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物候期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张宸赫
王琳
赵天良
苏航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沈阳中心气象台
-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BAC22B0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编号:20110304)
-
文摘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实测的冬小麦物候数据和气温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5日滑动平均法、相关性分析,探讨了2003—2012年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域内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起始日期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在时间序列中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的发生时间主要呈延后趋势;农业界限温度初日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农业界限温度的通过日期在西北地区呈提前趋势,在东部地区呈延后趋势;冬小麦物候期起始日期与农业界限温度初日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冬小麦生物过程进行,有利于冬小麦拔节期、成熟期等生育期发生,从而导致冬小麦物候期提前发生。
-
关键词
冬小麦
物候期
时空特征
气温因素
相关分析
-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6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淮安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2
-
-
作者
宋昊冬
谢真珍
赵天良
安礼政
邵正艳
王蓓元
-
机构
淮安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97-9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5063)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KHK2005)。
-
文摘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淮安地区2019年1月12—15日期间的细颗粒物PM_(2.5)污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高空以西北气流为主,地面均压场控制,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地面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且近地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大气污染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均较差,有利于细颗粒物PM_(2.5)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模式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和PM_(2.5)质量浓度有比较好的模拟效果,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模拟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63和0.74以上,并且均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此次重污染天气由本地累积和外来输送共同引起,江苏省内污染源排放的贡献率为47%,其中淮安占比为17%。区域污染物输送的输送主要来自偏西和偏北方向,其中山东、安徽和河南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20%、18%和10%,在区域传输中占较大比重。
-
关键词
数值模拟
PM_(2.5)
重污染天气
-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