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
彭虹斌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7 |
7
|
|
2
|
教育政策研究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探讨 |
陈能浩
李晓东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4 |
2
|
|
3
|
服务型学校管理:涵义与构建 |
黄崴
张伟坤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4
|
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路径 |
彭红科
彭虹斌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20 |
26
|
|
5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建设 |
贾汇亮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3 |
30
|
|
6
|
校本评价:理念与方法 |
黄崴
贾汇亮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7
|
论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 |
王建军
慕容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8
|
基于分布式领导的教师领导研究述评 |
袁慧芳
彭虹斌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9
|
反馈干预及其影响绩效的内部机制 |
龙君伟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7
|
|
10
|
论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建构特征 |
龙君伟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11
|
西方“道德灌输批判”的意义及启示 |
刘梅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12
|
我国公办中小学校转型选择 |
彭虹斌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3
|
农村校长的“官僚”角色及其负面效应——基于湖北H市A镇的民族志研究 |
彭虹斌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4
|
符号:意义理论的形而上学探究 |
刘同舫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15
|
论历史可能性与人的发展 |
曾庆文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