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宸赫
王琳
+1 位作者
赵天良
苏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实测的冬小麦物候数据和气温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5日滑动平均法、相关性分析,探讨了2003—2012年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因...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实测的冬小麦物候数据和气温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5日滑动平均法、相关性分析,探讨了2003—2012年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域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在时间序列中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的发生时间主要呈延后趋势;农业界限温度初日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农业界限温度的通过日期在西北地区呈提前趋势,在东部地区呈延后趋势;冬小麦物候期起始日期与农业界限温度初日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冬小麦生物过程进行,有利于冬小麦拔节期、成熟期等生育期发生,从而导致冬小麦物候期提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物候期
时空特征
气温因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安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2
作者
宋昊冬
谢真珍
+3 位作者
赵天良
安礼政
邵正艳
王蓓元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97-99,共3页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淮安地区2019年1月12—15日期间的细颗粒物PM_(2.5)污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高空以西北气流为主,地面均压场控制,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地面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且近地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大...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淮安地区2019年1月12—15日期间的细颗粒物PM_(2.5)污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高空以西北气流为主,地面均压场控制,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地面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且近地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大气污染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均较差,有利于细颗粒物PM_(2.5)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模式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和PM_(2.5)质量浓度有比较好的模拟效果,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模拟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63和0.74以上,并且均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此次重污染天气由本地累积和外来输送共同引起,江苏省内污染源排放的贡献率为47%,其中淮安占比为17%。区域污染物输送的输送主要来自偏西和偏北方向,其中山东、安徽和河南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20%、18%和10%,在区域传输中占较大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PM_(2.5)
重污染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的水凝物识别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金虎
谢槟泽
+4 位作者
刘光普
陈后财
吕星超
蔡嘉晗
梁艺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4,共11页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在和进行小粒径粒子分类,但对大粒径非球形粒子不敏感.本研究可从水凝物类型的角度对飞机积冰提供预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水凝物分类
模糊逻辑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北部地区冬季PM_(2.5)污染天气形势分型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史俊南
陆岳
+2 位作者
赵天良
龚山陵
张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863,共6页
利用2015—2019年冬季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K均值聚类的客观分型方法对江苏北部冬季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天气形势分型,结合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地面站点气象数据,分析江苏北部地区不同天气形势下PM_(2.5)污染特征,并...
利用2015—2019年冬季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K均值聚类的客观分型方法对江苏北部冬季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天气形势分型,结合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地面站点气象数据,分析江苏北部地区不同天气形势下PM_(2.5)污染特征,并通过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天气形势对PM_(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北部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可分为7种天气类型,其中良好的空气质量主要出现在冷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和高压环流型3种与冷高压密切相关的天气形势中,地面气象要素表现为低温、低湿与大风,有利于PM_(2.5)的扩散稀释,属于清洁型天气;在弱低压环流型、低压均压场型与高压均压场型中,PM_(2.5)污染水平较高,地面风速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污染物的积聚与生成,属于污染型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北部
客观分型
PM_(2.5)
污染
主成分分析
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宸赫
王琳
赵天良
苏航
机构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气象
灾害
预报
预警与
评估
协同
创新
中心
/
中国气象局
气
溶胶与
云
降水
重点
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
气象
重点
实验室
沈阳
中心
气象
台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BAC22B0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编号:20110304)
文摘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实测的冬小麦物候数据和气温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5日滑动平均法、相关性分析,探讨了2003—2012年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域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在时间序列中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的发生时间主要呈延后趋势;农业界限温度初日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农业界限温度的通过日期在西北地区呈提前趋势,在东部地区呈延后趋势;冬小麦物候期起始日期与农业界限温度初日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冬小麦生物过程进行,有利于冬小麦拔节期、成熟期等生育期发生,从而导致冬小麦物候期提前发生。
关键词
冬小麦
物候期
时空特征
气温因素
相关分析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6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安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2
作者
宋昊冬
谢真珍
赵天良
安礼政
邵正艳
王蓓元
机构
淮安市
气象
局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气象
灾害
预报
预警与
评估
协同
创新
中心
/
中国气象局
气
溶胶与
云
降水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97-9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5063)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KHK2005)。
文摘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淮安地区2019年1月12—15日期间的细颗粒物PM_(2.5)污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高空以西北气流为主,地面均压场控制,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地面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且近地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大气污染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均较差,有利于细颗粒物PM_(2.5)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模式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和PM_(2.5)质量浓度有比较好的模拟效果,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模拟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63和0.74以上,并且均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此次重污染天气由本地累积和外来输送共同引起,江苏省内污染源排放的贡献率为47%,其中淮安占比为17%。区域污染物输送的输送主要来自偏西和偏北方向,其中山东、安徽和河南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20%、18%和10%,在区域传输中占较大比重。
关键词
数值模拟
PM_(2.5)
重污染天气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的水凝物识别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金虎
谢槟泽
刘光普
陈后财
吕星超
蔡嘉晗
梁艺潇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中国
科学院大
气
物理研究所中层大
气
与全球环境观测
重点
实验室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大
气
科学与环境
气象
国家级
实验
教学示范
中心
福建省大
气
探测技术保障
中心
中国
电波传播研究所
出处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502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945)
+3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资助项目(2018M631554)
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实习教材建设项目(SXJC2017B03,SXJC2018B03)
江苏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Z201710300008,201810300105T,201910300152E)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KDW1703)。
文摘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在和进行小粒径粒子分类,但对大粒径非球形粒子不敏感.本研究可从水凝物类型的角度对飞机积冰提供预警服务.
关键词
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水凝物分类
模糊逻辑
神经网络
Keywords
cloud radar
microwave radiometer moisture particles classification
fuzzy logic
neural network
分类号
P40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北部地区冬季PM_(2.5)污染天气形势分型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史俊南
陆岳
赵天良
龚山陵
张磊
机构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气象
灾害
预报
预警与
评估
协同
创新
中心
中国
气象
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86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C0203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No.91744209)
连云港市气象局自立课题(No.LG201705)。
文摘
利用2015—2019年冬季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K均值聚类的客观分型方法对江苏北部冬季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天气形势分型,结合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地面站点气象数据,分析江苏北部地区不同天气形势下PM_(2.5)污染特征,并通过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天气形势对PM_(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北部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可分为7种天气类型,其中良好的空气质量主要出现在冷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和高压环流型3种与冷高压密切相关的天气形势中,地面气象要素表现为低温、低湿与大风,有利于PM_(2.5)的扩散稀释,属于清洁型天气;在弱低压环流型、低压均压场型与高压均压场型中,PM_(2.5)污染水平较高,地面风速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污染物的积聚与生成,属于污染型天气。
关键词
江苏北部
客观分型
PM_(2.5)
污染
主成分分析
K均值聚类
Keywords
Northern Jiangsu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
PM_(2.5)pollu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means clustering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
张宸赫
王琳
赵天良
苏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淮安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宋昊冬
谢真珍
赵天良
安礼政
邵正艳
王蓓元
《农业灾害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的水凝物识别研究
王金虎
谢槟泽
刘光普
陈后财
吕星超
蔡嘉晗
梁艺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苏北部地区冬季PM_(2.5)污染天气形势分型研究
史俊南
陆岳
赵天良
龚山陵
张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