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孝兵 蒋峰 +3 位作者 张帆 施星芬 刘丽敏 徐志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对照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 or hyaluronic acid,HA)与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膝关节腔两种注射方法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观察关节疼... 目的:对照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 or hyaluronic acid,HA)与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膝关节腔两种注射方法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观察关节疼痛、功能的疗效、放射学变化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半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4例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3组:A组16例,5次透明质酸钠注射组;B组15例,2次h UC-MSCs注射组;C组13例,4次h UC-MSCs注射组。观察指标:静止VAP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的膝骨关节炎关节性和功能性评分,Kellgren-Lawrence(K-L)放射学评估。随访期1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临床体检、观察指标结果及安全性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膝关节X片检查。结果:3组治疗前比较,静止VAP评分、AKS关节性评分、AKS功能评分、K-L放射学评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6、12个月时,3组间静止VAP评分、AKS关节性评分、AKS功能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K-L放射学评估各时段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UC-MSCs移植治疗严重OA较透明质酸钠能更快速、更显著、更持久地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4次注射疗效优于2次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透明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郝牧 漆佩静 +5 位作者 李刚 孟恒星 徐燕 李长虹 王亚非 邱录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 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D34^+细胞 造血重建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脐带血CD4^+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贡波 徐志国 +3 位作者 王绍红 程红玲 刘超 闫铭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体外对异源脐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建立不同比例UCMSCs与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体外对异源脐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建立不同比例UCMSCs与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CD4^+CD25^+/CD4^+比率的变化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标志基因Foxp3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建立UCMSCs与地塞米松(DXM)刺激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检测CD4^+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在与UCMSCs共培养3 d后,较无UCMSCs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且CD4^+CD25^+/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及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并随UCMSCs数量增加,作用增强(P<0.05)。DXM诱导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与UCMSCs共培养7 d后,细胞凋亡比率较无UCMSCs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上述效应在Transwell共培养中部分减弱但无法消除。结论:UCMSCs对脐血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分化的调控而不是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4^+T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增殖 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专利保护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士芳 黄家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8-210,共3页
1已授权iPS细胞专利格局2008年9月,日本专利局通过快速审批程序授权了首个iPS细胞技术专利,并将iPS细胞专利技术实例列入日本专利局(JPO)《审查基准》,以确保日本在本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后,美欧等多国专利局相继授权多项iPS细胞专利(... 1已授权iPS细胞专利格局2008年9月,日本专利局通过快速审批程序授权了首个iPS细胞技术专利,并将iPS细胞专利技术实例列入日本专利局(JPO)《审查基准》,以确保日本在本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后,美欧等多国专利局相继授权多项iPS细胞专利(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技术 专利保护 价值分析 诱导 日本专利 IPS 技术专利 审批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节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系诱导的研究
5
作者 徐志国 陈义柱 +7 位作者 施旭斌 汪峰 杨旭巍 钮移坤 任振辉 王拥军 刘超(指导) 孙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1-1427,共7页
目的:研究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诱导过程的调节。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34+CD126-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无间充质组、间充质直接接触组和非直接接触组,以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作对照,诱导向巨核细胞分化14 d,... 目的:研究CD34+CD126-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及间充质干细胞对诱导过程的调节。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34+CD126-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无间充质组、间充质直接接触组和非直接接触组,以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作对照,诱导向巨核细胞分化14 d,分别在7 d末与14 d末进行悬浮细胞数计数,流式测定CD34与CD41表型及镜下细胞形态观察。胶原蛋白凝胶培养基诱导CD34+CD126-细胞形成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12 d末CD41特异性抗原染色并镜下计数CFU-Mk。结果:(1)诱导7 d或14 d末,间充质组(CD34+CD126-细胞与MSC接触或非接触共培养组)获得悬浮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但MSC接触与非接触组间获得悬浮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诱导7 d末,间充质组CD34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MSC接触组CD34阳性细胞数显著小于非接触组(P<0.05),诱导14 d末,各组CD34阳性细胞率均下降至2%左右;(3)诱导7 d或14 d末,间充质组CD41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无间充质组(均为P<0.001),而MSC接触与非接触组间CD41阳性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CD126-细胞各组CD41阳性数均显著大于CBMCs的对应各组(均为P<0.001);(4)CD34+CD126-细胞组诱导得到的大CFU-Mk(≥50个细胞)与中CFU-Mk(21~49个细胞)数量显著大于CBMCs组(PCFU-Mk;≥50 cells<0.01,PCFU-Mk;21-49 cells<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对于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CD34+细胞或CD41+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但MSC的微环境能显著降低CD34+细胞的增殖速率。诱导前筛选较为原始的巨核细胞祖细胞作为起始细胞对于巨核细胞诱导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126^-细胞 巨核细胞 诱导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高分辨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梁晓岚 韩俊领 +4 位作者 李茜 孙乐静 杜颖 刘兰婷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86-489,共4页
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了解HLA-Cw*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HLA-Cw*等位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采用PCR-SSP分型技术对420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 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了解HLA-Cw*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HLA-Cw*等位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采用PCR-SSP分型技术对420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30个HLA-Cw*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的有Cw*0102;0702;0602(0.1776;0.1217;0.1150),其他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依次为Cw*0304,0801,0303,0302,0401,1402。首次在该人群中检测到HLA-Cw*0506,0810,1510,1601和1701较少见等位基因。统计分析表明,HLA-Cw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采用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可准确了解HLA-Cw*位点等位基因在我国北方汉族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HLA-Cw*座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w^*位点 高分辨基因分型 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B、DRB1基因与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颖 梁晓岚 +4 位作者 李茜 武文杰 刘剑 孙乐静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5-288,共4页
本研究从白血病患者HLA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白血病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PCR-SSP)对2994例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LA基因分型,与1246例在我库查询的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分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HLA基因分... 本研究从白血病患者HLA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白血病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PCR-SSP)对2994例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LA基因分型,与1246例在我库查询的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分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HLA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HLA-B*56(0.56%)、B*70(0.2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RR=2.2546、6.2598、χ2=5、5.98、P<0.05);HLA-A*03(3.45%)、A*30(4.86%)、B*13(8.75%)、B*44(3.25%)、B*61(5.70%)、DRB1*07(8.23%)、DRB1*15(14.21%)基因频率明显降低(RR=0.5889、0.7187、0.7359、0.5713、0.7127、0.6242、0.7976、χ2=19.23、9.82、14.33、20.48、11.99、33.21、11.56、P<0.01)。结论:HLA-B*56、B*70基因有遗传易感性,为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标志;HLA-A*03、A*30、B*13、B*44、B*61、DRB1*07、DRB1*15基因是白血病的保护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A基因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1份脐血样本HLA基因型无法判读原因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敬欣 梁晓岚 +2 位作者 韩俊领 李茜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61-1264,共4页
本研究探讨影响脐血样本HLA分型结果的因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反应(sequence-specific prim-ing,SSP)对311份经过PCR-SSO和PCR-SSP方法仍无法判读HLA型别的脐血进行HLA低分辨重新分型,并对其中7份仍然无法确定HLA型别的脐血样本进... 本研究探讨影响脐血样本HLA分型结果的因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反应(sequence-specific prim-ing,SSP)对311份经过PCR-SSO和PCR-SSP方法仍无法判读HLA型别的脐血进行HLA低分辨重新分型,并对其中7份仍然无法确定HLA型别的脐血样本进行直接测序(sequence-based typing,SBT),分析无法判读的原因。结果显示:311份脐血样本中99.4%样本不能判定是因为当时HLA分型方法本身的限制性所造成的,0.6%样本不能判定的原因怀疑是脐血中存在母血污染所致。结论:HLA基因分型方法中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 hybridization,SSO)探针设计不足及PCR-SSP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缺乏是影响HLA分型结果无法判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O PCR—SSP SBT 等位基因 脐血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祎 孟恒星 +5 位作者 张宇光 侯士芳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11(IL-11,50ng/ml)和肝素(25U/ml)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免疫表型(CD34+、CD41a+、CD61+、CD34+CD41a+及CD34+CD61+)、巨核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检测。结果显示:脐血CD34+细胞能够有效地向巨核细胞分化,CD41a+和CD61+细胞比例在培养第14天达到峰值,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在扩增第7天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41±2.80)%和(1.89±1.43)%〕;CFU-Mk大集落在扩增第7天达到高峰〔(20.66±32.79)倍〕,小集落在扩增第10天达到高峰〔(435.62±482.65)倍〕;在培养7、10和14天时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8±9.64)%、(26.87±9.03)%和(52.46±11.74)%,其中培养7天和10天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天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天和10天(p均<0.05);巨核细胞表面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随着扩增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培养0到10天阶段下降明显。结论:采用TPO+IL11+肝素组合,可以有效地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培养7天,CFU-Mk大集落扩增倍数、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均达高峰,这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较佳培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祖细胞 细胞扩增 脐血 细胞凋亡 人类白细胞抗原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和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差异的研究
10
作者 何祎 孟恒星 +7 位作者 张宇光 侯士芳 王华 黄勇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98-1402,共5页
本研究探讨脐血(CB)和骨髓(BM)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的差异。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法分离人CB及BM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制备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TPO+白介素11(IL-11)或TPO+IL11+肝素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 本研究探讨脐血(CB)和骨髓(BM)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的差异。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法分离人CB及BM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制备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TPO+白介素11(IL-11)或TPO+IL11+肝素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CD34+、CD41a+及CD34+CD41a+细胞)免疫表型、巨核细胞凋亡率及DNA含量,并以集落形成单位测定法进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计数。结果表明:14天培养中,CB来源细胞在总细胞数、CD41a+及CD34+CD41a+细胞扩增倍数上均高于BM(p均<0.05)。0天CB及BM来源CD34+细胞在CFU-GM、BFU-E及总的CFU-Mk的形成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B来源CD34+细胞形成的CFU-Mk以大集落为主,其数量高于BM(p<0.05);在培养7、10和14天,CB及BM来源细胞CFU-GM扩增倍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B来源细胞的BFU-E及总的CFU-Mk扩增倍数均高于BM(p均<0.05)。14天培养中CB和BM来源巨核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DNA含量检测发现,14天培养中CB来源巨核细胞始终以2N细胞为主(比例>90%),而BM来源巨核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4N、8N及以上倍体巨核细胞比例逐渐增加。结论:CB来源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能力高于BM,它可能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较好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骨髓 CD34^+细胞 巨核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34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11
作者 石琳 屈浩 +2 位作者 刘红芹 高海霞 朱卫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人CD3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3T3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D34的细胞株。方法:在人KG1a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运用RT-PCR方法扩增CD34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通过电转仪转染3T3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建立稳定转染的3T3细胞系,... 目的:构建人CD3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3T3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D34的细胞株。方法:在人KG1a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运用RT-PCR方法扩增CD34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通过电转仪转染3T3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建立稳定转染的3T3细胞系,用RT-PCR、FACS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了重组载体pCI-neo/CD34,建立了稳定表达CD34的3T3细胞系。结论:重组载体pCI-neo/CD34构建成功和稳定转染3T3-CD34细胞系的建立为制备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mAb)做了准备,为进一步研究CD34分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分子 电转化 分选 稳定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从采集到制备最佳保存条件及保存时间的研究
12
作者 郭锐 杨俊晔 +5 位作者 张亚斌 贺雪萍 张勇 韩俊领 杨文玲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脐带血从采集到制备的最佳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方法: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标本,将每例脐带血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置于冷藏(4℃)保存,一份置于室温(20-24℃)保存,分别在24、36、48、60和72 h取样,分析有核细胞计数、有核... 目的:探讨脐带血从采集到制备的最佳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方法: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标本,将每例脐带血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置于冷藏(4℃)保存,一份置于室温(20-24℃)保存,分别在24、36、48、60和72 h取样,分析有核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的CD34^(+)细胞占活的CD45+细胞的百分比及CD34^(+)细胞活率,并通过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进行CFU-GM计数。观察随时间延长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相同保存时间不同条件(冷藏和室温)下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冷藏(4℃)、室温(20-24℃)条件下保存的脐带血随保存时间延长,有核细胞计数(r_(冷藏)=-0.9588,r_(室温)=-0.9790)、有核细胞活率(r_(冷藏)=-0.9941,r_(室温)=-0.9970)、CD34^(+)细胞活率(r_(冷藏)=-0.9932,r_(室温)=-0.9828)均呈现出一致性下降趋势,活的CD34^(+)细胞百分率(r_(冷藏)=0.9169,r_(室温)=0.7470)和CFU-GM计数(r_(冷藏)=-0.2537,r_(室温)=-0.8098)未呈现出一致性变化趋势。当保存时间相同时,冷藏保存较室温保存的脐带血有核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活率、CD34^(+)细胞活率和CFU-GM计数均更高,且当保存时间同为24、36、48、60和72 h时,室温保存较冷藏保存有核细胞活率均显著降低(P<0.001),有核细胞计数、活的CD34^(+)细胞百分率和CFU-GM计数均无显著差异;当保存时间同为24和36 h时,室温保存较冷藏保存CD34^(+)细胞活率显著降低(P<0.001、P<0.01),保存时间同为48、60、72 h时,室温保存较冷藏保存CD34^(+)细胞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脐带血从采集到制备建议冷藏(4℃)保存,并尽量缩短采集到制备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采集到制备 保存条件 保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抗CD44抗体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涛 屈浩 +7 位作者 张丽艳 张毅 王玫 王冬梅 何大水 黄丽华 朱卫彬 张宇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为了探讨抗CD44抗体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前提和基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44单克隆抗体HI313的亲和力,MTS检测HI313是否抑制NB4细胞生长,并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与初筛AML病人标本共... 为了探讨抗CD44抗体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前提和基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44单克隆抗体HI313的亲和力,MTS检测HI313是否抑制NB4细胞生长,并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与初筛AML病人标本共培养检测其促分化作用.结果显示HI313抑制NB4细胞生长,能使细胞周期停留在G0/G1期,并能有效诱导AML病人血细胞的分化.通过以上实验证明抗CD44抗体HI313对NB4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相关,并对AML病人的细胞有一定的促分化作用,提示此抗体具有针对AML进行靶向治疗的潜力,为HI313人抗体的进一步基因工程改造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CD44抗体 细胞周期 促分化 抗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源性细菌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均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丽琳 杨畔 +1 位作者 孟庆恒 孙建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U15*(157)均匀试验对虫源性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DNS法测定酶活力,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供氧条件下,发酵74h时酶活性最高;蛋白胨对纤维素酶活力有促进作用。最佳组合条... 采用U15*(157)均匀试验对虫源性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DNS法测定酶活力,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供氧条件下,发酵74h时酶活性最高;蛋白胨对纤维素酶活力有促进作用。最佳组合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入20mL液体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0.5%CMC-Na,1.2%蛋白胨,最大酶活为233.4711μg(/mL·min)。进一步的酶学特性研究显示,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为8.5,最适温度为25℃~60℃,范围内酶活可保持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源性细菌 纤维素酶 均匀设计 最适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羽病病毒的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5
作者 赵祥平 屈浩 +6 位作者 董志珍 肖妍 侯艳梅 郭桂庆 黄丽华 王冬梅 张宇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4期29-31,共3页
将人工繁殖、纯化的赤羽病病毒作为免疫原,通过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亲和性强、特异性好的小鼠抗赤羽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进行相应的纯化和标记工作。以澳大利亚进口的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进口单抗与我们制备的AAK纯品及AAK-HRP显... 将人工繁殖、纯化的赤羽病病毒作为免疫原,通过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亲和性强、特异性好的小鼠抗赤羽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进行相应的纯化和标记工作。以澳大利亚进口的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进口单抗与我们制备的AAK纯品及AAK-HRP显示同样结果;且质控结果表明,AAK纯品及其衍生物AAK-HRP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均基本满足进行封闭ELISA检测方法的要求,为制备国产化ELISA试剂盒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病毒 纯化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鉴定结果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兰婷 梁晓岚 +5 位作者 韩俊领 李茜 邱录贵 于丽佳 孙乐静 杜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90-792,共3页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0例脐血ABO血型正定型鉴定中,检出78例ABO血型弱抗原反应和难以判定血型结果的疑难标本(1‰),经复查排除了弱凝集反应30例。检测260例脐血ABO血型反定型,相符血型148例(56.92%),不相符血型112例(43.08%)。PCR-SSP基因分型检测58例中45例血清学表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一致,3例表型结果与基因定型结果不相符,10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标本,基因分型结果与正定型完全一致。结论:采用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方法结合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抗原反应弱、抗体效价低的ABO血型质控效果好,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血 ABO血型鉴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淋巴瘤药物anti-CD19(Fab)-LDM的靶向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玉峥 刘红芹 +9 位作者 姜琳琳 杨铭 范冬梅 屈浩 石琳 石钏 冯春玲 刘芸 熊冬生 廖晓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7-921,共5页
目的研究抗体毒素偶联新型药物anti-CD19(Fab)-LDM体内外靶向CD19+B淋巴瘤细胞的能力。方法制备Cy5标记的anti-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体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与人淋巴瘤Raji细胞表面CD19抗原的结合能力;体内建立裸鼠淋巴瘤皮... 目的研究抗体毒素偶联新型药物anti-CD19(Fab)-LDM体内外靶向CD19+B淋巴瘤细胞的能力。方法制备Cy5标记的anti-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体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与人淋巴瘤Raji细胞表面CD19抗原的结合能力;体内建立裸鼠淋巴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观察Cy5标记的anti-CD19(Fab)-LDP在荷瘤小鼠体内的靶向分布。结果 Cy5标记的anti-CD19(Fab)-LDP能有效与淋巴瘤Raji细胞膜表面的CD19抗原结合;成功建立人淋巴瘤Raji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体内活体成像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P可靶向定位到肿瘤部位。结论体内外实验证实anti-CD19(Fab)-LDP能很好的靶向CD19+的淋巴瘤细胞,此抗体毒素偶联药物anti-CD19(Fab)-LDM有希望成为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anti-CD19(Fab) LDP Cy5标记 移植瘤模型 靶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脐带血的保存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文杰 刘剑 +1 位作者 李茜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5-1368,共4页
脐带血内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脐血移植已成功应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代谢贮积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随着脐血库的建立和临床脐血移植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脐带血... 脐带血内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脐血移植已成功应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代谢贮积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随着脐血库的建立和临床脐血移植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脐带血捐献给公共库或者是储存到自体库以备应用。本文就近年来自体脐带血保存的现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保存 脐血库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人CD52功能性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9
作者 刘友 屈浩 +3 位作者 石琳 黄丽华 张宇光 朱卫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目的鼠抗人CD52抗血清的制备与功能鉴定。方法由人Hut-78细胞提取细胞总RNA,运用RT-PCR方法扩增CD52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用RT-PCR、FACS、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 目的鼠抗人CD52抗血清的制备与功能鉴定。方法由人Hut-78细胞提取细胞总RNA,运用RT-PCR方法扩增CD52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用RT-PCR、FACS、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用CD52合成肽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抗血清,用MTS实验鉴定抗体对白血病LC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鉴定出有高效价抗体存在。MTS实验检测免疫血清有抑制LCL细胞生长作用。结论功能性抗体制备成功并建立了稳定转染CD52的CHO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2抗体 真核表达载体 稳定转染细胞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HER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红芹 王冬梅 +5 位作者 屈浩 石琳 黄丽华 冯春玲 张丽艳 朱卫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天然构象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mAb),用以指导Herceptin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纯化的原核表达的HER2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ELISA法进行杂交...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天然构象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mAb),用以指导Herceptin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纯化的原核表达的HER2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ELISA法进行杂交瘤的初步筛选。构建HER2酵母展示系统,用酵母cellbase ELISA进行第2次筛选。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株进行亚克隆获得稳定分泌细胞株,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其与SK-Br-3细胞和293a细胞的反应性。结果:通过ELISA筛选得到168株阳性杂交瘤,用酵母cellbase ELISA最终得到8株阳性杂交瘤,此8株免疫组化检测均与SK-Br-3细胞反应,而与293a细胞无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8株识别天然构象的HER2的mAb,能够用于免疫组化,为临床上使用Herceptin进行个性化治疗乳腺癌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单克隆抗体 酵母展示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