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HERC4_041通过编码蛋白质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原 周川孟 +8 位作者 伍华燕 王娅 吴茹诗 关佩莹 方俊涛 徐金东 刘宇鹏 胡志琴 单志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人环状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环状RNA circHERC4_041在心衰患者心肌中表达增加,RT-qPCR验证发现,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18)心肌组织相比,心衰患者(n=19)中circ HERC4_0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人环状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环状RNA circHERC4_041在心衰患者心肌中表达增加,RT-qPCR验证发现,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18)心肌组织相比,心衰患者(n=19)中circ HERC4_041的表达显著升高。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证实,circHERC4_041在人心肌细胞AC16胞质中丰富存在。利用腺病毒介导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circHERC4_041可抑制mCFs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质表达。细胞增殖检测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HERC4_041时,mC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被抑制(P<0.001)。序列分析提示,circHERC4_041包含潜在的核糖体进入序列和开放阅读框,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证实,circHERC4_041可翻译516个氨基酸的HERC4-516aa蛋白质,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中。细胞功能实验证实,circHERC4_041通过特异翻译HERC4-516aa来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P<0.05)。通过IP-MS筛选和Co-IP鉴定证实,HERC4-516aa与转谷氨酰胺酶2(TGM2)具有特异的相互结合作用,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促进TGM2降解。而利用腺病毒介导在mCFs中过表达TGM2可逆转HERC4-516aa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本文证实,circHERC4_041翻译的HERC4-516aa蛋白质通过与TGM2相互作用,有效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环形RNA circHERC4_041 翻译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正常者耳鸣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香香 熊海霞 +2 位作者 张培丽 朱玉华 刁明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听力正常者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且听力正常的初诊患者150例,通过耳鸣障碍量表(THI)评... 目的分析影响听力正常者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且听力正常的初诊患者150例,通过耳鸣障碍量表(THI)评估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采用Pearson方法、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耳鸣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耳鸣主调频率、耳鸣主调响度、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睡眠质量(r=0.667,P<0.001)、焦虑状态(r=0.603,P<0.001)和抑郁状态(r=0.593,P<0.001)与耳鸣THI分级有相关性,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抑郁得分较高的患者,其耳鸣程度较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睡眠质量对THI分级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睡眠质量可能与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有关,在这类患者的临床诊治中要重点关注其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力正常 严重程度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布替尼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纤维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琦 张燕楠 孙启全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55,共11页
目的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造模+泽布替尼给药组(泽布替尼组),每组5只,分别进行假手术、RIRI造模、RIRI造模+泽布替尼(... 目的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造模+泽布替尼给药组(泽布替尼组),每组5只,分别进行假手术、RIRI造模、RIRI造模+泽布替尼(5mg/kg)给药治疗,21d后取材。观察小鼠肾脏形态学变化、组织病理学变化、肾脏M1型巨噬细胞水平变化、肾脏炎症反应变化,以及脂多糖(LPS)+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慢病毒转染巨噬细胞后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小鼠的肾脏缩小、单侧肾质量与小鼠体质量比值降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重、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增加、肾脏F4/80和CD86的表达均增加、肾脏近曲小管管腔明显扩张、管腔内细胞碎片堆积及炎症细胞浸润、肾脏CD8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IL-1β的信使RNA(mRNA)水平均升高;与造模组相比,泽布替尼组小鼠RIRI后肾脏大小恢复、单侧肾质量与小鼠体质量比值升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减轻、肾脏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减少、肾脏F4/80和CD86的表达均减少、肾脏CD45^(+)淋巴细胞和CD11b^(+)F4/80^(+)巨噬细胞的数量均减少、CD11b^(+)F4/80^(+)和CD86^(+)巨噬细胞在损伤组织中浸润减少、肾脏的炎症病理改变程度较轻、肾脏CD86、TNF-α、IL-6、iNOS及IL-1β的mRNA水平均降低。体外实验利用LPS+IFN-γ诱导M1型巨噬细胞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NF)-κB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而敲低BTK后其磷酸化水平均降低,表明敲低BTK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和NF-κB相关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减弱LPS+IFN-γ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促炎作用。结论泽布替尼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和NF-κB相关炎症信号通路,减少M1型巨噬细胞浸润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RIRI后肾纤维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潜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布替尼 巨噬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纤维化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急性肾损伤 脂多糖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维奈克拉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及耐药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凯帆 曾令基 +5 位作者 耿素霞 黄欣 李敏明 赖沛龙 翁建宇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6-997,共12页
目的:构建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耐药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检测维奈克拉耐药细胞株对BCL-2家族蛋白的敏感性,并探讨其耐药的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筛选对维奈克拉相对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MV4-11、MOLM13、OCI-AML2),低... 目的:构建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耐药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检测维奈克拉耐药细胞株对BCL-2家族蛋白的敏感性,并探讨其耐药的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筛选对维奈克拉相对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MV4-11、MOLM13、OCI-AML2),低浓度维奈克拉持续诱导细胞株产生耐药,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耐药前后的细胞活力、凋亡率,BH3分析法分析耐药细胞株线粒体凋亡通路中促凋亡蛋白的失衡以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细胞系以及多药耐药患者BCL-2家族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MV4-11、MOLM13、OCI-AML2的维奈克拉耐药细胞株,IC50均达到10倍以上,在相同浓度的维奈克拉作用下,耐药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BH3分析显示,耐药细胞株对促凋亡蛋白(如BIM、BID和NOXA)敏感性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株中MCL1表达上调,NOXA1表达下调。维奈克拉耐药患者MCL1、NOXA1表达变化与本研究所建立的耐药细胞系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低浓度持续诱导法成功构建了维奈克拉耐药的AML细胞株,维奈克拉耐药导致了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改变以及对促凋亡蛋白BIM、BID和NOXA的敏感性上升,这可能与耐药细胞中MCL1表达上调、NOXA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BCL-2家族 耐药 抗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临床应用于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
5
作者 潘璐 江新苗 +8 位作者 腾燕 王宁 黄玲 郭汉国 刘思初 魏小娟 陈菲莉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5,共9页
目的:探讨ctDNA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例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ctDNA监测采用靶向二代测序进行。结果:38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ctDNA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例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ctDNA监测采用靶向二代测序进行。结果:38例患者中,26例为女性,Ann Arbor分期早期(I-II)32例;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4.7%和61.7%;男性、高aaIPI评分的患者预后较差。23例患者基线二代测序结果显示,STAT6(65.2%)、SOCS1(56.5%)、TNFAIP3(56.5%)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SD/PD患者表现出cell cycle、FoxO和TNF信号通路富集。29例患者进行了EOT PET/CT检查,其中16例进行了ctDNA监测,结果12例阴性;6例EOT PET/CT阳性(Deauville 4)患者中有4例进行了ctDNA监测,结果3例阴性,后续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目前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结论:ctDNA或可结合PET/CT评估疗效,监测复发,指导PMBCL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循环肿瘤DNA PET/CT 疗效评估 复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视网膜神经血管特征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何雪 马欢 +5 位作者 李聪 王艳 况宇 刘磊 余洪华 杨小红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21,共7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者(CADD)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变化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CADD患者、56例冠心病不伴抑郁障碍患者(CADND)和31例健康对照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视网膜黄斑区... 目的评估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者(CADD)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变化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CADD患者、56例冠心病不伴抑郁障碍患者(CADND)和31例健康对照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视网膜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SCP)、深层血管密度(DCP)、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及神经节细胞(GCC)等,分析组间差异及其与PHQ-9评分的关联。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CADD和CADND患者SCP和DCP均显著下降(P<0.05);与CADND患者相比,CADD患者RNFL上半部分厚度和GCC厚度(包括总体平均厚度、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GCC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PHQ-9评分与RNFL平均厚度下半部分区域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CADD患者视网膜血管神经结构均发生特征性改变,且神经层改变与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障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引导配体1-3’非翻译区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7
作者 王娅 伍华燕 +5 位作者 高原 吴茹诗 关佩莹 李晖 方俊涛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研究狭缝引导配体1(Slit1)的3’非翻译区序列部分片段(Slit1-3’UTR)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ICR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序列(Slit1-3’UT... 【目的】研究狭缝引导配体1(Slit1)的3’非翻译区序列部分片段(Slit1-3’UTR)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ICR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序列(Slit1-3’UTR 1526nt),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评估mCFs中胶原Iα1/(COL1A1)、胶原IIIα1/(COL3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EdU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对mC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Ⅱ)处理mCFs,检测Slit1-3’UTR 1526nt对于AngⅡ处理mCFs中纤维化表型的影响。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后转染miR-34a-5p的类似物,放线菌素D干预实验检测Slit1-3’UTR 1526nt的mRNA的稳定性。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检测mCFs中miR-34a-5p及其靶基因SIRT1的水平。分别转染miR-34a-5p和靶向SIRT1基因的小干扰RNA(si-SIRT1),检测对Slit1-3’UTR 1526nt调控mCFs纤维化表型的影响。【结果】利用腺病毒可在mCFs中有效介导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过表达Slit1-3’UTR1526nt可显著抑制mCFs纤维化基因的表达和mCFs增殖、迁移能力,抑制AngⅡ诱导mCFs的纤维化表型。放线菌素D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34a-5p降低mCFs中Slit1-3’UTR1526nt的稳定性,而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时mCFs中miR-34a-5p水平降低。转染miR-34a-5p可促纤维化表型,并可逆转Slit1-3’UTR 1526nt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在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显著升高miR-34a-5p靶基因SIRT1水平,在mCFs中分别转染miR-34a-5p和siRNA可一致性地逆转Slit1-3’UTR 1526nt抑制mCFs的纤维化表型。【结论】Slit1-3’UTR1526nt通过特异结合miR-34a-5p并增加其靶基因SIRT1表达发挥抑制mCFs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狭缝引导配体1(Slit1) 3’非翻译区(3’UTR) 微RNA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冼锐 刘茜 +4 位作者 刘晓娜 董昌昊 王广祥 李超 崔立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胆囊结石将所有患者分为结石组(n=190)和非结石组(n=203),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胆囊结石将所有患者分为结石组(n=190)和非结石组(n=20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腹部症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根据乳果糖甲烷氢呼气试验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SIBO阳性组(n=239)和SIBO阴性组(n=15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BO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FPG)、谷氨酰胺酶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息肉、SIBO患病率,以及SIBO群体中甲烷(CH4)阳性+氢气(H2)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口腔异味(48.4%vs.35.5%)、消化不良(38.4%vs.28.6%)、腹痛(30.5%vs.14.8%)、腹胀(42.1%vs.28.6%)、腹泻(20.5%vs.7.4%)、排气较多(46.8%vs.34.5%)发生率也高于非结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BMI增加、FPG水平升高、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冠心病、胆囊息肉、SIBO阳性是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BO阳性组的年龄、胆囊结石患病率、单发结石比例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SIBO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冠心病、胆囊结石是SIBO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增高是SIBO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胆囊结石与SIBO明显相关;对胆囊结石及SIBO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胆囊结石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呼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热应激诱导的人骨骼肌细胞胀亡
9
作者 刘洋 贾亿卿 +3 位作者 李程程 毛汉丁 刘树元 单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3,共11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于热打击诱导人骨骼肌细胞(HSKMC)胀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KMC,热打击组(HS组)将细胞置于43℃的水浴锅中热打击4 h,构建细胞胀亡模型,设置对照组、HS组、30μmol/L DEX+HS组、ML385+30μmol/...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于热打击诱导人骨骼肌细胞(HSKMC)胀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KMC,热打击组(HS组)将细胞置于43℃的水浴锅中热打击4 h,构建细胞胀亡模型,设置对照组、HS组、30μmol/L DEX+HS组、ML385+30μmol/L DEX+HS组、si-Nrf2+HS组、si-Nrf2+30μmol/L DEX+HS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PI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胀亡和细胞凋亡,使用谷胱甘肽(GSH)和GSH-px试剂盒检测细胞中GSH及GSH-px含量,TBA法检测丙二醛(MDA),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β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orimin、caspase-3、Nrf2、p-Nrf2、HO-1、NQO1等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JC-1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组细胞和细胞器肿胀、胞质内空泡化明显,符合胀亡表现,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双阳性细胞率(Annexin-V+/PI+)、porimin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caspase-3蛋白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MDA、LDH、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增多(P<0.05),ATP、线粒体膜电位、GSH、GSH-px和SOD水平降低(P<0.05)。与HS组相比,30μmol/L DEX+HS组细胞损伤减轻,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双阳性细胞率下降(P<0.05),ROS、MDA、LDH、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下降(P<0.05),ATP、线粒体膜电位、GSH、GSH-px和SOD含量升高(P<0.05),Nrf2、p-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30μmol/L DEX+HS组相比,经ML385或si-Nrf2干预后,DEX对HSKMC细胞的保护作用减弱(P<0.05)。结论热打击诱导人骨骼肌细胞发生胀亡,DEX抑制热打击诱导的胀亡,可能机制是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HSKMC的氧化损伤以及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横纹肌溶解症 胀亡 人骨骼肌细胞 Nrf2/HO-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和血栓病理分析
10
作者 马腾云 高玉元 +2 位作者 马桂贤 张斌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1-301,共11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LVO)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导致LVO血栓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LVO)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导致LVO血栓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发生AIS-LVO的患者,并根据是否行血管内治疗分为手术组和未手术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TRA)、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他手术(心脏瓣膜修补术、房间隔修补术、室间隔修补术、心脏移植术)]、心脏外科手术至AIS发病时间、血管闭塞部位(椎-基底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卒中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发病至穿刺时间、卒中病因(栓塞、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前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后循环ASPECTS(pc-ASPECTS)及CT血管成像、CT灌注等影像学资料。将取出的血栓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马休黄猩红蓝染色,并根据红细胞在血栓中的比例分为富含红细胞血栓(红细胞比例≥70%)、混合血栓(红细胞比例31%~69%)、富含纤维蛋白血栓(红细胞比例≤30%)。卒中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将影响心脏外科手术后AIS-LVO患者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及根据临床经验判定的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AIS-LVO患者卒中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发生AIS-LVO的患者102例,男68例,女34例,年龄19~86岁,平均(58±14)岁,其中未手术组50例,手术组52例。(1)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患者在高血压病[32.7%(17/52)比54.0%(27/50),P=0.030]、卒中发病时NIHSS评分[12.3(12.3,21.8)分比35.0(18.0,35.0)分,P<0.01]、血管闭塞部位(P=0.048)、心脏外科手术方式(P<0.01)、前循环ASPECTS或pc-ASPECTS[9(8,9)分比4(3,6)分,P<0.01]及卒中后90 d预后良好[75.0%(39/52)比10.0%(5/50),P<0.01]及死亡患者比例[7.7%(4/52)比68.0%(34/50),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余临床、影像学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中,病因为栓塞、动脉夹层、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6.5%(45/52)、7.7%(4/52)、5.8%(3/52)。(2)以卒中后90 d预后是否良好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发病时NIHSS评分、TRA、是否行血管内治疗、前循环ASPECTS或pc-ASPECTS是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AIS-LVO患者卒中后90 d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卒中后90 d预后是否良好为因变量(预后良好赋值为1,预后不良赋值为0),以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影响因素及血管闭塞部位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发病时NIHSS评分高(OR=0.86,95%CI:0.78~0.95,P=0.002)及未行血管内治疗(OR=6.93,95%CI:1.05~45.55,P=0.044)是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AIS-LVO患者卒中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45例心源性栓塞患者中,有33例患者留取了血栓标本,血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患者为富含红细胞血栓,3例患者为混合血栓,30例患者为富含纤维蛋白血栓,且其中12例患者血栓纤维蛋白比例超过90%。结论血管内治疗有利于改善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AIS-LVO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导致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AIS-LVO的血栓以富含纤维蛋白血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血栓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介导异柠檬酸脱氢酶3A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11
作者 伍华燕 温艺红 +5 位作者 赵亨利 高原 周川孟 王娅 朱杰宁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3A(IDH3A)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健康志愿者(n=10)与心力衰竭患者(n=10)心肌组织标本、假手术组与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心肌...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3A(IDH3A)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健康志愿者(n=10)与心力衰竭患者(n=10)心肌组织标本、假手术组与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心肌标本以及去氧肾上腺素(PE)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NRVCs)中IDH3A的表达水平。利用腺病毒介导在PE诱导的NRVCs中过表达IDH3A,检测其对NRVCs肥厚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鬼笔环肽染色检测IDH3A对NRVCs面积的影响。利用序列突变方式构建消除IDH3A酶活性的突变体(IDH3A_D208A),通过检测其对NRVCs肥大表型、ATP和ROS水平影响来验证IDH3A是否依赖酶活性发挥调节心肌细胞肥大作用。Western blot和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外源给予α-酮戊二酸(AKG)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结果】IDH3A在心衰患者心肌、TAC手术小鼠心肌、PE诱导的NRVCs中表达均显著下调(分别为P=0.0052、P=0.0266、P=0.0413和P=0.0066)。过表达IDH3A可显著抑制PE诱导的NRVCs中肥厚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表面积增大(分别为P<0.0001、P=0.0001和P=0.0002)。ATP和ROS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IDH3A能够抑制PE诱导的NRVCs中ATP和ROS水平的增加(分别为P=0.0012和P<0.0001),而无酶活性的IDH3A突变体则不具备该作用。外源给予AKG可以,而无酶活性的IDH3A突变体无法抑制PE诱导的NRVCs肥大。【结论】IDH3A通过生成AKG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为以IDH3A为靶点的心肌肥厚治疗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异柠檬酸脱氢酶3A Α-酮戊二酸 心肌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患者的玻璃体液代谢特征
12
作者 黄晓峰 李雨蔓 +6 位作者 郭泰 莫芷欣 池铭偲 刘越 孟倩丽 崔颖 黄中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9-804,共6页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10名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的PDR患者作为试验组(PDR组)和10名新鲜RRD患者作为对照组(RRD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玻璃体液代谢物进行检测,获取代谢谱。应用单维和多维的统计学方法对PDR组与RRD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在PDR组与RRD组患者玻璃体液样本中,共鉴定出165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在21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差异代谢物数量≥5的代谢通路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癌症的中心碳代谢,其中丙酮酸、丝氨酸、D-2-磷酸甘油酸、苏氨酸、磷酸丝氨酸、高丝氨酸在多条代谢通路上均具有差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82、0.85、0.78、0.40以及0.31。结论PDR与RRD患者间存在21条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丙酮酸在多重通路中表现突出,可能是PDR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的影响
13
作者 吴佳慧 张美佳 +3 位作者 张传强 曹鹏波 曹贵方 张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2,共6页
旨在探究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探索POPC的最佳添加剂量,以优化体外胚胎生产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发育试验,研究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 旨在探究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探索POPC的最佳添加剂量,以优化体外胚胎生产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体外成熟培养和体外发育试验,研究POPC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将POPC以不同浓度添加至IVM培养基中,观察卵丘细胞扩张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ROS水平以及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添加150或200μg/mL的POPC可以促进卵丘细胞扩张,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加入100μg/mL的POPC能极显著提高绵羊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并且极显著降低ROS水平,而加入150μg/mL的POPC则能极显著提升其受精后的发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卵母细胞 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 体外成熟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珍 吴小杰 +3 位作者 杨亮 马芷璇 杨君雄 冯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0,共8页
【目的】观察广州管圆线虫(AC)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症状并分析胼胝体非靶向代谢组的变化,探讨造成脱髓鞘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感染组(6只),感染组每只经灌胃感染30条AC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 【目的】观察广州管圆线虫(AC)感染导致Balb/c小鼠大脑脱髓鞘症状并分析胼胝体非靶向代谢组的变化,探讨造成脱髓鞘的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感染组(6只),感染组每只经灌胃感染30条AC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第3、6、9、12、15、18、21天检测体质量、视觉及行为学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学变化;取感染21 d后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大脑髓鞘和视网膜形态学变化;代谢组学检测后,采用火山图和热图分析差异代谢物,倍数变化分布图和条形图分析表征主要代谢物成分,选取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结果】Balb/c小鼠在AC感染后第9天出现神经行为学评分下降(P<0.05),第15天出现视觉评分下降(P<0.05),第21天时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P<0.001)和死亡;同时,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大脑胼胝体区域髓鞘出现明显损伤,少突胶质细胞明显减少(P<0.001),HE病理染色观察到视网膜节细胞出现明显破坏。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所有差异代谢物中,甘油磷脂(GP)类代谢物占比最高,类固醇(ST)类和鞘脂(SP)类代谢物占比相对较少,其中胆固醇酯CE(20:2)表现为显著上调(P<0.001),而磷脂酰甲醇PMeOH(18:0_18:1)表现为显著下调(P<0.01);KEGG富集分析和调控网络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等代谢通路,参与鞘脂代谢、神经信号调控、甘油磷脂代谢等关键代谢通路。【结论】AC感染通过多途径影响小鼠的代谢状态,改变了与髓鞘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的代谢物水平。脱髓鞘可能与这些关键代谢通路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是胆固醇代谢和鞘脂代谢的紊乱,可能在脱髓鞘的发生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此外,磷脂代谢的改变和神经信号的异常调控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髓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代谢组学 脱髓鞘 胆固醇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长读测序鉴定肝癌细胞中低氧特异性转录本
15
作者 高力 沈晟齐 高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应用纳米孔长读长测序技术,深入分析正常肝实质细胞和肝癌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特异性转录组变化,以期阐明肿瘤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生存与转移的内在机制,从而为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开辟新的视角与策略。【方法】实验选取正常肝实质... 【目的】应用纳米孔长读长测序技术,深入分析正常肝实质细胞和肝癌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特异性转录组变化,以期阐明肿瘤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生存与转移的内在机制,从而为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开辟新的视角与策略。【方法】实验选取正常肝实质细胞系THLE-3与肝癌细胞系Hep3B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常氧与低氧条件下培养48 h后,提取其总RNA。随后,采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这两种细胞系在不同氧浓度下的转录组进行高通量、高精度的测序分析。【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的低氧转录本数据集,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测序精度。通过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我们系统地挖掘了参与低氧响应的关键生物通路(P<0.05)。进一步地,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我们深入探究了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在低氧特异性转录本翻译过程中,其蛋白质结构所发生的动态变化,为理解其功能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结论】纳米孔长读长测序技术的应用,不仅成功捕捉到了低氧条件下mRNA的特征性表达模式及特异性转录本,同时为深入探索低氧微环境下的转录组复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进一步结合蛋白结构模拟以及分子动力学的基础上,对低氧微环境中的蛋白结构提出新的探索路径。本研究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低氧特异性转录组学的研究内容,为低氧特异性蛋白结构探索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基础,更为未来肿瘤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低氧特异性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测序 低氧 转录本 可变剪切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酶FTO基因敲除对5-HT诱导糖尿病冠脉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的影响
16
作者 王梓帆 蒋柳香 +5 位作者 梁美英 刘梦云 陈美江 杨慧 饶芳 邓春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FTO)在糖尿病冠脉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中的影响。方法Cre-loxP重组技术制备平滑肌特异性FTO敲除小鼠(FTO^(SMKO))。分为4组:对照组(WT)、糖尿病组(DM)、...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FTO)在糖尿病冠脉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中的影响。方法Cre-loxP重组技术制备平滑肌特异性FTO敲除小鼠(FTO^(SMKO))。分为4组:对照组(WT)、糖尿病组(DM)、FTO敲除组(FTO^(SMKO))和FTOSMKO糖尿病组(FTO^(SMKO)-DM),每组各15只。糖尿病小鼠由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其余小鼠注射等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通过小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5-HT对4组小鼠冠脉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与Dot blot技术检测小鼠血管组织FTO蛋白及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DM组血糖明显升高(P<0.01),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DM组小鼠主动脉FTO蛋白水平升高( P <0.01),m6A甲基化修饰水平降低( P <0.01)。DM组5-HT诱导收缩反应与WT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01),而FTOSMKO-DM组收缩反应比DM组明显增加( P <0.01);FTO^(SMKO) -DM组非L型钙通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增强,其中,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咖啡因激活兰尼碱受体(RyR)介导的肌浆网钙释放诱导收缩反应均明显增加( P <0.05)。 结论 特异性敲除平滑肌 FTO 可改善糖尿病小鼠冠脉对血管收缩剂5-HT的反应性,可能与FTO介导5-HT受体信号通路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O基因 糖尿病血管 m6A甲基化 非L型钙通道 肌浆网钙释放 血管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stin蛋白S210位点磷酸化抑制与F-actin结合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
17
作者 古美美 许园园 +4 位作者 李素梅 任冰玉 李炯 张忠其 张吉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Spastin蛋白磷酸化修饰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Co-IP及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分析Spastin与微丝(F-actin)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二者的结合是否受磷酸化修饰的调控;将Spastin及其磷酸化突变体转染至... 目的探讨Spastin蛋白磷酸化修饰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Co-IP及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分析Spastin与微丝(F-actin)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二者的结合是否受磷酸化修饰的调控;将Spastin及其磷酸化突变体转染至培养的COS1细胞和大鼠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检测F-actin和突起生长情况。结果Co-IP的结果显示Spastin蛋白与微丝存在相互作用,Spastin蛋白S210位点去磷酸化后二者结合增强,磷酸化修饰后二者的结合减弱,与Spastin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微丝聚合,S210位点去磷酸化进一步促进微丝聚合,S210位点磷酸化则抑制微丝的聚合作用,与Spastin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元突起分析的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S210位点去磷酸化后此功能进一步增强,S210位点磷酸化则抑制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与Spastin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stin蛋白S210位点磷酸化修饰通过抑制Spastin与F-actin结合重塑微丝骨架调控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STIN 磷酸化 微丝 突起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PA/NPR1信号促进小鼠卵泡扩张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刘嘉禹 陈晓 郝肖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22,共9页
目的:探究利尿钠肽A/利尿钠肽受体1(NPPA/NPR1)信号在促黄体素(LH)诱导的小鼠卵泡扩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e CG)48 h组以及注射e CG后接着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4和8 h组,每组6只... 目的:探究利尿钠肽A/利尿钠肽受体1(NPPA/NPR1)信号在促黄体素(LH)诱导的小鼠卵泡扩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e CG)48 h组以及注射e CG后接着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4和8 h组,每组6只,利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卵泡直径变化,qPCR检测小鼠颗粒细胞中Npr1 m RNA表达情况。野生型(WT)小鼠及Npr1基因敲除(Npr1^(-/-))小鼠分别注射eCG 48 h或注射eCG48 h/hCG 4 h,每组6只,利用PAS染色观察卵泡直径变化。利用超数排卵和繁殖实验统计WT小鼠的排卵数及产仔数,排卵实验每组6只,繁殖实验每组7只。获取分离好的小鼠卵泡,随机分为对照组、NPPA组、LH组、LH+NPPA组、LH+NPPA+KT5823[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组及LH+NPPA+PPQ-102[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抑制剂]组,每组20枚卵泡,另取WT小鼠与Npr1^(-/-)小鼠分别注射eCG 48 h或注射eCG 48 h/h CG 4 h,每组3只,利用体外卵泡培养以及qPCR探究PKG和CFTR信号对NPPA/NPR1诱导的卵泡扩张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WT及Npr1^(-/-)小鼠颗粒细胞增殖能力,每组5只。结果:注射h CG能够促进小鼠卵泡扩张,同时颗粒细胞中Npr1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WT小鼠相比,Npr1^(-/-)小鼠卵泡扩张显著受限,排卵数与产仔数均显著下降(P<0.01);PKG抑制剂KT5823和CFTR抑制剂PPQ-102能够显著抑制NPPA/NPR1诱导的卵泡扩张(P<0.01),且Npr1^(-/-)小鼠颗粒细胞中Pkg mRNA及Cftr mRNA表达与WT小鼠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另外,Npr1^(-/-)小鼠颗粒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WT小鼠(P<0.01)。结论:LH信号通过NPPA/NPR1信号激活下游PKG、CFTR及颗粒细胞增殖途径,促进小鼠卵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扩张 利尿钠肽受体1 利尿钠肽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因子增进耐热单星藻新种积累虾青素的研究
19
作者 凌善锋 甘永江 +4 位作者 张润杰 凌娇巧瑕 邵咏妮 龚爱平 董伟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06-113,共8页
试验旨在探讨耐热单星藻(Coelastrella thermophila sp.nov.STS1,CTNS)新种的培养条件和梯度水杨酸胁迫条件下CTNS新种对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将维生素B_(6)(VB_(6))设置为6个浓度梯度,即0、60、120、180、360、720μg/L,每组添加10.0 mmo... 试验旨在探讨耐热单星藻(Coelastrella thermophila sp.nov.STS1,CTNS)新种的培养条件和梯度水杨酸胁迫条件下CTNS新种对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将维生素B_(6)(VB_(6))设置为6个浓度梯度,即0、60、120、180、360、720μg/L,每组添加10.0 mmol/L柠檬酸钠于中草药营养液BG11培养基中进行CTNS新种培养,通过测定细胞密度、生物量、细胞干重、虾青素含量等指标确定最优培养条件;设置4个水杨酸浓度,即0(对照组)、64、128、256 g/L,组合不同光照强度,观察CTNS新种细胞形态及虾青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VB_(6)浓度从0增加到180μg/L,藻细胞密度、生物量和细胞干重均逐渐增加,促进CTNS新种生长的最佳VB_(6)浓度是720μg/L。此浓度下,细胞浓度、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最大(P>0.05),实现0.368 g/L的藻体生物量;经256 g/L超高浓度水杨酸和光线20000 Lux组合诱导,藻细胞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胞质由青绿色变为淡红色,促进了虾青素的积累,虾青素含量由0.29 mg/L提高到1.32 mg/L(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20000 Lux光照强度和256 g/L水杨酸浓度的组合胁迫诱导中,藻体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和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显著表达(P<0.05),虾青素含量提高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单星藻 维生素B_(6) 水杨酸 中草药营养液BG11培养基 虾青素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和IFN-γ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20
作者 任瑶佳 陈芳 +2 位作者 黄婉娴 吴忠道 雷俊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目的】探讨共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治疗血吸虫病的作用。【方法】取20只成年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未感染组、感染组、MSC组和MSCTLR4+IFN-γ组。通过腹部敷贴尾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 【目的】探讨共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治疗血吸虫病的作用。【方法】取20只成年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未感染组、感染组、MSC组和MSCTLR4+IFN-γ组。通过腹部敷贴尾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在感染后第5周,经灌胃给予小鼠吡喹酮进行抗虫治疗;感染后第6周,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的MSCs治疗或未治疗。每周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率。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RT-q PCR检测肝组织中α-SMA和胶原蛋白m RNA水平,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检测肝脏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m RNA水平,分析纤维化相关机制;通过RT-q PCR检测肝组织中i-Nos和Arg-1表达,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1或M2巨噬细胞的比率,分析MSCs治疗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采用体外共培养体系,研究MSCs对巨噬细胞极化的直接调控作用。【结果】与感染组相比,MSCTLR4+IFN-γ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显著减少(P<0.001),α-SMA、Col-Ⅰ和Col-Ⅲ在RNA水平表达下降(P<0.01)。此外,MSCTLR4+IFN-γ组小鼠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MMP13表达增高(P<0.01)。MSCTLR4+IFN-γ组较感染组显示M2标志物Arg-1 m RNA高表达(P<0.001),而M1标志物i-Nos表达下降(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SCTLR4+IFN-γ组肝脏i-Nos+细胞比率较感染组显著降低(P<0.05),而F4/80+CD206+细胞比率升高(P<0.0001)。体外共培养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现象:和MSCTLR4+IFN-γ共培养后,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Arg-1在RNA水平表达升高,且促炎因子i-Nos和TNF-α的表达下降,ELISA结果与之相符。【结论】本研究表明,TLR4与IFN-γ协同激活的MSCs可减轻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肝纤维化,该作用可能与激活MSCs调节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发挥抗炎作用并促进肝脏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间充质干细胞 M2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