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病态使用因特网症与述情障碍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江雪 祝菡 +1 位作者 苏斌原 林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研究工具,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病态使用因特网症(PIU)大学生述情障碍的主要特征及PIU与述情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以情绪训练为导向的团体辅导方案.研究发现:PI...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研究工具,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病态使用因特网症(PIU)大学生述情障碍的主要特征及PIU与述情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以情绪训练为导向的团体辅导方案.研究发现:PIU群体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非PIU群体;PIU群体中男生的外向性思维得分平均高于女生得分;PIU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病态使用因特网症 述情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基于应激-易感模型 被引量:25
2
作者 苏斌原 张卫 +2 位作者 周梦培 林玛 孟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4,共7页
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选取生活压力事件、精神病前驱症状、精神障碍、绝望情绪、自杀企图、人格倾向、心理健康症状、睡眠质量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自杀风险因素,对8 792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选取生活压力事件、精神病前驱症状、精神障碍、绝望情绪、自杀企图、人格倾向、心理健康症状、睡眠质量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自杀风险因素,对8 792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杀的潜在风险存在3个异质性的类别:C1低风险组,占比86.88%;C2高风险组,占比8.18%;C3心理脆弱组,占比4.92%。(2)相对于C1而言,女生在C2的比例更高,父母离异的大学生在C3的比例更高。(3)高校心理普查的心理危机因子检测系统需要从内容和方法上重新构建,应激-易感模型为多个自杀风险因素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潜在剖面模型为多个心理危机因子同时检测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易感模型 大学生 自杀风险 潜在剖面分析(L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 被引量:93
3
作者 苏斌原 叶苑秀 +1 位作者 张卫 林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94,共16页
为了解民众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时间进程特点,对2020年1月29日—3月3日5周间6278名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者采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进行了在线评估。疫情期间民众心理症状的各因子均分和阳性症状检出率... 为了解民众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时间进程特点,对2020年1月29日—3月3日5周间6278名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者采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进行了在线评估。疫情期间民众心理症状的各因子均分和阳性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疫情期的参照水平;女性、所在社区有人感染、自身有疑似症状等群体的心理症状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群体。5周时间里SCL-90各因子均值降低了3%—6%,每周的时间进程在心理症状减轻变化中起1%—3%的解释作用。SCL-90的9个因子各自的均值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中,焦虑症状减轻最多,时间进程在焦虑反应减轻变化中起3%的解释作用,属中效应;敌对情绪变化最少,时间进程在敌对情绪减轻变化中起1%的解释作用,属小效应;抑郁、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在各阶段均表现较突出。疫情期间民众心理反应可能经历恐慌期、防御期、适应期和恢复期。恐慌期的突出心理症状是直接由疫情引起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防御期的主要心理症状是由居家隔离等现实压力引起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心理症状 SCL-90 时间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体质发展的亚组轨迹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彩 苏斌原 +1 位作者 王碧瑶 吴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索女大学生入校后的体质发展轨迹。方法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追踪研究,通过构建3个亚组发展轨迹模型分析女大学生体质发展的轨迹。结果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大一至大... 目的探索女大学生入校后的体质发展轨迹。方法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追踪研究,通过构建3个亚组发展轨迹模型分析女大学生体质发展的轨迹。结果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大一至大三期间总体平均水平不高,耐力类项目和速度类项目成绩三年间均处于合格水平,柔韧类项目成绩处于不合格水平;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耐力类项目可划分为持续中等耐力组(占比85.7%)和低耐力上升组(占比14.3%),柔韧类项目可划分为持续中等柔韧组(占比80.8%)和低柔韧上升组(占比19.2%),速度类项目可划分为持续高速度组(占比9.0%)、持续中等速度组(79.9%)和低速度上升组(占比11.1%);有八成左右的女大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保持着合格或良好的体质健康,有两成左右的女大学生呈现出显著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女大学生 追踪研究 亚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长程沙盘心理分析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江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4-599,共6页
关键词 心理分析 沙盘游戏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脑成像的抑郁症前额皮层静息态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绘霖 许洁 +2 位作者 李江雪 彭红军 何赛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2,共6页
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心境低落,并且伴随许多认知和生理症状.文中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来测量28名抑郁症患者和30名对照组8 min前额皮层的自发血液动力活动.通过图论和拓扑分析对大脑前额皮层静息态网络属性进行分析,结... 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心境低落,并且伴随许多认知和生理症状.文中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来测量28名抑郁症患者和30名对照组8 min前额皮层的自发血液动力活动.通过图论和拓扑分析对大脑前额皮层静息态网络属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前额皮层网络表现出异常的模式:显著降低的网络密度(低的平均节点等级)、显著降低的聚集程度(低的聚类系数)、显著降低的网络信息传输效率(高的平均路径长度)以及显著增加的随机性(低的小世界属性).这些结果表明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揭示抑郁症患者脑网络的异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抑郁症 图论和拓扑分析方法 前额皮层 静息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江雪 项锦晶 申荷永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D-II)确诊,且自愿参加沙盘治疗的BPD大学生56例,另招募愿意参与本研究的非BPD大学生30名,对他们的初始沙盘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对照研究。结果:(1)BPD组和非BPD组在初始沙盘的整体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BPD组分裂项目的例数多于非BPD组(35.7%vs.0.0%,P<0.01),在整合上少于非BPD组(26.8%vs.66.7%,P<0.01);(2)在细节主题上,BPD组的创伤主题得分高于非BPD组[(2.5±1.1)vs.(1.3±0.9),P<0.01],而治愈主题得分低于非BPD组[(0.9±0.9)vs.(1.8±1.0),P<0.01],其中创伤主题中主要是隔离、威胁和限制的例数BPD组多于非BPD组(40.1%vs.20.0%,25.0%vs.6.7%,28.6%vs.10.0%;Ps<0.05),而治愈主题中主要是联结、新生和对话的例数BPD组少于非BPD组(7.1%vs.26.7%,23.2%vs.33.3%,12.5%vs.40.0%;Ps<0.05);(3)在沙具的非常规使用或摆放上,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两项BPD组的例数多于非BPD组(25.0%vs.3.3%,12.5%vs.0.0%;Ps<0.05)。结论:BPD患者的初始沙盘中最典型的特征是分裂、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经常出现的创伤性主题是隔离、限制和威胁;BPD的病理特点和防御机制可以在沙盘中很清晰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沙盘游戏治疗 初始沙盘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焦虑障碍发展成因探讨(综述)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东台 李小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6-381,共6页
关键词 神经症 社交焦虑障碍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BI气质 亲子依恋 早期创伤 信息加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如一 周晖 林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3-1475,共13页
本文从情绪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3个研究探究与感激情绪有关的认知评价维度,进而建立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价体系。研究1使用回忆不同类型的情绪性事件法初步探究了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研究2使用操作认知评估维度法探究了认知评价的... 本文从情绪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3个研究探究与感激情绪有关的认知评价维度,进而建立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价体系。研究1使用回忆不同类型的情绪性事件法初步探究了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研究2使用操作认知评估维度法探究了认知评价的变化对感激体验的影响;研究3使用故事情境法分别从个体特质和情境因素的角度,探究个体特质与感激情绪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个体认知评价的影响,进而为感激情绪的评价体系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研究1发现感激情绪体验与受关怀感、符合道德规范和他人负责性3个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2发现3个认知评估维度体验的有无均会导致个体在感激情绪体验上出现显著差异。研究3表明感激特质可以预测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感激情绪体验;同时,受关怀感、道德规范、他人负责3个认知评价维度在感激特质与感激情绪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3个研究结果表明,受关怀感、道德规范、他人负责性3个认知评价维度与感激密切相关,并在区分开感激与自豪、亏欠感等情绪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这3个认识评估维度共同组成了感激情绪认知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激 认知评价 情绪评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错觉产生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小健 刘东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61,共7页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视觉错觉的解释存在局限性。认知神经科学在移动错觉、轮廓错觉、颜色错觉研究中的一批新发现,可以综合并概括为一种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该重叠性表现为错觉与相应的真实知觉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神经活动,即错...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视觉错觉的解释存在局限性。认知神经科学在移动错觉、轮廓错觉、颜色错觉研究中的一批新发现,可以综合并概括为一种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该重叠性表现为错觉与相应的真实知觉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神经活动,即错觉与真实知觉享有共同的神经关联,没有只对错觉反应而不对真实知觉反应的特定神经关联物,而错觉神经活动的特别之处是在真实知觉发生的相同脑区有更强烈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错觉 神经关联 认知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项锦晶 申荷永 李江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潜在的欲求-压力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3552名高校学生中筛出边缘型得分≥7者254人,由两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面谈,最后确诊BPD62人,从...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潜在的欲求-压力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3552名高校学生中筛出边缘型得分≥7者254人,由两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面谈,最后确诊BPD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愿意参与本研究的为BPD组,在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对照两组的欲求-压力得分。结果:(1)BPD组的欲求和、压力和均高于对照组[(32.6±5.1)vs.(29.8±5.0),(36.9±5.0)vs.(32.2±6.3);均P<0.05],且BPD组的压力和高于欲求和(P<0.05)。(2)边缘型得分与欲求-压力系统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型得分=-0.315C成就欲求+0.36X情绪变化欲求+0.329X灾害压力+0.313X情感压力+0.234X联想压力+0.204X丧失支持压力,多元回归系数为0.817,方程拟合度为0.668。结论:运用主题统觉测验的欲求-压力系统可解释BPD患者的内心感受模式和临床行为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主题统觉测验 欲求-压力系统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数量认知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东台 李小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4-664,共11页
数量认知研究近年有长足发展。文章从新近提出的独立于语言的两个数量表征核心系统,语言与精确数量运算,语言与算术事实的储存,语言对儿童早期数概念发展的影响,语言与数量认知关系的最新脑科学证据,以及语言在数量认知模型中的角色等方... 数量认知研究近年有长足发展。文章从新近提出的独立于语言的两个数量表征核心系统,语言与精确数量运算,语言与算术事实的储存,语言对儿童早期数概念发展的影响,语言与数量认知关系的最新脑科学证据,以及语言在数量认知模型中的角色等方面,介绍和评述了人类存在依赖和不依赖语言的两级数量能力的新认识。对于是否还存在其它不依赖语言的理解数量的系统,以及这些非语言数量表征系统的认知机制,文章认为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数量认知 数量表征 脑机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角色的人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保春 钟向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高校学生工作复杂而重要,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人格的视角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的角色,探讨人格化管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和建设中的应用,对于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学生工作 辅导员 人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客观判别:基于光学脑成像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绘霖 许洁 +1 位作者 李江雪 彭红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近年来,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逐渐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然而,由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得到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是否可以用于抑郁症的客观判别仍然是一个未知数。采用42通道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28个抑郁症患者和30... 近年来,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逐渐用于精神疾病的研究。然而,由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得到的静息态功能性连接是否可以用于抑郁症的客观判别仍然是一个未知数。采用42通道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28个抑郁症患者和30个健康对照组的8 min前额皮层的自发血液动力活动。在独立成分分析和0.008~0.09 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不相关的成分后,计算前额皮层3个区域(额下回、额中回和额上回)左右半球连接性。然后,选择其中两个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作为样本的两个特征维度,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对随机抽取的75%样本进行训练,并对剩余的25%样本进行预测。最终均获得73%~74%的预测正确率和83%~87%的辨别率。这个结果支持由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的大脑静息态功能性连接在客观辨别抑郁症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静息态功能性连接 抑郁症 线性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