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融合创新的健康食品开发综合实验设计
1
作者 张琳 蒲洪彬 +1 位作者 杨丽 娄文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为适应食品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需求,以精准化和个性化健康食品设计开发为研究主题,设计了健康食品数智化开发和指标检测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验模拟健康食品设计、制造、检测和评价全过程,建立健康食品配方多目标约束方程并用数... 为适应食品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需求,以精准化和个性化健康食品设计开发为研究主题,设计了健康食品数智化开发和指标检测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验模拟健康食品设计、制造、检测和评价全过程,建立健康食品配方多目标约束方程并用数学规划求解优化;筛选了稳定剂、甜味剂等添加剂并制备产品;对制备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感官品评。本实验充分融合思政、虚拟仿真、食品工程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将多种先进的智能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技术贯穿其中,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和科技化特色,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助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食品 计算机技术 数智化开发与评价 综合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食品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群建设
2
作者 张琳 蒲洪彬 《农业工程》 2025年第7期137-141,共5页
为提升食品科学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质量,梳理人工智能在食品科学中研究进展,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和优势,融合相关知识点,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食品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群。包括基础型算法仿真实验,智能化设计开发实验和食... 为提升食品科学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质量,梳理人工智能在食品科学中研究进展,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和优势,融合相关知识点,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食品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群。包括基础型算法仿真实验,智能化设计开发实验和食品AI应用探索性实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食品行业相关问题和实现应用。课程群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和科技化特色,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字化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食品科学 学科融合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六种竹材的半纤维素化学结构比较研究
3
作者 刘晓欣 王宇晗 +1 位作者 宋涛 项舟洋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0,共10页
对华南地区常见的6种竹材(麻竹、青皮竹、撑篙竹、沙罗单竹、粉单竹和吊丝竹)进行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分析,首先对竹材进行亚氯酸钠处理脱除木质素得到综纤维素,再用二甲基亚砜(DMSO)抽提综纤维素得到半纤维素。采用离子色谱(IC)、凝胶... 对华南地区常见的6种竹材(麻竹、青皮竹、撑篙竹、沙罗单竹、粉单竹和吊丝竹)进行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分析,首先对竹材进行亚氯酸钠处理脱除木质素得到综纤维素,再用二甲基亚砜(DMSO)抽提综纤维素得到半纤维素。采用离子色谱(IC)、凝胶渗透色谱(GPC)以及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方法对提取的半纤维素进行化学组成和结构的表征。研究发现:6种竹材综纤维素的半纤维素提取得率在3.9%~6.8%之间,木质素的脱除及纤维间的孔隙结构均对半纤维素的DMSO提取有正面影响。6种竹材半纤维素的最主要类型为乙酰化的阿拉伯糖-4-O-甲基-α-D-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其次还有一定量的半乳葡萄甘露聚糖。提取的沙罗单竹半纤维素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造成其具有较高的葡萄糖含量。6种竹材半纤维素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范围为31787~63707,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范围为13457~23295,多分散性系数(PDI)为1.79~4.73,其中沙罗单竹的PDI为4.73,显著大于其他竹材,结构比其余5种竹材半纤维素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化学组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食品领域数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静珠 李林 +6 位作者 吴宗柠 于重重 成军虎 曾新安 赵霞 杨一 马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食品领域的数据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不仅来源多样、结构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术语标准,给食品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带来了挑战。知识图谱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以其在数据整合和...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食品领域的数据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不仅来源多样、结构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术语标准,给食品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带来了挑战。知识图谱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以其在数据整合和语义理解方面的能力,为食品领域的数据组织、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支持。通过总结近年来知识图谱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涵盖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加工等关键环节;重点梳理了当前食品领域知识图谱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与研发、食品安全与溯源3个方面的数智化应用;基于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发展现状,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大语言模型构建以及食品领域工业设备智能化发展角度展望了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本体构建 营养分析 食品研发 食品安全 食品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及思政育人新路径——食品包装技术课程创新实验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琳 马悦 +3 位作者 张悦 陆辉杰 陈子琨 刘宏生 《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食品包装技术实验课开设了明胶-淀粉复合膜制备和性能评估实验,引入绿色包装材料最新科研成果,紧贴社会热点环境保护,结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涵盖产品研发全过程,全方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包括学生自行筛选复...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为食品包装技术实验课开设了明胶-淀粉复合膜制备和性能评估实验,引入绿色包装材料最新科研成果,紧贴社会热点环境保护,结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涵盖产品研发全过程,全方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包括学生自行筛选复合膜配方、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模式实验报告。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设计创新性强、综合性高、学生认可度高且教学成果丰富,能极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培养正确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技术 创新性实验 科教融合 课程思政 明胶-淀粉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融合探索性实验在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琳 杨丽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为新设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开设不同功效成分软胶囊生产和质量检测实验课。该课程为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融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为新设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开设不同功效成分软胶囊生产和质量检测实验课。该课程为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融合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合作,包括设计配方、生产、包装、质量检测和撰写报告。实验内容贴合日常保健和健康,涵盖知识点多,可操作性强,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培养综合能力。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学生认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健康 探索性实验 软胶囊 蜂胶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纸基微流控芯片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小英 王玄 蔡济海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全球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各种快速和灵敏的检测方法,用于分析各种食品成分和污染物。纸基微流控芯片(μPADs)是以纸张为主要基版,使生化反应小型化的微实验室分析...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全球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各种快速和灵敏的检测方法,用于分析各种食品成分和污染物。纸基微流控芯片(μPADs)是以纸张为主要基版,使生化反应小型化的微实验室分析系统。近年来,μPADs在芯片设计和功能集成方面发展迅速,因其成本低、样品体积小和携带方便等优点,在快速检测中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已广泛用于保障食品安全。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基于荧光法的μPADs具有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目标物,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为食品检测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能测定食品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有害化学物质(农药、苏丹红染料、亚硝酸盐、甲醛和抗生素)和重金属离子(铅、镉、汞、砷、铬)等。笔者介绍了μPADs的基本概念,包括纸作为基材的优点以及二维和三维芯片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荧光检测原理以及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和应用更多新型基于荧光分析方法的μPADs,并为开发准确、灵敏、便捷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微流控芯片 荧光 食品检测 食品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合视角下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琳 赵振刚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探讨了食品科学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有效转化的新路径,并基于科教融合视角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转化与融合主要包括4个环节:确定科研成果选择原则,确定转化成果、制定目标;落实转化内容、细化转化过程;实验开课、作业优化;效果考核、... 探讨了食品科学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有效转化的新路径,并基于科教融合视角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转化与融合主要包括4个环节:确定科研成果选择原则,确定转化成果、制定目标;落实转化内容、细化转化过程;实验开课、作业优化;效果考核、反馈提升。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设立的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专业为例,依托学院优质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开设多项科教融合创新实验课。教改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学生认可度高。科研转化和科教融合,不仅能更新扩展实验内容,优化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健康 实验教学 科教融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交易和储能系统的风光火协同优化运行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小林 刘昌 +1 位作者 满奕 何正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94,共9页
由于风电、光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风光火电协同互补调度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但传统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发电成本与碳排放,缺乏在碳交易与储能系统场景下的协同分析。为此,将经济性和低碳性相结合,当前研究以系统发电耗煤成... 由于风电、光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风光火电协同互补调度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但传统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发电成本与碳排放,缺乏在碳交易与储能系统场景下的协同分析。为此,将经济性和低碳性相结合,当前研究以系统发电耗煤成本与碳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了风光火储联合调度模型,并使用CVXPY求解器对所提模型求解。其具体研究方案为:首先通过特征日获取模型获取代表全年用电负荷的典型日组,其次构建多能协同调度模型,最后在四种典型场景下对全年特征日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储能系统和碳交易机制的多能协同互补调度模型能更有效地提高风电、光伏的消纳能力,并降低系统的发电成本,对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可持续 碳交易成本 风光火储联合调度模型 特征日获取模型 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工业碳中和技术与路径”专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焕彬 满奕 王玉涛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17-I0018,共2页
造纸行业兼具“原料可汇碳、产品可固碳”绿色属性与能源密集型特点,既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以往关于造纸行业碳中和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技术或局部环节,缺乏用大系统思维对全产业链多尺度优化进行系统性探... 造纸行业兼具“原料可汇碳、产品可固碳”绿色属性与能源密集型特点,既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以往关于造纸行业碳中和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技术或局部环节,缺乏用大系统思维对全产业链多尺度优化进行系统性探讨。同时,针对不同企业特点的减碳方案及其经济性、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研究成果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产业链 造纸工业 造纸行业 碳中和 多尺度优化 碳排放 统一标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AI技术推动造纸工业节能减碳:基于大系统思维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焕彬 李继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造纸工业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碳减排压力和环保要求。而工业AI技术则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文以造纸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系统思维和“数实融合闭环系统”的理念,探讨工业AI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应用,从... 造纸工业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碳减排压力和环保要求。而工业AI技术则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文以造纸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系统思维和“数实融合闭环系统”的理念,探讨工业AI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应用,从数据价值化、工艺AI技术到大系统思维的实践,分析其对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大系统思维和工业AI技术的结合,可显著提升造纸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造纸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工业AI技术 碳减排 大系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的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12
作者 陈港 敖杰 +2 位作者 贺莹莹 王淳玉 张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7,共9页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且可持续去除污染物的方法。该研究提出用常压干燥法制备一种兼具阴离子和阳离子污染物高吸附量的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首先聚乙烯亚胺(PEI)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附着在羧甲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CNF)骨架...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且可持续去除污染物的方法。该研究提出用常压干燥法制备一种兼具阴离子和阳离子污染物高吸附量的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首先聚乙烯亚胺(PEI)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附着在羧甲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CNF)骨架上,然后使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戊二醛(GA)进行化学交联得到水凝胶,最后通过溶剂交换和常压干燥方法制得低密度(18.80 mg/cm^(3))和高孔隙率(92.06%)的CNF/PEI复合气凝胶(CPA),该气凝胶在水中展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得益于气凝胶同时含有阴离子型羧甲基和阳离子型氨基,它在复杂废水环境下能同时对阳离子和阴离子染料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每克气凝胶对亚甲基蓝(MB)和刚果红(CR)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16 mg和2090 mg,阴、阳离子染料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此外,气凝胶展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在碱性溶液中浸泡一周仍保持完整,且在湿态下经过10次循环压缩,其弹性恢复率仍保持在60%。相比同类吸附材料,CPA在吸附容量、两性吸附能力及重复使用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研究提出的制备方法耗时短、效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有望在工业化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气凝胶 表面改性 染料吸附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脑精油分离组分对大肠杆菌运动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13
作者 范鹏辉 陈光浩 +3 位作者 刘子瑞 蔡昕妤 万媛媛 苏健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探究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龙脑精油对大肠杆菌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接着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龙脑精油3种组... 为探究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龙脑精油对大肠杆菌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接着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龙脑精油3种组分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最后通过泳动丛动实验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研究了龙脑精油3种组分对大肠杆菌ATCC25922泳动丛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分别有27、24、19种挥发性成分组成,其中龙脑精油原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右旋龙脑,占比19.93%;轻组分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9.36%;重组分中右旋龙脑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8.92%。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25μL/mL,且在亚抑菌浓度下均能延缓细菌生长;在1/2 MIC和1/4 MIC下3种龙脑精油均能降低大肠杆菌的游泳运动能力与丛集运动能力,并能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生长;其中龙脑精油重组分对大肠杆菌泳动丛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优于龙脑精油原油和轻组分;龙脑精油重组分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抑制效果优于原油和轻组分。由此可知,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对龙脑精油进行切割,可以定向富集龙脑精油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有效提高龙脑精油的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精油 分子蒸馏 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生长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14
作者 王萍 申博文 +4 位作者 秦晓 倪静波 师莉升 陈启杰 李海龙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竹材原料的化学组分是决定其制浆性能的关键因素,解析组分演变规律可为评估其造纸应用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麻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生长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木质素的微区分布特征进行了... 竹材原料的化学组分是决定其制浆性能的关键因素,解析组分演变规律可为评估其造纸应用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麻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生长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木质素的微区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竹龄的增加,麻竹的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竹龄下综纤维素含量始终保持在70%以上;木质素呈升高趋势,其含量从约20%逐步提高至约24%;苯-醇抽提物含量与竹龄呈正相关;灰分含量未呈现显著年龄依赖性,整体维持在3%以下。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竹龄8~36个月的麻竹在化学组分指标方面均能满足制浆造纸原料的基本要求,可为竹材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化学组分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饱腹感研究及其测试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孟丽 韩晓峰 +8 位作者 王若永 韩小伟 韩忠 曾新安 黄京美 刘义凤 苑鹏 柳嘉 段盛林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饱腹感,即为进食后满足感和不再渴望进食的状态,在维护正常食欲、控制体质量、预防肥胖及改善代谢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分析影响饱腹感的多种因素,包括食物成分、感官特征、能量密度、心理因素及饮食行为等,并阐述这些因素... 饱腹感,即为进食后满足感和不再渴望进食的状态,在维护正常食欲、控制体质量、预防肥胖及改善代谢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分析影响饱腹感的多种因素,包括食物成分、感官特征、能量密度、心理因素及饮食行为等,并阐述这些因素对饱腹感的作用机制。同时,重点介绍模拟视觉量表、胃肠道激素检测及闪烁扫描等新兴技术在饱腹感测试中的应用,展示这些技术在评估饱腹感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文章还讨论饱腹感及其测试技术的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旨在为饱腹感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饱腹感测试技术的创新以及高饱腹感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腹感 食物成分 感官特征 能量密度 心理因素 饮食行为 模拟视觉量表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儿茶素对胃肠消化过程中鱼油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易卓 张立彦 +2 位作者 杨启月 张业辉 焦文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0-157,共8页
基于体外消化-氧化模型,制备不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tetr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比例(6:1、5:2、4:3)的O/W鱼油乳液,探究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对消化过程中脂质氢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 基于体外消化-氧化模型,制备不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tetr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比例(6:1、5:2、4:3)的O/W鱼油乳液,探究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对消化过程中脂质氢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s,LPO)、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4-羟基己烯醛(4-Hydroxyhexenal,HHE)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鱼油乳液在消化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随EPA/DHA比例的降低而降低,LPO、TBARS、MDA、HHE在小肠消化阶段达到最大值。胃肠消化阶段LPO、TBARS、MDA、HHE形成受EC浓度影响较大,减控效果随着E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EC组抗氧化效果最好,低浓度EC组反而出现促氧化现象。EPA增强型鱼油乳液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中高浓度EC作用对氧化产物的生成具有良好的减控作用,有利于提高鱼油在消化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DHA 表儿茶素 体外消化 氧化 乳液 鱼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精油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光浩 胡菡 +3 位作者 范鹏辉 刘子瑞 马麟 苏健裕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对系列山苍子精油(LCO)进行复配并估测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采用相转变温度法确定微乳液的制备温度,然后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每类精油微乳液的表面活性剂/油/水比例范围,最后对得到的微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研究... 对系列山苍子精油(LCO)进行复配并估测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采用相转变温度法确定微乳液的制备温度,然后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每类精油微乳液的表面活性剂/油/水比例范围,最后对得到的微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苍子系列精油On、Onl、O75、O85、O37、O1#、O2#和1种龙脑精油Ol的HLB范围在11~16之间;吐温20和大豆卵磷脂是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各组分20 min, 80℃加热5 min,冰水浴冷却即可将7种系列山苍子精油制成稳定的微乳液;大豆卵磷脂添加量对油相包埋量和乳液稳定性影响显著,添加3%大豆卵磷脂可形成均匀稳定单相微乳液,过量则分层,且所得单相乳液在偏振光下具各向同性;通过添加4%吐温80可使系列山苍子精油On、Onl、O75、O85微乳液的含油量增加,上限从5%增至10%且提高了其稳定性;O37、O1#、O2#精油微乳液的含油量上限为20%。7种系列山苍子精油微乳液乳滴粒径小(<22 nm),分散度低(PDI<0.3),可完全包埋油相,乳液澄清透明,有各项同性,黏度较低且为牛顿流体,符合微乳液的性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微乳液 物理化学性质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生成途径、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文龙 谢一嘉 +5 位作者 潘洋 廖丽娟 黄敏 杨寅玺 吴永泰 李冰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3,共10页
美拉德反应能够赋予面包、咖啡等食品诱人的香气、颜色和质地,然而,对于牛奶和乳制品,美拉德反应会降低其营养价值,产生糠氨酸、糠醛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等多种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这些有害产物... 美拉德反应能够赋予面包、咖啡等食品诱人的香气、颜色和质地,然而,对于牛奶和乳制品,美拉德反应会降低其营养价值,产生糠氨酸、糠醛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等多种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这些有害产物会导致人类各种慢性疾病。充分了解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形成机制并建立控制方法对提高乳制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乳制品美拉德反应有害物的生物危害性,重点综述糠氨酸、5-羟甲基糠醛和AGEs的生成途径。此外,还综述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检测方法的优点、缺点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当前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控制策略。旨在为乳制品中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美拉德反应 糠氨酸 糠醛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精油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9
作者 钟瑞敏 王羽梅 +1 位作者 曾庆孝 姚楚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8,共6页
芳香精油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药食应用历史悠久,因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对其在食品保藏领域替代化学防腐剂的极大兴趣。文中概述了芳香精油及其成分在采后果蔬、预切果蔬片、肉制品、乳制品和水产品等食品保鲜和贮藏领域... 芳香精油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药食应用历史悠久,因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对其在食品保藏领域替代化学防腐剂的极大兴趣。文中概述了芳香精油及其成分在采后果蔬、预切果蔬片、肉制品、乳制品和水产品等食品保鲜和贮藏领域中应用性和安全性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牛至、丁香、罗勒、胡荽、肉桂、百里香、薄荷、迷迭香、芥茉、芫荽、红根草等芳香精油以及丁子香酚、香芹酚、肉桂酸、己醛、草蒿脑、麝香草酚、香芹酮、肉桂醛、柠檬醛、香叶醇等单体成分具有优良的抗食源性腐败菌和致病菌活性。通过与食品生产前处理工艺、气调包装、配方优化等手段的结合,一些芳香精油及其成分显示出天然食品保藏剂良好的商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精油 研究进展 食品保藏 应用性 植物次生代谢物 化学防腐剂 安全性研究 前处理工艺 生物活性 采后果蔬 食品保鲜 丁子香酚 麝香草酚 单体成分 食品生产 气调包装 配方优化 商用价值 天然食品 肉制品 水产品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光学成像技术在食品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孙大文 吴迪 +1 位作者 何鸿举 冯耀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8,共10页
食品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快速无损获取,以保证食品品质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近年来国内频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也要求实现食品品质安全信息的客观准确检测.现代光学成像技术通过获取食品在不同光谱波段下... 食品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食品品质信息进行快速无损获取,以保证食品品质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近年来国内频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也要求实现食品品质安全信息的客观准确检测.现代光学成像技术通过获取食品在不同光谱波段下的图像信息,然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征信息提取,并通过模式识别算法建立食品品质定量关系模型,从而实现食品品质信息的快速、无损、高效、低成本检测,为食品现代化加工流程中的自动控制和分级管理与监控提供信息支持.孙大文院士领导的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UCD)食品冷冻与计算机化食品技术(Food Refrige-ration&Computerised Food Technology,FRCFT)研究所在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光学成像技术对食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孙大文院士及其团队过去十余年间在相关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成像光谱 计算机视觉 机器视觉 食品 品质检测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