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环境风险 被引量:59
1
作者 唐阵武 程家丽 +1 位作者 岳勇 陈玉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8,共8页
采集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的表层沉积物,分析11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不同形态组成,研究了不同湖泊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污染程度,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Cd累积最严重,Zn和Hg也发生明显累积,龙... 采集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的表层沉积物,分析11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不同形态组成,研究了不同湖泊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污染程度,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Cd累积最严重,Zn和Hg也发生明显累积,龙阳湖污染较重,南太子湖和墨水湖污染中等,其它湖泊污染总体较轻.沉积物性质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工业活动强烈影响着重金属的分布.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生物可利用态含量最高,其次为Mn、Zn、Co、Cu和Pb;而Sb和Hg以残留态占绝对优势,生态风险较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化石燃料燃烧、金属冶炼等是武汉市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的主要贡献者,同时岩石风化等地球化学过程也影响着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重金属地累积指数 形态 主成分分析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Hs在我国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姜永海 韦尚正 +2 位作者 席北斗 张化永 李红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6-1181,共6页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控制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展土壤中PAHs污染分布规律、污染机理、归宿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土壤中PAHs污染水平、分布特点,...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控制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展土壤中PAHs污染分布规律、污染机理、归宿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土壤中PAHs污染水平、分布特点,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1)我国土壤已普遍受PAHs污染,大部分地区PAHs土壤污染水平主要集中在中低污染水平,污染生态风险较小,但PAHs在我国土壤中呈不断积累的趋势;(2)北京、大连、天津、上海、厦门等地土壤中PAHs的污染最严重,污染水平属于严重污染,存在不可忽视的生态风险,要恢复其土壤多种用途具有很大困难;(3)在同一区域内,城区、郊区和农村的土壤中的PAHs污染水平具有依次降低的趋势,不同功能区之间土壤中PAHs的污染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对区域内PAHs的污染所带来的影响;(4)由于我国南北方在气候、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南北方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毒性特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 污染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迁移转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韦尚正 席北斗 +3 位作者 张化永 姜永海 于会彬 赵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75,共5页
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受污染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归宿的主要途径。论述了PAHs在含水层中吸附过程的特征、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并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PAHs在含水层中生物降解过程机制以及研究进展;介绍了PAHs在地下水中迁移... 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受污染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归宿的主要途径。论述了PAHs在含水层中吸附过程的特征、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并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PAHs在含水层中生物降解过程机制以及研究进展;介绍了PAHs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状况;指出了PAHs与固相介质的吸附机制和竞争吸附行为、高分子量PAHs的生物降解途径和机制及共存PAHs或与其他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归宿与修复技术是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地下水 迁移 转化 机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间数线性规划及其区间解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牛彦涛 黄国和 +1 位作者 张晓萱 杨勇平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9,共7页
区间数线性规划可用于处理含有离散区间数的不确定性优化问题。针对已有算法所求区间解可能包含非可行解的缺陷,基于可能度概念提出了区间数线性规划的有效解、弱有效解、最优解及其解域的定义,给出了改进解法,所得区间解为以上解域的... 区间数线性规划可用于处理含有离散区间数的不确定性优化问题。针对已有算法所求区间解可能包含非可行解的缺陷,基于可能度概念提出了区间数线性规划的有效解、弱有效解、最优解及其解域的定义,给出了改进解法,所得区间解为以上解域的子集。以一个数值模型为例求解,将运算结果与已有算法所得区间解作了对比,说明了改进解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线性规划 可能度 区间解 有效解 弱有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沉积物中粘土及其主要组分吸附Cu和Zn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鱼 高茜 +3 位作者 李鸿业 王晓丽 王婷 王燕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以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萃取分离-吸附-加和模型方法考察了粘土及主要组分(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Cu,Zn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粘土吸附Cu,Zn的能力略高于表层沉积物吸附Cu,Zn的能力,且粘土中铁锰氧化物... 以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萃取分离-吸附-加和模型方法考察了粘土及主要组分(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Cu,Zn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粘土吸附Cu,Zn的能力略高于表层沉积物吸附Cu,Zn的能力,且粘土中铁锰氧化物对Cu,Zn吸附的相对贡献最大,有机质次之,粘土矿物最小,与表层沉积物中各组分吸附Cu,Zn的规律一致,说明铁锰氧化物控制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粘土 铁氧化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法(CWPO)降解间硝基苯磺酸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鱼 刘建林 +1 位作者 董国华 王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了优化反应条件及研究反应机理,利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法(CWPO)在不同温度、初始总有机碳(TOC)浓度、氧化剂及催化剂条件下对间硝基苯磺酸钠溶液进行降解处理,得到最优条件为温度200℃,初始TOC浓度2560mg/L,氧化... 为了优化反应条件及研究反应机理,利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法(CWPO)在不同温度、初始总有机碳(TOC)浓度、氧化剂及催化剂条件下对间硝基苯磺酸钠溶液进行降解处理,得到最优条件为温度200℃,初始TOC浓度2560mg/L,氧化剂30mL及催化剂0.5g。并采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对降解过程的单因素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建立了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过程的多因素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上述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催化湿式氧化的降解过程。同时分析了考察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其影响的顺序为:温度>初始TOC浓度>氧化剂>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法 间硝基苯磺酸钠 退镀废水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成本分析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谈判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菊 崔秀平 +2 位作者 李娟 房春生 张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0-153,共4页
以利益关系最对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局中人,建立了囚徒困境博弈模型.通过减排总成本的分析,讨论了全球为将气温变暖限制在2℃以内所应采取的减排量策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碳减排项目在发展中国家运行的总成本更低,因此发达国家通... 以利益关系最对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局中人,建立了囚徒困境博弈模型.通过减排总成本的分析,讨论了全球为将气温变暖限制在2℃以内所应采取的减排量策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碳减排项目在发展中国家运行的总成本更低,因此发达国家通过CDM方式减排是更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减排量 囚徒困境 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薇 高洪文 张化永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96-1701,共6页
宏基因组学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 宏基因组学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从1998年提出至今,该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等研究领域。文章在对宏基因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存在问题的综述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指出该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利用该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为环境监测、预警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环境保护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强化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鱼 伏亚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进行了接种高效降解菌团(BC)、生物表面活性剂(GBS)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CS)对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和供试土壤(NS)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修复处理中,对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程度依次为NS+BC+GBS>NS+GB... 进行了接种高效降解菌团(BC)、生物表面活性剂(GBS)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CS)对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和供试土壤(NS)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修复处理中,对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程度依次为NS+BC+GBS>NS+GBS>NS+BC>NS+BC+CS>NS+CS,其中投加高效降解菌团(BC)和生物表面活性剂(GBS)的供试体系经60 d修复处理后稠油降解率达到了72%,同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石油降解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化学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酸溶物基水热合成光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许林 石飞 +2 位作者 王小华 陈仕祥 宋卫坤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以冶金高炉渣酸溶物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制备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光催化剂的化学组分、比表面积等物性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水热反应过程中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高炉渣酸溶物制光催化剂催化活... 以冶金高炉渣酸溶物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制备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光催化剂的化学组分、比表面积等物性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水热反应过程中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高炉渣酸溶物制光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光催化剂是一种比表面积较大的多孔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氧化浓度为2 5 mg/L的甲基橙溶液陈化0.5 h后,其脱色率达到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水热法 光催化剂 甲基橙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的模糊机会约束优化的农业水质管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野 黄国和 +1 位作者 秦肖生 黄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12-3114,共3页
以模糊机会约束规划(FCCP)框架为基础,结合区间线性规划方法(ILP),最终形成基于区间模糊机会约束优化的农业水质管理模型(IFAWQMM)。IFAWQMM有效地改进FCCP和ILP,可以同时处理农业水质管理系统中的模糊和离散区间形式的变量;另外,它允... 以模糊机会约束规划(FCCP)框架为基础,结合区间线性规划方法(ILP),最终形成基于区间模糊机会约束优化的农业水质管理模型(IFAWQMM)。IFAWQMM有效地改进FCCP和ILP,可以同时处理农业水质管理系统中的模糊和离散区间形式的变量;另外,它允许一些模糊约束只在特定的置信水平条件下满足即可。因此,求解IFAWQMM模型,可以获得不同置信水平条件下的更优解。利用模型处理假定的农业水质管理问题。结果表明,它可以帮助决策者生成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分析系统经济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机会约束规划 区间线性规划 农业水质管理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坤 傅海燕 +1 位作者 李薇 柴天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267-270,共4页
流域水文模型是研究流域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介绍了系统理论模型、概念性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应用发展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未来的主要研究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加强模型的物理基础分析、改进参数优选方法、完善模型结构、增强模拟... 流域水文模型是研究流域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介绍了系统理论模型、概念性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应用发展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未来的主要研究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加强模型的物理基础分析、改进参数优选方法、完善模型结构、增强模拟真实性、增加分布式物理模型适用性;将3S、DEM和ANN等先进技术和工具应用到模型中,集成开发一体化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与其他专业系统模型相耦合建立起模型库集成系统;把水文—气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耦合成新型的模型系统,更好地满足模拟需要,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模型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流域 系统理论模型 概念性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晓雯 李薇 陈庆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4期261-262,265,共3页
模型模拟是定量估算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有效工具,也是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回顾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和主要特征,探讨了今后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模型的选用、... 模型模拟是定量估算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有效工具,也是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回顾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和主要特征,探讨了今后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模型的选用、改进及研发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模型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活性炭-过氧化氢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霞 李薇 +2 位作者 郭耀文 刘银平 刘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用混凝-活性碳-过氧化氢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探讨了不同处理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H为4.0、投加200mg·L-1氯化铁、慢速搅拌25min、静置60min时混凝效果最好;而后在室温、pH=3.0、H2O2(质量分数为30%)投加量... 用混凝-活性碳-过氧化氢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探讨了不同处理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H为4.0、投加200mg·L-1氯化铁、慢速搅拌25min、静置60min时混凝效果最好;而后在室温、pH=3.0、H2O2(质量分数为30%)投加量为5mL.L-1、活性碳与H2O2的质量比为1:2、反应120min时,COD去除率最好。经混凝-活性炭-H2O2组合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中COD、UV254、UV410和UV436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9.44%、82.13%、90.625%和91.35%,其中出水中COD为75.69mg·L-1,达到GB16889-2008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混凝 活性碳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双酚A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鱼 刘建林 +3 位作者 王晓丽 翦英红 董德明 黎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42-2148,共7页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水样中痕量双酚A(BPA)的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筛选及优化,得到最佳条件:22.5μL氯苯作萃取剂、0.5 mL丙酮作分散剂、0 min静止萃取时间、调节pH3.2左右、10%离子强度及9 mL水样体积...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水样中痕量双酚A(BPA)的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筛选及优化,得到最佳条件:22.5μL氯苯作萃取剂、0.5 mL丙酮作分散剂、0 min静止萃取时间、调节pH3.2左右、10%离子强度及9 mL水样体积.此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0μg/L(R^2=0.9941),检出限为0.10μg/L.在BPA质量浓度为1μg/L条件下,方法回收率为87.8%~111.0%,相对标准偏差8.3%(n=5),富集倍数范围1905~2527.对添加不同BPA浓度的自来水、地表水及回用中水进行分析,回收率分别为(108±11.1)%,(107±13.2)%及(81.2±6.2)%(n=3).在既定的色谱条件下,BPA的测定不受乙炔基雌二醇、雌二醇、雌三醇、雌酮和壬基酚等雌激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酚A 氯苯 丙酮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潮河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郭军庭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盛萍 姚安坤 马松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6-243,共8页
为探究气候变异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位于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流域,对该流域1961-2009年的年径流、年降水、年潜在蒸散发和年输沙量分别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和突变点分析,结合该流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 为探究气候变异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位于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流域,对该流域1961-2009年的年径流、年降水、年潜在蒸散发和年输沙量分别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和突变点分析,结合该流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定量评价该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异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该流域年径流量在1961-2009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9年发生突变,但年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没有显著变化。该流域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且于2004年发生突变。分析表明该流域气候变异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3.9%和56.1%,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95%和98.05%。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该流域年径流量减少,特别是年产沙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体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实现适应性流域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径流 潮河流域 产流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及其吸附铜/锌的特性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鱼 王晓丽 +1 位作者 张正 郭书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85-2290,共6页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的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和残渣态组分吸附铜、锌的特性.结果表明,0.1mol/LNH2OH.HCl+0.1mol/LHNO3,(NH4)2C2O4-H2C2O4缓冲溶液和体...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的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和残渣态组分吸附铜、锌的特性.结果表明,0.1mol/LNH2OH.HCl+0.1mol/LHNO3,(NH4)2C2O4-H2C2O4缓冲溶液和体积分数为30%的H2O2可选择性地萃取分离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的锰氧化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萃取率为63.15%~97.59%,同时对非目的组分影响较小;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的吸附能力均大于对锌的吸附能力,且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高于表层沉积物及其相应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大于残渣态组分,且非残渣态组分中锰氧化物的单位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铁氧化物,而有机质的单位吸附能力较弱,比锰氧化物低2个数量级,说明生物膜对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作用强于表层沉积物,而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中金属(铁、锰)氧化物对水中痕量重金属起主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生物膜 非残渣忿 选择性萃取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KE-SHE与MUSLE耦合模拟小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盛萍 张志强 +1 位作者 唐寅 郭军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8,I0003,共8页
为有效认识流域侵蚀产沙来源,并探讨MIKE-SHE在中国黄土高原区域侵蚀产沙模拟的适用性,该研究采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MIKE-SHE与修正的土壤侵蚀模型MUSLE耦合,对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进行了空间分布模拟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流... 为有效认识流域侵蚀产沙来源,并探讨MIKE-SHE在中国黄土高原区域侵蚀产沙模拟的适用性,该研究采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MIKE-SHE与修正的土壤侵蚀模型MUSLE耦合,对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进行了空间分布模拟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侵蚀产沙主要来自于坡耕地和村庄、厂矿及居民用地,二者对于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贡献平均为44%和34%。对于不同地貌单元,沟坡是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来源,其侵蚀产沙贡献高达68%。总体来看,73%的流域面积无明显侵蚀特征,而约17%为强度、极强度以及剧烈侵蚀区,剧烈侵蚀区多分布于沟坡和部分斜梁坡,这与现实流域植被覆被特征及侵蚀特征基本相符。沟道重力侵蚀是影响MIKE-SHE与MUSLE耦合模拟流域出口侵蚀产沙总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空间分布 模型 MIKE-SHE MUSLE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北京电源规划优化模型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宇希 黄国和 +2 位作者 林千果 张晓萱 牛彦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53-59,共7页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规划,直接影响系统今后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网络结构及其将来的发展。以北京地区为例,建立了一个不确定性电源规划优化模型。本模型引入区间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规划,直接影响系统今后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网络结构及其将来的发展。以北京地区为例,建立了一个不确定性电源规划优化模型。本模型引入区间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源规划模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和发电机组的装机扩建问题。结果表明:北京市将初步建立起以煤、气发电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电源结构,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安全可靠、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电源规划 区间规划 装机扩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鱼 王健 +1 位作者 郑爽 汤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7-501,共5页
利用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年老"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及氨氮进行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分析了CWAO降解过程中有机酸之间及氨氮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WAO可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正己酸、正丁酸、... 利用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年老"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及氨氮进行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分析了CWAO降解过程中有机酸之间及氨氮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WAO可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反应进行120min时TOC去除率均达90%以上.降解乙酸、正丁酸和正己酸混合溶液时,升温过程出现有机酸相互抑制降解现象.氨氮的存在导致正丁酸的降解率下降,而有机酸的存在也抑制了氨氮的降解.Ni2+可使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 Mn/Ce复合催化剂 正己酸 正丁酸 乙酸 NI2+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