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6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十年回首──“节能的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写在华北电力大学校庆日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之平 《现代电力》 1998年第4期19-27,共9页
四十年回首──“节能的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写在华北电力大学校庆日宋之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动能工程系]我校“节能的理论和技术”这一学术方向脱胎于《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工程流体力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合... 四十年回首──“节能的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写在华北电力大学校庆日宋之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动能工程系]我校“节能的理论和技术”这一学术方向脱胎于《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工程流体力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合称“热工理论”。我校这一学科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技术 教学 科研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回归和灰狼优化的电力工程成本及工期预测方法
2
作者 徐宁 李维嘉 +2 位作者 洪崇 刘云 周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电力工程项目通常具有成本高和工期长的特点,且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原材料成本等。传统的成本和工期预测主要依赖经验,容易导致成本估算不足或冗余,进而造成工期延误或资源浪费。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 【目的】电力工程项目通常具有成本高和工期长的特点,且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原材料成本等。传统的成本和工期预测主要依赖经验,容易导致成本估算不足或冗余,进而造成工期延误或资源浪费。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被引入成本和工期预测中,但由于电力工程领域的数据集规模较小,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易出现过拟合问题,预测性能受限。基于该背景提出了一种结合支持向量回归(SVR)、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MLR)和灰狼优化算法(GWO)的混合模型,通过改进更新策略和参数搜索方法,以提升模型在小数据集上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方法】方案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和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搭建了一个高效的电力工程成本和工期预测框架。采用支持向量回归、分类与回归决策树和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基线机器学习方法,并利用灰狼优化算法对上述模型的参数进行搜索以防止过拟合,同时提出两项改进措施:采用混沌序列初始化狼群位置,确保种群多样性;优化灰狼位置的更新策略,通过周围群体信息共享提升搜索能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混合模型在成本和工期预测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训练和测试集上的性能结果对比显示,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容易产生过拟合问题,导致泛化能力不足,而结合GWO的模型改善了该问题。其中,MLR+GWO混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模型。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GWO),混合模型的收敛速度显著加快,仅需6~8次迭代即可达到较优的适应度,而传统GWO算法需迭代11~12次才能达到类似效果。此外,改进算法有效避免了传统GWO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结论】所提出基于线性回归和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混合模型在电力工程成本和工期预测领域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性能优势。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通过优化初始化序列及更新策略,提升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提出的混合模型泛化性能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预测精度和训练效率方面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工程 成本预测 工期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 决策树 线性回归 灰狼优化算法 混沌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优化RL的电力工程造价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静 刘云 +2 位作者 周波 洪崇 王立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4-759,共6页
针对现阶段电力工程造价数据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优化RL的相关预测算法。通过分析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将其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加以筛选,并采用筛选后的影响因素特征向量作为预测... 针对现阶段电力工程造价数据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优化RL的相关预测算法。通过分析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将其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级,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加以筛选,并采用筛选后的影响因素特征向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数据。同时,将电力工程造价预测问题转化为输电线路规划问题,再使用强化学习优化蚁群算法的参数来构建电力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经过实验对照,综合两种栅格尺寸结果,所提方案比两种对照组算法的电子工程造价分别降低了2.97%、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工程造价 随机森林 强化学习 蚁群算法 输电线路规划 数据预测 特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完善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刚刚 杨志平 +2 位作者 徐鸿 付忠广 孙东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114,共3页
以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为例,介绍了如何建设和完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可为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示范中心 热能与动力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后对华北电网调峰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万书亭 崔研 闫磊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风电并入电网给系统的调峰带来很大影响,风电特有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性影响着系统的稳定运行。文章针对风电并网后对电网调峰的影响问题,以华北电网的实测数据为分析对象,直观显示了风电出力在不同时段的波动特性。对比分析了风电的... 风电并入电网给系统的调峰带来很大影响,风电特有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性影响着系统的稳定运行。文章针对风电并网后对电网调峰的影响问题,以华北电网的实测数据为分析对象,直观显示了风电出力在不同时段的波动特性。对比分析了风电的月、日出力特性与华北电网的负荷特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风电并网后对华北电网调峰的影响,得到了风力发电给电网调峰带来负面影响的关键月份。论文成果对于风电并网参与调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出力 并网调峰 华北电网 负荷特性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建筑屋顶光伏/光热和生物质耦合的农村综合能源系统研究
6
作者 张时聪 李涵钰 +3 位作者 刘志坚 吴迪 杨芯岩 何江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3,共11页
基于对农村能源特性分析,充分挖掘屋顶光伏/光热供能潜能,与生物质协同,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生物质协同的农村综合能源系统。结果表明,屋顶光伏可供给系统75.36%的电能,屋顶太阳能集热器可供给系统57.14%的热负荷,其余负荷由生物质能提供... 基于对农村能源特性分析,充分挖掘屋顶光伏/光热供能潜能,与生物质协同,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生物质协同的农村综合能源系统。结果表明,屋顶光伏可供给系统75.36%的电能,屋顶太阳能集热器可供给系统57.14%的热负荷,其余负荷由生物质能提供,屋顶能够供给系统大量可再生能源。屋顶光伏/光热-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系统成本为158.61万元,传统电网供能系统成本为326.77万元。与传统电网供能系统相比,农村建筑屋顶光伏/光热-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系统更经济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太阳能 生物质能 农村地区 屋顶光伏 光伏-生物质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行星轮裂纹故障动力学响应及特征分析
7
作者 胡爱军 彭悦 +2 位作者 邢磊 周卓浩 徐仁挺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3-1071,共9页
综合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建立了行星齿轮系统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内、外啮合2种条件下行星轮齿根裂纹故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搭建行星齿轮箱实验台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内、外啮合2种条件... 综合考虑齿面摩擦、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建立了行星齿轮系统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内、外啮合2种条件下行星轮齿根裂纹故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搭建行星齿轮箱实验台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内、外啮合2种条件下,系统响应频谱图中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啮合频率周围边频成分的幅值存在显著差异;与外啮合相比,内啮合下系统时域响应冲击更为明显,相轨迹图出现扩散现象;考虑传递路径时变效应的情况下,系统动态响应频谱图中出现了由行星架旋转引起的调制频率,与实验台获得的振动信号频率结构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齿根裂纹 动力学模型 内啮合 外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SO-LSSVR算法的变电站工程造价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峰 刘云 +2 位作者 亓彦珣 周波 李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电网建设项目中变电站工程造价的预测一直是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常用的变电站造价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不足、计算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预测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提出了一... 【目的】电网建设项目中变电站工程造价的预测一直是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常用的变电站造价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不足、计算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预测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算法的变电站工程造价预测方法。【方法】考虑到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在设备、技术和运维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两类变电站的特点,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处理,以去除噪声数据,填补缺失值,并将有效信息转换为特征向量,作为LSSVR模型的输入。为避免传统粒子群(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引入了一种混合调节策略,对PSO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进行优化,使得优化过程更加稳定并具备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该策略IPSO算法可以在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利用IPSO算法优化LSSVR模型参数,并建立变电站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结果】通过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所提出的IPSO-LSSVR算法在预测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具体来说,基于该模型的预测误差显著低于其他方法,可以将偏差控制在5%以内。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确保了LSSVR模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结论】基于IPSO优化LSSVR算法的变电站工程造价预测方法,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在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能够为电网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依据,从而有助于项目预算的合理制定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工程造价 造价预测 粒子群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预测精度 运算效率 混合调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TiO_(2)催化氧化CO性能及其反应动力学
9
作者 高琪 董长青 +5 位作者 胡笑颖 张俊姣 朱雁军 吕海洋 薛俊杰 王孝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CuO/TiO_(2)催化剂,研究CuO含量、体积空速、O_(2)含量、CO进口浓度及烟气含SO_(2)时对催化剂CO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30wt%CuO/TiO_(2)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效率最佳,在10000 h^(...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CuO/TiO_(2)催化剂,研究CuO含量、体积空速、O_(2)含量、CO进口浓度及烟气含SO_(2)时对催化剂CO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30wt%CuO/TiO_(2)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效率最佳,在10000 h^(-1)空速下180℃以上完全催化氧化CO,针对0.1~0.5vol%CO进口浓度在220~420℃实现95%以上CO转化效率。当烟气中通入SO_(2)时,随着SO_(2)浓度由0增至4000 mg/m^(3),30wt%CuO/TiO_(2)催化剂在的CO转化率逐渐降低,SO_(2)的存在抑制催化剂的活性。在150~180℃温度范围内进行30wt%CuO/TiO_(2)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本征反应动力学研究,实验及计算结果显示:30wt%CuO/TiO_(2)催化剂表面的CO催化氧化可近似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24.2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CUO TiO_(2) 催化氧化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脱冰动力响应及脱冰方式对塔线系统影响的分析
10
作者 张佳沁 杨文刚 +3 位作者 杨国林 张志劲 蒋兴良 李雨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8-2467,共10页
近年来,冰灾频繁对社会经济和民生造成重创。尤其在电力领域中,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显著。研究覆冰脱冰对输电线路的动力冲击,对于指导易覆冰区域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与维护,提高输电线路的抗冰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近年来,冰灾频繁对社会经济和民生造成重创。尤其在电力领域中,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显著。研究覆冰脱冰对输电线路的动力冲击,对于指导易覆冰区域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与维护,提高输电线路的抗冰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对脱冰跳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脱冰跳跃对导线的影响上,对塔线体系综合影响相关研究还不足。对此,该研究建立了一塔两档塔线系统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单导线同时脱冰、档端脱冰、中部脱冰与两端脱冰方式下塔线系统的动力冲击,并分析了导线冰跳高度、张力、不平衡张力、绝缘子偏转以及杆塔杆件轴力。结果表明:同时脱冰方式下,导线位移,张力和不平衡张力振幅大,绝缘子剧烈振动,且杆塔部分杆件应力大,塔腿主材轴力发生拉力-压力-拉力的反复改变方向过程。其他三种方式的导线冰跳高度、张力和不平衡张力振幅较小,绝缘子的偏移幅度较小,衰减速度快,杆塔杆件应力明显减小,塔腿主材轴力未发生方向改变现象。从各位置响应看,两端脱冰是最合适的脱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塔线系统 覆冰 动力响应 脱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多级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11
作者 刘随贤 彭悦 +1 位作者 向玲 胡爱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3-590,共8页
建立风电机组两级行星齿轮加一级平行轴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内外部激励的影响及多种非线性因素。深入研究激励频率和齿侧间隙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的变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周期运动... 建立风电机组两级行星齿轮加一级平行轴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内外部激励的影响及多种非线性因素。深入研究激励频率和齿侧间隙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的变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周期运动,当激励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或主次谐波共振区时易诱发混沌运动,激变和倍周期分岔是系统通向混沌的主要道路。增加齿侧间隙会导致系统经历从周期运动到混沌再到周期运动的复杂演化过程,期间存在吸引子共存和跳跃不连续现象。通过协同优化齿侧间隙设计并规避主次谐波共振区可有效抑制混沌等失稳现象,提高多级行星齿轮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齿轮传动 动力学响应 混沌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参与绿证交易-碳交易的区域多能互补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12
作者 王心玉 李金航 +4 位作者 陈衡 佟曦 潘佩媛 徐钢 刘文毅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采用基于火力发电的风光储联合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利用风电和光伏2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与火电机组配合发电,以满足城市基本负荷。利用储能单元补偿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的不稳定性,且为了进一步减少系统的碳排放量,引入绿证交易... 采用基于火力发电的风光储联合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利用风电和光伏2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与火电机组配合发电,以满足城市基本负荷。利用储能单元补偿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的不稳定性,且为了进一步减少系统的碳排放量,引入绿证交易-碳交易机制,并在2种交易下分别采用阶梯价格,绿证带来的碳减排量可以抵消部分碳排,调整参与绿证市场的可交易绿证数量和参与碳市场的可交易碳排放量。算例以系统综合运行收益最高为目标,同时考虑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低碳性,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在减碳和经济性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系统 可再生能源 绿证交易 碳交易 阶梯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凸起壁面附近空化泡溃灭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刘雅斌 王雨非 +3 位作者 马少武 郭子通 王笑语 张宇宁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在水力机械中,空化侵蚀常对壁面造成损伤而诱导形成不平整壁面。本文通过高速摄影系统和Kelvin冲量理论对带双半球凸起壁面附近的空泡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空泡位于对称位置情况下的空泡溃灭形态演化特征,定量探讨了核心参... 在水力机械中,空化侵蚀常对壁面造成损伤而诱导形成不平整壁面。本文通过高速摄影系统和Kelvin冲量理论对带双半球凸起壁面附近的空泡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空泡位于对称位置情况下的空泡溃灭形态演化特征,定量探讨了核心参数对泡壁收缩速度及空泡受到的Kelvin冲量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凸起和壁面的共同影响下,空泡在溃灭阶段会呈现为钟形、卵形、锥形、子弹形四种典型形态;(2)相较于远壁侧,近壁侧的泡壁收缩速度更小。随着凸起半径增大或两凸起间距减小,空泡近壁侧和远壁侧的泡壁速度差异在逐渐增大;(3)空泡受到的Kelvin冲量强度在凸起半径增大、凸起间距减小或空泡与壁面间距减小的情况下,会呈现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泡 泡动力学 不平整壁面 高速摄影 Kelvin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学链制氢的CO_(2)零排放SOFC/GT/ORC混合动力系统性能
14
作者 佟勇婧 王军 +6 位作者 池立勋 程思昱 段立强 张汉飞 王秋实 王浩博 黄龑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3,共10页
提出一种新型集成化学链制氢的CO_(2)零排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动力系统,在实现高效发电的同时,高效分离捕集CO_(2)。系统以甲烷为燃料,通过化学链反应产生氢气进入燃料电池,避免了电池内部积碳现象发生,电... 提出一种新型集成化学链制氢的CO_(2)零排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动力系统,在实现高效发电的同时,高效分离捕集CO_(2)。系统以甲烷为燃料,通过化学链反应产生氢气进入燃料电池,避免了电池内部积碳现象发生,电池阳极出口回路至化学链,燃料反应器出口与电池阴极出口气体进入燃气轮机做功,排气余热被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并建立了系统模型并进行热力学性能分析,得到系统性能随燃料流量、燃料利用率、电池工作温度及系统工作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74.10%以上,电效率可达62.42%以上,?效率达到57.73%;敏感性分析表明,系统工作压力达到7×10^(5)Pa时,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化学链制氢 分布式发电系统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能源隧道毛细管网换热器性能实验研究
15
作者 王永艳 周国兵 +3 位作者 刘军 王富强 乔国刚 黄辉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温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交通类能源隧道已有较多应用。热力能源隧道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隧道因具有内热源而与交通类能源隧道差异较大,为研究毛细管网换热器在热力能源隧道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吸热工况下... 毛细管网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温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交通类能源隧道已有较多应用。热力能源隧道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隧道因具有内热源而与交通类能源隧道差异较大,为研究毛细管网换热器在热力能源隧道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吸热工况下热力能源隧道毛细管网换热器采用1∶1间歇运行模式下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越高,毛细管网换热器的换热量越大,在循环水入口温度为5℃不变的条件下,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和循环水入口温度温差增加10℃,换热量增加45.9%;毛细管网换热器的换热量随着循环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增至0.1 m/s后,换热量变化曲线呈水平渐近线变化,换热量逐渐稳定于187.22 W/m^(2);循环水入口温度越低,换热量越大,当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为50℃,循环水流速为0.075 m/s时,循环水入口温度每升高1℃,换热量降低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能源隧道 隧道内空气温度 毛细管网换热器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XGBoost的变电工程造价数据预测算法
16
作者 周波 刘云 +2 位作者 李维嘉 亓彦珣 王立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目的】传统电网变电工程造价预测方法通常依赖单一影响因子或线性假设模型,难以全面捕捉多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预测精度不足。此外,现有方法在处理高维度分类变量时面临维度爆炸或信息损失等问题,尤其在小样本数据场景下容易过拟... 【目的】传统电网变电工程造价预测方法通常依赖单一影响因子或线性假设模型,难以全面捕捉多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预测精度不足。此外,现有方法在处理高维度分类变量时面临维度爆炸或信息损失等问题,尤其在小样本数据场景下容易过拟合。因此,本文构建了一种能有效融合多源影响因子、适应非线性关系且在小样本数据中表现稳健的变电工程造价预测模型,为电网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持。【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编码(ME)并融合极端梯度提升框架(XGBoost)的变电工程造价预测模型(ME-XGB)。首先,从设备和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规模、地理环境及设计标准等多维度中提取13个关键影响因子,涵盖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针对分类变量与造价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均值编码进行特征工程处理,通过计算类别内目标变量即单位容量造价的均值并结合平滑因子,将分类变量转化为连续特征,既保留类别信息又避免维度爆炸。其次,利用XGBoost构建预测模型,通过集成多棵决策树逐步修正残差,并引入正则化项和超参数调优,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实验选取某电网公司200个变电工程样本,随机划分为训练集(80%)与测试集(20%),以平均绝对误差(M_(AE))和拟合优度(R^(2))作为评价指标,与MK-TESM、BP神经网络和XGBoost模型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E-XGB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对比模型。其M_(AE)中位数与均值分别为5和6.875,较MK-TESM、BP神经网络和XGBoost模型均有所降低。同时,ME-XGB模型的R^(2)值达到0.8579,远高于对比模型,表明该模型对数据变动的解释能力更强。此外,箱线图分析结果显示,ME-XGB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布范围最窄,验证了该模型的稳定性更强。超参数调优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的树深度和学习率等超参数设置有效平衡了模型复杂度与过拟合风险。【结论】ME-XGB模型通过均值编码解决了分类变量非线性表达与维度控制问题,结合XGBoost模型的集成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小样本场景下的预测性能。ME-XGB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拟合优度及误差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对比模型,可为电网企业提供更可靠的造价预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动态影响因子的建模,并结合迁移学习拓展模型在跨区域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工程 造价预测 非线性 影响因子 极端梯度提升 均值编码 融合框架 特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撞击高温球面的动力学及传热特性分析
17
作者 王太 孙亦铁 +3 位作者 李晟瑞 刘璐 闫润 王腾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3-604,共12页
Leidenfrost现象是液滴撞击高温壁面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和化学工程等领域,然而现有研究多数针对平面上的Leidenfrost现象,针对高温曲面的研究甚少,如高温球面.为了探究液滴撞击高温球面的动力学... Leidenfrost现象是液滴撞击高温壁面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和化学工程等领域,然而现有研究多数针对平面上的Leidenfrost现象,针对高温曲面的研究甚少,如高温球面.为了探究液滴撞击高温球面的动力学特性及传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液滴撞击高温球面引起的Leidenfrost现象.从液滴与气膜形态以及壁面热流密度与压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Leidenfrost现象,探究了液滴、气膜和热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发现气膜厚度较薄处,壁面热流密度较高,且液滴与壁面间的蒸汽在排出时会形成泊肃叶流,从而影响排气速度.随后,进一步研究了液滴撞击速度、液滴尺寸、壁面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撞击速度和液滴尺寸的增加都可以增强液滴的铺展从而增强传热,但二者在气膜变化上有所不同,撞击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排气加快,中心气膜厚度降低;液滴尺寸的增加则会使中心气膜厚度升高.由于液滴初始撞击动能不变,壁面温度的改变对液滴铺展趋势的影响不大,但壁面温度升高会加大液滴吸热量,使得蒸发速率加快,从而导致气膜中心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高温球面 气膜 表面张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平板狭缝附近空泡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扈庆祎 张程 +2 位作者 郭子通 王笑语 张宇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2,共9页
狭缝中的空泡在微流体控制和泵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狭缝和外部自由流体空间交界面附近的空泡动力学行为尚不清楚。利用高速摄影实验系统,对交界面附近激光诱导空泡的溃灭和回弹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通过改变空泡形心与交界面之... 狭缝中的空泡在微流体控制和泵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狭缝和外部自由流体空间交界面附近的空泡动力学行为尚不清楚。利用高速摄影实验系统,对交界面附近激光诱导空泡的溃灭和回弹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通过改变空泡形心与交界面之间的无量纲距离,研究了空泡的变形和平移运动过程。研究发现:(1)受交界面影响,空泡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形和平移。在空泡溃灭阶段,当空泡与交界面的距离较小时,狭缝外部的空泡表面溃灭速度更快。(2)随着无量纲距离的增加,空泡在溃灭阶段各方向的速度差异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空泡形心位移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3)随着无量纲距离的增大,在回弹阶段,空泡云团的形状和膨胀范围也有显著差异,空泡右端点的膨胀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泡动力学 微流体控制 狭缝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氨对乙烯氧化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9
作者 廉钰坤 王春波 洪迪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1-468,I0005,共9页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载体,氨与碳氢燃料掺混燃烧可实现大规模二氧化碳(CO_(2))减排。该文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重要前驱体乙烯为对象,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掺氨对乙烯氧化过程中PAH生成的影响...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载体,氨与碳氢燃料掺混燃烧可实现大规模二氧化碳(CO_(2))减排。该文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重要前驱体乙烯为对象,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掺氨对乙烯氧化过程中PAH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AH的生成呈阶段特征,包括PAH的形成、生长和聚集成核过程。掺氨基本不影响PAH前驱体(C_(1)-C_(5)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和消耗,因此对PAH形成阶段的影响较小。掺氨导致含氮PAH分子的分解反应增强,进而抑制了PAH的生长,但掺氨基本不影响PAH的芳环结构分布。掺氨引入的N原子导致PAH分子间通过二维边界相互连接聚合的次数减少,但通过三维堆积产生的平行层结构增加,从而降低了PAH的稳定性。可知,掺氨抑制PAH生长的原因是PAH生长速度减慢以及PAH聚合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乙烯氧化 反应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形波作用下新型半潜浮式风力机动力响应特性
20
作者 段金龙 曹淑刚 +2 位作者 常爽 范晓旭 姜兴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9,59,共10页
通过研究畸形波生成原理,模拟符合实际海况的畸形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畸形波作用下浮式风力机与养殖网箱耦合的新型半潜浮式风力机平台的动力响应(包括纵荡、垂荡、纵摇及加速度等)。此外,还考察了风力机的动力响应(如塔顶荷载、浮式... 通过研究畸形波生成原理,模拟符合实际海况的畸形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畸形波作用下浮式风力机与养殖网箱耦合的新型半潜浮式风力机平台的动力响应(包括纵荡、垂荡、纵摇及加速度等)。此外,还考察了风力机的动力响应(如塔顶荷载、浮式风力机机舱加速度与输出功率)以及系泊锚链的动力响应(有效张力)。研究结果表明,畸形波对各项响应参数的均值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响应的极值和标准差却有明显影响。具体而言,畸形波的作用导致新型半潜浮式风力机平台的纵荡响应出现冲击现象,这对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及其动力响应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畸形波的作用下,观察到输出功率出现了显著的低谷现象。同时,锚链有效张力也出现了冲击响应,且由于悬链线效应,锚链在畸形波作用下的张力增大速率低于张力减小速率。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畸形波对新型半潜浮式风力机平台的复杂影响,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波 新型半潜浮式风力机 养殖网箱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