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赵本良 叶延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7-200,共4页
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际做法,对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体系设... 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际做法,对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体系设置与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生态学教学尤其是野外实践教学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野外实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农业生态学》教改探索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桂葵 冯远娇 +2 位作者 贺鸿志 谈凤笑 黎华寿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在多年《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创新能力为主线,立足多元化教学主体,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时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 在多年《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创新能力为主线,立足多元化教学主体,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时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归纳为:(1)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生产实践;(2)基于教学主体多元化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灵活选择;(3)开设《农业生态学》综合大实验和田间综合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4)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农业生态实践的合理平衡;(5)设置多种交流平台,方便学生随时与教师互动。教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法是适用于生态学和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较为成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课程 教学改革 创新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谈凤笑 赵本良 徐华勤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根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我校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选择...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根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我校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教学内容与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实习的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为促使实习内容由原有的单纯注重课堂知识验证转向实践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两者的并重提供借鉴,对客观地评价学生野外综合实习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也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综合实习 教学改革 野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专业“五位一体”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2
4
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7-472,共6页
以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生态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即"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教学平台——精品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模式与... 以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生态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即"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教学平台——精品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模式与管理规范"全方位一体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同时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优化、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材、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全程的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相关做法与经验,旨在为其他高校的生态学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专业 五位一体 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鸭稻共作系统中鸭子机械刺激对水稻形态建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兆祥 章家恩 +2 位作者 梁开明 全国明 赵本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722,共6页
鸭稻共作是在中国传统稻田养鸭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被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水稻生态生产方式。为研究鸭子活动对水稻生长与形态建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鸭子在稻田中活动而形成的机... 鸭稻共作是在中国传统稻田养鸭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被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水稻生态生产方式。为研究鸭子活动对水稻生长与形态建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鸭子在稻田中活动而形成的机械刺激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机械触摸刺激能够抑制水稻植株的伸长生长,降低其高度,至收获期株高降幅为8~10 cm;并且改变了水稻茎秆不同节间长度的分布,其中对水稻基部第2节茎节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机械触摸刺激处理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的粗度,且随刺激处理强度的增加茎秆粗度增大,处理40 d后茎秆粗度增加0.17 cm。一定时间的机械刺激处理可以促进水稻植株的分蘖。机械刺激处理明显降低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处理40 d后降幅达19.6%;适度的机械刺激使水稻根冠比增加。同时,机械刺激可增加水稻的穗长和结实率,降低每穗空粒数,与对照相比,水稻穗长增加达8.88%,结实率增加3.79%,每穗空粒数最大降幅为36.12%。这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证实机械刺激能够改变植物生长性状的科学问题,也可为鸭稻共作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刺激 稻鸭共作 形态建成 株高 秸秆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李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构建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引入到城市化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中,并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在构建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引入到城市化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中,并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8年间,广东省城市综合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静态协调度可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9年均处于总体协调阶段,以1998年的静态协调度为最高,但自2005年后,两者的静态协调度逐年降低,处于不协调阶段;与静态协调发展度相比较,广东省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变化略为平滑。说明广东省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指数的上升滞后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渐加剧,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逐渐增加,系统的协调性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时间窗分析的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8-1454,共7页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年间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从横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窗)和纵向(同一时间窗不同地区)两个方面对各地市农业发展的相对效率和动态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平均效率和稳定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距,珠三角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绩效相对最优,东西两翼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水平低于珠三角,但却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农业发展效率较差且随时间波动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5个地市,其中清远的效率较其他地区低,韶关农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农业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政策措施等提供科学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时间窗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少斌 梁开明 +1 位作者 郭靖 罗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5-1010,共6页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系统的物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空间分布和养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并减少竞争,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光、水、养分等环境因子来获得产量优势。作物间生态位的互补性是间作套种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间套作研究中,有关生态位对农作物间套作的增产机制方面的探讨仍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内外间作套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作物间套作中作物生态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基于生态位角度从营养、空间、时间3个方面,分析间套作增产机制。最后提出未来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位、种间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间套作 增产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河涌生态堤岸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本良 章家恩 +3 位作者 梁开明 孔旭晖 叶延琼 苏贻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城区河涌生态堤岸具有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亲水观水、景观旅游等多功能效用。选取广州部分典型河涌,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其生态堤岸类型、结构及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目前广州典型生态堤岸包括附着式... 城区河涌生态堤岸具有防洪、航运、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亲水观水、景观旅游等多功能效用。选取广州部分典型河涌,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其生态堤岸类型、结构及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目前广州典型生态堤岸包括附着式、围栏式、点缀式、一体式、组合式等类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堤岸生物多样性低;美学体验与休闲服务功能弱;生态堤岸的培育意识缺乏等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态堤岸组份的耦合水平、强化生态堤岸亲水和休闲功能、重视生态堤岸的构建与培育等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美学享受价值和生活休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堤岸 河涌 生态设计 城市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系统中稻飞虱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张锦 骆世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研究了施用化肥(化肥区)、稻鸭共作(稻鸭区)和无化肥农药(对照区)3个处理区中稻飞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及消长动态、时间生态位特征,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区稻飞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类... 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研究了施用化肥(化肥区)、稻鸭共作(稻鸭区)和无化肥农药(对照区)3个处理区中稻飞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及消长动态、时间生态位特征,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区稻飞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时序特征、时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稻鸭共作使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主要捕食性天敌总量降低,与化肥区、对照区相比,益害比分别下降了1.72%和26.14%;与化肥区相比,稻鸭区除瓢虫外,其他捕食性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均降低2.14%~35.77%,多数天敌之间如肖蛸与隐翅虫、园蛛与瓢虫等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加,但瓢虫、球蛛对稻飞虱的跟随效应和控制潜能加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敌数量减少、对稻飞虱影响减弱等不足,使得晚稻整个观测期内稻飞虱的总数比化肥区下降23.70%。不同稻作模式、不同类型的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关联性不同,稻鸭区中瓢虫、狼蛛和球蛛对稻飞虱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捕食性天敌 稻鸭共作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发展都市低碳农业的SWOT分析
11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吕建秋 刘长威 吴睿珊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8-653,共6页
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是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优质、高效、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州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事关新时期节能减排目标计划的实施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成败。论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广州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 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是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优质、高效、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州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事关新时期节能减排目标计划的实施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成败。论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广州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指出广州在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高、技术推广体系成效显著等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应为建设都市现代低碳农业,通过低碳农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和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 SWOT分析 都市农业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螺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本良 章家恩 +3 位作者 戴晓燕 彭莉 彭卉 黄伟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7-915,共9页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水花生和鸭舌草构成的稻田水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低密度(4株/m2)、中密度(8株/m2)和高密度(12株/m2)福寿螺处理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影响,同时结合福寿螺的食物选择性实验分析其相关行为特性。结果表明:1)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1周内水稻密度均急剧下降,高密度福寿螺造成水稻密度下降超过70%,2周后福寿螺危害水稻秧苗的程度减轻;2)各密度处理福寿螺均抑制了水花生和鸭舌草扩散,第8周时高密度福寿螺处理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仅为对照的30%和25%。同时,低密度福寿螺处理中的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不同密度福寿螺处理对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影响不明显;3)水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为负值,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虽为正值,但显著低于对照,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和对照无差异。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迅速,各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福寿螺对水稻、水花生、鸭舌草的选择性显著高于水葫芦、粉绿狐尾藻和大薸;4)福寿螺引入8周后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说明福寿螺对供试水生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入侵会严重危害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入侵 水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 摄食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水芹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草害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向慧敏 章家恩 +2 位作者 罗明珠 赵本良 全国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常规单作栽培(CR)、水芹(Oenanthe javanica)常规单作栽培(CO)、水稻与水芹常规间作栽培(CRO)和水稻与水芹有机间作栽培(ORO)4种处理对水稻病虫草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两种间作...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常规单作栽培(CR)、水芹(Oenanthe javanica)常规单作栽培(CO)、水稻与水芹常规间作栽培(CRO)和水稻与水芹有机间作栽培(ORO)4种处理对水稻病虫草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两种间作栽培处理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均显著低于CR处理;在水稻分蘖初期,CRO和ORO处理叶瘟病病丛率分别比CR处理降低45.12%和47.58%;在水稻分蘖末期,CRO和ORO处理叶瘟病病叶率分别比CR处理降低41.38%和6.80%。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CRO和ORO处理稻飞虱数量分别比CR处理减少69.77%、44.39%和82.80%、78.08%。在稻田杂草防控方面,CRO和ORO处理杂草密度较CR处理分别降低48.36%和39.34%。CRO和ORO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1和1.33,较CR处理分别增产11.31%和33.11%。认为水稻与水芹间作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并能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其中水稻与水芹有机间作栽培的综合效益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芹 间作 病虫草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水稻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锦 章家恩 +2 位作者 秦钟 傅玲 梁开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水稻株型结构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鸭共作能否对水稻株型结构产生影响,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两种处理对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 水稻株型结构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鸭共作能否对水稻株型结构产生影响,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两种处理对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稻作方式相比,稻鸭共作使水稻基部宽度呈减小趋势、冠层幅度呈增大趋势,最终使植株松散度显著增加,分蘖期和齐穗期增幅分别为12.2%和42.3%。稻鸭共作使水稻倒3叶和倒4叶的叶长、叶开角和披垂度减少,使剑叶和倒2叶的叶长、叶开角和披垂度增大,从而使水稻呈上披下挺的株型结构,并使叶面积主要分布于上部叶片。稻鸭共作使水稻植株的基叶高呈增加趋势,在齐穗期与常规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的茎蘖合理发展,而且在后期可促进水稻上部功能叶片的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稻高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株型结构 叶开角 松散度 叶面积指数 披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林峰 徐武兵 +4 位作者 钟秋华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秦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探讨剑麻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利用浸杀试验法,评价了剑麻鲜叶水浸液、叶干粉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并测定了59 mg·L-1、96 mg·L-1的正丁醇提取物和180 mg·L-1、325 mg·L-1的... 为探讨剑麻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利用浸杀试验法,评价了剑麻鲜叶水浸液、叶干粉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并测定了59 mg·L-1、96 mg·L-1的正丁醇提取物和180 mg·L-1、325 mg·L-1的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胆碱酯酶(ChE)、腺苷三磷酸酶(ATPase)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鲜叶水浸液、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均具有一定的毒杀效果,处理72 h后,对福寿螺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3 g·L-1、93.3 mg·L-1、298.6 mg·L-1,其对应的95%的置信区间为32.9-37.7 g·L-1、87.6-99.7 mg·L-1、272.9-318.7 mg·L-1。剑麻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处理福寿螺12h后,肝组织SOD活性均表现为在低浓度下变化不大,在高浓度下酶活性显著增加;处理48 h后,在高浓度正丁醇提取物作用下,SOD活性仍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而在高、低浓度乙醇提取物作用下,其SOD活性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剑麻提取物一定程度上诱导了福寿螺肝组织ChE的活性,其中正丁醇提取物对ChE影响较大,96 mg·L-1处理螺48 h后,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正丁醇提取物对福寿螺肝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乙醇提取物对其影响无明显规律。因此,剑麻对福寿螺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剑麻 提取物 毒杀效果 肝组织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干旱对福寿螺生长、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靖 章家恩 +2 位作者 刘文 杨洁 罗明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4-1490,共7页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本文采用干旱后复水方式喂养福寿螺48 d,研究间歇性干旱处理下福寿螺摄食生长、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及胃消化酶活力变化。结果显示:间歇性干旱能够显著降低福寿...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本文采用干旱后复水方式喂养福寿螺48 d,研究间歇性干旱处理下福寿螺摄食生长、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及胃消化酶活力变化。结果显示:间歇性干旱能够显著降低福寿螺的体重增长率,对存活率影响不明显;福寿螺在恢复摄食期间出现部分补偿生长现象,主要是通过复水后增大摄食量来实现的,当间歇性干旱时间间隔延长到8 d时,则是通过增大摄食量和提高食物转化率的双重作用来实现的;除间隔4 d间歇性干旱下SOD酶活力以外,福寿螺在短间隔(1-4 d)间歇性干旱下SOD和CAT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MDA含量明显降低;在长间隔(8 d)间歇性干旱下,SOD和CAT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MDA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别;间歇性干旱降低了福寿螺肝胰脏中GST和GSH-PX活性,对GSH含量无明显影响;除间隔1 d的处理组胃脂肪酶外,间歇性干旱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福寿螺胃淀粉酶和胃脂肪酶活力。总体而言,在间歇性干旱胁迫下,福寿螺可通过提高摄食率、食物转化率、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性等,在一定程度上来缓解胁迫带来的影响,但间歇性干旱能够明显抑制福寿螺的正常生长,表明通过农田水位交替性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控福寿螺的暴发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生长 抗氧化能力 消化酶 间歇性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磷菌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白文娟 胡蓉蓉 +2 位作者 章家恩 冯丽芳 徐华勤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7,共7页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溶磷菌(SWJ1-4和SWJ3-1)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溶磷细菌对玉米苗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处理的苗期玉米的株高、径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溶磷菌(SWJ1-4和SWJ3-1)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溶磷细菌对玉米苗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处理的苗期玉米的株高、径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以半量磷加混菌处理与全量磷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但这两种处理之间基本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和根系的全磷含量。各菌剂处理中,以半量磷加混菌的处理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认为,溶磷菌(SWJ1-4和SWJ3-1)在促进玉米苗期生长和磷素吸收方面具有较大潜能,可用于玉米溶磷菌肥料的研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作物生长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冬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庆芳 章家恩 秦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1-1526,共6页
对广州市越秀区和天河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绿地、林地、农田)下、6种不同样地(人民公园东部绿地、天河体育中心广场绿地、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郊区岑村农田和郊区凤凰街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组成、分布及其... 对广州市越秀区和天河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绿地、林地、农田)下、6种不同样地(人民公园东部绿地、天河体育中心广场绿地、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郊区岑村农田和郊区凤凰街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组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 365个,共25个类群,分别隶属于7门16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线虫纲(Nematoda)、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共占总捕获量的83.44%。不同样地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各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复杂性指数(C)以华南植物园为最高,达2.822,人民公园绿地为最低。观测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群落排序的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群落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有所不同,其中倍足纲(Diplopoda)和石目(Archaeognatha)这两类土壤动物为稀有类群,仅在观测的林地类样地中有分布,对干扰最为敏感,可用于指示城市化进程S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动物 数量结构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组织及饲料中克伦特罗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贺利民 苏贻娟 张嘉慧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8-171,174,共5页
在研究各种分析克伦特罗的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合理、可靠、可操作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克伦特罗的方法。试样用0.1mol/L高氯酸溶液提取,提取液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9,体积比)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用SCX离子交换固相小柱净化,φ=3%浓氨... 在研究各种分析克伦特罗的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合理、可靠、可操作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克伦特罗的方法。试样用0.1mol/L高氯酸溶液提取,提取液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9,体积比)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用SCX离子交换固相小柱净化,φ=3%浓氨水甲醇溶液洗脱、浓缩干,经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后,进行分析检测。采用选择离子模式检测(m/z86、243、262、277),衍生物的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在5.00~1000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最低检出限达1μg/kg(或1μg/L)。猪肝试样和尿样在1、10和100μg/kg(或μg/L)三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3.4%~96.8%和84.4%~92.2%,变异系数在7.0%~16%和6.0%~11%;猪肉和饲料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5%和70.6%,变异系数为5.8%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伦特罗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固相萃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2 位作者 秦钟 李逸勉 李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为更好地指导广东省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并对全省水稻产业布局进行了区域划分,即将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稻—经... 为更好地指导广东省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并对全省水稻产业布局进行了区域划分,即将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稻—经济作物高效轮作"优质稻生产区、粤北"单季稻水旱轮作或双季有机稻"生产区、粤东"双季稻高产"绿色稻米生产区、粤西"双季稻—冬种"绿色稻米生产区四大区域,并明确了各区水稻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目标定位等,最后提出了有效实施广东省水稻产业规划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业 发展规划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