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源承载力的区域发展路径模拟——以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聂青云 赵振宇 郭润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6,共9页
从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建立了区域能源承载系统结构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超效率SBM耦合模型科学评价北京市2005—2017年能源承载力,并设置现状延续、政策规划和目标发展情景,进行北京市2018—2035年的能... 从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建立了区域能源承载系统结构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超效率SBM耦合模型科学评价北京市2005—2017年能源承载力,并设置现状延续、政策规划和目标发展情景,进行北京市2018—2035年的能源承载力多情景模拟,为能源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发展路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5—2017年,北京市能源承载力水平逐步提升;2018—2035年,按照政策规划情景,北京市预计在2035年达到目标发展情景(发达地区)2032年的能源承载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现状延续、政策规划、目标发展三个不同情景下所实现目标的差异性效果显著,建议北京市基于政策规划情景,以目标发展情景为方向,综合运用两种情景中的指标参数设定区域发展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能源承载力 多情景模拟 可持续发展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差异化配置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硕 李薇 +2 位作者 李英姿 刘强 曾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1-1571,共11页
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基础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举措,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则是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重要凭证.当前我国绿证分配机制单一,无法有效衡量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 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基础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举措,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则是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价值的重要凭证.当前我国绿证分配机制单一,无法有效衡量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可获得绿色价值的差异性,并发挥其平衡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的杠杆作用.为此,从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电量兑换绿证的差异化入手,建立考虑可再生能源综合价值的绿证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CRITIC法、熵权法和TOPSIS法构建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证差异化评价模型.以2030年碳达峰目标为发展场景,分析模型对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和海上风力发电绿色收益的影响,进而修正其发展规划,并提出绿证相关政策建议.所构建的绿证差异化分配模型可为我国绿证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绿证差异化 CRITIC-熵权法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碳配额及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调度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檀勤良 代美 梅书凡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6,共8页
为深化电动汽车在降低交通系统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的良好作用,该文构建了以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最小和电力系统发电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场景为基础,并进一步探究碳配额和需求响应协同作用对... 为深化电动汽车在降低交通系统碳排放、促进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的良好作用,该文构建了以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最小和电力系统发电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场景为基础,并进一步探究碳配额和需求响应协同作用对电动汽车用能成本和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赋予电动汽车碳配额有利于加强用户的充电响应程度。协同调度在减少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平抑负荷波动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碳配额 需求响应 协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区域间电力行业水足迹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颖 周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0,共5页
为探讨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地区电力行业的生产贸易及相应水足迹是否能满足地区长期发展需求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平衡模型模拟减碳政策给京津冀地区电力行业生产贸易及其水足迹带来的变化,模型中设计了4种碳减排方案,以... 为探讨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地区电力行业的生产贸易及相应水足迹是否能满足地区长期发展需求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平衡模型模拟减碳政策给京津冀地区电力行业生产贸易及其水足迹带来的变化,模型中设计了4种碳减排方案,以研究碳税、投资和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税政策发电节水效果最显著;减碳政策会大幅增加电力贸易虚拟水的区域间流动;各种情景下电力行业完全水足迹变化不大(低于15%),其中北京市电力行业水足迹对减碳政策的敏感度最高。因此,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的节水重点应着眼于贸易环节,优化贸易结构,减少区域间虚拟水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发电用水 CGE模型 可再生能源发电 双碳目标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电力CPS事故构模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小鹏 李存斌 +1 位作者 刘定 孙肖坤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7,共11页
能源互联网下电力信息融合风险管控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主要从复杂事故系统角度研究了电力CPS故障风险传递结构。首先,基于复杂事故系统概念构建了电力CPS事故系统,并对电力CPS事故致因因素进行提取梳理;在此基础上,建立DEMATEL... 能源互联网下电力信息融合风险管控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主要从复杂事故系统角度研究了电力CPS故障风险传递结构。首先,基于复杂事故系统概念构建了电力CPS事故系统,并对电力CPS事故致因因素进行提取梳理;在此基础上,建立DEMATEL-ISM解释结构模型对事故因素间传递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各风险致因因素间层次结构和复杂网络结构模型;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电力信息融合下的风险传递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电力信息的深度融合,风险因素间扰动关系更加紧密复杂,关键节点失效更容易导致大规模系统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信息融合 事故系统 风险传递 解释结构模型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物联网用户用电信息全过程管理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晓宇 郭晓鹏 杨昆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60,共8页
为明确电力物联网用户用电信息风险管理的重点,首先结合电力物联网主要技术,对电力物联网用户用电信息从获取到应用全过程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对风险因素重要程度和用户用电信息全过程管理环节的风险重要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用... 为明确电力物联网用户用电信息风险管理的重点,首先结合电力物联网主要技术,对电力物联网用户用电信息从获取到应用全过程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对风险因素重要程度和用户用电信息全过程管理环节的风险重要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用户用电信息全过程管理的重点风险和环节。研究表明,在全部风险因素中,应重点防控数据窃取、智能终端网络攻击、数据篡改等6大风险;在电力物联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到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中,应重点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环节和应用环节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用户用电信息管理 改进熵值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模糊物元的电力用户价值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裘华东 张云雷 +4 位作者 段光 王伟 牛东晓 浦迪 王海潮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113,共7页
首先,从当前市场价值、潜在市场价值和区域贡献价值三个方面构建了电力用户多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组合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物元可拓法和理想解法求解理想模糊物元和负理想模糊物元,并根据欧式范数计算... 首先,从当前市场价值、潜在市场价值和区域贡献价值三个方面构建了电力用户多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组合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物元可拓法和理想解法求解理想模糊物元和负理想模糊物元,并根据欧式范数计算确定各评价对象的相对关联度。运用该方法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力用户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概念清楚、计算简单和结果直观等特点,可对电力用户多维价值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用户价值 理想模糊物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齐霞 王绵斌 +2 位作者 安磊 陈玉龙 赵振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7-913,共7页
为评估不同省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综合开发水平,基于全产业链视角,文章从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水平、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水平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最小信息鉴别原理,... 为评估不同省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综合开发水平,基于全产业链视角,文章从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水平、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水平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最小信息鉴别原理,综合不同类型定性和定量赋权方法的优点,提出组合权重赋权法,构建了基于理想点法的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水平评价模型。将模型有效应用于东南沿海5省和"三北"地区5省区的数据分析,测评得出不同省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总体表现和各项指标差异,用以科学确定各区域发展水平和特征,帮助优化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发电项目 区域开发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市场环境下储能电站和光伏电站合作博弈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格日勒图 张立辉 柴剑雪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553,共9页
与传统电力市场主体不同,储能电站既可以参与发电侧,也可以参与用户侧,进而获取利益。文章以发电商、售电公司、用户、储能电站和光伏电站为市场主体,建立电力市场博弈模型;以储能电站在某一时段的运行方式和报价作为博弈策略,计及储能... 与传统电力市场主体不同,储能电站既可以参与发电侧,也可以参与用户侧,进而获取利益。文章以发电商、售电公司、用户、储能电站和光伏电站为市场主体,建立电力市场博弈模型;以储能电站在某一时段的运行方式和报价作为博弈策略,计及储能电站必要的运行约束条件,建立储能电站运行模型;基于招标电价制建立光伏电站运行模型。考虑储能电站与光伏电站进行合作博弈,以最大化联盟收益为剩余博弈支付,以联盟内部交换功率和交易电价为协议,基于Shapley值对合作博弈剩余进行分配,通过分析得到模型的Nash均衡。文章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储能电站与光伏电站进行合作博弈参与电力市场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储能电站 光伏电站 合作博弈 SHAPLEY值 NASH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交易下电力联合外送多主体利益分配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毅宏 檀勤良 +2 位作者 郑锦 代美 李渝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38,46,共9页
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影响着电力联合外送系统运营的可持续性,而外送系统中电力电量的配置结果决定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水平。在考虑外送系统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下,提出了风光火联合外送两阶段运营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不同电源的利益冲突,以... 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影响着电力联合外送系统运营的可持续性,而外送系统中电力电量的配置结果决定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水平。在考虑外送系统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下,提出了风光火联合外送两阶段运营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不同电源的利益冲突,以厂商发电利润最大构建电量分配模型,并求得均衡发电利润;然后考虑输电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购电成本最小和可再生电力外送最大构建电力分配模型,将均衡利润改成厂商盈利保证约束,通过综合发电层与输电层的利益考量,实现联合外送系统的优化调度;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求得电力电量及利润分配结果,并探讨电量分解方式和盈利保证约束的影响及作用,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在保障参与主体利益分配均衡的情况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火电 联合外送 发输电利益 电力电量分配 运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居民智慧用电的智能电器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军 李莉 +2 位作者 年田甜 梁春燕 王钇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典型的家庭用电方式,划分了家庭用电的类型,并给出了典型用电设备,如做饭,洗衣,空调,电热水器以及电动汽车的用电策略和约束,以用电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居民智能家居用电管理调度控制策略优化模型,利用编程和结合实际典型... 针对典型的家庭用电方式,划分了家庭用电的类型,并给出了典型用电设备,如做饭,洗衣,空调,电热水器以及电动汽车的用电策略和约束,以用电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居民智能家居用电管理调度控制策略优化模型,利用编程和结合实际典型家庭的数据,得到了用电控制策略的最优解。研究发现,智能用电管理能有效节约家庭的用电费用,并且对于用户用电曲线有移峰填谷的作用,对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用电 电器控制策略 需求响应 能源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督察下的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退出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强 谭忠富 +2 位作者 谭清坤 蒲雷 德格吉日夫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0-285,共6页
通过分析当今环境保护政策和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实际情况,将利润率、综合税率、惩罚性罚款基数和环保督察成本等影响因素,融入到地方政府与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间的演化博弈过程中,用以模拟退出决策过程。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下,... 通过分析当今环境保护政策和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实际情况,将利润率、综合税率、惩罚性罚款基数和环保督察成本等影响因素,融入到地方政府与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间的演化博弈过程中,用以模拟退出决策过程。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下,当地方政府选择的环保督察力度较小时,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采取不退出的策略;当地方政府选择的环保督察力度较大时,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采取退出的策略。当初始状态一定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降低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利润率、增大综合税率、加大惩罚性罚款数额等方法,促使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退出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 环保督察 退出机制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省级煤电退出的就业影响与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家海 王媛 +1 位作者 杨晓文 张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80,共14页
为有力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电力行业需要在2045年前后实现净零碳排放,因此,长期看常规煤电将逐步退出。然而煤电逐步退出会使相关从业人员面临失业风险,加剧中国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评估省级煤电退出的就业影响可以为各省制定... 为有力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电力行业需要在2045年前后实现净零碳排放,因此,长期看常规煤电将逐步退出。然而煤电逐步退出会使相关从业人员面临失业风险,加剧中国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评估省级煤电退出的就业影响可以为各省制定科学能源转型政策提供决策支撑,对于推进电力行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20年后煤电不再新增和2030年煤电装机增至1300GW这两种典型煤电发展情景,结合微观层面的燃煤电厂数据,通过自下而上的表格分析方法评估燃煤电厂退出对不同省份带来的就业影响,并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估框架识别煤电转型中的就业脆弱地区,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公正转型措施。研究发现:①2020年煤电行业直接相关就业人数达到168.63万人,若不再新增煤电,2045年实现电力零碳时,约16.76%的煤电相关就业人员将面临失业,而继续新增煤电将会使该比例提高至36.90%;②基于两种情景下的脆弱性框架计算结果,大部分省份属于低就业脆弱区域,因此,不会因煤电退出引发较大的失业风险集聚,高就业脆弱省份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宁夏等煤炭资源型省份,继续新增煤电将导致整体的就业脆弱性提高;③对处于情景二下较高和高脆弱区域的9个省份进行致脆分析,发现脆弱性省份可以分为高暴露型省份、高暴露高敏感型省份和高暴露高敏感低适应型省份三种类型。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地构建转型管理框架,保障煤电远期有序退出过程中相关劳动群体的基本权益,助力电力行业公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退出 就业影响 脆弱性评估 公正转型 省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光伏组件供应链生态—经济效益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乌云娜 贾卫兵 +2 位作者 郭晓鹏 李玲闻樱 许传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66,共6页
光伏组件供应链在生产制造、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使光伏发电的环保性大打折扣。因此,文章旨在通过减少光伏组件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实现光伏组件供应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文章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别建... 光伏组件供应链在生产制造、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使光伏发电的环保性大打折扣。因此,文章旨在通过减少光伏组件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实现光伏组件供应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文章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别建立了以经济成本最低和总成本最低为目的的供应链优化模型,并以BX公司为例,通过lingo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合理选择供应商、尽可能减少运输距离、采用低碳生产工艺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实现供应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此外碳税对于目标函数影响巨大,当碳排放成本过高时,企业应关注碳排放成本,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企业与供应链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供应链 LCA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ley值的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因素分解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庆友 王雅娴 +2 位作者 于振华 桂增侃 米乐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4,共6页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火电行业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预测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仍是导致京津冀火...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火电行业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预测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仍是导致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可以抑制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但能源强度的作用更强,尤其在河北省;(3)预测结果显示,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约35 318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SHAPLEY值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大气污染物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文君 廖一嘉 +3 位作者 周建力 刘芳彤 许民甲 乌云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7-226,共10页
通过研究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我国相关排放政策及规范,以排放因子法为主要方法,设计了可建立机场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时监管提供研究基础。该方法针对飞机发动机和地面保障设... 通过研究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我国相关排放政策及规范,以排放因子法为主要方法,设计了可建立机场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时监管提供研究基础。该方法针对飞机发动机和地面保障设备(GSE),实现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半小时级别排放量计算。通过收集整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航班计划与GSE运作情况实际数据,计算并建立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排放清单,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随后,从活动水平误差和排放因子适用性两方面,对清单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计算结果对机场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大气污染物 排放清单 高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绿氢产业发展政策仿真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家海 牟琪林 +1 位作者 许传博 张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8,共10页
绿氢是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二次能源,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近年来,中国绿氢产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始发展起步,当前主要面临技术不成熟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该研究结合中国绿氢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了考虑绿氢供需与全产... 绿氢是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二次能源,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近年来,中国绿氢产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始发展起步,当前主要面临技术不成熟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该研究结合中国绿氢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了考虑绿氢供需与全产业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2021—2035年绿氢产业发展进行预测。进一步对大力推动技术研发、低价电制氢就近消纳和推进绿氢替代三种典型政策进行了多情景政策仿真模拟。研究发现:①中国绿氢产能将持续稳定提升,且在2030年之后提速。在基准情景下,2035年中国绿氢产量将达到1581万t,单位绿氢成本降至20.98元/kg,绿氢在氢能总需求中的占比将提升至29.7%。②大力推动技术研发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绿氢产量的提高和单位绿氢成本的下降,最大政策力度情景下2035年绿氢产量和单位绿氢成本分别为2484.3万t和12.9元/kg,推动储运氢技术进步的成效更为显著。③低价电制氢就近消纳政策可推动绿氢单位成本下降,进而促进绿氢产量提升,最大政策力度情景下2035年绿氢产量和单位绿氢成本分别为2496.7万t和15.62元/kg,但在发展初期盲目降低绿氢成本而不考虑需求会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剧烈波动。④推进绿氢替代政策能够有效刺激需求侧的绿氢消费,提高绿氢在氢能总需求中的占比,进而拉动投资扩大绿氢装机容量和产量,最大政策力度情景下2035年绿氢消费量在氢能总需求中的占比增至48.7%,绿氢产量和单位绿氢成本分别为2586.5万t和20.65元/kg。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氢产业 系统动力学 多情景模拟 政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技术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振宇 周仁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1-1583,1607,共4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技术方案选择时难以系统量化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CRITIC法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技术性、经济性两方面8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主... 针对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技术方案选择时难以系统量化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CRITIC法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技术性、经济性两方面8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CRITIC法确定客观权重,使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组合权重,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求得各电化学储能技术方案与理想解的逼近度。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方案最优,可为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技术方案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技术 层次分析法 CRITIC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开发环境评价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振宇 叶慧男 耿孟茹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5-182,共8页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正成为清洁能源利用的新的重要领域,考虑不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有序推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开展不同地区的评价和对比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识别天然气分布式...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正成为清洁能源利用的新的重要领域,考虑不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有序推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开展不同地区的评价和对比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识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从中归纳出地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开发的资源条件、能源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4个维度的16个可量化指标,建立地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开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所建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开展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开发环境评价和综合得分排序。依据评价结果,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地区按环境划分为五类,并对比分析五类地区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开发资源条件、能源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针对五类地区的不同环境特征,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开发环境 省际比较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密度K-medoids聚类和NSGA-Ⅱ算法的绿色分时电价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宗耘 张健 +1 位作者 牛东晓 肖鑫利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5,共8页
立足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背景,将分时电价与绿色证书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包含分时电力交易和绿色证书交易的绿色分时电价机制。深入分析了绿色分时电价机制下用户需求响应,构建了基于模糊密度Kmedoids聚类的峰谷平阶段划分模型,以峰谷... 立足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背景,将分时电价与绿色证书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包含分时电力交易和绿色证书交易的绿色分时电价机制。深入分析了绿色分时电价机制下用户需求响应,构建了基于模糊密度Kmedoids聚类的峰谷平阶段划分模型,以峰谷差为优化目标的基于NSGA-Ⅱ算法的绿色分时电价优化模型。优化结果显示,绿色分时电价能更好地调动起电力用户改变用电习惯的积极性,在削峰填谷的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分时电价 模糊密度K-medoids聚类 削峰填谷 NSGA-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