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碳定价的新型电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齐彩娟 靳盘龙 +2 位作者 杨燕 花之蕾 康俊杰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1,I0068,I0069,共11页
碳定价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碳电耦合下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探讨碳定价对多元电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系统容量的有效利用。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碳定价的新型电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该... 碳定价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碳电耦合下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探讨碳定价对多元电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系统容量的有效利用。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碳定价的新型电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目标是最小化系统总成本,纳入CO_(2)排放外部性成本,同时对应于安全保供和CO_(2)减排需求,配置形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资源组合。研究结果显示,计及碳配额和碳成本传导的电力规划模型,能够有效整合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和储能设施,以减少对高碳排放的发电设备依赖,显著降低CO_(2)排放,并且在经济性上更优于主要由煤电供应灵活性的场景。同时,碳成本增加带来的系统发电成本和边际出清电价上涨,短期看会影响到用户侧的电价提高,但长期会促使电力企业采用更为清洁的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从而降低碳排放。这项研究可以为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证基础,为碳价机制在电力规划中的影响提供有力支持,为推动碳减排目标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新型电力系统 优化配置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的水光优化配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继清 龙健 刘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69,共11页
基于考虑系统负荷、新能源发电出力等时序变化特性的时序生产模拟法,建立了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从系统结构性、经济性、灵活性与可靠性方面综合确定最佳水光容量配比,并通过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光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金... 基于考虑系统负荷、新能源发电出力等时序变化特性的时序生产模拟法,建立了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从系统结构性、经济性、灵活性与可靠性方面综合确定最佳水光容量配比,并通过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光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光伏电站与水电站出力具有较好的年内、日内互补特性;对于2030年水平年,考虑枯期水电留存,913.6万kW水电配套400万kW光伏的方案综合性能更优,其新增非水可再生电量约60亿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特性 优化容量配比 时序生产模拟法 金沙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载荷作用下永磁直驱发电机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研究
3
作者 何玉灵 杨佳文 +3 位作者 孙凯 吴学伟 朱晓光 罗浩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8,共12页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模型,确定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方程。然后,建立了外转子直驱发电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得到了单位面积磁拉力的时空阶次特征和典型日下随时间变化规律。将电磁场得到的单位面积磁拉力密度作为输入载荷导入结构场,进行磁-固(结构)耦合仿真,计算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在参考时刻的变形和应力的分布及振动噪声响应的变化规律。最后,用一台13 kW外转子直驱发电机模拟实例印证了解析和仿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外转子铁芯所承受的时变载荷及其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分布规律,发现了发电机运行时转子铁芯应该重点检测的时刻和部位,同时分析了时变载荷下的噪声特性,为发电机的维护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 机械响应 磁拉力 时变载荷 电磁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发电机动偏心故障下关键部件振动特性
4
作者 何玉灵 代德瑞 +4 位作者 徐明星 张文 万书亭 唐贵基 慈铁军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2,623,624,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气隙动偏心故障下关键部件振动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便捷经济的发电机动偏心实验模拟方案,分析发电机定子、定子绕组与转子在动偏心故障前后的振动特性。首先,通过建立理论解析模型,揭示动偏心对定子单位面积磁拉... 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气隙动偏心故障下关键部件振动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便捷经济的发电机动偏心实验模拟方案,分析发电机定子、定子绕组与转子在动偏心故障前后的振动特性。首先,通过建立理论解析模型,揭示动偏心对定子单位面积磁拉力、绕组电磁力与转子不平衡磁拉力及相关部件振动特性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电磁与谐响应分析,阐明定子、绕组及转子的激振力与振动响应特性;然后,搭建基于轴承内圈更换的动偏心实验模拟装置并进行关键部件的振动测试,实现不同偏心程度下的实验验证;最后,对理论、仿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三者结论一致。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定子单位面积磁拉力与绕组电磁力频率成分主要为直流与二倍频,定子及端部绕组的振动频率成分主要为二倍频,转子因无不平衡磁拉力激励故无振动;但动偏心故障下定子单位面积磁拉力与绕组电磁力及二者的振动响应会产生原频率加减转子转频的边带频率成分,而转子受到方向不断变化的不平衡磁拉力,产生频率为转频的振动,且关键部件的受力及振动幅值随着偏心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动偏心 关键部件 振动特性 频率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体积电缆管道打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5
作者 何玉灵 薛瑞 +4 位作者 代德瑞 庞子旺 孔凡坊 张翼 占鹭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99,共7页
地下电缆已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施工过程中电缆易因管道错位问题而被划伤,亟需设计一款电缆管道边缘打磨机器人,提前排除电缆划伤隐患,其中机器人的软硬件控制系统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开发了一个基于STM32的硬... 地下电缆已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施工过程中电缆易因管道错位问题而被划伤,亟需设计一款电缆管道边缘打磨机器人,提前排除电缆划伤隐患,其中机器人的软硬件控制系统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开发了一个基于STM32的硬件电路、软件控制系统的上位机操作界面。使用EDA软件设计系统部分硬件电路,包括最小系统板、降压电路、CAN通信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在Keil5软件中,应用串级PID控制算法设计了各模块的软件控制程序;基于C#语言,使用Visual Studio软件设计了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经过样机制作与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机器人整体功能完善,能够通过上位机界面实现图像传输、机器人行进以及管壁打磨等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小体积电缆管道打磨机器人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管道 打磨机器人 控制系统设计 硬件电路 STM32 串级PID 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气隙非对称故障对发电机电磁转矩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何玉灵 付滋翔 +2 位作者 代德瑞 白洪华 黄伟灵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气隙偏心是发电机中常见的一种机械故障,气隙偏心下不同运行参数将对发电机的电磁特性造成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轴向气隙均匀偏心对电磁转矩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轴向气隙非均匀偏心(倾斜偏心)所造成的影响.作为补充,该文全面分析了倾... 气隙偏心是发电机中常见的一种机械故障,气隙偏心下不同运行参数将对发电机的电磁特性造成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轴向气隙均匀偏心对电磁转矩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轴向气隙非均匀偏心(倾斜偏心)所造成的影响.作为补充,该文全面分析了倾斜偏心下关键运行参数差异对发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特性的影响.其中,关键运行参数主要包括倾斜偏心程度及发电机负载差异.整体工作以一台5 kVA的故障模拟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结果表明:倾斜偏心会为电磁转矩带来额外的二倍频成分,且随着倾斜偏心角度的增大,电磁转矩的直流分量和二倍频成分都增大;随着负载的增加,发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程度加剧,且直流分量和二倍频成分也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负载差异 气隙非对称 电磁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中电能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金鑫 李鹏 +1 位作者 崔红芬 习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2,共5页
微网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自身特性不平稳使微网及其运行控制困难,对微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微网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与传统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对比,对微网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并联型有源... 微网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自身特性不平稳使微网及其运行控制困难,对微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微网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与传统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对比,对微网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并联型有源滤波器(SAPF)模型进行改进,在检测环节用形态滤波器代替低通滤波器,并对形态滤波器的结构元素选择进行分析。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的SAPF模型能满足微网对电能质量调节装置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电能质量 数学形态滤波器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晓雅 李永倩 李天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11,共4页
概括了目前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几种主要的通信技术,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分析了几种通信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研究了无线传感器节点构成与工作原理,并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变电... 概括了目前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几种主要的通信技术,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分析了几种通信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研究了无线传感器节点构成与工作原理,并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电能质量监测、配电网设备监控与故障定位、输电线路实时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方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 变电站 配电网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陆强 赵微 +5 位作者 夏源谷 刘吉 蒙含仙 郭学文 胡锶菡 胡斌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7-1059,I0003,共14页
利用热解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含氮化学品或含氮炭材料能够显著提升生物质的利用价值,且明显降低含氮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明晰热解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对促进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归纳了不同种... 利用热解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含氮化学品或含氮炭材料能够显著提升生物质的利用价值,且明显降低含氮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明晰热解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对促进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归纳了不同种类生物质中氮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含量;以固、液、气相热解产物中氮元素的分布为基础,概述了氮元素从生物质向热解产物迁移转化的反应机制;总结了燃料性质、预处理方法及热解条件对氮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并对未来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含氮化合物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微能源自供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俊杰 李美成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5-60,共6页
电源问题是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文章围绕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周期,以结点微能源自供电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微能源采集、能量存储和能量供给3方面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微能源自供电技术展开讨论。分析了结点微能... 电源问题是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文章围绕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周期,以结点微能源自供电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微能源采集、能量存储和能量供给3方面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微能源自供电技术展开讨论。分析了结点微能源采集及管理技术现状,提出解决无线传感器能源问题要从能量采集入手,通过高效存储和节能降耗等技术使传感器结点实现能量自给自足;同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种能量采集的原理与方法、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技术的运用及发展方向、微能源供给方案及降低能耗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 微能源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与草酸的慢速和快速共热解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莉 程安帅 +4 位作者 付浩 胡斌 刘欣茹 刘吉 陆强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9-1738,共10页
本研究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卧式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探究了纤维素与草酸的慢速和快速共热解反应特性。慢速共热解的失重曲线包括草酸分解和纤维素分解两个阶段,由于草酸与纤维素分解不同步,草酸主要通过其分解形成的挥发分影... 本研究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卧式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探究了纤维素与草酸的慢速和快速共热解反应特性。慢速共热解的失重曲线包括草酸分解和纤维素分解两个阶段,由于草酸与纤维素分解不同步,草酸主要通过其分解形成的挥发分影响纤维素的分解,且影响并不明显。而在快速共热解中,草酸与纤维素同步热解,原料及挥发分之间有着充分的交互反应,因此,草酸对纤维素的三相热解产物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纤维素单独快速热解,快速共热解形成的生物油中左旋葡聚糖、左旋葡萄糖酮含量减少,1,4∶3,6-二脱水-α-D-吡喃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热解气中CO减少,CO_(2)增多;此外,纤维素分解更为彻底,热解炭具有更高的芳香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纤维素 慢速共热解 快速共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富氢生物质热解气蒸汽重整制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体朋 胡锶菡 +4 位作者 刘吉 胡斌 孙怀得 张镇西 陆强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1-1700,共10页
本实验对比研究了富氢生物质热解气和甲烷(CH_(4))蒸汽重整,探讨了富氢生物质热解气组分对CH_(4)等低烃重整反应的影响机理,并揭示了Ni/γ-Al_(2)O_(3)催化剂在富氢热解气蒸汽重整反应中的作用机制。H_(2)通过提供还原气氛使得催化剂表... 本实验对比研究了富氢生物质热解气和甲烷(CH_(4))蒸汽重整,探讨了富氢生物质热解气组分对CH_(4)等低烃重整反应的影响机理,并揭示了Ni/γ-Al_(2)O_(3)催化剂在富氢热解气蒸汽重整反应中的作用机制。H_(2)通过提供还原气氛使得催化剂表面高活性Ni~0维持动态平衡,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同时,生物质热解气对过渡碳向石墨碳的转化产生抑制作用,降低了积炭对Ni/γ-Al_(2)O_(3)催化活性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反应温度、水碳比(S/C)、空速等操作条件对富氢热解气蒸汽重整反应的影响规律。反应温度和S/C的提高有效促进了CH_(4)蒸汽重整反应,同时抑制了积炭的产生;随着反应空速的提高,CH_(4)蒸汽重整反应的竞争性减弱,水煤气变换反应、CH_(4)干重整反应的竞争性逐渐增加,使得CH_(4)转化受到抑制。本实验为生物质热解气蒸汽重整反应机理研究及高效催化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气 蒸汽重整 Ni/γ-Al_(2)O_(3)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厘米级分辨率布里渊光纤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欢 李永倩 +1 位作者 王虎 何青尔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布里渊传感方法 -预激发声场法,分析了基于布里渊回波和动态光栅的两种预激发声场的传感技术,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的传感原理及其传感系统,指出了此方法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突破空间分辨率只有1m的限制,具有高测量精度... 介绍了一种新的布里渊传感方法 -预激发声场法,分析了基于布里渊回波和动态光栅的两种预激发声场的传感技术,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的传感原理及其传感系统,指出了此方法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突破空间分辨率只有1m的限制,具有高测量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优点。最后探讨了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渊散射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布里渊回波 布里渊动态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习朋 李鹏 刘金鑫 《陕西电力》 2011年第8期5-8,26,共5页
提出了1种改进的BPSO(二进制粒子群)方法求解机组组合问题。首先,利用优先顺序法确定初始的机组组合,根据这个结果,确定优化窗口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利用BPS0进行求解。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通过启发式的调整策略使每代中的粒子都满足约束条... 提出了1种改进的BPSO(二进制粒子群)方法求解机组组合问题。首先,利用优先顺序法确定初始的机组组合,根据这个结果,确定优化窗口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利用BPS0进行求解。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通过启发式的调整策略使每代中的粒子都满足约束条件。在经济负荷分配问题上,采用经典的拉格朗日乘子法结合二分法进行求解,大大提高了求解效率。最后将所得结果与其他算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所提方法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优先顺序法 二进制粒子群 启发式调整 优化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继清 薛智明 汪定盼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8,46,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是解决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之间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对水源区和受水区地方政府及上级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与补偿行为进行...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是解决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之间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对水源区和受水区地方政府及上级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与补偿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具有复杂博弈关系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偿实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无上级政府监管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难以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水源区保护,受水区补偿),只有引入上级政府监管,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才能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达到社会效益最优;此外,引入加权移动平均法测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2014-2019年的排污权,明晰了水源区污染排放的变化情况,基于排污权交易法确定水源区整体2014-2019年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0.26、1.13、3.98、5.07、4.21、3.28亿元,补偿标准随着调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14-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时生态补偿的约束激励范围,明确了上级政府给予水源区或受水区单方不履行义务博弈方的处罚越大,越容易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约束激励资金不低于水源区生态环保投入的两倍和受水区生态补偿费用是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的必要条件,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和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演化博弈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排污权交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thermal N-doping assisted synthesis of poplar sawdust-derived porous carbons for carbon capture
16
作者 HUANG Ting FENG Bing +5 位作者 LU Peipei ZHANG Zhongliang NIU Qi MA Zonghu LI Kai LU Qia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1202,共12页
To optimize the CO_(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arbon materials,this study proposed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biomass-based porous carbon through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coupled with nitrogen source optimization a... To optimize the CO_(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arbon materials,this study proposed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biomass-based porous carbon through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coupled with nitrogen source optimization and K_(2)CO_(3) activation.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urea,piperazine,melamine,and polyaniline)and activation temperature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features and CO_(2)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ous carbon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showed varying impacts on the CO_(2) uptake of porous carbons,and not all nitrogen sources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The urea and piperazine doped porous carbons exhibited relatively low nitrogen content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s.Whereas the melamine doped carbons showed higher nitrogen content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s,but lacked narrow micropores,limiting their CO_(2) adsorption performance.In contrast,PAC-700,prepared using polyaniline as nitrogen source,featured a well-developed pore structure,abundant narrow micropores and pyrrolic-N groups,endowing it with enhanced CO_(2) adsorption capability.At 0℃/1 bar and 25℃/1 bar,the CO_(2) uptake of PAC-700 reached 6.85 and 4.64 mmol/g,respectively.Additionally,PAC-700 maintained a CO_(2) uptake retention ratio of 99%after 5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and exhibited good CO_(2)/N_(2) selectivity of 22.4−51.6.These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advantageous CO_(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PAC-700,indicating its substanti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domain of carbon ca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OPING porous carbon CO_(2)adsorption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混聚醚共聚酰胺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晴 何少剑 +1 位作者 林俊 林千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0,共8页
聚合物共混可以制备出兼有几种聚合物特性的共混膜。为了提高气体分离膜的综合性能,以2种不同型号的聚醚共聚酰胺(具有高选择性的Pebax1657和具有高渗透性的Pebax2533)为膜材料制备了气体分离膜,并对分离膜进行结构表征、分离性能和力... 聚合物共混可以制备出兼有几种聚合物特性的共混膜。为了提高气体分离膜的综合性能,以2种不同型号的聚醚共聚酰胺(具有高选择性的Pebax1657和具有高渗透性的Pebax2533)为膜材料制备了气体分离膜,并对分离膜进行结构表征、分离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bax2533含量的增加,聚酰胺段的链间距逐渐增大,自由体积分数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提高;与纯Pebax1657膜相比,共混膜的CO2和N2渗透系数同时增大,N2渗透系数增加速度较快;选择性逐渐降低;与纯Pebax膜相比,两者共混后的膜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共聚酰胺 共混 二氧化碳捕集 膜分离法 Pe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变压吸附协同捕集低浓度烟气二氧化碳工艺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飒 林千果 +3 位作者 徐冬 林汉驰 段晓雅 王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1-205,共5页
利用软件PROⅡ和Aspen Adsorption分别模拟协同工艺中膜分离和变压吸附过程,通过引入气体流量修正系数解决气体流量不匹配问题,提高膜-变压吸附协同碳捕集工艺模拟的准确性。案例研究表明,引入流量修正系数解决了协同工艺模拟过程中出... 利用软件PROⅡ和Aspen Adsorption分别模拟协同工艺中膜分离和变压吸附过程,通过引入气体流量修正系数解决气体流量不匹配问题,提高膜-变压吸附协同碳捕集工艺模拟的准确性。案例研究表明,引入流量修正系数解决了协同工艺模拟过程中出现的气体流量不匹配问题,实现了稳态膜分离和动态循环变压吸附过程的耦合。与以往的膜-变压吸附协同工艺模拟方法相比较,更好地识别了能耗降低和捕集率提升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膜分离 变压吸附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地区CO2驱油封存泄漏土壤监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汤沭成 林千果 +6 位作者 王昊 江绍静 王维波 温庆志 种珊 张一梅 郭军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8,125,共8页
为保障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区CO2驱油封存项目的安全开展,通过对CO2驱油封存技术和黄土塬地区地形地貌及土壤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辨识了黄土塬地区CO2驱油封存过程中CO2泄漏在土壤中的空间运移特征,探究了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总... 为保障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区CO2驱油封存项目的安全开展,通过对CO2驱油封存技术和黄土塬地区地形地貌及土壤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辨识了黄土塬地区CO2驱油封存过程中CO2泄漏在土壤中的空间运移特征,探究了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土壤不同环境指标和土壤层位下适宜的CO2泄漏监测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黄土塬地区特点的全时空、立体化、多参数的CO2驱油封存泄漏土壤监测体系。结果表明:黄土塬地区CO2驱油封存过程中CO2泄漏易受其地形地貌及土壤特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纵向易反渗、横向多源化的空间运移特征以及土壤环境指标响应程度夏季高、冬季低的时间响应特征,所建立的监测体系对该地区土壤环境特点及CO2泄漏特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为其他复杂地区土壤CO2泄漏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封存 黄土塬地区 CO2泄漏 土壤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高炉煤气燃烧前低能耗脱硫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晓雅 林千果 +2 位作者 李飒 阳强 吴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7-311,314,共6页
针对高炉煤气羰基硫催化水解和H_(2)S吸附相结合的燃烧前脱硫工艺,分别应用Aspen Plus和Aspen Adsorption软件进行模拟,探究能耗的关键影响因子温度和压力对总硫脱除和能耗的影响,识别满足减排标准的低能耗脱硫情景。结果表明,水解压力... 针对高炉煤气羰基硫催化水解和H_(2)S吸附相结合的燃烧前脱硫工艺,分别应用Aspen Plus和Aspen Adsorption软件进行模拟,探究能耗的关键影响因子温度和压力对总硫脱除和能耗的影响,识别满足减排标准的低能耗脱硫情景。结果表明,水解压力对能耗和总硫含量变化不敏感;吸附压力升高,总硫含量降低,但对能耗变化不敏感;水解温度和吸附温度是影响脱硫和能耗的关键因素,水解温度升高会导致总硫含量降低和能耗升高,吸附温度升高会导致总硫含量升高和能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脱硫 羰基硫 H_(2)S 低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