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稻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湘如 潘圣刚 +3 位作者 段美洋 田华 钟克友 肖立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从香稻品种选择、增香施肥措施、育秧和移栽、水分和病虫鼠草害防治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香稻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促进香稻栽培实现增香、优质、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 香稻 增香施肥措施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作物种子及幼苗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思聪 孔雷蕾 唐湘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11-12,43,共3页
综述了超声波处理对作物形态指标(根数、发芽率、光合作用、抗性酶活性和调节物质含量)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展望了超声波应用于农作物的前景。
关键词 超声波 农作物 产量 种子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莫钊文 潘圣刚 +4 位作者 王在满 罗锡文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9,共6页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1 500 kg/hm2范围内,增施机械深施缓释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水稻N、P、K总积累量及每100 kg稻谷需N、P、K量与稻米碾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N、P、K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反趋势。机械深施缓释肥1 200 kg/hm2(F1)是获得较优的品质和较高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率的肥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深施肥 水稻 直播 稻米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潘圣刚 莫钊文 +4 位作者 罗锡文 王在满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机械同步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kg/hm2范围内,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收获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机械同步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kg/hm2范围内,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收获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片SPAD,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从而明显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深施肥 水稻 直播 群体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抗黑穗病的鉴定新方法及其品种抗性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沈万宽 姜子德 +3 位作者 杨湛端 刘睿 陈健文 邓海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注射接种 浸渍接种 品种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专用肥对香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罗一鸣 肖立中 +2 位作者 潘圣刚 聂俊 唐湘如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明香稻专用肥对香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香稻专用肥与常规施肥2个处理,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农香18、象牙香占和美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间的香稻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 【目的】探明香稻专用肥对香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香稻专用肥与常规施肥2个处理,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农香18、象牙香占和美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间的香稻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和稻谷产量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常规施肥比较,香稻专用肥显著提高了4个香稻品种生育后期的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香稻专用肥处理的收获指数和稻谷产量普遍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中桂香占、象牙香占和美香占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增产达16.46%-22.33%.香稻专用肥处理的香稻品种光合生产能力在生育后期优势明显,香稻专用肥促进了香稻后期的物质生产和积累,最终使香稻产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专用肥 香稻 光合生产 干物质积累 稻谷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琪 唐湘如 +4 位作者 潘圣刚 莫钊文 李媛 辛星光 闻祥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和美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锌肥处理和超声波种子处理,测定两香稻品种各生育时期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和锌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超...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和美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锌肥处理和超声波种子处理,测定两香稻品种各生育时期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和锌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处理下,农香18和美香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锌含量、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锌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Zn0处理下茎锌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Zn2和Zn4处理下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Zn0处理下叶和茎锌含量在分蘖期最高,施锌处理(Zn2、Zn4)下则成熟期最高。结论:(1)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合适的基施锌肥浓度可以提高香稻的干物质积累量、锌含量和锌积累量;(2)高浓度的锌肥(Zn4)可以提高香稻生育后期吸收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种子处理 超声波 锌肥 干物质积累 锌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粤晶丝苗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昊文 钟卓君 +1 位作者 聂俊 唐湘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粤晶丝苗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和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以"超声波+种子包衣"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 以粤晶丝苗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和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以"超声波+种子包衣"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叶片的SOD、POD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水稻抗性;超声波处理还可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声波 抗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引进果蔗品种宿根矮化病菌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夏明 沈万宽 +3 位作者 罗明珠 饶得花 陈培寿 姜子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6-1051,共6页
采用PCR和巢式PCR技术对6个新引进果蔗品种黔蔗08-1497,黔糖5号,云南红皮,广东黄皮,黔蔗08-688,黔糖3号和广东主栽果蔗品种黑皮果蔗(Badila)进行宿根矮化病菌检测,并对其中广东黄皮、云南红皮、黔糖3号及黑皮果蔗(Badila)的巢式PCR第二... 采用PCR和巢式PCR技术对6个新引进果蔗品种黔蔗08-1497,黔糖5号,云南红皮,广东黄皮,黔蔗08-688,黔糖3号和广东主栽果蔗品种黑皮果蔗(Badila)进行宿根矮化病菌检测,并对其中广东黄皮、云南红皮、黔糖3号及黑皮果蔗(Badila)的巢式PCR第二轮扩增产物(编号依次为Lxx-Gd-gz1、Lxx-Gd-gz2、Lxx-Gd-gz3及Lxx-Gd-gz4)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PCR检测,仅黔蔗08-688甘蔗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为20%(1/5),其余6个果蔗品种的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均为0%;巢式PCR检测,黔蔗08-1497及黔糖5号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为0%,广东黄皮检出率为75%;云南红皮、黔蔗08-688、黔糖3号及黑皮果蔗(Badila)检出率均为100%。Lxx-Gd-gz1、Lxx-Gd-gz2、Lxx-Gd-gz3及Lxx-Gd-gz4基因组相应区段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100%,均与巴西、澳大利亚、美国路易斯安娜州、中国云南、中国福建及广东湛江株系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均为99%。表明该病菌遗传稳定性极高,变异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宿根矮化病菌 PCR 巢式PCR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与引物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2 位作者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9,共7页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NTPs 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0条引物,并利用这10条引物对10份地理来源和寄主来源不同的甘蔗黑穗病菌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进行SCoT标记,结果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8.6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8.60条。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的水平上,可将10个菌株分为3类,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SCoT标记 体系优化 UPGMA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及其病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夏明 沈万宽 +2 位作者 罗明珠 饶得花 陈培寿 《中国糖料》 2015年第6期66-70,共5页
综述了甘蔗赤腐病的发生危害、传播途径、防治措施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及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病原菌 发生危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