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管理哲学的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 |
张尚仁
|
《人文杂志》
|
1986 |
3
|
|
|
2
|
对冯友兰四组形而上学命题的分析和改进——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 |
陈晓平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9 |
8
|
|
|
3
|
功能主义与物理主义的趋同与分异--评当代心灵哲学的走向 |
陈晓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
4
|
本质在关系中——关于哲学结构主义的断想 |
李怀君
|
《探索(浙江)》
|
1986 |
2
|
|
|
5
|
《现代哲学》创刊十周年暨“哲学的改革与改革的哲学座谈会”文摘 |
余少波
粱庆寅
章海山
王致远
张江明
梁钊
袁惠民
丘挺
施为民
梁渭雄
马中柱
李锦全
李辛生
孔庆榕
兰云
叶汝贤
李恒瑞
蔡茂生
黄瑗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6
|
深入开展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 |
张尚仁
|
《学习与探索》
|
1986 |
0 |
|
|
7
|
求是的传统,创新的精神——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哲学教授治学之道 |
余少波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8
|
论解放思想的哲学基础 |
余少波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9
|
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从《算术基础》到《真之追求》 |
刘钰森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0
|
管理客体及其对管理学的影响 |
秦文彦
|
《人文杂志》
|
1987 |
2
|
|
|
11
|
回归哲学式的科学之路——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视野的阐释 |
张建琴
董国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
12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
余少波
|
《现代哲学》
CSSCI
|
2000 |
0 |
|
|
13
|
论哲学的文化本质及其功能 |
徐乐雄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
14
|
价值系统控制论——从感知控制到生态伦理 |
张华夏
颜泽贤
范冬萍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3 |
7
|
|
|
15
|
评唐奈兰对罗素和斯特劳森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
陈晓平
赵亮英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16
|
论休谟的道德愉悦感及其理论定位 |
罗伟玲
陈晓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7
|
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康德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之比较 |
陈晓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18
|
知识定义与默会知识——从“盖梯尔问题”谈起 |
陈晓平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
19
|
对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改进和补充——增加一组“形而中学”命题 |
陈晓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
20
|
西方正义学说的发展与运用 |
王守昌
李进文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