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miR-141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马建青 宋鹏琰 +8 位作者 杨清芳 孔建军 宋占锋 张亚丽 吴东蔚 徐增年 赵宁 周荣艳 吴占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11-4221,共11页
【目的】探究miR-141在动物机体糖脂代谢和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iRbase数据库获取不同物种miR-141成熟序列,通过BioEdit及WebLogo软件进行序列比... 【目的】探究miR-141在动物机体糖脂代谢和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iRbase数据库获取不同物种miR-141成熟序列,通过BioEdit及WebLogo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保守性分析;利用PROMO及JASPAR在线软件对山羊miR-141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利用TargetScan和miRwalk数据平台对miR-141靶基因进行预测;利用DAVID和KOBAS在线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Networkanalyst数据库建立miRNA靶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并绘制网络调控图;通过YM500V2在线数据库分析miR-141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41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山羊miR-141启动子区分布有转录因子C/EBPα、MyoD、YY1和Sp1等结合位点;选用不同数据库预测到Nfatc2、Egr2和Fasl等89个靶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与转录DNA模板等生物过程、细胞核与细胞质等细胞组分、蛋白结合与DNA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紧密连接、轴突引导、Hedgehog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与癌症中的microRNA等。miR-141靶基因蛋白互作分析显示,Nfatc2和Egr2基因由Fasl基因连接,构成与其他蛋白相对复杂的靶向关系,这些关键基因参与了与机体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相关的TGF-β、Hedgehog及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miR-141在山羊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具有组织差异性。【结论】miR-141可通过靶向Nfatc2、Egr2和Fasl基因参与调节Hedgehog及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并进一步调控山羊糖脂代谢、肌肉骨骼系统生理生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miR-141 靶基因 糖脂代谢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观察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2
作者 申军国 王亚 +1 位作者 刘娜 宋晓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21-526,共6页
目的研究CT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54岁;骨折病程1~5 d,平均... 目的研究CT下胫腓联合分离闭合复位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54岁;骨折病程1~5 d,平均骨折病程2.87 d;跌落摔倒17例,重物砸伤16例,道路交通44例。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治疗(保守治疗),并行CT检查。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获取下胫腓联合CT相关参数(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以及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不同类型患者各指标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下胫腓联合CT相关参数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77例患者中,旋前外旋型45例,外展型20例,旋后外旋型12例。复位治疗后12个月,3组患者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均高于93分,优良率均高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12个月后,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与Baird-Jackson评分呈负相关性(r=-0.649、-0.745、-0.716,P<0.001)。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不同类型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特点,CT测量下胫腓联合解剖结构数值与踝关节功能存在相关性,可指导临床闭合复位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下胫腓联合分离 闭合复位 踝关节功能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松解治疗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奉琪 张宇 +3 位作者 王欣 王晓猛 李彦森 罗子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治疗重度拇外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的38例(50足)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8足),女32例(42足);年龄29~64(54.7±6.8)岁;... 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治疗重度拇外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的38例(50足)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8足),女32例(42足);年龄29~64(54.7±6.8)岁;左侧26足,右侧24足;病程5~23(12.4±3.9)年。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前足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38例患者(50足)均获随访,时间15~23(18.3±3.2)个月。HVA、IMA、DMAA术前分别为(44.61±3.92)°、(18.74±2.51)°、(12.85±2.11)°,末次随访时为(13.45±2.13)°、(7.83±1.36)°、(7.03±1.3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截骨端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拇内翻等并发症发生。VAS、AOFAS评分别由术前的(6.81±2.14)、(43.6±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97±0.78)、(87.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优20足,良28足,可2足。结论: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松解治疗重度拇外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矫形效果,但需注意其学习曲线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截骨术 软组织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骨代谢相关基因VDR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建青 杨清芳 +8 位作者 宋占锋 贾丁丁 吴东蔚 莫秀芳 徐增年 杨克 吴占勇 籍颖 周荣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8-2898,共11页
【目的】明确绵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征,探究不同物种VDR基因进化规律,为骨代谢等相关疾病动物建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CodonW、EMBOSS、Usage Codon和DNAMAN等软件对VDR基因CDS区的同义密... 【目的】明确绵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征,探究不同物种VDR基因进化规律,为骨代谢等相关疾病动物建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CodonW、EMBOSS、Usage Codon和DNAMAN等软件对VDR基因CDS区的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密码子碱基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及密码子偏好指数(CBI)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在多物种间进行比较,同时利用ENc-Plot关联分析和中性绘图等方法分析VD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多物种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数据与系统进化聚类分析探究密码子使用模式与生物进化的内在联系。【结果】绵羊VDR基因中有23个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大猩猩、鸸鹋、褐家鼠等其他14个物种在密码子使用上表现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特征,而在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个别氨基酸编码时,鸸鹋、褐家鼠和麻雀等部分物种显现出独有特点;ENc-Plot绘图和中性绘图分析显示,选择压力对VD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强于突变压力。【结论】以G/C结尾的密码子为VDR基因优势密码子,自然选择是导致其偏好性的主要力量,密码子偏好使用存在物种特异性,并与物种亲缘关系进化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VDR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FICB与QL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孟华 刘文娜 +1 位作者 叶丽娜 李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与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0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0.25岁;糖尿病20例,高血压26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与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0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0.25岁;糖尿病20例,高血压26例,高血脂2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Ⅰ级81例,Ⅱ级31例,Ⅲ级33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72)和研究组(n=73)。对照组行FICB法,研究组行QLB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麻醉效果、疼痛评分、认知功能及并发症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4.43±3.51)g/h vs(59.30±3.62)g/h、(6.38±0.99)次vs(6.83±1.01)次。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37)。研究组患者术后12 h和24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9±0.38)分vs(3.10±0.40)分、(2.74±0.44)分vs(2.99±0.37)分。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2 h[(2.74±0.44)分vs(2.89±0.38)分、(2.99±0.37)分vs(3.10±0.40)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和24 h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12 h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 h(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7%,低于对照组(6.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肾脏穿刺损伤、穿刺部位出血、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等并发症,而两组患者均出现神经损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85%vs 30.56%。P<0.05)。结论与FICB方式相比,超声引导下QLB法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增强镇痛效果;但在术后认知功能方面二者无差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方肌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镇痛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炎症状态及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孟华 刘文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对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6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69例,女性391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4.87岁;心功能分级(NY...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对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6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69例,女性391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4.87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319例,Ⅲ级274例,Ⅳ级2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0例和对照组43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研究组接受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观察两组术中效果(异丙酚泵入量、关节腔灌洗液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满意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除喉罩时间)和术后转归情况[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及疼痛应激因子含量。结果研究组术中使用异丙酚量、灌洗液量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拔除喉罩时间、手术时间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低,镇痛满意率更高[(115.61±18.44)mg vs(128.17±23.36)mg、(8.73±1.63)L vs(9.65±1.68)L、(12.31±3.36)min vs(14.06±3.32)min、(142.39±50.61)min vs(189.32±71.48)min、(271.35±90.59)mL vs(309.03±91.41)mL、7.67%vs 32.79%、98.14%vs 73.49%。P<0.05]。研究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56.52±2.23)mL vs(77.73±3.15)mL、(3.96±1.07)d vs(6.18±1.21)d、(8.18±2.16)min vs(23.66±3.15)min、(5.09±2.88)d vs(7.43±1.27)d。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及β-内啡肽(β-E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97±0.34)ng/L vs(4.94±0.57)ng/L、(2.13±0.32)ng/L vs(3.55±0.48)ng/L、(27.62±4.21)ng/L vs(34.83±4.92)ng/L、(22.14±3.45)ng/L vs(29.32±3.61)ng/L、(7.62±0.91)μg/L vs(11.56±1.44)μg/L、(6.32±0.81)μg/L vs(9.44±1.26)μg/L、(253.35±33.61)μg/L vs(326.82±42.25)μg/L、(227.16±31.45)μg/L vs(289.31±34.92)μg/L、(1.56±0.14)μg/L vs(2.44±0.32)μg/L、(1.22±0.14)μg/L vs(2.16±0.23)g/L、(121.32±16.24)ng/L vs(158.44±17.81)ng/L、(106.18±13.52)ng/L vs(139.42±17.11)ng/L、(22.81±2.93)μg/L vs(29.53±4.21)μg/L、(18.93±2.34)μg/L vs(24.15±3.61)μg/L。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较对照组(14.19%)明显低(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可有效提高全髋关节术治疗患者的术中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且镇痛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三叶草”法 腰丛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炎症状态 疼痛应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腰椎不稳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少锋 孟小庆 +2 位作者 赵玉龙 苑乾 魏运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1,共5页
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的应用价值。选取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 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的应用价值。选取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多裂肌横截面积、竖脊肌脂肪浸润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裂肌脂肪浸润占比和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节段不稳、不同Frymoyer分型患者MRI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占比、竖脊肌脂肪浸润占比、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多节段不稳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本次研究证实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腰椎前凸角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旁肌 脂肪浸润占比 横截面积 腰椎前凸角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