身抗体,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CTL)细胞的活性。国内对有机磷杀虫剂免疫毒性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对其抑制NK细胞溶细胞活性的机制研究还很少。现就国外关于OP的免疫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杀虫剂 免疫毒性 杀伤细胞 胞吐途径 Fas配体/Fas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鑫(综述) 夏欣一(综述 黄宇烽(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43-546,共4页
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由于血管损伤而从血管壁脱落的成熟内皮细胞,其增殖、迁移和黏附形成管腔,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EC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者,提示CEC可作为抗血... 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由于血管损伤而从血管壁脱落的成熟内皮细胞,其增殖、迁移和黏附形成管腔,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EC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者,提示CEC可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疗效监测的标志物。常用的检测CEC的方法有Hladovec法、Percoll密度梯度快速一步分离法、免疫磁性分离和流式细胞术等。近来流式细胞术发展了6色标记法,成为一种快速、可靠、灵敏的CEC检测方法。由于CEC与肿瘤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可在临床用于疗效监测、优化用药剂量、判断预后、评估药物血管毒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祖细胞 血管发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与儿童肥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扬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211-1213,1218,共4页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产生的蛋白激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参与能量平衡的调节,在机体肥胖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存在多种瘦素蛋白受体亚型,其中可溶性的瘦素受体(sOb-R)可调节瘦素水平,具有很高的检测价值。相关研...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产生的蛋白激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参与能量平衡的调节,在机体肥胖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内存在多种瘦素蛋白受体亚型,其中可溶性的瘦素受体(sOb-R)可调节瘦素水平,具有很高的检测价值。相关研究显示,瘦素很有可能成为判断儿童肥胖风险的标记物,瘦素水平还可被用来评估肥胖儿童对运动干预的应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儿童肥胖 瘦素受体 蛋白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致病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欣一 崔英霞 +8 位作者 金力 谢萍星 张锋 杨滨 张丽京 王理理 薛春燕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报道1个涉及5代17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大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方法:对家系中8例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后明确临床表型,并提取所有血样的基因组DNA。首先对已报道的中国ADCC家系致病位点(9个基因的16个突变位... 目的:报道1个涉及5代17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大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方法:对家系中8例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后明确临床表型,并提取所有血样的基因组DNA。首先对已报道的中国ADCC家系致病位点(9个基因的16个突变位点)进行DNA测序,然后根据已报道的17个ADCC候选基因和13个染色体区域,选取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应用LINKAGE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直接DNA测序未发现有已报道的中国家系基因突变。所选取的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与该家系致病基因均不连锁。结论:该ADCC家系致病基因不在已报道的17个ADCC候选基因和13个染色体区域,该家系中可能存在一个新的ADCC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