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方剂物质基础现代研究的策略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于平 段金廒 +3 位作者 丁安伟 尚尔鑫 陆茵 范欣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20-24,共5页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方剂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物质基...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方剂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中医方剂现代化研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物质基础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3
2
作者 段金廒 范欣生 +5 位作者 宿树兰 唐于平 尚尔鑫 李文林 郭建明 华永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5,共5页
方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是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析了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为阐明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方药量效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内在规律... 方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是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析了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为阐明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方药量效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内在规律提供参考,为中医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为创新中药研究与发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及方剂 量效关系 研究进展 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段金廒 陆茵 +4 位作者 陈建伟 丁安伟 孙世发 朱荃 范欣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就方剂现代研究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的实践,提出集中医与中药、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应用的综合优势和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探讨方剂现代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介绍了方剂配伍规律及生物效应研究、方剂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就方剂现代研究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的实践,提出集中医与中药、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应用的综合优势和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探讨方剂现代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介绍了方剂配伍规律及生物效应研究、方剂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新技术在方剂中的应用、方剂信息资源挖掘与利用等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刑 配伍规律 生物效应 活性物质基础 方剂信息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根炭止血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丹洋 马长振 +3 位作者 陈佩东 张丽 李娴 丁安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研究茅根炭的止血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各供试品对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茅根炭及其活性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影响,而对纤溶系统则影响不显著。结论:茅根炭主要通过影响... 目的:研究茅根炭的止血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各供试品对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茅根炭及其活性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影响,而对纤溶系统则影响不显著。结论:茅根炭主要通过影响大鼠凝血系统和血小板聚集而增强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根炭 活性部位 止血机理 药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炭对大鼠凝血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长振 陈佩东 +2 位作者 张丽 李娴 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蒲黄炭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观察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 目的观察蒲黄炭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观察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有显著影响;蒲黄正丁醇部位以及蒲黄炭品正丁醇部位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部分环节有影响;蒲黄生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无影响。结论通过炮制的蒲黄炭品可以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挥其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蒲黄炭 止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穗炭及其有效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曹琳琳 李娴 张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考察荆芥穗炭及其有效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筛选荆芥穗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荆芥穗炭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目的:考察荆芥穗炭及其有效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筛选荆芥穗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荆芥穗炭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荆芥穗炭品组、荆芥穗炭品鞣质组均可缩短实验动物凝血酶原时间(PT)(P<0.01、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P<0.05)、凝血酶时间(TT)(P<0.05、P<0.05),同时均能提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P<0.05、P<0.05),荆芥穗炭品乙酸乙酯组能缩短实验动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荆芥穗生品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荆芥穗炭品及其鞣质部位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发挥其止血作用,荆芥穗炭品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炭 凝血系统 止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2 位作者 段金廒 唐于平 丁安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规律 四物汤类方 性味归经 数据挖掘 计算机图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方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意义探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范欣生 段金廒 +3 位作者 孙世发 丁安伟 陆茵 唐于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应该关注中医药理论的认识特点,深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方剂现代研究更吻合于中医药治疗的认识思路,从而有效地反映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类方体系是认识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科学依据的门径之一。分... 在方剂现代研究中应该关注中医药理论的认识特点,深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方剂现代研究更吻合于中医药治疗的认识思路,从而有效地反映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类方体系是认识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科学依据的门径之一。分析了类方研究在方剂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类方研究有益于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有益于对方剂组成原则等核心问题的理解,通过探讨类方组成的灵活性可以为研创新药建立基础。按照中医理性思维认识类方、解读方剂并指导复方研究,将会为复方研究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方 方剂研究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总苷对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磊 郜明 陆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玄参总苷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电凝中动脉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分,对梗死指数、脑含水量进行测定,研究玄参总苷对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玄参总... 目的探讨玄参总苷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电凝中动脉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分,对梗死指数、脑含水量进行测定,研究玄参总苷对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玄参总苷可以改善大鼠因中动脉缺血所致的行为学障碍;缩小脑部缺血大鼠的脑梗死面积,降低梗死率;可以降低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结论玄参总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法 局灶性脑缺血 玄参总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技术研究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茵 段金廒 +2 位作者 丁安伟 陈建伟 朱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由于在方剂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方剂复杂的化学成分与效应多样性,使得方剂物质基础及生物效应的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关键。本文就方剂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研究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研究工作的实践... 由于在方剂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方剂复杂的化学成分与效应多样性,使得方剂物质基础及生物效应的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关键。本文就方剂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研究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研究工作的实践与结果,提出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的若干新技术开展方剂相关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物质基础 生物效应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UPLC-MS联用技术在方剂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建明 段金廒 +2 位作者 唐于平 尚尔鑫 钱大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158-164,141,共8页
在微透析-MS联用以及UPLC-MS联用技术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取样及分析联用技术-微透析-UPLC-MS联用技术,并对其在方剂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这些联用技术将开拓方剂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的又一个新技术应用时代... 在微透析-MS联用以及UPLC-MS联用技术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取样及分析联用技术-微透析-UPLC-MS联用技术,并对其在方剂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这些联用技术将开拓方剂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的又一个新技术应用时代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UPLC—MS联用 方剂代谢组 动力学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颜晓静 李璘 +5 位作者 李征军 李媛 高兰 曹雨诞 唐于平 张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效关系比较。结果在9.5~4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生品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的释放(P<0.01),药物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甘遂清炒组、醋润组和醋炙组与甘遂生品组比较,均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其抑制顺序为醋炙品>醋润品>清炒品,且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在9.5~4 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均能降低甘遂的致炎毒性,且降低毒性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并提示在甘遂醋炙过程中加热和醋润两个炮制程序能够起到降低甘遂致炎毒性的协同作用,从而为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甘遂 致炎毒性 醋炙减毒 脾淋巴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氧化活性的不同制法当归-川芎药对配伍比例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马宏跃 李伟霞 +3 位作者 尚尔鑫 唐于平 段金廒 蒋浩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当归-川芎分别经3种制备方法(水提、50%醇提、先水提后醇提)所得药液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当归-川芎(归芎)药对优化配伍比例。方法:Fenton法测定OH自由基清除率,MTT法测定H2O2损伤内皮细胞的活力,权重系数法将以上指标转...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当归-川芎分别经3种制备方法(水提、50%醇提、先水提后醇提)所得药液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当归-川芎(归芎)药对优化配伍比例。方法:Fenton法测定OH自由基清除率,MTT法测定H2O2损伤内皮细胞的活力,权重系数法将以上指标转化为单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和归芎药对不同配比的抗氧化活性曲线。结果:归芎药对各组均显示抗氧化作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水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最强;醇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最弱,但对内皮细胞保护活性最强。总抗氧化活性的优化比例,水提物为1:1,50%醇提物为1:1.5,先水提后醇提物为2:1。结论:当归-川芎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的抗氧化活性作用不同,且存在优化配伍比例。归芎水提液抗氧化活性的优比例与临床汤剂中常用的1:1配比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配伍 比例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五灵脂药对不同提取物活血化瘀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周卫 宿树兰 +1 位作者 刘培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及醋煮后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蒲黄-五灵脂药对2种不同提取物对其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药... 目的评价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及醋煮后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蒲黄-五灵脂药对2种不同提取物对其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药对不同提取物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蒲黄-五灵脂药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且醋煮后水提物疗效更优;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蒲黄-五灵脂药对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P<0.01)和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P<0.01),醋煮后水提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水提物,两提取物对血浆凝血延长时间的作用相当。结论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和醋煮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醋煮后水提物效应优于直接水提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药对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五灵脂 药对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 血小板聚集 凝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笑散传统功用与现代研究关联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周卫 宿树兰 +1 位作者 段金廒 陶伟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02-1604,共3页
关键词 失笑散 传统应用 临床应用 功效 效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对量效关系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5
16
作者 唐于平 段金廒 +3 位作者 郭盛 宿树兰 钱大玮 郭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26,共4页
"药对"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方剂配伍的精华与核心所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以药对为切入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文献整理和数据挖掘、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关联研究、中医临床回顾性与前瞻性结合研究等方面对... "药对"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方剂配伍的精华与核心所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以药对为切入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文献整理和数据挖掘、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关联研究、中医临床回顾性与前瞻性结合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量效关系的系统研究,以揭示药对组成和用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量效关系 方剂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段金廒 吴勉华 +5 位作者 范欣生 张艳军 刘成海 唐于平 尚尔鑫 王中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方药 量效关系 研究模式 基本特征 双相二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8
作者 周玲 吴德康 +1 位作者 唐于平 范欣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2,74,共3页
麻黄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现仍为常用中药之一。麻黄具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及鞣质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以及其它类化合物。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麻黄的化学和药学研究与... 麻黄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现仍为常用中药之一。麻黄具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及鞣质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以及其它类化合物。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麻黄的化学和药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化学成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华永庆 谢海棠 +2 位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秦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57-563,共7页
目的:对当归芍药散组方药味间配伍及剂量配比的变化对其治疗痛经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采用正交t值法进行药味配伍分析,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药味间剂量配比关系,以痛经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及次数为主要评价指... 目的:对当归芍药散组方药味间配伍及剂量配比的变化对其治疗痛经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采用正交t值法进行药味配伍分析,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药味间剂量配比关系,以痛经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及次数为主要评价指标,观察当归芍药散及其不同药味组合治疗痛经的作用。结果:正交t值法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能够显著延长扭体潜伏期及减少扭体次数(P<0.01,P<0.05);当归及川芎能够显著延长扭体潜伏期(P<0.05)。茯苓、泽泻、白术对扭体潜伏期及次数影响均不显著。均匀设计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能够很好拟合各指标,各变量均有轻度曲面效应,通过曲面分析预测最佳配比为当归8.28∶芍药13.3∶川芎4.6,并对此进行了验证。结论:芍药对痛经小鼠扭体影响最为明显,当归、川芎次之,而茯苓、泽泻、白术起辅助作用。本研究为原方重用芍药提供了依据,并推测通过改变药味间配比可能产生更佳疗效。正交t值法及均匀设计等方法简便有效,能够适应中药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痛经 量效关系 正交T值法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散不同醇提液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美艳 李伟霞 +5 位作者 唐于平 郭建明 尚尔鑫 刘欣 刘立 段金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作用,探讨其补血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血虚小鼠模型。造模过程中称体重,造模结束后于小鼠眼底后静脉丛采血测血常规;取小鼠胸腺、脾脏、肝脏称取湿重... 目的:观察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作用,探讨其补血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血虚小鼠模型。造模过程中称体重,造模结束后于小鼠眼底后静脉丛采血测血常规;取小鼠胸腺、脾脏、肝脏称取湿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用比色法测肝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后采用权重系数法将以上指标整合为单指标,以探讨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的总补血效应变化规律。结果: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模型小鼠降低的体重有升高作用;对降低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压积有升高作用,对降低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有升高作用,对升高的肝脏指数有降低作用,对降低的肝脏T-AOC能力和SOD活性有升高作用;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的总补血效应值大小顺序为:40%>30%>20%>50%>15%>70%>10%>5%>95%>0%。结论: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血虚小鼠均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其中以40%醇浓度提取佛手散的补血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当归 川芎 血虚 补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