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赵琪 孙红 +1 位作者 孙艳梅 车鹏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华北理工大学通过营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开放式网络化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慕课(MOOC)教学资源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华北理工大学通过营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开放式网络化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慕课(MOOC)教学资源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助学习的重要场所和学习方式,能够突出探究、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输尿管平滑肌的纤维构筑及探讨输尿管结石下降困难的机理与对策
2
作者 李丽娟 张文静 +3 位作者 张晓伟 刘宇琨 刘涛红 刘学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研究输尿管各段平滑肌纤维构筑及分布规律,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30例新鲜成人输尿管经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输尿管各部平滑肌的形态及其分布规律,用测微计测量输尿管平滑肌的厚度和内径,并显... 目的研究输尿管各段平滑肌纤维构筑及分布规律,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30例新鲜成人输尿管经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输尿管各部平滑肌的形态及其分布规律,用测微计测量输尿管平滑肌的厚度和内径,并显微照相。结果输尿管起始部的平滑肌分4层,以环行肌为主,平滑肌最大厚度左侧1.59 mm,右侧1.51 mm;内径左侧最宽2.22 mm,右侧2.05 mm。腹段平滑肌较厚分3层,以环形肌为主,左侧最大厚度1.49 mm,右侧1.69 mm。小骨盆入口段输尿管处的平滑肌分为3层,其中大多为纵行肌。其左侧平滑肌最大厚度为2.38 mm,右侧为1.98 mm;输尿管内径左侧为2.11 mm,右侧为2.28 mm。盆段的输尿管有4层平滑肌,大多为纵行肌和环形肌,平滑肌最大厚度左侧1.69 mm,右侧1.58 mm。壁内段的平滑肌分3层,平滑肌最厚,左侧最大厚度3.18 mm,右侧3.21 mm,纵行肌最为发达,环形肌和尿道括约肌相联系。输尿管内径,左侧1.25 mm,右侧1.70 mm,本文讨论了输尿管平滑肌构筑与尿动力学的相互关系。结论输尿管结石崁顿下降困难主要原因可能与输尿管平滑肌的纵行肌和环形肌配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平滑肌构筑 尿动力学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nBank分析1995—2023年间亚洲地区及俄罗斯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分布和变迁
3
作者 姜慧敏 陈燕 +5 位作者 李利利 孙晓曼 薛垂召 李金松 裴银辉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521,共7页
目的对GenBank中1995—2023年间的24144条亚洲地区及俄罗斯人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分析,以便了解亚洲地区及俄罗斯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迁特征。方法以FASTA格式从GenBank下载1995—2023年亚洲地区及俄罗斯人诺如病毒序列,使... 目的对GenBank中1995—2023年间的24144条亚洲地区及俄罗斯人诺如病毒序列进行分析,以便了解亚洲地区及俄罗斯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迁特征。方法以FASTA格式从GenBank下载1995—2023年亚洲地区及俄罗斯人诺如病毒序列,使用Excel、R语言、Graphpad Prism分析并作图。结果从2004年开始向GenBank提交的诺如病毒序列数逐年增加,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其中中国和日本提交序列数占全部诺如病毒序列的62.3%;这些序列共有31种衣壳基因型(C型),GI占9%、GII占90%,49种聚合酶基因型(P型)和68种CP组合的型别;4460条重组序列中41%属于3种重组株:GII.2[P16]、GII.4[P31]和GII.4[P16]。结论通过上述分析有助于了解亚洲地区及俄罗斯诺如病毒型别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迁过程,为疫苗设计和评价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胃肠炎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mritsarensis 13-85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4
作者 梁国栋 苏冰洁 +6 位作者 陈渝川 刘爱华 王彬 千晔 司书毅 陈明华 袁丽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目的研究刺五加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mritsarensis)13-8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大孔吸附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菌株13-85的次级代谢产物,结合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 目的研究刺五加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mritsarensis)13-8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大孔吸附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菌株13-85的次级代谢产物,结合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采用倍比稀释法评价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amritsarensis 13-85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和1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溶藻链霉苷A(1)、溶藻链霉苷B(2)、omicsynin A4(3)、环(L-脯-L-酪)(4)、环(D-脯-L-酪)(5)、环(L-酪-L-酪)(6)、环(L-酪-L-缬)(7)、N-乙酰色氨酸(8)、环(甘-L-色)(9)、环(L-色-L-丙)(10)、(1S,3S)-1-甲基-1,2,3,4-四氢-咔啉-3-羧酸(11)、(1R,3S)-1-甲基-1,2,3,4-四氢-咔啉-3-羧酸(12)、环(L-异亮-L-脯)(13)、环(L-异亮-D-脯)(14)、环(L-亮-L-脯)(15)、环(L-亮-D-脯)(16)。其中化合物3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50μg/mL。结论从Streptomyces amritsarensis 13-85中发现了两个新的鼠李糖酯苷,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苷 溶藻链霉菌 刺五加 内生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通过CMTM6抑制Hep3B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5
作者 李尹凡 徐隽婕 +6 位作者 兰涛 李玉凤 李鑫 张荣花 黄金平 朱丽华 章广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肝癌Hep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低剂量(0.55 g/kg)、中剂量(1.10 g/kg)、高剂量(2.20 g/kg)BJJP实验组,制备含药血清。将Hep3B...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肝癌Hep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低剂量(0.55 g/kg)、中剂量(1.10 g/kg)、高剂量(2.20 g/kg)BJJP实验组,制备含药血清。将Hep3B细胞分为BC组、正常大鼠血清处理(NC)组、低剂量BJJP(LBJJP)组、中剂量BJJP(MBJJP)组、高剂量BJJP(HBJJP)组;空载质粒(pcDNA3.1)组和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6,CMTM6)过表达(pcDNA3.1-CMTM6)组;以及NC+pcDNA3.1组、MBJJP+pcDNA3.1组、NC+pcDNA3.1-CMTM6组和MBJJP+pcDNA3.1-CMTM6组。CCK-8检测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Hep3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肝癌Hep3B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CMTM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C组相比,NC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PCNA、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CMTM6蛋白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C组相比,LBJJP、MBJJP和HBJJP含药血清均能抑制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数量,下调PCNA的蛋白表达,MBJJP和HBJJP均能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CMTM6的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CMTM6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受到抑制,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PCNA、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cDNA3.1组相比,MBJJP+pcDNA3.1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CNA、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与NC+pcDNA3.1-CMTM6组相比,MBJJP+pcDNA3.1-CMTM6组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CNA、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得到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JJP可能通过调控CMTM6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BJJP) 肝细胞癌(HCC)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MTM6)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水凝胶对H_(2)O_(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王岳 马宁 +5 位作者 卢嘉骏 王成瑶 陈琳渝 任宇晨 李景武 孙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59,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水凝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皮下注射水凝胶100μL,1、14和28 d正常饲养后处死小鼠,取材,HE染色观察水凝胶的组织相容性。提取出生1d SD大鼠...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水凝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皮下注射水凝胶100μL,1、14和28 d正常饲养后处死小鼠,取材,HE染色观察水凝胶的组织相容性。提取出生1d SD大鼠的原代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原代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和水凝胶(H_(2)O_(2)+Hydrogel)组。对照组原代心肌细胞正常培养,H_(2)O_(2)组原代心肌细胞采用200μmol·L^(-1)H_(2)O_(2)溶液处理24 h;HH_(2)O_(2)+Hydrogel组原代心肌细胞采用1 g·L^(-1)的水凝胶与200μmol·L^(-1)H_(2)O_(2)共孵育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性,双氢乙啶(DHE)和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标记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连接蛋白43 (Cx43)和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表达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水凝胶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少,皮下埋植的炎症反应较小。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心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Cx43、cTnT和F-ac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心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H_(2)O_(2)组比较,H_(2)O_(2)+Hydrogel组心肌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cTnT、Cx43和F-ac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心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水凝胶能够通过清除环境中的ROS促进心肌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对氧化应激环境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心肌细胞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MYT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药物敏感性和免疫浸润关联性的分析
7
作者 解辉平 刘佳骏 +3 位作者 陈佳彬 朱丽华 张志斐 杨兆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8-509,共12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KMYT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价值、生物学功能、药物敏感性、基因突变及免疫浸润的关联性。方法:基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PKMYT...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KMYT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价值、生物学功能、药物敏感性、基因突变及免疫浸润的关联性。方法:基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分析PKMYT1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基因本体论分析(GO)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PKMYT1可能富集的通路。将PKMYT1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基因集进行Pearson相关性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进一步对PKMYT1高低表达组在胶质瘤患者进行生存预后、基因突变、药物敏感性及免疫浸润分析。结果:PKMYT1在WHO高级别胶质瘤(P<0.0001)、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瘤(P<0.05)和胶质母细胞瘤(P<0.0001)中显著高表达。PKMYT1低表达组患者的OS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KMYT1表达水平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O和GSEA分析结果表明,与PKMYT1共表达的基因集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等信号通路上。Pearson相关性和GSVA分析结果显示,PKMYT1的表达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基因集及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1)。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PKMYT1高表达组患者对奥希替尼、达拉非尼、卡莫司汀和西地尼布具有较高敏感性(P<0.05)。突变分析发现IDH1基因在PKMYT1低表达组中具有更高的突变频率。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PKMYT1的表达与胶质瘤基质评分(r=0.13,P<0.001)、免疫评分(r=0.11,P<0.01)和ESTIMATE评分(r=0.13,P<0.001)显著正相关;且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KMYT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其机制可能与肿瘤免疫浸润和细胞周期调控有关。PKMYT1有望成为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细胞周期 预后 免疫浸润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以恒 徐隽婕 +5 位作者 兰涛 李鑫 张荣花 熊亚南 朱丽华 章广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4,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含药血清对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的siRNA敲降细胞中CMTM6表达。利用健康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含药血清对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的siRNA敲降细胞中CMTM6表达。利用健康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2.2 g/kg)浓度的BJJP含药血清,对数生长期的肝癌Huh7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胎牛血清(BC)、正常大鼠血清(NC)培养及低、中、高剂量的BJJP含药血清(LBJJP、MBJJP和HBJJP)培养。BJJP含药血清和si-CMTM6分别作用于肝癌Huh7后,通过CCK-8法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间质转化(EMT)关键标志物及CMTM6的蛋白表达。结果敲降CMTM6后,与阴性对照组(si-NC)相比,敲降CMTM6组(si-CMTM6)能够降低Huh7细胞中CMTM6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与BC组相比,NC组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数量及PCNA、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CMTM6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BJJP含药血清处理后,Huh7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降低,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血清组相比BJJP含药血清处理组PCNA、CMTM6、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而E-cadherin表达量显著上调(均P<0.05)。CMTM6敲降后,可有效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同时伴随PCNA、Vimentin、N-cadherin蛋白下调及E-cadherin蛋白上调(均P<0.05)。结论BJJP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进程,且呈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可能与下调CMTM6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肝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CMTM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凋亡和EMT的干预作用
9
作者 熊亚南 李以恒 +2 位作者 张荣花 章广玲 刘志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为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集落形成、Western blot、TUNEL划痕、Transwell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检测BJJP含药血清对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NE活力的... 为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集落形成、Western blot、TUNEL划痕、Transwell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检测BJJP含药血清对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NE活力的影响,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凋亡、迁移、侵袭、EMT以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BJJP含药血清对HPNE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具有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EMT进程的能力,促进了PANC-1细胞凋亡,抑制了PI3K/AKT通路,综上,鳖甲煎丸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胰腺癌 增殖 凋亡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结构转录因子锌指蛋白148和SP5对P53转录活性的作用
10
作者 王代伟 周晨 +7 位作者 张品正 王旭莹 李佳文 马雨凯 严佳琦 王志婷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15,共9页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148与SP5对P5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发现,转录因子ZNF148和SP5在细胞系中表达量存在差异,ZNF148在Ishikawa中mRNA表达是A549的1.9倍,SP5在A549中mRNA表达是Ishikawa的802.4倍。通过过表达以及敲低实验发现,在Ishikawa细胞中,ZNF148敲低后P53表达量下降(81.8%),过表达SP5后P53表达量上升(2.6倍);在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si-SP5和ZNF148表达质粒,P53的mRNA表达量上升6.6倍和14.6倍。结果表明,转录因子ZNF148激活而SP5抑制P53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发现,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具有ZNF148与SP5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数据显示,Ishikawa和A549细胞中过表达ZNF148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提高了2.1倍和4.2倍(P<0.05);转染SP5质粒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了约77.1%和35.7%(P<0.05);而突变了P53基因启动子的ZNF148与SP5的结合位点序列,则该效应消失。进一步转染不同比例的ZNF148与SP5表达质粒,发现SP5可以逆转ZNF148对P53的转录激活作用。研究表明,ZNF148与SP5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共有序列,以及二者的比例可能影响P53的转录活性。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Wnt通路基因的表达以及敲低ZNF148与SP5后细胞的增值情况,观察2转录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综上,ZNF148与SP5共同调控P53基因的转录活性,二者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是影响P53基因活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结构 锌指蛋白148 Sp5转录因子 P5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含药血清抑制胰腺癌As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崔笑妍 李尹凡 +5 位作者 丁焕然 刘国荣 张荣花 于笑涵 王梅梅 章广玲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6-927,937,共13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JJP)含药血清对胰腺癌As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72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2.2 g/kg)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将...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JJP)含药血清对胰腺癌As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72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2.2 g/kg)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将对数生长期的胰腺癌AsP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C)、正常大鼠血清处理组(NC)以及低、中、高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处理组(BJJP-L、BJJP-M、BJJP-H),各组用10%相应血清处理细胞48 h后进行后续实验。H&E染色评估鳖甲煎丸对健康SD大鼠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CCK-8检测AsPC-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AsPC-1细胞集落形成;TUNEL实验检测AsPC-1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AsPC-1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AsPC-1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sPC-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Bcl-xl、Bcl-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AsPC-1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荧光强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HPLC-MS/MS)技术检测鳖甲煎丸含药血清的入血成分。结果:H&E染色显示低、中、高剂量的鳖甲煎丸对健康SD大鼠的主要脏器无毒副作用。与NC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组细胞的OD值、集落形成数量、划痕愈合率、迁移数量、侵袭数量、Ki-67、PCNA、Bcl-xl、Bcl-2、N-cadherin、Vimentin、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cadherin和Vimentin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TUNEL凋亡率、Caspase 3、Caspase 9、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及E-cadherin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UHPLC-MS/MS检测结果显示鳖甲煎丸含药血清中共有67种入血原型成分,其中包括高熊果苷、槲皮素和苍术素等30种有效成分。结论: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可抑制胰腺癌AsPC-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胰腺癌 增殖 上皮-间充质转化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焦孔素D C-末端片段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吕月贤 毕秀 +6 位作者 刘颖 崔淑静 赵立新 高歌 王建霞 李娟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99-1906,共8页
目的探讨血浆焦孔素D C-末端片段(GSDMD-CT)作为新的血浆标志物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4年11月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患者样本245例,根据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Sepsis组)... 目的探讨血浆焦孔素D C-末端片段(GSDMD-CT)作为新的血浆标志物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4年11月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患者样本245例,根据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Sepsis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Sepsis组根据病原学感染类型进一步分为革兰阳性细菌亚组(Gram-positive组)、革兰阴性细菌亚组(Gram-negative组)、真菌亚组(Fungal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GSDMD-C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GSDMD-CT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浆GSDMD-CT与CRP、PC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浆GSDMD-CT水平Sepsis组23.02(16.71,33.01)pg/mL、SIRS组16.52(11.26,22.22)pg/mL显著高于HC组7.02(4.42,11.43)pg/mL(U=-10.175、-7.890,P<0.001),Sepsis组GSDMD-CT水平高于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41,P<0.05)。Gram-positive组、Gram-negative组、Fungal组血浆GSDMD-CT水平分别为23.01(17.16,27.51)pg/mL、23.41(16.78,35.50)pg/mL、16.29(14.53,56.27)pg/mL,3个亚组与HC组相比GSDMD-CT水平升高(P<0.05),而3个亚组之间GSDMD-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GSDMD-CT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95%CI:0.833~0.929),约登指数(YI)0.695,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分别为85.0%、84.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GSDMD-CT与CRP、PC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发现GSDMD-CT与CRP的表达呈弱相关(r=0.32,P<0.001),与PC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P<0.001)。结论血浆GSDMD-CT在脓毒症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有可能成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血浆焦孔素D C-末端片段 诊断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活性探针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目变异
13
作者 胡笑梅 周晨 +5 位作者 张品正 陈阳 李佳文 马雨凯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5-902,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性与定量检测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rs76711854所在以及下游9 514 bp长度片段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其基因型通过一代测序确认。此SNP的定性与定量分别通过探针法的定量PCR和数字PCR方法检测。rs76711854所在的CNV在针对G基因型探针出现分层,并在针对GA不同基因型的探针中均表现出A/G比例2:1。检测长度超过其下游9 kb以及更长的92 kb和203 kb的DNA片段,发现此CNV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此203 kb范围拷贝数一致。本研究开发出以rs76711854位点的G/A片段为例,通过不同通道交叉定量检测的CNV方法,并推断DU145细胞的此处为多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交叉扩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3抑制通过调控Th17促进小鼠银屑病的发展
14
作者 许帆 张辛瑞 +7 位作者 夏阳晨 李文婷 陈昊 秦安琪 张爱红 朱依然 田枫 郑全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8-1017,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酶3 (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对小鼠银屑病样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龄健康C57BL/6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银屑病模型组(IMQ),HDAC3抑制剂RGFP966处理的银屑病模型...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酶3 (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对小鼠银屑病样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龄健康C57BL/6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银屑病模型组(IMQ),HDAC3抑制剂RGFP966处理的银屑病模型组(IMQ+RGFP966),提前1 d对小鼠进行剃毛处理。待稳定1 d后,Control组涂抹等量的凡士林,IMQ组背部涂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62.5 mg/d),建立小鼠银屑病样炎症模型;IMQ+RGFP966组在银屑病模型基础上以高剂量HDAC3选择性抑制剂RGFP966 (30 mg/kg)进行干预处理。各组持续处理5 d,观察记录背部皮肤银屑病样炎症症状(鳞屑、红斑、皮肤厚度)、体重变化及精神状态,并拍照存档。在小鼠解剖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RGFP966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组织层次结构的影响,并测量皮肤厚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别检测皮肤组织中HDAC3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淋巴结中性粒细胞、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白介素-17A (interleukin-17A,IL-17A)分泌水平,检测脾脏CD4^(+)T淋巴细胞HDAC3、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CCR) 6、CCR8表达及IL-17A分泌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肤HDAC3、IL-17A、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IMQ组小鼠展示出明显的银屑病样炎症,出现红斑、鳞屑及皮肤褶皱。RGFP966加重了银屑病样炎症症状,皮肤角化增多。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皮肤症状评分,IMQ组高于Control,IMQ+RGFP966组高于IMQ组。测量各组皮肤厚度,IMQ+RGFP966>IMQ>Control。Control、IMQ、IMQ+RGFP966组的血液和淋巴结的中性粒细胞依次增多,血液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也呈相同趋势。在皮肤组织中,与Control组相比,模型组HDAC3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下降,RGFP966未能使HDAC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进一步下降。HDAC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与Control组相比,IMQ组的皮肤组织核内HDAC3减少,RGFP966使核内HDAC3进一步减少。与Control组和IMQ组相比,RGFP966处理使脾脏CD4^(+)和CD8^(+)T细胞HDAC3表达下降。RGFP966处理增加了脾脏CD4^(+)T细胞CCR6和CCR8的表达;同时,外周血和脾脏CD4^(+)T淋巴细胞的IL-17A分泌显著升高。此外,与IMQ组相比,RGFP966减少了皮肤组织IL-10蛋白并上调了IL-17A表达。结论 RGFP966通过抑制HDAC3,增加细胞因子IL-17A分泌和趋化因子CCR8、CCR6的表达,加重银屑病样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IL-17 银屑病 CCR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璐瑶 邢博翰 +2 位作者 王冰玉 李晓毅 习瑾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82,共3页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2022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次达103.4万,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和室性心动过速[1]。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显示,2022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人次达103.4万,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和室性心动过速[1]。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加重冠状动脉阻塞后的损害,并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ι-C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对ATDC-5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组织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车鹏程 车轩 +6 位作者 李硕峰 张亚彬 熊艳杰 崔曼 崔菁 姚芳莲 孙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PVA/ι-C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对ATDC-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物理共混技术和反复冷冻-解冻方法,将聚乙烯醇(PVA)和卡拉胶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复合支架材料PVA/ι-CA并测定其孔径和... 目的:探讨PVA/ι-C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对ATDC-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物理共混技术和反复冷冻-解冻方法,将聚乙烯醇(PVA)和卡拉胶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复合支架材料PVA/ι-CA并测定其孔径和孔隙率。将ATDC-5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观察细胞的黏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TDC-5细胞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甲苯胺蓝检测ATDC-5细胞形态表现;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外基质(ECM)分泌情况。将ATDC-5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液)和实验组(加入含材料的培养液),MTT法检测支架材料上2组ATDC-5细胞的增殖率。将支架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评价该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血管化能力。结果:PVA/ι-C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平均孔隙率为(86.88±3.88)%,平均孔径为20~40μm。HE染色,ATDC-5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呈多角形,形态饱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ATDC-5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甲苯胺蓝染色,ATDC-5细胞在支架材料上保持软骨细胞的特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支架材料上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ATDC-5细胞与支架材料共培养7d时,SEM下可见少量细胞呈多角形;培养14d时细胞数量增多,形态饱满、相互融合,伸入材料间形成锚状结构,牢固地黏附于材料表面;培养21~28d时材料上附着的细胞分泌大量的ECM包裹材料;ATDC-5细胞在材料上于7~14d增殖较快,21~28d增殖较慢,实验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包埋早期有轻微的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而消退;后期有血管化发生,材料降解吸收比较缓慢。结论:PVA/ι-CA支架材料有望成为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工程 聚乙烯醇 卡拉胶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竹梅 梁伟时 +3 位作者 康佳丽 孟徐兵 王建行 韩淑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9-503,695,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阐明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7~8周龄雄性db/db小鼠(模型组)和同龄雄性db/m小鼠(正常组)各16只,分别于8、16和32周龄时检测2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阐明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7~8周龄雄性db/db小鼠(模型组)和同龄雄性db/m小鼠(正常组)各16只,分别于8、16和32周龄时检测2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水平,每组各处死小鼠8只,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表现,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8、16和32周龄时体质量增大(P<0.01),FBG水平明显升高(P<0.01),双肾指数明显降低(P<0.01);32周时模型组小鼠双肾指数明显低于16周时(P<0.05)。HE和Masson染色,16周龄时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体积增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水肿;32周龄时病变明显加重,肾组织中可见大量蓝染胶原物质。电镜观察,16周龄时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以肾小球基底增厚、足突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及形态肿胀为主;32周龄时病变明显加重,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结论:16周龄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有明显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基底增厚、足突融合,32周龄时小鼠肾组织呈明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DB/DB小鼠 空腹血糖 HE染色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闫志文 李硕峰 +6 位作者 李傲 张帆 赵文迪 李静怡 黄东铭 李思奇 孙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01,共5页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级连续打印的特点,以活细胞为原料打印活体组织的技术,能够制作出高精度且更为适合人体的模型和组织器官。目前,3D生物打印已在组织损伤修复和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应用...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级连续打印的特点,以活细胞为原料打印活体组织的技术,能够制作出高精度且更为适合人体的模型和组织器官。目前,3D生物打印已在组织损伤修复和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应用于皮肤、人造血管、牙齿、心脏组织和骨质结构的再生与重建。本文阐述了3D生物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组织工程中3D生物打印的常用方法,概括了目前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和器官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再生医学 组织工程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利军 李开济 +1 位作者 卢秋玲 门秀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59,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I-postC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postC组(n=8)。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后松解橡皮带恢...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I-postC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postC组(n=8)。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后松解橡皮带恢复血流灌注4h,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对照组橡皮带松弛环绕大鼠双后肢根部,不阻断血流。I-postC组大鼠在血流再灌注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再恢复血流灌注4h。实验结束留取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selectin水平,测定各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外周血中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血浆和肺组织中sICAM^(-1)及P-selectin水平均升高(P<0.01);肺组织中MPO活性升高(P<0.01);PaO_2和PaCO_2明显降低(P<0.01)。IR组大鼠肺组织镜下可见肺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周间隙增大,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有渗出液,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与IR组比较,I-postC组上述生化指标检测值明显降低(P<0.01),PaO_2和PaCO_2明显升高(P<0.01);血浆及肺组织炎性因子活性降低(P<0.01);镜下可见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I-postC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鼠LIR后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炎症反应 再灌注损伤 肺组织 肢体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治疗帕金森病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勃麟 曾琨鹏 +5 位作者 王宇辰 李飞 申晓雪 马怡晖 李继安 储金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2-762,共11页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挖掘槲皮素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 Mapper数据库查询“槲皮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挖掘槲皮素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 Mapper数据库查询“槲皮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OMIM和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搜集“帕金森病”的相关靶点,通过InteractiVenn软件获得槲皮素-帕金森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取槲皮素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靶点。然后经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槲皮素-关键靶点-主要通路-帕金森病”的网络图。最后运用DockThor软件将关键靶点与槲皮素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文献对比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得到242个槲皮素-帕金森病共同靶点,核心靶点有SRC、HSP90AA1、TP53、MAPK1、AKT1等。涉及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对衰老、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因表达等的调控。分子对接亲和力平均为-7.1 kcal·mol^(-1),提示槲皮素与关键靶蛋白结合稳定性较好。在MPTP诱导的PD亚急性小鼠模型,槲皮素可显著增加旷场实验中小鼠的活动总路程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P<0.01),缩短小鼠的胶布移除时间(P<0.01),增加小鼠纹状体DA含量及TH蛋白表达(P<0.05),减少小鼠纹状体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P<0.01)。结论槲皮素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阐明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槲皮素 帕金森病 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