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早期阶段的“燎原星火”——以1975年至2000年公开的部分资料为依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9 位作者 胡亮亮 章家恩 吴文良 林文雄 曹林奎 曹凑贵 李萍萍 李凤民 王克林 骆世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多种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有关学术期刊网站及孔夫子旧书网,对1975—2000年期间,中国内地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单位)和学者、公开出版的部分著作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领域(C03)与农业生态相关的立项项目、中国知网系统内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要素分析(发表年份、作者、所在单位、刊载期刊等)、被引次数及相关期刊创刊号特邀专论为依据的重要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题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分析描述了早期阶段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过程。此外,本文还陈列和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至2000年期间组织和主办的十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发展。本文为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了解20世纪最后25年里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大致概貌提供了一个粗略小结,也是对既往时代的认同、肯定和对现世同人的鼓励鞭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中国知网系统 科学事件 资料挖掘 数据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被引量:64
2
作者 章家恩 刘文高 王伟胜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根际微生物总量具有根际效应明显;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植物的某些生长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根际微生物数量 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根际效应 南亚热带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树叶凋落物在流水和静水环境中的淋溶规律 被引量:17
3
作者 迟国梁 童晓立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水体中树叶凋落物在分解初期的淋溶规律,比较研究了广州地区8种常见树种的树叶凋落物在静水和流水环境中淋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第1d内,8种树叶无论在静水还是流水环境下干重损失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水体中树叶凋落物在分解初期的淋溶规律,比较研究了广州地区8种常见树种的树叶凋落物在静水和流水环境中淋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第1d内,8种树叶无论在静水还是流水环境下干重损失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但不同树种在淋溶量的大小上存在差异,其中以质地柔软、革质化程度低的人面子树叶干重淋溶率最大(流水中:27.0%;静水中:24.2%);质地坚硬、革质化程度高的竹柏树叶淋溶率最小(流水中:9.8%;静水中:8.0%)。第2d和第3d,8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淋溶阶段趋于结束。综上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的树叶凋落物在静水环境和流水环境中的淋溶阶段均主要出现在第1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叶凋落物 淋溶 树叶种类 静水 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荒坡地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昆争 段舜山 陈荣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04-107,172,共5页
通过种甘薯、花生、龙眼与对照(裸地)4种处理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低丘荒坡地不同作物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坡地种植甘薯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可减少地表径流24.74%~97.30%,减少土壤侵蚀量89.86%~97.6... 通过种甘薯、花生、龙眼与对照(裸地)4种处理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低丘荒坡地不同作物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坡地种植甘薯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可减少地表径流24.74%~97.30%,减少土壤侵蚀量89.86%~97.60%,降低土壤酸性,流失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也最少。其次为龙眼、花生、裸地。分析结果建议在雨季大力推广坡地甘薯种植和在果树幼小期间间套种旱地作物西瓜、花生、大豆、甘薯、牧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水土流失 作物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劲特对南亚热带稻区水稻虫害与天敌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谭乾开 黎华寿 +5 位作者 廖昌庆 吴超雄 郑海 刘楚忠 钟顺龙 吴东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72-275,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公害农药锐劲特悬浮剂在南亚热带稻区防治水稻多种害虫的效果及其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锐劲特5%SC30mL、锐劲特5%SC50mL、锐劲特80%WG3g、锐劲特5%SC20mL+敌杀死2.5%15mL、锐劲特5%SC20mL+三唑磷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公害农药锐劲特悬浮剂在南亚热带稻区防治水稻多种害虫的效果及其对稻田害虫天敌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锐劲特5%SC30mL、锐劲特5%SC50mL、锐劲特80%WG3g、锐劲特5%SC20mL+敌杀死2.5%15mL、锐劲特5%SC20mL+三唑磷20%EC100mL、三唑磷20%EC150mL+杀虫双18%水剂300M和空白对照(清水,CK)。结果表明:30 ̄50mL.0.067hm-25%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明显而持久,防效达100%,但兼治稻飞虱疗效有待进一步改善,而锐劲特+蚍虫啉类药喷施水稻防治效果最佳,几乎可防治所有水稻害虫,水稻总产量比不施农药虫害严重的对照区提高81.77%。但所有农药包括锐劲特对天敌都有一定的杀伤力,锐劲特对隐翅虫杀伤作用比较明显,对蛙类、蜘蛛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说明施用无公害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劲特 杀虫剂 稻田 害虫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章家恩 叶延琼 +2 位作者 魏立华 何铭谦 李韵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8,共6页
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会议座谈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汕头市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牛田洋地区的资源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认为,该区农业主要由水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然而,偏... 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会议座谈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汕头市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牛田洋地区的资源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认为,该区农业主要由水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然而,偏低的产业层次、多头的管理局面、滞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内外夹击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牛田洋地区的当前环境与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运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对该地区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与设计,提出“一核、一轴、四带、一环”、“三横三纵”道路走廊的空间结构布局,并划分出8大功能区。同时提出了今后需要开展的重点建设工程及规划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生态示范区 生态规划 牛田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学的开拓与大学使命的担当——骆世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7
作者 骆世明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9,共15页
题记:骆世明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81年赴美学习,1995年至2006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作为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在学生培养和团队建设上尽显了师者和学者的风范。作为中国农业... 题记:骆世明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81年赴美学习,1995年至2006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作为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在学生培养和团队建设上尽显了师者和学者的风范。作为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为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大学使命 教授 访谈录 恢复高考 大学校长 学科建设 学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对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模式的类型划分方法及其描述方法 ,以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具有地域性与适应性、整体性、时空特性、阶段性、应变性与弹性、相对优劣性等基... 对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模式的类型划分方法及其描述方法 ,以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具有地域性与适应性、整体性、时空特性、阶段性、应变性与弹性、相对优劣性等基本特征。文中提出了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综合分类系统 ,即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貌形态特征、产业链结构、时空结构和经营属性在内的五级分类指标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包括模式调查、模式设计、模式评价、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 特征 分类 农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安县凤凰镇“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章家恩 黎南华 +1 位作者 陈位超 林捷翘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对潮安县“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及其功能效益进行了案例调查与研究分析。“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种茶为中心,以沼气和沼渣为纽带,综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种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可提高茶叶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改善茶园... 对潮安县“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及其功能效益进行了案例调查与研究分析。“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种茶为中心,以沼气和沼渣为纽带,综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种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可提高茶叶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模式适合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模式 结构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县坡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牟子平 骆世明 +2 位作者 陈荣均 蔡昆争 段舜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5-47,共3页
调查了梅县现有的坡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将模式划分为单一经营模式、坡地小庄园模式和林(果)农复合模式三种类型;并对果-沼-稻-畜-鱼模式进行了分析,该模式是一种适应坡地小流域采用的小庄园模式,进行科学经营管理能产生良好... 调查了梅县现有的坡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将模式划分为单一经营模式、坡地小庄园模式和林(果)农复合模式三种类型;并对果-沼-稻-畜-鱼模式进行了分析,该模式是一种适应坡地小流域采用的小庄园模式,进行科学经营管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模式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多年来我国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11
作者 章家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9,共10页
近10多年来,我国在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其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主要涉及鸭稻共作对稻田养分循环与能、物流特征的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控和天敌害虫动态的影响,对杂草群落... 近10多年来,我国在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其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主要涉及鸭稻共作对稻田养分循环与能、物流特征的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控和天敌害虫动态的影响,对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防控,对水体环境与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土壤肥力特征及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水稻生长性状及水稻群体结构形态建成的影响,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水稻品质、产量、综合效益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利用鸭稻共作控制福寿螺的效果与机制等领域,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在技术层面,主要开展了鸭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直播方式下鸭稻共作生产技术、免耕抛秧养鸭技术以及其他鸭稻共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包括鸭稻共作的生态效应与机制及其长期定位研究、鸭稻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系统集成与示范研究、鸭稻共作生产技术的标准化与产业化研究,以及与全球变化和低碳农业发展的关联与接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生态效应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市河玉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睿珊 章家恩 +3 位作者 陈丽丽 叶延琼 李逸勉 李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对地处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的河玉围地区的资源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提出合理规划方案。【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河玉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该地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进行分析;运用生态学及... 【目的】对地处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的河玉围地区的资源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提出合理规划方案。【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河玉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该地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进行分析;运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制定发展规划方案。【结果】该地区拥有土地资源优势和综合区位优势,具备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农业生产模式落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土地集约流转不确定性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位。【建议】针对河玉围现状及发展需求,提出"一岸、两轴、三心、四区"的功能区布局。同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建设道路设施建设工程、排灌设施建设工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生产设施建设工程、江堤治理与绿化工程、接待及科研设施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并提出制度保障、资金保障、防灾保障、土地使用保障等保障措施以保证规划区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生态示范区 规划 河玉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学近年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13
作者 骆世明 《生态农业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2,共4页
近年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与全球变化,作物与杂草的生态适应性,作物与杂草的遗传生态学及化学生态学,无公害食品生产,畜禽粪便处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 近年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与全球变化,作物与杂草的生态适应性,作物与杂草的遗传生态学及化学生态学,无公害食品生产,畜禽粪便处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中广泛应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和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有限元分析等新方法。中型实验系统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生态学正从系统描述转到系统自组织的理解,从预测生态危机转到主动调控其变化。农业生态学将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系统 系统分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集约农业下基塘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43
14
作者 聂呈荣 骆世明 +2 位作者 章家恩 黎华寿 赵玉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51-1860,共10页
基塘系统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地貌类型的一种独特的传统人工生态系统。随着现代集约农业的推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塘系统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基塘系统严重退化。许多基塘系统种养分离、过度集约化养殖,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基塘系统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地貌类型的一种独特的传统人工生态系统。随着现代集约农业的推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塘系统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基塘系统严重退化。许多基塘系统种养分离、过度集约化养殖,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成为区域环境的重点污染源;大量污染物汇集和积蓄在基塘系统,导致有毒有害物质经食物链富集而危及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经营基塘系统的积极性下降,部分基塘疏于管理,塘基崩塌、塘泥严重淤积,使不少基塘丧失正常功能,成为生产力很低的退化基塘。在充分调查分析基塘系统退化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原理,提出应用食物链和生态位原理对退化基塘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其主要措施有鱼塘的水体恢复、基面的土壤恢复、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基塘面积的合理配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农业 基塘系统 退化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护岸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3
15
作者 梁开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赵本良 叶延琼 孔旭晖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2,129,共8页
生态护岸是结合生态工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的一种护岸形式,对保护岸坡结构稳定和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护岸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应用条件和功... 生态护岸是结合生态工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的一种护岸形式,对保护岸坡结构稳定和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护岸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应用条件和功能特征,对生态护岸的一些代表性类型、采用的材料、技术以及各类生态护岸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类描述。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实例,对目前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结合现状分析了当前生态护岸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既能确保安全又能兼顾一定生态效应的护岸。最后展望了在生态护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等方面尚需继续深入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河岸带 生态交错带 生态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84
16
作者 章家恩 陆敬雄 +2 位作者 张光辉 骆世明 陆敬雄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鸭稻共作系统的每公顷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要高出808.5元。若按绿色食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20%计算,则鸭稻共作系统每公顷比常规稻作系统大约多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稻共作 生态农业模式 功能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桂葵 孟凡静 +1 位作者 骆世明 黎华寿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3-2510,共8页
高氯酸盐是一种无机污染物质,其特点是扩散速度快、稳定性高、难降解,较低浓度的高氯酸盐可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阻碍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医学的... 高氯酸盐是一种无机污染物质,其特点是扩散速度快、稳定性高、难降解,较低浓度的高氯酸盐可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阻碍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介绍高氯酸盐的理化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综述了各地水体环境、饮用水以及牛奶、蔬菜等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发现很多国家境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氯酸盐污染,高氯酸盐在中国环境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污水淤泥、水稻、瓶装饮用水和牛奶中均能检测到;初步探讨了高氯酸盐在土壤和水体中的环境行为,认为环境中高氯酸根离子的降解主要是生化降解,微生物在其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综述了高氯酸盐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急慢性毒性效应,指出自然环境中的高氯酸盐浓度很有可能具有慢性毒性;最后就高氯酸盐在生态环境中的检测方法和生物降解等研究前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高氯酸盐的使用、污染预防及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污染 环境行为 生态毒性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章家恩 饶卫民 +1 位作者 肖红生 周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利用1988、1997和2002年3期的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变化图,计算各时期农业用地景观格局指数.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1988~2002年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面积急剧萎缩,主要向水体、城镇用地和开... 利用1988、1997和2002年3期的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变化图,计算各时期农业用地景观格局指数.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1988~2002年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面积急剧萎缩,主要向水体、城镇用地和开发用地转移,农业用地景观的斑块数、破碎度、分离度、形状指数趋于升高,斑块的平均面积和周长不断减少.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农业用地景观变化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景观类型的转化主要与高程、坡度、距城市中心距离、距城镇用地距离、距林地距离有关,其中以高程、距城镇用地距离、距城市中心距离影响最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景观格局 白云区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庆芳 章家恩 +1 位作者 刘金苓 唐国玲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红树林湿地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由于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近年来成为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在生产有机物、维持热带... 红树林湿地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由于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近年来成为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在生产有机物、维持热带亚热带河口生态系统、降低风速以及海水流速、防治和减轻灾难、截留碎屑形成陆地、保护海堤、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多种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形成优美的环境开展生态旅游等几个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同时指出,对红树林的上述生态服务功能的内在生态学过程与效应及其价值评估尚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0
作者 凌大炯 章家恩 欧阳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21,共8页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并日益成为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包括土壤的盐基离子以及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淋溶、土壤营养、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并日益成为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包括土壤的盐基离子以及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淋溶、土壤营养、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土壤结构、土壤矿物风化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他学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