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理论的耕地生态补偿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42-46,共5页
在综合考量耕地生态正、负面价值的基础上,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替代市场法估算生态价值,并结合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实现耕地生态补偿的量化。结果表明,从耕地生态价值看,徐州市耕地生态正面价值、负面价值均呈“快速上涨”到“... 在综合考量耕地生态正、负面价值的基础上,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替代市场法估算生态价值,并结合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实现耕地生态补偿的量化。结果表明,从耕地生态价值看,徐州市耕地生态正面价值、负面价值均呈“快速上涨”到“平缓下降”的趋势。耕地生态正面价值均远超其负面价值,为负面价值的3.24~6.44倍;从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补偿情况看,徐州市耕地生态承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耕地生态足迹始终下降趋势,耕地补偿价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生态服务价值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语境下的土地细碎化治理理论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勇 王刚 徐峰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262-266,共5页
土地细碎化问题是阻碍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问题导向,尝试在农业现代化的语境下,从技术角度探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理论框架:首先通过构建区域未来农业现代化场景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范式,建立针对本区域的问题识别标准和参照物... 土地细碎化问题是阻碍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问题导向,尝试在农业现代化的语境下,从技术角度探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理论框架:首先通过构建区域未来农业现代化场景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范式,建立针对本区域的问题识别标准和参照物;以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范式特征为标准,进行土地细碎化问题识别与诊断,明确问题地块、农户、区域以及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以问题可视化成果为基础,制定治理方案;通过方案评价,判别治理方案可行性,优化治理方案。土地细碎化治理理论框架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土地细碎化治理理论规范与农民认知之间的融合问题,为治理实践寻求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土地细碎化 要素配置范式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核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威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9期212-217,共6页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载体,研究其清查核算方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践,在明确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量清查和价值量核...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载体,研究其清查核算方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践,在明确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清查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量清查和价值量核算等程序,构建了基于全民所有土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清查核算方法体系,并以实证研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在实物量清查过程中,全民所有土地资源实物量分布以建设用地为主,占比超过50%;未利用地及农用地占比偏低;②从土地资源价值构成要素来看,全民所有建设用地对土地资源资产的贡献率最高,其中又以住宅用地的贡献率占据优势;③从土地资源资产价值构成来看,研究区全民所有土地资源价值以社会价值贡献最高,为经济价值的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 土地资源 资产清查 核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载力视角下自然资源评估推动低效用地空间优化策略
4
作者 张威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247-249,共3页
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自然资源与空间利用格局的协调关系越来越重要。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理论框架为识别资源供需矛盾、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引导空间有序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将自然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融入低效用... 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自然资源与空间利用格局的协调关系越来越重要。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理论框架为识别资源供需矛盾、评估区域发展潜力、引导空间有序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将自然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融入低效用地识别与再利用策略,为空间结构重塑、土地用途调整及综合效益提升提供了可行方案。从理论层面深入阐述了承载力与低效用地的内涵及其关联性,构建了基于承载力视角的自然资源综合评估框架,探讨了多目标、多情景下的优化策略设计思路,并提出了政策引导、利益相关者参与、动态反馈机制的实施建议,助力实现土地利用的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承载力 低效用地 空间优化 国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