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A时间窗分析的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8-1454,共7页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广东现已进入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阶段,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时间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在1994~2007年间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从横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窗)和纵向(同一时间窗不同地区)两个方面对各地市农业发展的相对效率和动态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平均效率和稳定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距,珠三角地区农业投入产出的绩效相对最优,东西两翼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水平低于珠三角,但却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农业发展效率较差且随时间波动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5个地市,其中清远的效率较其他地区低,韶关农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农业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政策措施等提供科学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时间窗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多年来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1 位作者 骆世明 叶延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227-15229,15253,共4页
建立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线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1980~2005年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多年以来,广东省的农业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 建立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线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1980~2005年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多年以来,广东省的农业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自2003年以后,随着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和投入结构的逐步完善,农业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步入了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效益 因子分析 评价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障碍度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秦钟 王建武 +3 位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徐华勤 叶延琼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1990-2005年间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1990-2005年间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增强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1-1.7范围内变动;经济与社会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均发展水平高于1990年,且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资源减量投入评价指数变化不稳定,平均发展水平略低于1990年;资源环境安全发展呈现逐年缓慢降低的趋势。障碍度分析表明,资源循环利用对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最大,但障碍度大小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环境的障碍度随着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的障碍度自2001年后有较为明显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秦钟 王建武 +3 位作者 章家恩 骆世明 徐华勤 叶延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8-433,共6页
根据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生态效率的内涵, 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中所建立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了度量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生态效率指标, 并分析了1990-2007年间广东省经济增长及生态效率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 根据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生态效率的内涵, 在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中所建立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了度量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生态效率指标, 并分析了1990-2007年间广东省经济增长及生态效率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广东省GDP在18年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自然输入要素的生态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 尤其是用水产出率和建设用地产出率,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1.29%和17.28%, 但均低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人类环境影响方程(IPAT)衍生公式预测结果显示, 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 到2015年广东省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同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将逐年上升, 生态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态环境压力 劳动生产率 循环经济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下四种除草剂对福寿螺和坑螺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兰 骆世明 +3 位作者 黎华寿 贺鸿志 陈桂葵 秦俊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20-5727,共8页
以化学除草剂应用为前提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节本栽培新技术。为更好地评价除草剂的环境风险,为防治除草剂的负效应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静水模拟实验研究了4种免耕稻田除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丁苄混剂和氯酸钾的3... 以化学除草剂应用为前提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节本栽培新技术。为更好地评价除草剂的环境风险,为防治除草剂的负效应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静水模拟实验研究了4种免耕稻田除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丁苄混剂和氯酸钾的3种浓度梯度下对典型水生动物福寿螺、坑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除草剂对水生动物的代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氯酸钾和苄嘧磺隆对2种水生动物的呼吸作用影响不大,而丁草胺和丁苄混剂对3种水生动物的呼吸作用的影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在本实验染毒剂量下,丁草胺和丁苄混剂对2种水生动物的存活率影响很大,而氯酸钾和苄嘧磺隆对其存活率影响较小。丁草胺和丁苄混剂处理对福寿螺的氮代谢影响远远大于氯酸钾和苄嘧磺隆处理,而从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影响来看,4种除草剂对其影响都较大。总之,从4种除草剂对实验用螺存活率和主要代谢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大小来看,丁草胺>丁苄混剂>苄嘧磺隆>氯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生态毒理 淡水螺 福寿螺 坑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兔眼蓝莓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丽霞 李森 +4 位作者 莫爱琼 刘凤民 陈羽 周再知 曾任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3-1417,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根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方法对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的2个真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侵染兔...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根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方法对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的2个真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侵染兔眼蓝莓根系,增加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植株地上部分鲜质量、新枝长度、主枝数和主枝长度等,促进兔眼蓝莓生长。地表球囊霉接种侵染率高,对兔眼蓝莓生长促进效果更好。接种AMF还能提高根际土壤w(P2O5)。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有利于在华南地区引种栽培兔眼蓝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蓝莓 丛枝菌根真菌 地表球囊霉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桂葵 孟凡静 +1 位作者 骆世明 黎华寿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3-2510,共8页
高氯酸盐是一种无机污染物质,其特点是扩散速度快、稳定性高、难降解,较低浓度的高氯酸盐可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阻碍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医学的... 高氯酸盐是一种无机污染物质,其特点是扩散速度快、稳定性高、难降解,较低浓度的高氯酸盐可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阻碍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介绍高氯酸盐的理化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综述了各地水体环境、饮用水以及牛奶、蔬菜等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发现很多国家境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氯酸盐污染,高氯酸盐在中国环境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污水淤泥、水稻、瓶装饮用水和牛奶中均能检测到;初步探讨了高氯酸盐在土壤和水体中的环境行为,认为环境中高氯酸根离子的降解主要是生化降解,微生物在其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综述了高氯酸盐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急慢性毒性效应,指出自然环境中的高氯酸盐浓度很有可能具有慢性毒性;最后就高氯酸盐在生态环境中的检测方法和生物降解等研究前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高氯酸盐的使用、污染预防及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污染 环境行为 生态毒性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骆世明 张锦 李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构建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引入到城市化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中,并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在构建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引入到城市化与市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中,并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8年间,广东省城市综合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静态协调度可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9年均处于总体协调阶段,以1998年的静态协调度为最高,但自2005年后,两者的静态协调度逐年降低,处于不协调阶段;与静态协调发展度相比较,广东省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变化略为平滑。说明广东省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指数的上升滞后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渐加剧,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逐渐增加,系统的协调性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农户和社区自愿参与土地退化防治行动机制构建——以贺兰山东麓生态移民村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秉儒 宋乃平 杨新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6,共3页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层次上分析农户和社区参与土地退化防治项目的自愿行动机制,为条件不利地区运用综合系统管理理念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生态移民 土地退化防治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2 位作者 谈凤笑 赵本良 徐华勤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根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我校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选择...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论文根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我校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对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教学内容与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实习的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为促使实习内容由原有的单纯注重课堂知识验证转向实践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两者的并重提供借鉴,对客观地评价学生野外综合实习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也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综合实习 教学改革 野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寿螺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丽 秦钟 +3 位作者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张锦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夜晚28℃)、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夜晚28℃)、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因子的条件下,福寿螺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617,周限增长率(λ)为1.0566,净增殖率(R0)237.5302,世代平均历期(T)为99.4190d,种群倍增的时间(t)为12.5975d。在种群的理论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螺)占84.6739%,成熟期(成螺)占15.3261%。研究结果对组建福寿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繁殖 生命表 年龄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银宝 廖新俤 汪植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其中的降解及其对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于室外大棚以自然发生法构建了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水生微宇宙),培育2个月待其稳定后用于试验研究。试验设恩诺沙星0.02、0.05、0.1、0.2和0.5mg·L-15个浓度系列,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恩诺沙星在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消失速度很快,随时间推移消失速度逐步减慢,并且在低浓度时维持较长的时间;初始浓度越高,恩诺沙星在低浓度时维持的时间越久。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恩诺沙星对淤泥中的好氧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 淤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3
13
作者 徐华勤 章家恩 +3 位作者 冯丽芳 全国明 毛丹娟 秦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12-4118,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地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微生物量C、N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地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微生物量C、N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C、N差异显著,均表现为果园和林地高于农田和草地。土壤有机C、全N同样以果园较高。而对微生物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C总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N与全N、有机C、速效N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C、N之间显著相关,证实土壤微生物量C、N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对重金属累积与转运的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83
14
作者 郭晓方 卫泽斌 +2 位作者 丘锦荣 吴启堂 周建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7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个玉米品种对重金属Cd、Pb、Zn和Cu累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冬季种植的低累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间籽粒和茎叶Cd、Pb、Zn和Cu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对玉米籽粒Cd、Pb、Zn和Cu含量进...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个玉米品种对重金属Cd、Pb、Zn和Cu累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冬季种植的低累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间籽粒和茎叶Cd、Pb、Zn和Cu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对玉米籽粒Cd、Pb、Zn和Cu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个玉米品种划分为3类:灵丹20、正丹958和高优1号属Cd、Pb、Zn和Cu较低累积类群,蠡玉6号、丰田1号、超甜38和华宝1号属Cd、Pb、Zn和Cu中等累积类群,粤糯1号属Cd、Pb、Zn和Cu高累积类群。根据玉米籽粒生物量、籽粒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转运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认为饲料玉米灵丹20和正丹958可作为广东地区冬季种植的低累积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累积作物 重金属 转运系数 品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吸收及其在病害逆境胁迫中的抗性作用 被引量:47
15
作者 高丹 陈基宁 +1 位作者 蔡昆争 骆世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45-2755,共11页
硅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二位,尽管还没有被列为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提高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和生物逆境胁迫的抗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吸收及其... 硅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二位,尽管还没有被列为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提高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和生物逆境胁迫的抗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吸收及其生理效应,重点介绍了硅在病害逆境胁迫中的抗性作用机理。高等植物以单硅酸[Si(OH)4]的形式吸收硅,存在硅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机制。硅主要沉积在叶片及叶鞘表皮细胞,形成硅化细胞和角质-硅双层结构,能增强寄主植物细胞壁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从而延缓和抵御病菌的侵入和扩展。更多的证据表明,硅处理能增加植物叶片保护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活性和诱导寄主产生次生代谢抗性物质(如植保素、多酚类化合物、木质素),从而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显示,硅能诱导与植物防御机制相关的基因表达,参与抗病信号分子(如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环境胁迫 抗病性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51
16
作者 李志贤 王建武 +3 位作者 杨文亭 舒磊 杜清 刘丽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7-63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甜玉米千粒重提高17.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甜玉米/大豆间作对甜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指标、养分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07),说明甜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甜玉米千粒重提高17.88%,差异显著;甜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经济效益提高24.08%,养分利用率提高54.09%,两指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后期,间作对甜玉米光能利用体现出一定的正效应,播后55d间作甜玉米光能利用率较单作增加28.44%。甜玉米/大豆间作不仅可改善作物群体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而且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大豆间作 辐射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土地当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粪便堆肥对番茄青枯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娜 林威鹏 +1 位作者 蔡昆争 王建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327-5337,共11页
合理施用堆肥能够有效地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抗性。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家畜堆肥浸渍液及堆肥混土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畜堆肥浸渍... 合理施用堆肥能够有效地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抗性。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家畜堆肥浸渍液及堆肥混土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畜堆肥浸渍液及堆肥混土均对番茄青枯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以体积分数1∶1、1∶3的浸渍液处理和质量分数10%的堆肥混土处理效果较好,分别降低病情指数69.4%,31.5%和13.0%。而且浸渍液处理效果优于堆肥混土处理,浓度越高抗病效果越明显。堆肥混土处理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1∶1堆肥浸渍液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基于BIOLOG方法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表明,两种堆肥处理的平均每孔变化率(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较对照减小,而对于Alatalo均匀度指数则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堆肥处理间微生物碳源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堆肥混土处理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和羧酸类物质,而浸渍液处理则是糖类和氨基酸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堆肥处理聚类结果与各种处理的抗病性强弱分类情况相吻合,且与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强弱分类也大致吻合。研究表明,施用家畜粪便堆肥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提高番茄植株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番茄 青枯病 土壤酶活性 BIOLOG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和干旱胁迫对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磷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6
18
作者 乔振江 蔡昆争 骆世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578-5587,共10页
土壤缺磷和季节性干旱已经成为南方酸性红壤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选取2个大豆品种巴西10号(磷高效)和本地2号(磷低效),研究其在不同磷素(0,15,30 mg/kg P)和水分处理(分别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干旱胁迫)下的反应,从植株生... 土壤缺磷和季节性干旱已经成为南方酸性红壤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选取2个大豆品种巴西10号(磷高效)和本地2号(磷低效),研究其在不同磷素(0,15,30 mg/kg P)和水分处理(分别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干旱胁迫)下的反应,从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磷效率指标等方面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水磷耦合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磷素水平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根冠比则显著下降。在同一磷素水平处理下,干旱胁迫则导致较高的根冠比,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两个品种表现一致。两个基因型大豆受到干旱胁迫后,其产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分处理。中等施磷能显著提高两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但高磷处理对产量的增加幅度有限,甚至高磷处理还造成本地2号减产。巴西10号的产量随土壤中磷素的增加而增加,而本地2号的产量则为中磷>高磷>低磷,不管是磷处理还是水分处理,巴西10号的产量均高于本地2号。无论是花期干旱还是结荚期干旱,巴西10号和本地2号的根磷效率比、磷吸收效率及磷转移效率均随土壤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利用效率则降低。总体上来讲,巴西10号的磷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高于本地2号,而根磷效率比、磷转移效率则小于本地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磷 干旱胁迫 干物质 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冰灾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32
19
作者 区余端 苏志尧 +1 位作者 彭桂香 刘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56-6164,共9页
研究了我国南方冰灾后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及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受冰灾影响的粤北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2hm2固定样地中按照冠层受损程度选取16个20m×20m的样方,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林冠开度,并... 研究了我国南方冰灾后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及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受冰灾影响的粤北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2hm2固定样地中按照冠层受损程度选取16个20m×20m的样方,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林冠开度,并取0~20cm的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应用Biolog技术分析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按林冠开度梯度对各样方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单一碳源的分析发现,林冠开度大的样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反之则较高。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林冠开度的梯度有高度的一致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各样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第一轴p<0.005;第二轴p<0.001),其结果与聚类结果基本吻合。冗余分析揭示了土壤全磷、全钾、全氮、速效氮、有机碳、容重、总孔隙度和林冠开度的综合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05),其中林冠开度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关系最密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受土壤养分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与土壤有机碳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全氮正相关;与速效氮、全磷负相关。研究说明冰灾所造成林冠开度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会影响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可用于对生境恢复的指示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平均孔颜色变化率 冰灾 山地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灾后粤北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幼苗更新动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区余端 苏志尧 +2 位作者 解丹丹 柯娴氡 李镇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08-2715,共8页
对遭受2008年雪灾破坏的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进行连续3 a(2008—2010年)的监测,研究在冠层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的林下幼苗动态,旨在了解幼苗灾后的更新规律及其对冠层结构变化(以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来表示)的响应。结果表明,12个优势... 对遭受2008年雪灾破坏的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进行连续3 a(2008—2010年)的监测,研究在冠层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的林下幼苗动态,旨在了解幼苗灾后的更新规律及其对冠层结构变化(以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来表示)的响应。结果表明,12个优势种的林下幼苗对冠层恢复有明显的响应。非参数的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显示,优势种幼苗的组成和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年际差异(P<0.001);其中2008年与2009年及2010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01);2009年与2010年的差异不显著。这与冠层LAI的变化情况相应:2008年LAI最低,2009年LAI值迅速增加;2010与2009年相比LAI增长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的优势树种幼苗对样方中LAI变化的响应不同,阳性树种幼苗的相对多度和频度一般会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锐减,阴性及耐阴树种幼苗数量则随冠层恢复而增加。随着冠层恢复,林下指示种截然变化。2008年的林下幼苗指示种为8个喜光的种类,而2010年则仅见较耐阴的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为指示种。指示种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幼苗对冠层恢复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自然干扰 幼苗动态 叶面积指数 非参数的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