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变异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宗寿余 吕川根 姚克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用2006年和2007年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33个种植试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两优培九垩白率的变异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垩白率在扬州、武汉和江油等长江中下游稻区变异较大,在广州、南宁、... 用2006年和2007年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33个种植试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两优培九垩白率的变异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垩白率在扬州、武汉和江油等长江中下游稻区变异较大,在广州、南宁、海口等华南双季稻区变异次之,在云南涛源表现低而稳定。垩白率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变小。日平均温度对垩白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最高温度,降水量、日照和日较差的影响较小;齐穗后6-30 d日平均温度有显著影响,有利于两优培九垩白率达优质米标准的灌浆结实期温度为2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垩白率 气象因子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探测气象参数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志梅 李黄 缪启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24,共13页
回顾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气象参数(GPS/MET)的技术进展。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气象参数利用GPS信号穿过大气受到大气折射而产生的延迟来探测大气中的温度、气压、水汽含量或湿度及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就地基GPS/MET来看,GPS对中性大气层... 回顾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气象参数(GPS/MET)的技术进展。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气象参数利用GPS信号穿过大气受到大气折射而产生的延迟来探测大气中的温度、气压、水汽含量或湿度及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就地基GPS/MET来看,GPS对中性大气层水汽的探测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水汽层析及GPS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等领域;GPS对电离层探测,主要应用于电离层变化的分析和研究,监测和预报电离层的危害方面。天基GPS/MET技术利用了导航卫星GPS星座和LEO小卫星在地球地平线边缘的上下相对运动,获取大气参数的垂直分布。GPS气象小卫星在太空飞行,探测范围大、频率高。两颗天基低轨GPS气象小卫星系统的高空资料收集能力就超过了现行全球高空气象探测能力的总和。天基GPS/MET掩星探测技术的业务实现将是全球高空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GPS/MET的探测精度高、全天候、时间分辩率高、观测稳定、无需校正。可以预期,这种新型的探测手段将是未来大气探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GPS探测站网的建设和业务化,它所提供的数据源,将会对气象、环境、水文和空间天气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空基GPS 气象参数 探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引种的24种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谢晓金 郝日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9,共5页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等24种常绿阔叶树种,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等24种常绿阔叶树种,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来测试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计算得到的各树种半致死温度能定量地反映这些树种本身的耐寒能力高低,并且与它们在南京地区越冬适应性观察结果基本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常绿树种 耐寒性 电导法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人工鱼群算法及其在灌区优化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玉芳 张展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共5页
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灌区优化配水问题,建立了灌区优化配水的混沌人工鱼群算法模型。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优化计算,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灌区净效益最高点,优化后与现状种植结构相比,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经济效... 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灌区优化配水问题,建立了灌区优化配水的混沌人工鱼群算法模型。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优化计算,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灌区净效益最高点,优化后与现状种植结构相比,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面积增大,灌区净效益提高56%。优化结果表明,混沌人工鱼群算法应用于灌区优化配水计算切实可行,为复杂的灌区优化配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混沌人工鱼群算法 灌区优化配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米娜 姚克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根据 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 根据 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一般都弱。10个雄性不育系中感温性弱的只占少数,感温性属弱到中强的品种占多数。除HS 3和SE21S的生育期决策变量为日长外,其他各不育系的决策变量均为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系 光温特性 感光性 感温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2 位作者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157,共5页
CO是城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在城市的光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2004-08—2005-07期间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连续观测的CO体积分数和风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北京市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大气... CO是城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在城市的光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2004-08—2005-07期间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连续观测的CO体积分数和风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北京市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CO体积分数受排放源和大气扩散能力的影响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白天8h(09:00-16:00)CO体积分数与风速分布频率存在负的统计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K值为3.5±0.5。受观测点地理位置和周边道路机动车分布的影响,偏东气流控制时的CO体积分数是偏西气流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风速 风向 采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FLOW2000在沿海地区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耀登 高玉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6,43,共3页
在MODFLOW 2000地下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沿海地区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借鉴含水层-湖泊边界的计算方法,将海岸边界设置成具有周期性和高渗透性的定水头边界,建立了沿海地区地下水模型。此模型在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实际应用表明,模型是... 在MODFLOW 2000地下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沿海地区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借鉴含水层-湖泊边界的计算方法,将海岸边界设置成具有周期性和高渗透性的定水头边界,建立了沿海地区地下水模型。此模型在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实际应用表明,模型是可靠的,能有效地模拟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FLOW2000模型 地下水系统 海岸边界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形态对冠层特性和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1 位作者 胡凝 姚克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1-508,共8页
以4个叶片形态差异明显的高产水稻为材料,测定了5个主要叶片形态因子,分析了其对冠层结构、光合有效辐射传输和不同叶层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叶角和叶片卷曲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92%和17.15%,而叶长及叶宽的变异... 以4个叶片形态差异明显的高产水稻为材料,测定了5个主要叶片形态因子,分析了其对冠层结构、光合有效辐射传输和不同叶层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叶角和叶片卷曲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92%和17.15%,而叶长及叶宽的变异系数则分别为5.86%和6.94%,品种间叶角和叶片卷曲度的差异明显大于叶长及叶宽;不同形态叶片的冠层,其叶面积分布也不相同;在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上,光合有效辐射透过率(Tr)、光合有效辐射直接透过率(Dr)和消光系数(K)的大小及变化都与叶片形态因子有密切关系;叶片形态对净光合速率(Pr)和叶面积衰减率(DLAI)有重要作用,影响途径主要是Tr的改变。以稻田地面的Tr=0.03为指标,估算出4个品种可容纳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为6.88~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形态 冠层结构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降水离子成分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叶小峰 王自发 +3 位作者 安俊岭 松田秀和 朱彬 陈万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观测资料,对2001年东亚地区降水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过去的观测进行对比,揭示东亚各地酸雨分布情况及降水化学特性差异,为东亚酸沉降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计划提供前期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观测资料,对2001年东亚地区降水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过去的观测进行对比,揭示东亚各地酸雨分布情况及降水化学特性差异,为东亚酸沉降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计划提供前期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滨海地区的日本降水含量中Na+、Cl-分别为219、208μmol·L-1居东亚地区之首,而中国西北地区Ca2+、NO-3、NH4+、SO24-、Mg2+、K+含量最高各为755、168、260、768、59.3、53.6 μmol·L-1;降水酸度主要受阳离子Ca2+、NH4+和阴离子SO24-、NO3-的影响.(2)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季节变化明显,除部分源自人为或工业排放源影响外(如北部地区冬季取暖),东亚地区气候呈季节变化也是影响的主要因子之一.春季沙尘源区沙尘、扬沙频繁,其上空存在较强的西风带,在天气系统冷锋影响下,沙尘粒子易随大风扬起而由锋前强烈抬升气流输送到对流层中层,在高空西风急流作用下输送到下游地区.(3)东亚地区酸雨区降水与以往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的降水性质不同,除中国西南工业欠发达地区仍为硫酸型外,其他酸雨区均为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表征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SO24-]/[NO3-]的比值在中国西南地区为3~5,东南和华南地区为0.5~3;其他各国均在0.5~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降水 离子成分 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孟伟 高庆先 +5 位作者 张志刚 缪启龙 雷霆 李金环 康娜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8,共8页
北京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区域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模拟分析2002-08-17T09:00─2002-08-29T08:00污染传输过程;选择典型污染时段,结合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各时段周边地区和北京自身大气污染物对北... 北京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区域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模拟分析2002-08-17T09:00─2002-08-29T08:00污染传输过程;选择典型污染时段,结合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各时段周边地区和北京自身大气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和贡献率;进一步证实了在大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输送的背景下,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表明:有特殊天气背景时,即研究区域在西南风气流场的控制之下,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的贡献比北京自身的大;没有特殊天气时,北京自身的贡献大于周边地区对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地区 污染输送 大气环境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彬 马力 +2 位作者 杨军 李子华 曾祥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2-668,共7页
利用2001—2002年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质量浓度、谱分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与我国其他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的平... 利用2001—2002年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质量浓度、谱分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与我国其他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的平均数浓度为225.3个/cm^3(最大337.8个/cm^3);冷空气入侵和降水是局地气溶胶的主要清除机制,雾的存在可以显著地改变气溶胶数浓度的一般日变化规律;PM10占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60%~80%;人为污染元素S、zn、As、Ph等在细粒子中富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大气气溶胶 物理 化学特性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龙江口滇池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仁英 杨浩 +2 位作者 陈捷 余天应 金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对盘龙江口滇池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r、Cu和Zn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Pb在中层的含量较高),且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含量递减,这几种元素的含量顺序基本为Zn>Cu>Cr=Pb>Cd。表... 对盘龙江口滇池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r、Cu和Zn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Pb在中层的含量较高),且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含量递减,这几种元素的含量顺序基本为Zn>Cu>Cr=Pb>Cd。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中层和底层的相关性较好。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与颗粒的相关性较差。除底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与有机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外,表层和中层的相关性都较差。所研究重金属(除Pb外)随与河口距离的增加,含量降低。利用地积累指数对该河口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发现重金属污染都在中等程度以上,其污染程度顺序为:Cd>Zn>Cu=Pb>Cr,表明盘龙江入滇池口区的沉积物已受到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盘龙江口 重金属 分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_4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雪松 申双和 +1 位作者 李俊 于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 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麦田 静态箱/气相色谱(GC)分析 土壤CH4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新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品高 江南 +1 位作者 余瑶 陈万隆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提出一种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新方法,并以柳州市SO2总量控制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遗传算法具备自适应全局搜索寻优特点,从控制点浓度推算源强分布,该源强分布满足总量控制的根本要求。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将区... 提出一种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新方法,并以柳州市SO2总量控制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遗传算法具备自适应全局搜索寻优特点,从控制点浓度推算源强分布,该源强分布满足总量控制的根本要求。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将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排放量编码为染色体,让染色体群体在模拟的进化环境下按生物进化规律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经过若干代的进化,最终得到的最优个体即代表最佳的源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 多源模拟 虚点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石春娥 王兴荣 +3 位作者 吴必文 何彬芳 吴息 陈万隆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2-678,共7页
根据2002年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 根据2002年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城市热岛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稻田CO_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宋涛 王跃思 +3 位作者 宋长春 石立庆 黄耀 王盘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7-661,共5页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04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明硅;月平均的CO2通量日变化幅度很大,6-9月,夜间最大净排放通量分别为0.23,0.23,0.18,0.12mg/(m^2·s);白天最大净...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04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明硅;月平均的CO2通量日变化幅度很大,6-9月,夜间最大净排放通量分别为0.23,0.23,0.18,0.12mg/(m^2·s);白天最大净吸收通量分别为-0.14,-0.68,-0.66,-0.22mg/(m^2·s).白天CO2通量的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明显相关,并且逐月变化.利用摩擦速度(队)的闽值进行筛选,夜间通量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同期观测的静态箱法结果表明。夜间通量与空气和土壤温度相关,整个生长季,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的C为5.30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中SO_2、NO_x、CO和O_3体积分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3 位作者 李昕 漏嗣佳 银燕 申双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85-1589,共5页
为了探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2004年8月—2005年7月对北京大气中SO2、NOx、O3和CO体积分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比分析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2体积分数呈双峰曲线日变化,在08:00和23:00出现峰值。SO2采暖季... 为了探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2004年8月—2005年7月对北京大气中SO2、NOx、O3和CO体积分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比分析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2体积分数呈双峰曲线日变化,在08:00和23:00出现峰值。SO2采暖季日振幅明显高于非采暖季日振幅,采暖季SO2体积分数要比非采暖季高出3倍以上。NOx、CO体积分数在早晨07:00和傍晚20:00左右出现峰值,NOx体积分数最大值可达130×10-9,而CO体积分数最大值可达3300×10-9。NO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而NO2白天夜晚都维持在同一水平,且季节变化也不大。O3体积分数夏季远远高于冬季,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午后14:00—15:00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采暖季 非采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黑碳气溶胶观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绪鑫 马雁军 +2 位作者 向旬 董秀辉 安俊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095,共5页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m-3,以红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51μg·m-3,PM1.0日平均浓度为30.4μg·m-3.黑碳气溶胶的各波段ρ(BC)变化趋势相同,紫外光和红外光为检测光测量的黑碳浓度较可见光的测量值高.ρ(BC)与ρ(PM1.0)有很好地相关性,ρ(BC)占ρ(PM1.0)的比例为22.6%.ρ(BC)与能见度大小呈反比,其对光的吸收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PM1.0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非非 肖辉 +1 位作者 黄美元 李子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短时间施加人工抑制上升气流的方法对强冰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雹云发展阶段的早期,对云中上升气流施加人工抑制将对冰雹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地面降水量增加,尤其... 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短时间施加人工抑制上升气流的方法对强冰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雹云发展阶段的早期,对云中上升气流施加人工抑制将对冰雹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地面降水量增加,尤其是使降雹量显著增加;而在云发展阶段的后期,这样的抑制不会导致地面降水明显的增加。当抑制强度足够大且范围较大时,只有在云发展到旺盛阶段时进行人工抑制才能使影响云的降雹量和固态降水总量明显减小。最后,文中还分析了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影响云中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降水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地面雨滴谱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胡娅敏 沈桐立 廖菲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15,共9页
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出现了层状云降水天气,临颖、孟津两站进行了地面雨滴谱观测。通过对降水过程中两站的雨滴微物理参量和雨滴谱的对比分析,指出河南层状云降水的雨滴平均直径为10-1mm,雨滴数密度为102个/m3,占雨滴总数较小的大雨... 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出现了层状云降水天气,临颖、孟津两站进行了地面雨滴谱观测。通过对降水过程中两站的雨滴微物理参量和雨滴谱的对比分析,指出河南层状云降水的雨滴平均直径为10-1mm,雨滴数密度为102个/m3,占雨滴总数较小的大雨滴对雨强的贡献较大。锋前暖区雨滴的平均直径比锋后冷区雨滴平均直径小,雨滴数密度比锋后冷区大,但冷区降水强度大于暖区。在层状云降水过程中,暖区雨滴谱型由宽谱双峰型演变为窄谱单峰型,冷区雨滴谱型由宽谱单峰型演变为窄谱单峰型。雨滴平均直径的起伏暖区要大于冷区,这与暖区中云系结构不均匀及云中对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云降水 雨滴谱 微物理参量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